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前言

作者:麦彭仁波切 字数:3157 更新:2025-01-24 11:37:13

在浩如烟海的佛学论典中,阐释佛陀二转法轮密意——般若空性的大小经论,可谓卷帙浩繁;先后涌现出的各派论师,也是盈千累万。但能亲得佛陀授记,开创甚深见之妙道,以远离四边戏论慧炬照亮娑婆世界,使世人得以窥见凡夫分别心难以测度的究竟实相之典范人物,非龙树菩萨莫属。尊者凭借超凡入圣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经》之所有精华于一体,撰著了诠说般若空性的中观论典之根本源泉——中观理集诸论 。

关于中观理集诸论的具体范围,各大论师的观点稍有不同。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以及布顿仁波切在《佛教史大宝藏论》中一致认为:中观理集诸论包括《中观根本慧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细研磨论》和《成名言论》;宗喀巴大师在《中观根本慧论释·理证海》中解说中观理集诸论时,将《成名言论》换成了《中观宝鬘论》;萨迦派的果仁巴论师在《入中论释》中,以不赞同的语气认为:在藏地的论典中,从未出现过《成名言论》的译本;月称菩萨在《显句论》中也只提到参阅过其他理集五论,没有提及《成名言论》。既然连广闻博学的月称菩萨都没有言及该论,或许在印度的论典中,该论也是子虚乌有。有人认为应该加上《中观宝鬘论》,这种说法还是不合理,因为《中观宝鬘论》应当属于《教言集》的范畴。

尽管各派的观点各不相同,但被众多学说所公认的一点,就是《中观根本慧论》在中观论典之繁茂大树中,有如树根般不可撼动之重要地位。前辈智者恰如其分地将其形容为:“莹心神之砥砺,越溟崄之舟舆,骇昏识之雷霆,照幽涂之日月。”

在藏地的各大寺院中,《中观根本慧论》《入中论》以及《中观四百论》是修学中观的必修课程。要想通达中观要领,必须深入细致地闻思这些论典。如果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蜻蜓点水、囫囵吞枣般地草草而过,则不可能领略究竟空性的胜妙法味。

在物欲横流的末法时代,有的世间人往往耽著于词句,忽略了深藏于词句之间的精华意旨,执妄为真,视邪为正。此类人,已经弃本逐末,徒见中观之名,而丢失中观之实了。这种人,正是释慧赜在《般若灯论释序》中所说的“颠沛断常之间,造次有无之内。守名丧实,攀叶亡根者”,如果就这样荒废此生,实在令人遗憾。

而有的人又对中观论著不屑一顾,一味追求气脉明点等便捷之径。但是,对于没有在多生累劫中聚积资粮、忏悔罪障的大多数修行人而言,这些高深之法无异于夏炉冬扇,在目前是不会有任何益处的。欲速则不达,要想证悟究竟空性,获得自他二利,必须首先打牢中观基础。而奠定中观之基的首选途径,莫过于修学《中论》。

据记载,《中论》的注解多达七十多种,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噶里晋美的《无畏论》、佛护论师的《佛护论》、月称菩萨的《显句论》、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安慧菩萨的《大乘中观释论》,以及提婆萨摩、古拏室利、古拏末底三位论师的《中观释论》。

而在藏地论师演释《中论》的著作中,被不同教派所共称道的,分别为果仁巴大师的《中观论详解·正见之光》、宗喀巴大师的《中观根本慧论释·理证海》以及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

目前汉地影响较大的《中论》注释,有唐代明知识译师翻译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宋代施护译师翻译安慧菩萨的《大乘中观释论》,任杰翻译僧成大师的《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印顺法师讲解、演培法师整理的《中观论颂讲记》,以及即将整理完毕的慈诚罗珠之《中论讲记》等。

但因上述论著中古代部分文言成分较重,在现代汉语通行,网络语言、外来语言异军突起的当今时代,难免使人有曲高和寡之感。许多有意跨入中观门径的初学者,在面对生涩的语言、深奥的内容时,都不禁望而生畏。

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为了证明中观见本应具有的亲和力,为了将藏传佛教的不共理证介绍给汉地信众,为了更多的人能体味般若中观的无限境界,笔者下决心将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以现代汉语的形式翻译出来,呈献给诸位同道。

麦彭仁波切是公认的文殊菩萨化身,由其所阐释的内容,实非凡夫以三毒而引发、为戏论所主宰的低劣学说所能比拟。该论内容广略适当、浅显易懂,科判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既避免了因过广而使读者深陷于茫茫教理之海,从而迷失方向的过失,也避免了因过略而使读者懵懵懂懂、不知所云,从而继续徘徊于昏黑冥暗之无明险途的过失。如果能以坚定的信心、坚毅的悲心、坚强的决心、坚忍的进取心深研此论,就一定能透过论中以犀利言词驳斥他宗的表面,发现自相续中深藏不露、钢打铁铸般的边执邪见,并将其作为所破之的。只有这样,才算真正领会了龙树菩萨的究竟意趣——真正的所破,不在于外在的宗派之见,而源于自己的内心。

该论所引用的《中论》颂词,是在尽量保留鸠摩罗什译本的基础上,为了与注释内容相符,并考虑到易于理解的目的,故参照藏文原版做了一定的增减、修改;在藏文原版的科判中,本来有品名一项,因为对分品内容影响不大,为避免烦琐,故将其删减。

由于藏汉文字语言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翻译所用蓝本清晰程度较差并存在少量错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遇到了事先尚未预料的困难。为了力求精确、完整、易懂,并将错谬率降到最低点,笔者曾反复多次地参阅了上述的藏汉各大论典。

在文中的[ ]中,是为了配合偈颂与现代专用名词,而列举出的与之前词句说法各异,但内涵相同的内容;而在( )中,又是为了句子的前后连贯,或者是为了便于理解而增加的藏文原版中不存在的内容。

由于本论的大多数话题,是以辩论的形式引出的,因此为便于区分,故对正反双方的观点,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字体。

虽然本人曾有幸在三界导师——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座前完整地恭聆过该论,但由于在下智慧浅陋,理解能力、文字功底与翻译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又因为时间仓促、琐事繁重,所以文中难免有疏漏错谬之处,还望诸大智者海涵并斧正。

尽管本论具有不可言传的殊胜性,但对于福德浅薄的劣根、钝根者而言,即使在闻思此论后,也仍然难以对空性正理生起信心,甚至会产生更大的邪见。如本论云:“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因此,为了防止有读者不但不能领悟空性,反而毁害自己的情况出现,凡是对甚深空性持有恐怖、反感心态的人,最好不要翻阅此论。

但是,如果能抛弃邪见,通过闻思此论而对空性之理生起稍许怀疑,也能够依此而坏灭三有轮回的根源,正如《中观四百论》所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众多迷恋于神通、执著于外相的人,对面见本尊、佛陀常怀非分之想。有智之人应当清楚,妄想以色相现见佛陀的人,只能误入歧途,而不能见到真正的佛陀。《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但《金刚经》又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圣宝源经》也云:“何人了达寂灭法,必见自然如来尊。”我深信,通过具相善知识的引导,任何一位认真修学本论的有志者,都必定会彻见真佛之本来面目——现空无二之离戏实相。

译者书于喇荣

公元二零零四年六月六日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