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十四 明哲品

作者:佚名 字数:2281 更新:2025-01-16 14:56:59

译文

明哲品大意是讲,习学(控制)心念和行为的人,应当修炼人生福报而精进於大道,以佛法作为人生的明镜。

透彻地审视善恶(之报),心中(必)知敬畏禁忌:敬畏(果报)而不犯(邪恶),终身吉庆了无忧患。(一)

所以世间有福之人,(心)念思惟紧跟行动(毫不放纵):善於实现自己的意愿,幸福与财富加倍增长。㈡

深信善(报)广行福(事),积聚善德毫不厌倦,深深相信阴德(之报),久而久之(其德)必然彰显辉煌。 (三)

经常避开无义之举,不去亲近愚闇之人,一心思量追随贤德之友,亲近依旁上等有识之上。(四)

喜悦(佛)法之人睡眠安稳,心情和悦意志清爽:圣人敷演佛法(精义),智慧常使行为快乐。(五)

仁德智慧之人,坚守戒律奉持佛法,犹如星空之中明月,(光华)普照世间。 (六)

制造角弓的工匠调理牛角,船夫掌舵调理航船,智巧工匠调理木料,智慧之人调理身(心)。(七)

譬如厚重磐石,任凭大风吹刮毫不动移;智慧之人(心)意凝重稳固,任凭毁誉之言四起不能使其主意倾斜。(八)

譬如深不见底的涧渊,澄静清明:智慧之人听到大道(精义),心意澄净心情欢悦。(九)

大德之人身心无欲,所处之地昭然明朗:即使偶然遭遇苦乐,(但对这些苦乐的无动於衷)并不能高尚显赫其拥有的智慧(功能)。(十)

大贤之人了无尘世事务(扰乱),不愿拥有子女财产政权种种(俗务)之累:经常坚守戒律智慧与佛道(法则),从不贪求邪欲富贵。(十一)

智慧之人深知(心意)易於动摇,犹如生长在沙土中树木(极易被风摇动):交朋接友而(自己)心志并不强固,就会随顺尘世各种习气现象而污染自己清净本性。(十二)

世俗之人均皆沈没於(人欲)深渊,很少有人度过深渊走上彼岸:假若有人(前来救度),要求救度之人必然奔走前来(叩问佛法)。(十三)

确确实实热爱大道,认认真真接受端正之义的教诲:如此之人接近(真如)彼岸,直至超脱(生)死之苦便为上等(之人) 。(十四)

斩断五蕴之苦的假相,静静思考寻求智慧;不会再回到(人欲)的深渊之中,抛弃所有的依托(其智)必将光明。(十五)

抑制情感欲望,断绝(世俗)快乐莫要放纵情欲;如此便能自己拯救自己(脱离世俗苦海),驱使意(念)进入智慧。(十六)

学习应取端正之智,(心)意惟以正道(为念);一心三思接受(佛家)真谛,(杂念)不起便是快乐:烦恼消尽陋习除尽,这样便能超度世俗之苦。(十七)

原典

明哲品第十四十有七章

明哲品者,学念行者,修福进道(1),法为明镜。

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一)

故世有福,念思绍行(2);善致其愿,福禄转胜。(二)

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3)阴德,久而必彰!(三)

常避无义,不亲愚人,思从贤友,狎附(4)上士。(四)

喜法卧安,心悦意清。圣人演法(5),慧常乐行。(五)

仁人智者,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间。 (六)

弓工(6)调角,水人调船,巧匠调木,智者调身。(七)

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7),毁誉不倾。(八)

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九)

大人体无欲,在所昭然明;虽或遭苦乐,不高现(8)其智。(十)

大贤无世事,不愿子财国,常守戒慧道,不贪邪富贵。(十一)

智人知动摇,譬如沙中树,朋友(9)志未强,随色染其素(10)。(十二)

世皆没渊,尠剋(11)度岸;如或有人,欲度必奔!(十三)

诚贪道者,览受(12)正教。此近彼岸,脱死为上。(十四)

断五阴法(13),静思智慧,不反入渊,弃倚(14)其明。(十五)

抑制情欲,绝乐无为,能自拯济,使意为慧。(十六)

学取正智,意惟正道。一心受谛,不起为乐。漏尽习除,是得度世。(十七)

注释

(1)进道:上升到对道的追求。

(2)念思绍行:心念与思想要紧跟行动。绍,继也、紧接也。

(3)信知:深深信仰。

(4)狎附:亲近依附。狎,亲睰、靠近。

(5)演法:敷演宣讲佛法。

(6)弓工:制造弓之工匠。

(7)意重:意志坚定不可移。

(8)不高现:不通过某某来显示出其智慧境界之高尚。

(9)朋友:动词,交接朋友。

(10)素:白色。佛教上座部及《法句经·双要品》第一、二章均强调「心性本净」。此处应是肯定心性本净之意。参见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三○三页,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月第一版。

(11)尠剋:即少剋、很少能够。尠,为少之异体字。

(12)览受:观看并接受。

(13)五阴法:即五蕴法。五阴,是指色、受、想、行、识,这五种感觉聚集在人身上,便产生五种相应的欲望;法,是万事万物之总称。

(14)弃倚:抛弃世俗的种种倚靠,如身体、财产、子女、权势等等。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