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以下是“尼采”的相关搜索结果(10)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
4人气
尼采4680字
简介: 《快乐的科学》是尼采中期的代表作,编者甚至认为它在尼采哲学中具有“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该书主体部分由五部箴言/格言组成,共有383节;开头部分是德语韵律短诗,标题取自诗人歌德的同名小歌剧《戏谑、诡计与复仇》;结尾部分(附录)则是尼采作于西西里岛的一组诗,立题为“自由鸟王子之歌”。从这本书开始,尼采作为哲学家越来越走向孤独,越来越偏离严格学术的方法理想。尼采此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箴言体哲学写作风格,它超越科学和艺术,又将两者合一,构成一种“快乐的科学”。《快乐的科学》被视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先声,也是尼采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编者后记
尼采的沉重之思
列奥·施特劳斯4.6 万字
简介: 《尼采的沉重之思》基于施特劳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尼采讲座的授课记录稿,由杜兰大学哲学教授维克利编辑整理而成。施特劳斯一生共三次讲授尼采,本稿是第二次讲授,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与《道德的谱系》三个文本。 施特劳斯的这次讲课主题是尼采对自然问题和真理问题的思考,以及尼采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努力如何使得尼采思想矛盾重重。施特劳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思考哲学是否可能这个大问题。尼采的困境在于,试图在历史意识的基础上,重新找回自然,并为自然祝福。施特劳斯的讲述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尼采所思的沉重性,并告诫听众,尼采的思考至今仍有重大意义。中文版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重拟了标题,即《尼采的沉重之思》。 此外,施特劳斯于1962年专门讲授过《善恶的彼岸》,但仅留存下来两讲,附于《尼采的沉重之思》书末。 查看详情>
朝霞
朝霞
3人气
尼采 1.7 万字
简介: 尼采的《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该书比较详细的部分,特别是前三卷,有点像随笔式的短文(essayistischer Kurzform),其思想素描与其说是巨细无遗的不如说是钩玄提要的。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特别是在第四卷中,每段要更短一些,带有圣经经文(Textes)的思想风格。寥寥几个句子甚至单独一个句子构成浓缩的和凝练的格言,好像压缩甚至过度压缩的短文(Kurzessay)。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卷五_朝霞
天才与灵魂
天才与灵魂
4人气
尼采 4 万字
简介: 主要涉及尼采对人的本质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和论述的内容,阐述就最广泛的、最实际的、最具审美意识的人生哲学而言,我们也许可以说,几个世纪以来,没有多少美学思想、哲学理论对现代人的影响,可以与尼采匹敌。尼采就是一个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需要遇到的幽灵,他既会把世人引到一个黑暗的,充斥着无奈与痛楚的世界,又会帮助人们找到救苦救难的仙子。他把艺术这个人生的另一种表现剖析给人们看,让人们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感悟痛苦与快乐,感悟成功与失败。查看详情>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尼采 6427字
简介: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是德国思想家尼采于1874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认为与尼采早期的另一部杰出作品《悲剧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尼采认为,历史对于个人。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历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民族甚至文化体系的生命。因此,必须确定“回忆”的限度,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历史的用途与滥用》具有十分典型的尼采式的文风:热烈、有力,痛快淋漓的批判,看似偏激的措辞,读来却给人以一种振奋感。查看详情>
瓦格纳事件
瓦格纳事件
3人气
尼采 2086字
简介: 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这是本篇幅很小的书,共有序、正文12节,还有2则附言。尼采在书中称赞比才的音乐而贬抑过去好友瓦格纳及其代表的浪漫主义为颓废的音乐。他认为瓦格纳是欧洲近代文化疾病的表现,因此做了此书来分析这个“个案”。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跋_瓦格纳事件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4人气
尼采 941字
简介: 德国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著。该书于1872年初版。作者通过分析希腊艺术阐述了自己对悲剧的根本看法。作者认为:早在古希腊,艺术就包括两种精神:一是酒神,即狄奥尼苏斯二是日神,即阿波罗。在这两者中,酒神精神更为原始,它使人沉酣人生,狂歌醉舞,在酣醉之中感受生命的欢悦,从而忘记人生的悲惨和苦痛。而日神如梦,它让人把人生当成梦境和意象去赏玩。这两种不同的精神作用,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前者体现在音乐和舞蹈中,后者体现在造型艺术和史诗中。前种艺术为力的艺术,感情常常冲破理性后种艺术为美的艺术,理性常常控制感情。作者认为,在古希腊悲剧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达到了基本的调和,它一方面是动的,像音乐一样,是苦闷从内心中发出的呼号另一方面又是静的,像雕刻一样,是一种光辉灿烂的形象。在这两种精神中,作者更倾向于酒神的反理性本能冲动精神,主张艺术家极大地扩张自我,表现自我,使之向“潜意识”、“生命的冲动”等方面发展。和叔本华一样,尼采也认为现实是痛苦的。但就悲剧而言,作者认为酒神的苦难被日神的神力点化之后,就摆脱了痛苦,获得了美的外形查看详情>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
4人气
尼采 1257字
简介: 德国哲学家尼采񢆴~1900)著,1895年发表。《权力意志》是尼采的代表作。他的权力意志论,承袭了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观点,并加以引申、扩张和改造而成的。他将叔本华无目的,无意义的单纯的生存意志赋予了“渴望统治”“渴望权力”的目的。尼采认为,贪得无厌的权力意志是万物的本原,权力是生命的意志的最高目标、最高价值和最高体现。书中阐述了权力意志不仅是有意识活动的人的本质,也是一切自然事物的本质。事物(包括人)之间的区别是权力意志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欺弱抗强的关系,强者永远靠牺牲弱者而生存,强者必然要征服、压迫弱者。强弱权力意志之争,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全部历史过程和内容。书中明确指出:“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认为社会的等级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我的学说是: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人是非动物和超动物,上等人是非人和超人。”他认为只有出现了超人,人类才能免于退化、堕落。这个超人有极大的权力欲和统治欲,其言论就是法律,人民必须服从他。超人又是最残暴的,他为实现权力意志可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而不受任何良心责备。尼采的哲学观点反映了帝国主义形查看详情>
最新更新: 第19章_权力意志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尼采 6225字
简介: 德国19世纪后半叶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尼采的最负盛名的著作,中译本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书近26万字,分为4个部分。书中作者以富有诗意的散文和格言,抒发了他的权力意志哲学。这部分假托古代波斯的圣者查拉斯图拉,向他的门徒和人民传布所谓“超人哲学”。作者在书中大声疾呼“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主张以一种新的哲学,新的价值标准把人从旧哲学、旧基督教道德的愚弄中拯救出来。在尼采看来,人类进化的理想是发展更优更强的个人——超人而且也只有超人才能推动历史进程,才能使人类摆脱退化、毁灭的命运。超人要由优良的家世和优生的配育来产生,他有理智而且高傲,他的行为超出善恶之外,可以为所欲为超人傲视一切,鄙视人民,远离民众。他认为人民群众是“奴隶”、“畜群”,因而把道德也分为“老爷道德”和“奴隶道德”。尼采鼓吹超人无情地消灭精神上的弱者,鼓吹肆无忌惮、漠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兽性侵略,他的学说充当了极端反动的资产阶级的理论化身,为希特勒分子广泛利用。总的说来,这部书在法国哲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享有很高评价。尼采本人对此也十分自负,他说:“纵然把个个伟大心灵的精力和优点集合起来,也查看详情>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
4人气
尼采 2.4 万字
简介: 尼采著。他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其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主要著作有早年受作曲家瓦格纳的启发而写成的《悲剧的诞生》,以及《扎拉图期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等。《偶像的黄昏》是尼采晚斯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中文本是根据1980年纽约版《批判研究尼采全集》第六卷译出的,由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发行。该书是尼采放弃了《强力意志》的写作计划之后,从积累的手记中整理出的两部著作之一,原拟题为《一个心理学家的游手好闲》。尼采自己说,这本书是他的“最主要的哲学异端邪说”的“总结”。事实上,它的确以一种浓缩的形式展示了尼采在认识论、伦理学、美学诸领域的基本哲学思想。尼采是个著名的偶像破坏者,他经常以“恶作剧”的方式揭露偶像的空虚,嘲弄跪拜者的愚味。尼采一生致力于揭露那些“最为人信仰”的“永恒的偶像”,举其要者,就是理性和道德。在认识论中,尼采立足于感性,反对“窜改感官证据”的理性。理性把感官显示的生成变化的世界视为假象,而相信假象背后有一个不变的“真正的世界”。尼采认为,不管这个“真正的世界”是柏拉图的“理念”,基督教的“彼岸”,还是康德的“自在之物”,都是为了否查看详情>
本周C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