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七章 治法提纲

作者:黎有晫 字数:1178 更新:2025-01-20 09:50:24

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内为本,外为标;阴为本,阳为标;六腑属阳为标,五臓属阴为本;臓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以病论之,人之元气为本,病之邪气为标;先受病机为本,后传病症为标,故治病必求其源,而先治其本,古圣之至论。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后哲之变通。然病在于阴,毋犯其阳;病在于阳,毋犯其阴,犯之者是谓诛伐无过。病之热者,当察其源,火果实者,苦寒、咸寒以折之;若其虚也,甘寒、酸寒以摄之。病之寒者,亦察其源,寒从外也,辛热、辛温以散之;动于内也,甘温以益之,辛热、辛温以佐之。

《经》曰:五臓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曰满而不能实。是有补而无泻者,此其常也。臓偶受邪,则泻其邪,邪尽即止,是泻其邪,非泻臓也。臓不受邪,毋轻犯也。世谓肝无补法,知其谬也。六腑者,传导化物糟粕者也,故曰实而不满。邪客之而为病,乃可攻也,中病乃已,毋尽剂也。病在于经,则治其经;病流于络,则及其络。经直络横,相维辅也。病从气分,则治其气,虚者温之,实则调之。病从血分,则治其血,虚则补肝、补脾、补心。实则为热、为瘀,热者清之,瘀者行之。因气病而及血者,先治其气;因血病而及气者,先治其血 。因症互异,宜精别之。病在于表,毋攻其里;病在于里,毋虚其表。邪之所在,攻必从之,受邪为本,现症为标,五虚为本,五邪为标 。如腹胀,由于湿者,其来必速,当利水除湿,则胀自止,是标急于本也,当先治其标。若因脾虚渐成胀满,夜剧昼静,病属于阴,当补脾阴;夜静昼剧,病属于阳,当益脾气,是病从本生,本急于标也,当先治其本。举二为例,余可以类推矣。病属虚,须治以缓,虚者,精气夺也。若属沉痼,亦必从缓,治虚无速法,亦无巧法,盖病已沉痼,凡欲施治,宜有次第。如家贫年久,室内空虚,非旦夕间事也。病属于实,宜治以急,实者邪气胜也,邪不速逐,则为害滋蔓,故治实无迟法,亦无巧法。如寇盗在家,宜开门急逐即安,此病机缓急一定之法也。故新病者,阴阳相乖,补偏救弊,宜用其偏。久病者,阴阳渐入,扶元养正,宜用其平。若久病而误以重药投之,徒增其竭绝耳。

至如药性之温者,于时为春,所以生万物者也;药性之热者,于时为夏,所以长万物者也;药性之凉者,于时为秋,所以肃万物者也;药性之寒者,于时为冬,所以杀万物者也。夫元气不足者,须用甘温之剂补之,如阳春一至,生机勃勃也。元气不足而至于过极者,所谓大虚必挟寒,须以辛热之剂补之,如时际炎蒸,生气畅遂也。热气有余者,须以甘凉之剂清之,如凉秋一至,溽燔如失也。邪气盛满而至于过极者,所谓高者抑之,须以苦寒之剂泻之,如时值隆冬,阳气潜藏也。故凡温热之剂,均为补虚;寒凉之剂,均为泻实。然元气既虚,但有秋冬肃杀之气,独少春夏生长之机,虚则不免于热,倘不察虚实,便以寒凉之剂投之,是病方肃杀,而医复肃杀之矣,其能治乎!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