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四章 组织(1921——1927) 18、罢工_毛泽东传

作者:罗斯·特里尔 字数:4159 更新:2025-01-15 14:44:15

1925年年中,上海棉纺厂的一名中国工人被一个无法无天的日本工头打死。在英国人的授意下,租界警察向举行游行示威的工人开枪镇压,导致10人死亡,50人受伤。

这一事件像点燃的火柴扔进了火药桶,很多城市爆发了示威、罢工和冲突。香港的罢工长达6个月——世界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并且,一直被人瞧不起的北京人力车夫也在自己的车上挂出招牌:“不拉英国人和日本人”。这给农民带来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乡村 《政治周报》和毛泽东写的发刊词。

毛泽东在国民党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务,他是宣传部 这解释了毛泽东为什么能占据政治舞台的中心。

对共产党的多数领导人来说,20年代中期最麻烦的问题是,共产党怎样才能从统一战线中获益而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同样,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的得意之作。的确,中国共产党是苏联的产儿,但是苏联人过高估计了这个婴儿的能力。既然国民党显得更有势力,所以一谈到中国,克里姆林宫必定要谈到统一战线。

毛泽东则不然。国共两党的关系对毛泽东那种超出常规的独特性并不重要,行动方法问题也引不起他的注重。

毛泽东所关注的是支持者的问题,革命应该为了谁?什么样的星星之火可以点燃中国大地上的革命烈焰,使之有足够的热度能够熔旧化新?

毛泽东的答案来自湖南。革命应该为了穷苦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住在农村。革命是为了韶山周围90%以上的人民,毛泽东认为他们属于贫农或中农。星星之火应该在农村燃起,地主的压迫比城市买办的压迫更严重、更残酷。在毛泽东的心里,他认为这才是根本的真理,一切政治方法问题都是次要的。

毫不奇怪,他与国民党在一起的时间比其他共产党员要长。因为在20年代中期,国民党比共产党更加注重农民问题。

毛泽东遭到了上海的反对。陈独秀教授带着书生气推论:“农民是小资产阶级……如何能作共产主义的运动?”[38]刘少奇以屈尊俯就的语气说,无产阶级必须“提携农民”,领导他们走向革命。[39]

对于毛泽东所持的基本真理,莫斯科靠得近一点,但也不太近。马林对农民的蔑视使人想起马克思嘲笑农民的愚蠢。但马林在1923年便永远地离开了中国。眼见农民趋于活跃,共产国际于1926年初在列宁的著作中找到了关于农民革命潜力的理论根据。

然而毛泽东的逻辑并不是共产国际式的。因此他欣赏国民党的北伐(在这一问题上与蒋介石的意见一致),而莫斯科并不赞同,虽然鲍罗廷在中山舰事件以后赞成北伐。

苏联人想要农民在精心设计的统一战线的严格控制下参加革命。他们担心国民党军队的北伐会引起社会动荡,使拥有土地的国民党官员无法控制。

进一步说,莫斯科还与北方的三大军阀相处很好(其中包括1923年大肆屠杀铁路工人的那一位)。斯大林不愿失去军阀,也不愿失去国民党。斯大林关于中国政策的出发点是要服务于苏联的利益,所以他不希望这二者发生冲突,不愿在中国革命和苏联国家利益之间被迫作出痛苦的选择。

但是从何着手呢?每一次新的革命是创造性的活动,根据其他地方获得胜利的经验而制定的周密革命计划来看,很少有得手的时候。革命之火往往在绝境中闪现,一经引燃,便暴烈迅猛。毛泽东希望并要求有一场社会变革以击破莫斯科和上海发号施令的公文。最终他有了成功之道。

1926年2月,毛泽东在广州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40]半年以后,他在北上的途中又发表了《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描绘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各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城市工人阶级人数较少;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使一部分中国的资产阶级同情革命;农民是革命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他们需要一场革命。”毛泽东从自己掌握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出发作出这一判断。

然而,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还是把人数较少的工业无产阶级看作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他试图置农民力量于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

9月份的文章是另一种内容。它说农民在革命的各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受压迫最深。买办只是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占有优势,“不若地主阶级之领域在整个的中国各省、各县、各乡”。毛泽东进一步论证,买办总是追随军阀,而军阀又是“地主阶级挑选出来的”。他从经济上论证“财政上军阀政府每年几万万元的消耗,百分之九十都是直接间接从地主阶级驯制下之农民身上刮得来”。换句话说,中国的权力产生于土地。

毛泽东大胆地提出:“都市工人阶级目前所争政治只是求得集会、结社之完全自由,尚不能即时破坏资产阶级之政治地位。”他终于说出了他在长沙就有了的对劳工运动力量的怀疑。

他继续评论道:“乡村的农民则一起来便碰着那土豪劣绅、大地主几千年来持以压榨农民的政权……”因此,他们最能战斗。

毛泽东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然若无农民从农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这是一个惊人的结论。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使旧中国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倾塌,即使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也要完全依靠他们。随着这篇文章的出现,卡尔·马克思降至亚洲的稻田。[41]

毛泽东已经表明了他的思想,这是他1925年在湖南时就已经形成了的。

乡村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毛泽东。农讲所第六届讲习班于1926年10月结束,广州再没有其他事情可以留住他,但是他没有去上海主持他任部长的共产党农民部的工作。他回到家乡湖南,不愿在大都市的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要在现场处理农民运动中的问题。

湖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变成了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北伐军于1926年夏末抵达长沙,当时统治湖南的军阀也披上了拥护国民党的外衣。与此同时,农会在农村各地势力强大。

两种势力之间将有风暴来临,毛泽东将很快看到这一点。他显得有些郁郁沉思,不能完全意识到将要到来的麻烦。他在进行准备活动———他到过浙江和江苏的一些农村,并在《向导》上报道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他在湖南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毛泽东又回到了避风处韶山。

他常在冬天回去,那里虽不是家,但至少环境使他感到适应。就像两年前正月回家的那一次一样,他在周围几个村庄考察,在5个县度过了32天的时间。

这一次,毛泽东不需要像游吟诗人一样寻找听众,湖南已有500名农民加入了农会。他的任务不再是发动农民,而是向外面的世界展示这一整幅农民运动的画卷。

这一次毛泽东的行动很出色。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并不是中国革命的经典,经典应该是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刊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战士》周刊和出版的《报告》单行本。

毛泽东发现人们敲着铜锣拥着戴高帽子的地主游乡,罪大恶极的地主已经被关进县城的监狱,他们的罪行包括囤积居奇抬高粮价———而毛泽东的父亲在1906年也这样做过。有些地主则抛弃家产狼狈逃窜。

农民成立了梭镖队维持新秩序,孩子们很快接受新的道德观念,毛泽东注意到,在玩耍打闹的孩子中,其中一个被惹得生气的孩子跺脚高呼:“打倒帝国主义!”他听到一位农民对一位乡绅吼叫:“劣绅,你晓得三民主义么?”

社会天翻地覆。由于他久不曾置身于斗争的旋涡之中,对于社会的震荡甚至连这位叛逆者也感到吃惊。他怀着敬重之情奋笔疾书:“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他的激动心情使《报告》的风格与国民党或共产党的文件风格殊异。

毛泽东欣喜若狂。农民为了禁绝赌博,“烧了一担麻雀牌”,毛泽东感到很开心。他不在意有些乡下人确实喜欢打麻将。他怀着激奋———而不是责备———的心情报告说,被推翻的地主开始称崛起的农民为乡里王。他并不隐瞒对劣绅的讥讽,“如今是委员的世界呀!你看,屙尿都碰了委员”。

毛泽东看到轿子被砸,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农民“最恨那些坐轿子的”。他是否想到过他所尊敬的杨昌济教授在长沙时每天早晨都坐着轿子到学校呢?

革命当然会改变一切。一是呼唤新社会的诞生,再就是要砸碎你所坐的轿子。

毛泽东嘲笑叶公———刘向(前77年—前6年)所编故事中的一位人物。叶公非常喜欢龙,在室内各处都雕画出龙的图案,真龙听说叶公如此痴心就下凡而来,叶公却吓得要死。

毛泽东总结道:“嘴里天天讲‘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42]

而这和毛泽东的岳父的平和的激进主义有什么两样?

学究气在毛泽东的身上消失了。他开始反对使他认识了更广阔世界的洋式教育,现在,他认为杨教授这类人物不能成为政治盟友。

《报告》没有提到城市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角色(北京在20世纪50年代编选《毛泽东选集》时细心地加上了这一点)。不过这些内容即使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相当激进的。

毛泽东把农民划分为贫农(70%)、中农(20%)和富农(10%)。作为社会科学的划分,这样分类只是粗略的,但是作为变迁的杠杆来说这是英明的。让贫农意识到自己的贫困,这是革命的第一步。

毛泽东宣称———部分来自调查,部分来自评估———最贫苦的人也是最革命的,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看法。高山为谷,深渊为陵。这是毛泽东在1927年对革命的理解,他正在为之“振臂一呼”。

毛泽东不得不再次回到都市的政治世界中,带着他翻旧了的报告手搞。毛泽东来到城市参加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会议,会议于1927年3月在武汉召开,气氛很热烈。

在1927年的其余时间里,武汉成了毛泽东生活的一部分。武汉是湖北(湖的北方)的省会。这座工业城市是中国中部重镇,扼京广铁路要道,又是从重庆到流经上海出海口的长江上的水路枢纽。

1927年,毛泽东在武汉。左图是他从湖南回武汉后写的考察报告。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9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