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有黑柳彻子都是LD。”
这句话是十几年前,有人从一本杂志上剪下来,从纽约寄给我的。那是日本的学者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我母亲的一位朋友、居住在纽约的一位日本医生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我。“不管怎样,能够把你和那些人物相提并论,真令人高兴,所以给你寄过去。”——印刷品中夹着这样一封信。我看了不禁大吃一惊,究竟是为什么,要把我和这些天才人物相提并论呢?当然,我想不出我们有丝毫共通之处。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令人欣喜,我也感到非常高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所谓的“LD”是什么意思。
后来,据说我的朋友的孩子是LD,朋友对我说:“要是你想了解LD的详细情况,就和我联系吧!”朋友还说自己参加了一个LD儿童的家长会。我一下子想起了上文中说爱迪生的那篇文章,不过当时百事缠身,也没有想要了解详情。不久,参加《彻子的小屋》节目的一位女演员有一个LD的孩子,于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LD。
LD是“LearningDisabilities”的简称,日语中将它译为“学习障碍”,不过这并不太贴切,所以一般就直接称之为LD。我去书店的时候,发现各种关于LD的书琳琅满目,不禁十分惊讶。但更令我吃惊的是,《彻子的小屋》的女导演在和那位女演员一起排练完节目后,回来对我说道:
“在妈妈们中间,都说黑柳女士是一个LD呢!”
不久,NHK电视台的教育频道给我发来邀请,说:“现在有的日本孩子患有ADHD这种毛病,很多人士反映,在拜读了黑柳女士的《窗边的小豆豆》之后,看到黑柳女士上小学的时候被退过学,感觉黑柳女士小时候也有这种问题。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也写到了黑柳女士是由于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才成为今天的黑柳彻子的。我们很想邀请您讲一讲小学的校长先生的事。”
我就去参加了这个节目。ADHD就是“精力无法集中,多动症”的意思,据说患有这种毛病的孩子很多都同时患有LD。“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不知不觉地,原来我是有这种毛病的?”就这样,我对LD的了解逐渐增加,不过真正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今年NHK连续播映了四个晚上的节目《请不要说我是怪孩子》。这是一套关于LD孩子的节目,我认真地看了这个节目,看完的时候我已是泪流满面。我并不是自己想哭,只是泪水总也止不住,反正我是哭了。
我之所以要写《窗边的小豆豆》,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小林校长,希望在自己还没有忘记他的时候,把那些故事记录下来。这本书并不是出版社向我约的稿。有一天晚上,我已经上床睡下了,突然又跳了起来,伏案奋笔,一口气写满了三张400字的稿纸,这就是后来小豆豆那本书的 读了一些和LD有关的书,发现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就明确地宣称自己是LD。并且他还鼓励LD的孩子们道:“即便如此,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能够做得很好。”
有关的书读得越多,我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像是LD。而且我也发现很多书中列举了曾经是LD、长大后活跃在某一领域的人物,我也被列入了这一类人物中。
另外,我想下面的文章一定会给很多人增添勇气。在《多动症孩子问答》这本书的一开头有这样一句话:“例如,有一位棒球教练从小就被人们认为患有多动症。教练开朗而且诚实,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一定会有人理解的吧?一定会有奇迹出现的。让我们都来理解LD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在成长,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他们能够有所成就吧!
我第一天去巴学园的时候,校长先生对我说:“把你喜欢的全都说给我听吧,说什么都行。”于是我把一个6岁的孩子所能说的、到那时为止我的全部人生都讲了出来。
后来听妈妈说,我足足说了4个小时。因此,我自从进了巴学园的第二天开始,就再也没有站到窗子边上,还坐在了最前排的坐位上。而且,现在我在《彻子的小屋》节目中,也能端端正正地坐着听嘉宾们的谈话了。
不觉就写了这么长,这就是我关于LD想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