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附录二

作者:许寿裳 字数:7008 更新:2025-01-06 14:39:54

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

许寿裳

先师章先生是革命大家,同时是国学大师,其阶位卓绝,非仅功济生民而已,前世纪之末,士大夫或言变法,或言立宪,议论纷纷,淆乱民听,自先师以历史民族之义提倡光复,“首正大义,截断众流”,百折不挠,九死无悔,而后士民感慕,翕然从风,其于民国,艰难缔造,实为元功。

清失其鹿,民国肇兴。虽兵不血刃,百日而成,追惟事前经营之力,所以摩荡人心者,盖十有余年矣。炳麟不佞,始以历史民族之义提倡光复。时前总统孙公屏居日本,交游素寡,初与定交,同谋匡济。既而文字兴祸,絷于上海,海内为之激昂,幸得不死,东抵江户。以天之灵,黄农虞夏之佑我子孙,腾书驰说,不为四百兆人遐弃,内外喁喁,延颈望义。逮乎辛亥,大义举于武昌,十有四省,应如反掌。夫惟历史民族之义,足以为全国斗杓,故举兵不为犯顺,推亡不为篡盗。……

(民国三年《致袁世凯书》)

至于先师学术之大,前无古人,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批判文化,独具慧眼,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莫不察其利病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千载之秘,睹于一曙。”

庄生之玄,荀卿之名,刘歆之史,仲长统之政,诸葛亮之治,陆逊之谏,管宁之节,张机范汪之医,终身以为师资。

……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世固有见谛转胜者邪。后生可畏,安敢质言。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诮,专志精微,反致陆沈,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

(《菿汉微言》)

观此三段引文,语语核实,而先师之神解聪察,丰功伟绩,已可窥见一斑。若其闳眇之旨,精微之言,著于简策,长留天地,固非浅学如我者所宜妄赞也。今就于己有关者数事,约略述之,以存纪念。

我生也晚,民元前十一年(一九○一),始由宋平子(名恕,后更名衡)师得闻先师之大名。时宋师掌教杭州求是书院,其教法迥异恒常,“取法象山,限规不立,经史子集任择从事”。对于先师之排满论,宋师阳为反对,阴实赞同,尝曰:“枚叔文章,天下第一”,盖先师别号初为枚叔也。我此后得读《正仇满论》及改定本《訄书》,实由宋师启之。《訄书》当初多未了解,首受感动者,仅仅在《订文》之附录及《哀焚书》至《解辫发》数篇而已。《解辫发》有云:

……共和二千七百四十一年,秋七月,余年三十三矣。是时满洲政府不道,戕虐朝士,横挑强邻,戮使略贾,四维交攻,愤东胡之无状,汉族之不得职,陨涕涔涔曰:余年已立,而犹被戎狄之服,不违咫尺,弗能翦除,余之罪也。将荐绅束发,以复近古,日既不给,衣又不可一得。于是曰:昔祁班孙,释隐玄,皆以明氏遗老,断发以殁。《春秋谷梁传》曰:“吴祝发”,《汉书·严助传》曰:“越发”(晋灼曰:“,张揖以为古翦字也。”)。余故吴越间民,去之亦犹行古之道也。……

翦辫变夷,所关非浅,故亦必考据凿凿。全文在先师手订《检论》时已经删去。《訄书》之外,如《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皆我所百读不厌者。

民元前九年(一九○三),以《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有云:“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又尝为邹容所著《革命军》作序,先师遂与邹容俱被逮。时我在东京编辑《浙江潮》,常从蒋观云先生处,藉知先师狱中状况。一日,观云以先师狱中书视我,书后附写近作诗四首,我求抄以实《浙江潮》,观云即裁下予之。此我得观先师墨迹之始。原纸至今藏在行箧,弥可珍贵,诗录如下:

狱中赠邹容(闰月廿八日)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

快翦刀除辫,乾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狱中闻沈禹希见杀(六月十二日)

不见沈生久,江湖知隐沦。

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

魑魅羞争焰,文章总断魂。

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狱中闻湘人杨度被捕有感(六月十八日)

神狐善埋搰,高鸟喜回翔。

保种平生愿,征科绝命方。

马肝原识味,牛鼎未忘香。

千载《湘军志》,浮名是锁缰。

衡岳无人地,吾师洪大全。

中兴沴诸将,永夜遂沈眠。

长策惟干禄,微言是借权。

藉君好颈子,来者一停鞭。

民元前六年(一九○六)阳历六月二十九日,先师出狱,即日东渡至东京,发长过肩,肌体颇腴。闻因狱中食物无盐之故。七月十五日,留东学生在神田区锦辉馆开会欢迎,先师即席演说,其大意首述自己平生历史,次以涵养感情两事勉励大众:(一)“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二)“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此我亲接先师尊容之始。现将演说摘录数段如下:

兄弟少小的时候,因读蒋氏《东华录》,其中有戴名世、曾静、查嗣庭等人的案件便就胸中发愤,觉得异种乱华是我们心里第一恨事。后来读郑所南、王船山两先生的书,全是那些保卫汉种的话,民族思想,渐渐发达。但两先生的话,却没有甚么学理。自从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的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当时对着朋友,说这逐满独立的话,总是摇头,也有说是疯颠的,也有说是叛逆的,也有说是自取杀身之祸的。但兄弟是凭他说个疯颠,我还守我疯颠的念头。……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近来有人传说:某某是有神经病,一某某也是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现前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略高一点的人,富贵利禄的补剂,虽不能治他的神经病,那艰难困苦的毒剂,还是可以治得的。这总是脚跟不稳,不能成就甚么气候。兄弟尝这毒剂是最多的,算来自戊戌年以后,已有七次查拿,六次都拿不到,到第七次方才拿到。以前三次,或因別事株连,或是普拿新党,不专为我一人.后来四次,却都为逐满独立的事。但兄弟在这艰难困苦的盘涡里头,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懊悔,凭你甚么毒剂,这神经病总治不好。或者诸君推重,也未必不由于此。若有人说,假如人人有神经病,办事必定瞀乱,怎得有个条理?但兄弟所说的神经病,并不是祖豪卤莽,乱打乱眺,要把那细针密缕的思想,装载在神经病里。譬如思想是个货物,神经病是个汽船。没有思想,空空洞洞的神经病必无实济,没有神经病,这思想可能自动的么?以上所说,是略讲兄弟平生的历史。

至于近日办事的方法,一切政治、法律,战术等项,这都是诸君已经研究的,不必提起。依兄弟看:第一要在感情。没有感情,凭你有百千万亿的拿破仑、华盛顿,总是人各一心,不能团结。当初柏拉图说:“人的感情,原是一种醉病。”这仍是归于神经病了。要成就这感情,有两件事最是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

先说宗教……孔教基督教既然必不可用,究竟用何教呢?我们中国本称为佛教国,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但今日通行的佛教,也有许多的杂质,与他本教不同,必须设法改良,才可用得。因为净土一宗,最是愚夫愚妇所尊信的。他所求的,只是现在的康乐,子孙的福泽。以前崇拜科名的人,又将那最混帐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与净土合为一气,烧纸拜忏化笔扶箕种种可笑可丑的事,内典所没有说的,都一概附会进去。所以信佛教的,只有那卑鄙恶劣的神情,并没有勇猛无畏的气概。我们今日要用华严法相二宗改良旧法。这华严宗所说,要在普度众生,头目脑髓都可施舍与人,在道德上最为有益。这法相宗所说,就是万法惟心,一切有形的色相,无形的法尘,总是幻见幻想,并非实在真有。近来康德、索宾霍尔诸公,在世界上称为哲学之圣。康德所说“十二范畴”纯是“相分”的道理。索宾霍尔所说“世界成立全由意思盲动”,也就是“十二缘生”的道理。却还有许多哲理,是诸公见不到的。所以今日德人,崇拜佛教,就是为此,在哲学上今日也最相宜。要有这种信仰,才得勇猛无畏,众志成城,方可干得事来。……有的说佛教看一切众生,皆是平等,就不应生民族思想,也不应说逐满复汉,殊不晓得佛教最重平等,所以妨碍平等的东西必要除去。满洲政府待我汉人种种不平夕岂不应该攘逐?且如婆罗门教分出四姓阶级,在佛教中最所痛恨。如今清人待我汉人,比那剎帝利种虐待首陀更要利害十倍。照佛教说,逐满复汉,正是分内的事。又且佛教最恨君权、大乘戒律都说“国王暴虐,菩萨有权,应当废黜”。又说“杀了一人,能救众人,这就是菩萨行”。其余经论,王贼两项都是并举。所以佛是王子,出家为僧,他看做王就与做贼一样,这更与恢复民权的话相合。所以提倡佛教,为社会道德上起见,固是最要,为我们革命军的道德上起见,亦是最要。总望诸君同发大愿,勇猛无畏,我们所最热心的事,就可以干得起来了。

次说国粹。为甚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是就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

……第三要说人物事迹。中国人物,那建功立业的,各有功罪,自不必说。但那俊伟刚严的气魄,我们不可不追步后尘。与其学步欧美,总是不能像的,何如学步中国旧人,还是本来面目。其中最可崇拜的有两个人:一是晋末受禅的刘裕,一是南宋伐金的岳飞,都是用南方兵士,打胜胡人,可使我们壮气。至于学问上的人物,这就多了,中国科学不兴,唯有哲学,就不能甘居人下。但是程朱陆王的哲学,却也无甚关系,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近代有还一人,这便是徽州休宁县人,姓戴名震,称为东原先生。他虽专讲儒教,却是不服宋儒,常说“法律杀人,还是可救,理学杀人便无可救。”因这位东原先生,生在满洲雍正之末,那满洲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只这几句宋儒理学的话,就可以任意杀人。世人总说雍正待人最为酷虐,却不晓是理学助成的。因此那个东原先生,痛哭流涕,做了一本小小册子。他的书上,并没有明骂满洲,但看见他这本书,没有不深恨满洲。这一件事,恐怕诸君不甚明了,特为提出。照前所说,若要增进爱国的热肠,一切功业学问上的人物,须选择几个出来,时常放在心里,这是最紧要的。就是没有相干的人,古事古迹,都可以动人爱国的心思。当初顾亭林要想排斥满洲,却无兵力,就到各处去访那古碑古碣传示后人,也是此意。……

此演说录,洋洋洒洒长六千言,是一篇最警辟有价值之救国文字,全文曾登《民报》第六号,而《太炎文录》中未见收入,故特地多抄如上。现在中国虽称民国,而外侮日亟民气日衰,一般国民之怯懦浮华,猥贱诈伪,视清末或且加甚,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无畏治怯懦心,以头陀净行治浮华心,以唯我独尊治猥贱心,以力戒诳浯治诈伪心”(先师《答梦庵书》中语,见《民报》第二十一号)一面尊重历史,整理国故,其不善者改良之,善者顶礼膜拜之,以养成民族的自信力,前路茫茫,何能有济?

民元前四年(一九○八),我始偕朱蓬仙(宗莱),龚未生(宝铨),朱逖先(希祖),钱中季(夏,今更名玄同,名号一致),周豫才(树人),启明(作人)昆仲,钱均夫(家治),前往受业。每星期日清晨,步至牛込区新小川盯二丁目八番地先师寓所,在一间陋室之内,师生席地而坐,环一小几。先师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精力过人,逐字讲解,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原,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以故新谊创见,层出不穷。即有时随便谈天,亦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新方言》及《小学答问》二书,皆于此时著成,即其体大思精之《文始》,初稿亦权舆于此。“……讨其类物,比其声均。音义相仇,谓之变易,义自音衍,谓之孳乳。坒而次之,得五六千名,虽未达神恉,多所缺遗,意者形体声类,更相扶胥,异于偏觭之议。若夫囪罙同语扩一文,天即为颠,语本于囟;臣即为牵,义通于玄。真出耑,同种而禅,巨父互,连理而发。斯盖先哲之所未谕,守文者之所疴劳。亦以见仓颉初载,规摹宏远,转注假借,具有泰初。……”(《文始叙例》)凡所诠释,“形音义三,皆得俞脉”,豁然贯通,此先师语言文字学之成就,所以超轶清代诸儒。惜我听讲时间既短,所得又极微,次年三月便因事告归耳。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武昌起义后,先师归国,时发谠言,至民国三年,被袁世凯幽禁,愤而绝粒者二次,各至十余日,如曩昔之在西牢,后以爱女北来,又经友人及弟子环吁床前,始渐复食,其后见洪宪之逆谋渐著,益深痛恨。因生平于印度之中兴,期望至切,见诸文字者甚多,如云“……昔我皇汉刘氏之衰,儒术堕废,民德日薄,赖佛教入而持世,民复挚醇,以启有唐之盛。讫宋世佛教转微,人心亦日苟偷,为外族并兼勿能脱如印度所以顾复我诸夏者,其德岂有量耶?臭味相同,虽异族,有兄弟之好。……印度自被蒙古侵略,至今才六百岁,其亡国不如希腊罗马之阔远。振其旧德,辅以近世政治社会之法,谁谓印度不再兴者!……”(《送印度钵逻罕保什二君序》)又云:“东方文明之国,荦荦大者,独吾与印度耳。言其亲也,则如肺府,察其势也,则若辅车,不相互抱持而起,终无以屏蔽亚洲。……”(《印度中兴之望》)五年三月,先师决意出游梵土,赐书命我设法,我便就商于有力者某,托其进言,竟未有成,至今耿耿。其书录于下方:

季茀足下。数旬不觌,人事变幻,闻伯唐辈亦已蜚遁。今之政局,固非去秋所可同喻,羁滞幽都,我生靡乐,而栋折榱崩,咎不在我,经纶草昧,特有异人,于此两端,无劳深论。若云师法段干,偃息藩魏,虽有其术,固无其时也。今兹一去,想当事又有遮碍,晓以实情,当能解其忧疑耶。梵土旧多同志,自在江户,已有西游之约,于时从事光复,未及践言。纪元以来,尚以中土可得振起,未欲远离也。迩者时会倾移,势在木救,旧时讲学,亦为当事所嫉。至于老庄玄理,虽有纂述,而实未与学子深谈,以此土无可与语耳。必索解人,非远在大秦,则当近在印度,兼寻迦释六师遗绪,则于印度尤宜。以维摩居士之身,效慈恩法师之事,质之当事,应无所疑。彼土旧游,如钵逻罕,匏什诸君,今尚无恙,士气腾上,愈于昔时远甚。此则仆所乐游也。兹事既难直陈当事,足下于彼,为求二纳牖者,容或有效。若以他事为疑,棋已终局,同归于尽可知矣。又安用疑人为?此问起居康健。章炳麟白。二十三日。

近年,先师讲学苏州,门徒大盛,我欲得有机会,重坐春风。却因奔走南北,未遑登门,而今已矣!末师前卒于民元前二年(一九一○),先师哀其“怫郁以终”,又谓“……文辞多刺当世得失,常闭置竹笼中……其轶特魁垒之气,没世不可忘也。”(《检论·对二宋》)今年六月十四日先师又遽捐馆舍。国丧典刑,吾将安仰?“学术既亡,华实薨剥”,呜呼哀哉!

二十五年八月十四日

(原载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六日《新苗》月刊第八册,

又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六日《制言》半月刊第二十五期

“太炎先生纪念专号”,现据《制言》录存。)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