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诸多过失,但毛泽东有幸使中国有了新的开端。毛泽东是20世纪富有魅力的政治家。
当然,如果毛泽东不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领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就不可能掌权。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是什么使他成功地掌握党政权力,取得最伟大的成就?那就是他特有的火一般的热情。没有这个,就没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随着中国末代王朝的衰落来点燃他的时代。他很自信,也坚信他的农民军队最终会胜利。这—不仅仅是对权力的渴望—赋予他坚如磐石的意志。
这种改变大国政治秩序的个性特征的力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时代的社会特征紧密相连的。毛泽东生长于动乱年代,那时人们呼唤一只可以拯救他们的强有力的手。在那个激烈动荡的年代,那些意欲拥护像毛泽东这样的决意反传统者遍地皆是,可谓空前绝后。
那也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中国像是准备了百场节目的狂欢场地,待演的节目都在谋求公众的允诺以便随时登场。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军阀、土匪、教徒、外国探险家以及冠以其他名称的人物,全都旋转着拥挤在一起。兴起、败落、昙花一现的联盟,方生方死的新行动计划,在这种环境中,一个意志坚决的人,有着千载难逢的良机与世争雄,变革社会。
与这狂欢场地上的其他人物一样,毛泽东也以身相搏,并且气运亨通。有三四次,毛泽东以毫发之差避过了灭顶之灾。川长征结束后,他之所以赢得中国共产党的指挥权,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在挣扎着通过西藏时时运不济。
在诸多混乱的大事件中,日本进攻中国的时间选择对毛泽东大为有利—这挫败了蒋介石的计划。在一群身居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地位的冷静而又富有谋略的人中,毛泽东因与莫斯科及 20世纪初,叛逆者毛泽东的个人特征是与对国家的混乱感到愤怒和悲哀的一代人的社会特征同步产生的。
可是,毛泽东的自鸣钟所发出的音响与后来的社会闹钟发出的音响并不十分和谐。难道这仅仅以毛泽东的生命终结为尺度吗?但它也解释了为什么毛泽东对中国的作用超越了其生命。
“不要总认为只有自己行,”毛泽东有一次对他的听众提出忠告,“别人什么都不行,好像世界上没有自己地球就不转了,党就没有了。死了张屠夫,就吃混毛猪?什么人死了也不怕,什么人死了就有很大损失吗?马、恩、列、斯不是都死了吗?还是要继续革命。不过,没有了毛泽东,毛泽东的革命实际上不可能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