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二、发表之剂

作者:汪昂 字数:7324 更新:2025-01-17 09:59:23

  1、麻黄汤〔寒伤营无汗〕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方源】·张仲景

  本方由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杏仁(去皮尖)七十枚,炙甘草一两,四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服。适用于外感寒邪,邪气在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也就是《伤寒论》说的“太阳伤寒证”。

  麻黄辛温,有发汗散寒邪的作用,是本方的主药,所以用它做方名。桂枝也是辛温药,能引营分的寒邪,透出肌表,随汗而解。杏仁苦温,有降气平喘和润肺解表的作用。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还有轻微的解表作用。所以四药配合在一起,就能由发汗驱除在肌表的寒邪。但是,汗是人体津液所化,倘若过分大汗,反能伤人。所以《伤寒论》服麻黄汤后有“复取微似汗”的规定,书中又有汗多亡阳的告诫。因此歌诀所说“伤寒服此汗淋漓”的“淋漓”,应该活看,不应当认为是服麻黄汤后的正常现象。

  2、桂枝汤〔风伤卫有汗〕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方源】·张仲景

  桂枝汤是《伤寒论》治太阳中风的一张方剂。由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共五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太阳中风,就是通常所说的外感风寒在表的症候,症状是发热,头颈强痛,恶风自汗,或者恶寒,还可能见到鼻鸣干呕的现象。因为自汗是表虚,所以不用麻黄。

  本方以解肌和营卫为主。解肌就是用一种比发汗轻的方法来解除肌表之邪。所以用桂枝解肌散风以调整卫阳,芍药敛阴以调和营血。再加炙甘草合中益气,生姜散寒止呕,大枣养脾益阴。于是营卫合,风邪去,发热恶风自汗等症状也就消除。桂枝汤与麻黄汤在治疗上主要的区别是病人的有汗与无汗。古人曾说:“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就是指桂枝汤与麻黄汤两张方剂而言的。但也有时需要把麻黄汤和桂枝汤各一半,合成一张叫作“桂枝麻黄各半汤”,实际上是由桂枝汤、麻黄汤的各三分之一组成。即是由桂枝一两十六铢,(汉代一两等于二十四铢,十六铢就是一两的三分之二)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去节)各一两,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大枣四枚,共七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治疗太阳病(就是外感风寒的表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象疟疾一样,但无呕吐的证候。服后出小汗,病就会痊愈。

  3、大青龙汤〔风寒两解〕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方源】·张仲景

  本方由麻黄(去节)六两,桂枝、炙甘草各二两,石膏鸡子大,杏仁(去皮尖)四十个,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共七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是一张发汗力量很强的方剂。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汗不得出,而且烦躁。所以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配合杏仁宣肺解表,甘草和中益气,姜枣调和营卫。由于有因为汗不得出,郁热在里而发生的烦躁症状,所以再加辛甘而寒的石膏,清热解肌而除烦躁。

  本方特点是重用麻黄与石膏相配,原因就在于风寒太重,肌表被困,毛孔闭塞,非用大力不能发汗解表,而郁热在里,已见烦躁,单纯用辛温发汗,容易造成发汗太过而伤正气,或者是亢热太甚,汗仍旧不得出的副作用,所以桂麻合用,再配石膏。假如有汗,虽见烦躁也不可误用。

  4、小青龙汤〔太阳行水发汗〕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方源】·张仲景

  小青龙汤治疗既有外感风寒的表证,而又有水饮停在心下的里证。它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驱除在表的风寒,温化水饮,消除因水饮而引起的喘咳等症状,所以适用于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干呕喘咳,或渴或哕,或大便下利,或小便不利等。方由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共八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细辛、干姜,温里行水,半夏去水饮而平逆气,再配芍药、五味子,收敛肺气,使得风寒与水饮皆除,而肺气不伤,是一张除饮解表的良方。

  5、葛根汤〔太阳无汗恶风〕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方源】·张仲景

  葛根汤是由桂枝汤(本方桂枝用二两)再加入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有解肌发汗的作用,能治疗外感风寒,出现恶寒发热,项背强急,无汗,脉浮紧等症状。

  北齐徐之才在《十剂》中说:“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意思是葛根、麻黄等轻扬发散的药物,可以驱除在表的实邪。这里是因为风寒已伤了筋脉中的津液,而见到项背强急不能舒展的症状,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甘辛而平的葛根,鼓舞胃气,生津解肌,既帮助桂枝汤解散表邪的作用,又恢复了津液,可见葛根是为解除项背强急而用的。至于加入麻黄,是因为无汗的表证,须要发汗才会解除,所以用麻黄来增强本方发汗的力量。假使见到恶风发热,项背强急,有汗,脉浮缓时,那就只用桂枝汤加葛根,叫做桂枝加葛根汤(也是《伤寒论》里的方剂),而必须不用麻黄了。

  6、升麻葛根汤〔阳明升散〕

  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痛,再加芍药甘草是。

  亦治时疫与阳斑,疽疹已出慎勿使。

  【方源】·钱仲阳

  升麻葛根汤由升麻、葛根、芍药、炙甘草,共四味药等分组成,研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温服。有升阳散邪,解毒透疹的作用,能治足阳明(胃经)感受风寒而致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以及阳证发斑发疹和时疫等证。

  按:阳证发斑(简称阳斑),就是头面胸背四肢都出现红色斑点,高出皮肤,小的如芝麻,大的如芡实,轻的各自分清,重的连成一片,像锦纹一般。是由于感受时邪温毒,热毒蕴结在胃而起。在初起时,必有头痛身热等表证出现,此时可用升麻葛根汤治疗。若斑点已见,就须用清热凉血败毒的方法治疗,本方决不可再用了。

  时疫,就是四时气候失常,如春天气候应该温暖而反寒,冬天气候应当寒冷而反温,或久旱不雨等等,往往会造成一种有传染性的流行病。只要症状与前面所说的一样,就可用本方治疗,不然,就不能使用。

  “痘”就是天花,“疹”包括麻疹,瘾疹。当将出未出之时见到上述表证的可使用本方治疗。若已透现于皮肤就不可再使用了。

  本方所以能治疗上述的证候,是因为升麻、葛根,可以升散阳明经的表邪;炙甘草益气安中,调和卫气;芍药酸敛益阴,调和营血。而升麻、甘草还有解毒作用,所以适用于病邪在足阳明胃经而出现的表证。

  7、九味羌活汤〔解表通剂〕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方源】·张洁古

  九味羌活汤又名羌活冲和汤,是由羌活、防风、苍术各一钱半,细辛五分,川芎、白芷、黄芩、生地黄、甘草各一钱,共九味药组成,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煎服,有解散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外感风寒的作用。

  本方主治四时感冒而出现憎寒壮热,头痛身痛,项痛脊强,呕吐口渴,无汗等症状。主要是通过羌活、防风、细辛、川芎、白芷、苍术等辛温发汗,驱风散寒。而羌活、川芎、白芷、细辛又能解除风寒引起的头痛,防风、苍术能解除因风寒湿气引起的身痛。又因口渴是肺中有热,所以用黄芩清泄气分之热,生地清泄血分之热。甘草在这里起调和诸药的作用,姜葱是通阳解表的药物,可以加强本方解表的作用。因为本方辛温发散的力量较强,虽有少量苦寒的黄芩和甘寒的生地,协助清热,缓解辛温过燥的烈性,但对素来体质是阴虚气弱的病人是不应当用的。同时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加减变化。

  8、神术散〔散风寒湿〕

  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太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

  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为良。

  【方源】·局方

  这首歌诀共讲了三个“神术散”。头四句是讲《局方》神术散。由苍术二两,川芎、白芷、羌活、藁本、细辛、炙甘草各一两,共七味药研成细末,每次用三钱加生姜三片,葱白三寸同煎温服。对于感冒风寒湿邪,头痛无汗,发热恶寒,鼻塞声重,身体疼痛,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证,都能够治疗。

  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羌活,藁本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都是辛温发散,驱风胜湿的药物,加上甘草温益中气,姜葱通阳解表,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张发汗解表的方剂。

  太无神术散,由苍术、厚朴各一钱,陈皮二钱,炙甘草一钱半(以上四味就是平胃散)和菖蒲、藿香各一钱半组成,水煎温服。主要是治疗时行不正之气所引起的憎寒壮热,一身尽痛,头面肿大等证。因为时行不正之气从口鼻而入,传入阳明胃经,邪正交争,才见到上述证候,所以用苍术升阳发散,燥湿解郁,辟除秽浊恶气;厚朴燥湿散漫;陈皮理气调胃;甘草和中解肌。加上藿香、菖蒲的芳香通窍,解表化湿。于是诸证都能清除。

  海藏神术散,又叫神术汤。由苍术、防风各二两,炙甘草一两,加葱白、生姜同煎温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无汗的证候。比麻黄汤缓和,但也能解除在表的寒邪。

  若将白术换苍术,不用葱白,叫做“白术汤”,对于治疗内伤冷饮,外感风邪,有汗的证候,医家公认是一张有效的良方。因为苍术能发汗,白术能止汗,所以这两个方剂应用时的区别就在于有汗和无汗。

  9、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表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方源】·张仲景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病初起,反发热、脉沉的一张方子。由麻黄(去节)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共三味药组成,水煎温服。

  少阴病,就是:“脉微细,但欲寐”(即精神不振,想睡觉而睡不着)。这是病人平素肾阳虚,又被寒邪侵袭所致。但是少阴病不发热,现在有发热的表证。表证应该脉浮,而现在是脉沉。这就说明了既有太阳的表寒,又有少阴的里寒,非用表里兼治的方法,不能恢复健康。因此用麻黄发散太阳的表寒,细辛温散少阴的里寒,再加炮附子助阳温肾,通散表里之寒。这种发表和温经并用的方法,可以相得益彰,是治疗少阴病而有表证发热的良方。

  10、人参败毒散〔暑湿热时行〕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

  【方源】·朱肱

  人参败毒散,是由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各一两,甘草五钱,共十味药组成,研成粗末,每服一两,加生姜三片,薄荷少许同煎温服。能治体质虚弱的人,感受时行风寒湿热之邪,恶寒发热,头痛项强,鼻塞声重,肢体酸痛,咳嗽有痰,无汗等证。如果患疟疾、痢疾、疮疡而兼有表证的,也可用本方治疗。

  本方总的作用是:益气发汗,扶正败毒(毒就是时行不正之气郁结而成)。

  羌活、独活、柴胡、川芎能发汗解肌,除风寒,去湿邪;前胡、枳壳能降气行痰;桔梗、茯苓能泄肺中邪热,渗湿除痰;甘草和中解表,人参扶正祛邪。生姜、薄荷是帮助解表发汗。所以治疗四时感冒有非常良好的功效。

  假使病人体质不虚,就减去人参,叫做“败毒散”。有时和消风散(见祛风之剂)同用,名“消风败毒散”,主治大体相同。

  11、再造散〔阳虚不能作汗〕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方源】·陶节庵

  再造散,是由人参、黄芪、甘草、桂枝各一钱,羌活、防风、川芎各八分,炮附子、细辛各五分,煨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药将煎成时再加酒炒赤芍一钱,本方共计由十二味药组成。治疗阳虚的人,感受寒邪,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无汗,虽服辛温发散的药而汗不得出,表证不解者。

  人服发汗药后,由于阳气鼓舞津液外出,所以能够有汗。假使用发汗药不能够出汗,一方面是说明寒邪困在肌表未解,一方面说明病人的阳气虚弱,不能鼓舞津液外出,也就是“邪(寒)实正(阳气)虚”的局面。所以本方用人参、黄芪、附子、甘草等补益阳气,配合桂枝、羌活、川芎、防风、细辛来发散在表的寒邪,再加姜枣调和营卫,使得解表驱寒,还不致耗损阳气,尤其是加入酒炒芍药收敛阴气,使发散不致太过。所以本方是治疗阳虚感寒,单用发汗药还不能作汗时应当熟悉的一种方法。

  12、麻黄人参芍药汤〔内虚感寒〕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

  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方源】·李东垣

  麻黄人参芍药汤,是由人参、麦冬各三分,桂枝五分,黄芪、当归身、麻黄、炙甘草、白芍药各一钱,五味子五粒,共九味药组成,水煎温服。治疗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感受外寒,以致里有郁热不得外透,因而发生吐血的证候。所以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人参、黄芪、炙甘草补脾肺,益气固表,当归身、白芍药补血敛阴,麦冬、五味子保护肺气。互相配合后,使得汗出不至太过,而表解热清,吐血也止。所以对虚人而有外感服后就能恢复健康。

  13、神白散〔一切风寒〕

  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

  肘后单煎葱白豉,两方均能散风寒。

  【方源】·朱端章

  神白散,是由白芷一两,甘草五钱,淡豆豉五十粒,生姜三片,葱白三寸,共五味药组成,水煎温服。因为淡豆豉与葱白合用就有发热解表的作用,加上白芷、生姜都是辛温发散风寒的药,还有甘草和中解表,所以凡是外感风寒初起,而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证时都可服用。至于“妇人鸡犬忌窥探”,不过是叫人在配药、煎药的时候注意清洁而已。不能用神秘迷信的观点解释。

  葱豉汤,是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里的方子。只用葱白一握,淡豆豉一升,水煎温服。当伤寒初起,感觉头痛无汗发热时,用来代替麻黄汤,功效并不相差。

  14、十神汤〔时行感冒〕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黄赤芍兼香附,时邪感冒郊堪夸。

  【方源】·局方

  十神汤,是由葛根十四两,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去根节)、赤芍药、香附各四两,十味药组成,共研细末,每次用三钱,加生姜五片,连须葱白三茎煎汁温服。治疗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等证。如不见头痛发热,煎服时减去葱白。

  麻黄、川芎、白芷、紫苏,有辛温发散的作用,葛根、升麻,有升散解肌的作用,香附、陈皮,有理气解表的作用,葱姜有通阳解表的作用。再加炙甘草和中益气,赤芍药敛阴和营,就可以在发散表邪的同时,还起到和气血,调阴阳的作用,使汗发不致太过,去邪不致伤正,所以治疗感冒时邪非常有效。

  ·增辑·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补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3、防风解毒汤

  防风解毒荆薄荷,大力石膏竹叶和。

  甘桔连翘知木枳,风温痧疹肺经多。

  4、竹叶柳蒂汤

  竹味柳蒂干葛知,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初起风痧此可施。

  5、华盖散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表散风寒力最雄。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