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记载着那部分我。那部分我要是不写下来,就会逝者如斯,了无踪迹;那部分我是<u>田野</u>的落穗,是我的收获。我不必为日记而生,可是在日记里我为众神而活。众神是我的通信人,我每天都给他们送去这些邮资付讫的稿件。我是他们账房的职员,一到晚上,我就从流水账往总账本上转账目……(1841年2月8日)
诗人难道不是注定要为自己立传?不写一部漂亮的日记,还 有什么好写的呢?他想象的主角怎样生活,我们不在乎。我们在乎的是,作为实际的主角,他是怎样日复一日地生活的。(1857年10月21日)
日记如此珍贵,如此神圣,如此重要,难怪爱默生称之为“储蓄所”。梭罗尝过“储蓄所”的甜头,他的力作《瓦尔登湖》几乎是“零存整取”的。可是,日记更大的作用,梭罗秘而不宣:它是生命的储蓄所,生命因储蓄而不朽。日记日就是生命不朽日。
2004年12月4日
梭罗是先知:
吸一口五月的余风,我幡然醒悟,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堕落。林鸫鸟是哲学家,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 要现代。哲学家现在都成了教条,而林鸫鸟却在传播着当下的教义。(1840年7月27日)
我们这个时代信奉“人本理性”:以人为本,天经地义。当人类无限膨胀,灭绝所有物种,人的大限还 会远吗?我们之所以要拜林鸫鸟为师,是因为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需要一种新的思想范式——“生态理性”。培育生态理性,《梭罗日记》可以说是理想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