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王夫之与曹雪芹

作者:端木蕻良 字数:6403 更新:2025-01-24 12:09:48

孔子是大圣人,主张述而不作,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历史给他以特权,只有他作的阐明解释才作数,他拥有这种知识产权,足以培训三千多位弟子,他的大弟子最高的理想是为王者师。

在清代,中国出现一位大思想家王夫之。他不仅是位涵天盖地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位了不起的美学家。世界上凡是称得起哲学家的人,都得有“参透”世界万事万物的本领不可。也唯有拥有这种力量,他才能完成他的思想体系。但有的是真“参透”,有的是假“参透”。王夫之对美学也讲过几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也可以说事物都在人人眼中流过,同时也在思想中流去,唯有王夫之从中总结出真理,写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笔下所无。

王夫之对自己的历史地位是理解的,他对自身的价值也是清醒的,他了解自己所处的历史环境,又了解历史所赋予他的使命,他要为历史开创新章,他要对长期历史的积累加以科学的阐明,为那原本发光的思想,起到历史的作用。

王夫之要改变几千年历史的局面,当时的气候,正是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堂堂正正地喊出:“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令活埋。”王夫之要为“六经”著写新页,他自忖这七尺之躯的人,已触犯“不肖”的罪过,理应“活埋”才合祖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认识却是无限的。天的寿命是无限的,人对天的理解又是有限的。人对客观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的主观愿望却是无限的。结果是一部人类生存史,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发展着,有时甚至是错位。

历史这个怪物,有时既会出现长江上的塌方,有时又会出现黄河上的决口,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但人类却有权利也有义务来理顺它。

人对人自身的认识从来都不够准确,上古的人,认为高山是天地的通道,“大荒之中,有灵山”,有十巫可以从此升降(《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些巫可以自由来往天地间。中国认为巫士和不凡的人物可以把天上的东西窃取到地上来。

人类对自己的创造力一向估计不足,常把伟大的事物编派作是上帝赐下的,或者是能人从天上盗取的,大禹的父亲鲧曾把天上的“息壤”偷到人间来湮治洪水;启从天上盗取“九歌”,人们才有最美的歌子。我们从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上,就可以看到嫦娥是偷吃了不死之药逃到天上。可见人对自身应该享受几许生存权,直到今天也没弄清。对于这个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问题,却都滥唱高调,不愿理清,王夫之宣言要自开生面,甘愿活埋。

但是大多数世人,都不敢正视现实,都在自欺欺人。唐代王梵志就写过一首小诗,予以嘲讽: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做门槛,鬼见拍手笑。

一般说来,人的寿命活到百岁很不容易。而人们都厚着脸皮唱着“松鹤遐龄”的老调子,大户人家要在门口做个门槛,高门大第还把门槛包上铁皮,不让死神走进门来。鬼看到人们这种做法,却拍手大笑,笑人的无知。

古代富豪名宦,家居都造深宅曲室;中等人家,家中有大厅的,也都立有门限,以示内外有别。

据说齐国名相晏子,原先居室狭隘繁嚣,但他并不迁入相府宅第,仍然居住在当年的陋室,因为那儿临街近巷,可以得知民情,随时随地可以考察外界事物。居处陋室的晏子从而取得优势。

门槛是室内室外的一个局限,无疑是居室与户外的一道鸿沟。但是门槛以内是有限的,门槛以外是无限的,这个铁门槛,它阻碍人的洞察力,堵塞人的思维能力。过去人们评论“女德”,妇女规范就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作为守妇道的最佳赞词。

门槛都是自立的,不会有别人到你家为你制作一个门槛,槛内槛外就是两个世界。《红楼梦》中,妙玉这位女尼自称为“槛内人”,宝玉只能称自己为“槛外人”,也是仙凡有别的意思。

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王夫之认为“六经”已经不够用,历史责成他别开生面。

可是,我们自古就有一个道统,是祖辈相传的。在唐时就有韩愈继承了道统,但他也曾说过:“行成于思,毁于随。”

他击退了六朝华丽的词藻,开拓了孟子的雄辩式的文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所以韩愈不是一位哲学家,我们不能对他要求过多。但他自立了门户,所以后人有:“韩文热,吃羊肉”,认为韩文才有肥水可捞。

我已忘记不知什么时候我抄录下王夫之的几句话,因为它抓住了艺术的本质,可以说体现了“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没有做到,他却认识到了。

我们不能从王夫之那儿得到美学系统的论述,但是他曾提纲挈领地说过一段话:“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绣帐,寓意则灵。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

这几句话极其平凡,但涉及到的认识,表现的一系列问题,却极不平凡。它的真正价值,是解决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融和一致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美学的实质问题,所以对王夫之的这几句话不能轻易放过。说来再单纯不过了,他为我们指出写烟云泉石、花鸟苔林时,必须赋予思想感情,这样经过作者心灵流出来的事物已经不是原来的烟云泉石,而是充满灵气的事物了。罗丹说:“美丽的风景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的舒适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看到线条和颜色,自身不能感动人,而是由于渗入其中的那种深刻意义。”也就是渗透了个人的思想感情。烟云泉石、花鸟苔林熔铸了作者的主观体会,感染了人们,这样的自然才具备了万千灵气。

王夫之比过去人都高明的地方,是他明白“烟云泉石”只是第一自然,但他也没有放过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即“金铺绣帐”这另外一大类,人对生活起居的空间创造的应用和社会价值,这才是王夫之的伟大之处。

我国有个传统,从伯牙、陶潜、王维、林和靖……一直都在讴歌第一自然,而对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齐云”、“落星”、“井干”、“丽焦”都一律看不上眼。而王夫之则认为“金铺绣帐”也同“烟云泉石”一样“寓意则灵”,可见他能重视人创造的第二自然。只要经过人的思想感情意志,“金铺绣帐”也就会拥有灵气,如果不认识这一点,则是自立铁门槛,作茧自缚。这就是王夫之了不起的地方。

我国自古就有很多大文艺家,能体会到烟云泉石、花鸟苔林的自然美,而对金铺绣帐则加以鄙视,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在王夫之眼中却把它们摆平,因为他知道烟云泉石是第一自然,金铺绣帐是第二自然。两者都是人的生存空间,前者没有什么先天优越性,后者也没有什么后天的可鄙性。烟云泉石渗入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也会有灵气,有生命。金铺绣帐是人创造的,它体现着人的生命,想把世界造成什么样的理想和希望。金铺绣帐也是第一自然里所没有的。人凭着自己对世界的向往创造出来的新事物,这第二自然不但不会有任何可鄙性,而是写出了人类世界。它通向未来,它把人类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新世界是最可宝贵的。

“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绣帐”,这些由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织成的空间,由人寓之于意象之内,就像蚕丝结成茧子再抽成丝,由丝再织成锦绣,现出各种花纹、图像、纹理。而这些,因为织入制作者的主观意念,因之便自会有灵气,成为活的艺术。它从艺术家那里取得最富有个性色彩的生命。

这就是说,在自然里虚和幻至于烟,凝重至于石,有声至于鸟,有色至于花,小而至于苔,大而至于林;在人事里铺地以金,为帐以绣,美则美矣,华则华矣,但是必须经过人的寓意才行,必须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意象,这一切才能注入生命。

东方人是很懂得这一点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是什么样儿?龙是什么样儿?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但是我国很多名胜古迹,都是以仙山龙潭作为名号,可见这种艺术意念已浸沉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了。但是引入写作实践中,却有像把“外来”的肝接种在某个人身上一样,受到排斥是普遍的,只有个别的才能接受,与身体合为一体从而引起造血功能。可见把灵气导入艺术大门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王夫之认为所以有这种天壤的隔阂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的障碍所致。人们习于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为真为实。口头语“眼见为实”足可说明这个道理,认为这些才是真实的。除此之外,都不足以成为修筑艺术殿堂的砖瓦石块。王夫之直斥这种认识是“铁门槛”。王夫之这里用的“铁门槛”三个字,也就是死刑的宣判,这些事物不能升华。就像面粉不经发酵做馒头,只能制造“硬面饽饽”,只重视“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就不能升华,这只能从王夫之那儿得到否定的评价。

烟云泉石,布置的是人类生存的大环境,铺金绣帐所创造的是人类生存的小环境。大环境包容小环境,小环境溶解着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和小环境注入人的意识和感情,便升华出灵气来,提供给艺术家以无尽的、可供自由摄取的素质。而人们只认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才是真实的看法是自立的“铁门槛”。它限制了艺术家的视野,局限了艺术家驰骋的思想。

宋时道潜写过一首诗: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这首诗原是作者路行所见,亲身所历,从风蒲与荷花中得到启示。但因它寄有更深的意思,作者赋予它一种灵气,诗意大于它本身的景与情。苏东坡很欣赏这个“藕花无数满汀洲”的意境。这诗虽写“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但是因为它写出了灵气,所以跳出亲眼所见的有限事物,把人推向一个开阔、无拘无束的空间。我们可以借这首诗作为如何了解“寓意则灵”的提示。

一个人既不能离开眼睛见世界,也不能离开身子去经历世界,但是要和意念融会起来,则焕发出灵微幽秀的感情来。当然,这种寓意是有层次的,包括一个作家一生所能涵盖的力度来叙写的。

《红楼梦》的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在这个回目上,提出来“铁槛寺”、“馒头庵”两个庙名。这个取名的含义应该说都是来自唐代王梵志的诗。他的另一首诗是“城外土馒头,馅食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这是我国较早的一首白话诗,意思浅显,明白易懂。是说城里人都在城外找块土地,作为死后葬身之所。我国相信入土为安,一般的坟墓都是土营的,每逢清明都要上坟培土,所以北邙山下丘坟累累,都和新出屉的馒头一般,它的馅都由城里人供应。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不想牵扯到王梵志这首诗,却故作狡猾说:“原来这个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诨号’,离铁槛寺不远。”(重点是我加的)

明眼人都会看出,历来庙宇如以“吃食”出名,就应该做一手好素菜为招徕才合理,恐怕以做“好馒头”取胜的,还不多见呢!

知名,而以做馒头出名,因此才得了这个“馒头庵”的诨号,把“尼姑庵”化成“馒头庵”,也可以说作者在这自身已经“露馅”,而后边又加上“多余”的一笔“离铁槛寺不远”,显然作者故意把“馒头庵”和“铁槛寺”同时揭出,把两者扯在一起,淡淡几笔却说出了一个并不淡淡的问题,就是人世间的“铁门槛”,多么沉重的铁门槛啊!

在《红楼梦》第十五回写的“铁槛寺”里,是王凤姐弄权拆散好姻缘,毁了张金哥等一系列事故的策源地。馒头庵的佛堂的清净处,也成了秦鲸卿与智能的鸳鸯湖。“铁槛寺”以外的大千世界,则是五彩缤纷,王公贵族,贩夫走卒,天上地下,无奇不有。铁槛在这儿只作了一个接头的密室,从而与外界紧密相连。铁门槛只是障人耳目而已。

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这个问题上,王夫之所谓的“铁门槛”意思很明确。他认为对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认识,要经过一个人的主观思维,燃起的火花才能光照世界。

黄老学派认为宇宙的规律就是阴阳消长的变易循环。《易·复》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系辞下》有“复小而辨于物”。

阴在阳之内,常见不疑,这就是史湘云说的,原来阴阳只是一个气。“阴极变阳,刚柔在内也”,阴极变阳,阳刚来自阴柔,当阳衰极就要变阴。盛衰互为依伏,这种变易,不曾中断过,但由于各种因素,人们很难对它确定一个周期律来,有人创立“幻灭说”,有人创立“否泰说”,有人创立“循环说”。都想理出这种变易的时间表来。“易”就是想从过去的事务,来找寻事务的规律。在周代以前就有人在思索这个问题。

“意念”,必须经过这道工序,融会贯通才能化为意象,经过这种过程的创作,自会出幽、入微、生灵、吐秀,才能突破亲身所历、目之所见——这个自己画就的樊篱。

王夫之认为,有人只守住“身之所历,目之所见”这个不二法门,就是给自己钉了一副铁门限。

曹雪芹开宗明义就宣称,他为亲闻亲见的几位女子作传。其实,这也是故意障人耳目,而在十五回用馒头庵、铁槛寺来点破,明白告诉人们,他有时是假话真说,有时是真话假说,追求的则是寓意。

他的创作思想可以说和王夫之有一脉相通的地方。我们本来无须借王夫之的美学思想来解释《红楼梦》的创作,由于我在过去读书笔记上,顺手记下来一则王夫之的句子,我看引用王夫之的见解来理解《红楼梦》的创作恰到好处。王夫之的几句话,既有风味,也很生动。它把无数飞在高空的鹰隼,一弹击中……

1997年元月钟耀美整理于北京

(原载《文艺理论与批评》第4期,1997年12月)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0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