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论语集说卷九

作者:蔡节 字数:11077 更新:2025-01-06 13:34:26

宋蔡节撰

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子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归,如字。好、知,并去声。亟,去吏切。集曰:阳货,名虎,季氏家臣。归,遗也。豚,豕之小者。时其亡者,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也。涂,道也。注疏:怀宝迷邦,谓怀藏道德,任其国之迷乱。亟,数也。失时,谓不及事机之会。诺,应辞也。将者,且然而未必之辞。阳货尝囚季桓子而专国政,欲见孔子而用之,孔子不往。货以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而往拜其门,故瞰孔子之亡而归之豚,欲令孔子来拜而见之也。晦庵朱氏在礼当往拜,则乌得而不往?时其亡者,不欲见之也。遇诸涂,则有不得避焉。怀宝而迷邦,诚不可谓之仁;好从事而亟失时,诚不可谓之知。夫子亦未尝不欲仕也,特非其道则不可耳。货三问而应之如响,彼盖不可与言者,故不申己之意而逊辞以答之。然言虽逊而理未尝枉也。南轩张氏、朱氏曰:「孔子不见者,义也。其往拜者,礼也。必时其亡而往者,不欲见也。遇诸涂而不避者,不终绝也。随问而对者,理之直也。对而不辩者,言之孙而亦无所诎也。」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节释曰:性相近云者,兼气禀而言之也。一性之理,天之所命者,本无尔殊。然气之所禀,则不无清浊,而理之所受,亦不无浅深,其相去初不远也。所以远者,习有善恶之异耳。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知,去声。

节释曰:上知,生而知之者也。下愚,困而不学者也。上知固得于生知,然亦学而充之也。既为上知,则不复为下愚矣。下愚本非其性然也,惟其气禀既浊,又自暴自弃而不知学,则所习愈下,安于下愚而不能为上知矣。唯之为言独也。中人则可上可下,唯此二者不能移也。不移云者,亦自其习而言之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莞,华版切。焉,于虔切。易,去声。戏,香义切。集曰:弦,琴瑟也。莞,小笑貌。君子、小人,以位言也。戏,谑也。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夫子入其邑,闻邑人弦歌之声,莞尔而笑,盖喜之也。治虽有大小,而道之用则一。牛刀、割鸡之喻,言治小邑何必用大道,盖反其言而戏之耳。君子学道则知为上治人之理,故能爱人;小人学道则知为下事上之理,故易使也。及子游以是为对,夫子复是其言,而自实其戏,以解二三子之惑,亦可见子游能尊其所闻而以道为教者矣。本晦庵朱氏、成都范氏说。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费,音秘。召,并直照切。说,音悦。夫,音扶。

集曰:公山弗扰,即公山不狃也,字子泄。畔,谓背其主也。末,无也。两「之也」之「之」字,俱训适。已,止也。徒,犹空也。邢氏疏:公山弗扰为季氏费邑宰,与阳虎共执季桓子,据邑以畔。夫子以其召而欲往,子路不说,以为无所之也,则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夫子言其召我者亦岂徒然,必其有悔过自新之意也。自周之东,君臣上下之分日以陵夷,诸侯逼天子,大夫制诸侯,而陪臣畔大夫,皆东周之为也。如使夫子得用,必以正名为先,固将反东周之为而复西周之旧,岂肯使公山弗扰为东周之事乎?言此以释子路之疑也。本南轩张氏说。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任,汝鸩切。

集曰:能行五者于天下,则心存而理得,公平而周徧矣,所以为仁也。恭则不侮人,故人亦不侮之;宽则能容人,故人亦归之;信则不疑,故人为之任;敏则不滞,故事以之立;惠则人怀之,故足以使人。此又言其效也。本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成都范氏说。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佛,音弼。肸,许密切。召,直照切。磷,力刃切。涅,乃结切。焉,于虔切。

集曰:佛肸,晋大夫赵氏,中牟宰也。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言不入不善之党也。磷,薄也。涅,水中黑土,可以染皂。缁,黑色。匏,瓠也。注疏节谓佛肸召,子欲往,岂非以其有悔过自新之意乎?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万物苟有生意,天地所不绝也。不入不善之党,夫子固尝有是言。然坚者磨之而不磷,白者涅之而不缁,夫子亦未尝不以是为言也。子路但知乱邦之不可入,而不知圣人无入而不可,亦犹坚白之不可磷缁也。龟山杨氏曰:「磨不磷,涅不缁,而后无入而不可。坚白不足,而欲自试于磨涅,其不磷缁也几希。」上蔡谢氏曰:「磨而不磷,始可谓之坚;涅而不缁,始可谓之白。盖不如是,不足以为圣人。圣人生于斯世,志在于行道以济时,岂若匏瓜之为物,徒系之而不可食乎?」又曰:「公山弗扰与佛肸之召,夫子皆欲往,而卒不往,何也?其欲往者,以其有是心,至不欲绝之也。卒不往者,以其不足与有为也。」檗山黄氏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女,音汝。语、好、知,并去声。荡,徒浪切。

集曰:蔽,谓蔽塞不自见其过也。邢氏疏:「居!吾语女」以下,夫子之言也。礼,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故夫子使子路还坐而告之。愚,若可陷可罔之类。荡,谓穷高极远而无所止。贼,害也。绞,讦也。乱,作乱也。勇者,刚之发。刚者,勇之体。狂,躁率也。晦庵朱氏:「学所以明善也,不知学则惟慕其名而莫知善之所以为善也。好仁不好学,则徒欲博爱而不知所施之当然,故其蔽愚。好知不好学,则过用其聪明而不知要之所在,故其蔽荡。好信不好学,则固守其小谅而不知义之所存,故其蔽贼。好直不好学,则务径情而不知含蓄,故其蔽绞。好勇不好学,则犯难而不知止,故其蔽乱。好刚不好学,则务胜而不知反,故其蔽狂。是六者本为达德善行,无学以明之,则各有所蔽,而为德行之累。学如行大道,日辟而通也;不学如守暗室,终窒而蔽矣。」南轩张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夫,音扶。集曰:小子,门人也。莫,不也。邢氏疏:诗吟咏情性,善感发人,使易直子谅之心易以生,故可以兴。知古今治乱得失之故,尽人情物态之微,故「可以观」。心平气和,于物无竞,故可以群。优游不迫,虽怨而不怒也,无鄙倍心,故「可以怨」。上蔡谢氏人伦之道,诗无不备。「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举其重者言也。能尽臣子之道,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可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言亦可以博物。横渠张子学诗之法,此章尽之。读是经者,所宜尽心也。晦庵朱氏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女,音汝。与,平声。

集曰:周南、召南,诗首篇名。二南,人伦之本,王化之基也。女为周南、召南,盖欲伯鱼体二南之道而行之也。夫欲治国平天下,必自修身而齐家始。苟不为周南、召南,自然推广不去,亦犹面墙而立,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也。明道程子、河南尹氏、晦庵朱氏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集曰: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是礼之本主于敬,而乐之本在于和也。若舍其本而专事于玉帛钟鼓之闲,夫岂礼乐之谓哉?盖得其本,则是物皆吾情文之所寓,否则,特虚器而已。晦庵朱氏、成都范氏、南轩张氏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荏,而审切。窬,音俞。与,平声。集曰:荏,柔也。穿,穿壁。窬,窬墙。孔氏注:外为庄严而内本柔佞,犹小人之有盗心,而外饰非盗之状,欲以欺人,则一也。勉斋黄氏、东莱吕氏曰:小人之为不善,有不知其非而为之者。唯穿窬之盗,则明知其非而为之,将以掩人之不知也。色厉内荏者实似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集曰:所至之乡,推原人情而为意以待之,故曰乡原。毗陵周氏。节案:孟子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说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盖以其似德非德,而反有以害夫德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集曰:道、涂,皆路也。晦庵朱氏,道听者,泛听于人;涂说者,泛说于人。皆非事实也。德之所以聚者,以其心存而身体之也。若道听而涂说,徒以资口耳,于德何有焉?故曰德之弃也。白石钱氏,南轩张氏。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下与字平声。

节释曰:鄙夫之不可与事君,言以禄位得失累其心也。未得,则所忧在于得,惟恐其不得之也;既得,则所忧在于失,惟恐其或失之也。始于患得,则必终于患失,然患失之累又甚于患得。是心苟切于中,则凡可以持禄固位者,将无所不至矣,所以谓之鄙夫也。致堂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槩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矣,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夫子所谓鄙夫也。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集曰:疾生乎气禀之偏。南轩张氏。狂者,志愿太高,肆谓不拘小节;荡则逾大闲矣。矜者,持守太严;廉谓棱角峭厉;忿戾则至于争矣。愚者,昧而不通,直谓径行自遂,诈则挟私妄作矣。晦庵朱氏。狂而肆,矜而廉,愚而直,此古者三疾,学则可瘳矣。今之疾与古异,故曰或是之亡也。狂而至于荡,矜而至于忿戾,愚而至于诈,则是世衰俗敝,而习之益远,盖难反也。然困而能反于学,亦圣人所不弃也。张氏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令,去声。鲜,上声。

集曰:「此夫子所常言也,弟子各以所闻记之,故又见于此。」成都范氏。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恶,并去声。覆,芳服切。

集曰:朱,正色;紫,闲色;雅,正也。利口,捷给也。覆,倾败也。晦庵朱氏。利口之人,紊乱事实,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邪为正,以正为邪。人君苟为所惑,则邦家之覆不难矣。成都范氏或曰:「夫子疾利口之覆邦家者,故引紫之夺朱,郑声之乱雅乐,以为之比类。盖似是而非者,有以惑人之视听,此圣人所以恶之也。然利口之人,其初不过欲求容悦而已,至其终则有覆邦家之祸,此尧之所以畏巧言,舜之所以垐谗说也与?」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集曰:述,传述也。言所以明理,圣人恐学者但求之于其言,故有予欲无言之叹,所以发子贡之问也。四时行,百物生,天理之流行发见也。天虽不言,而何隐哉?圣人一动一静,莫非妙道精义之发,亦若天而已。此即夫子所谓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也。再曰「天何言哉」,其启子贡深矣。本南轩张氏、晦庵朱氏说。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集曰:孺悲,鲁人。何氏注:杂记:哀公使孺悲之夫子学士丧礼,则孺悲尝事夫子矣。夫子之门,来者不拒,其不见者,必有为也。武夷吴氏取瑟而歌,使之闻之,以示其非疾也。此孟子所谓不屑之教诲者,乃所以深教之也。檗山黄氏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期,并音期。钻,祖官切。燧,音遂。夫,并音扶。衣,去声。女,并音汝。上三乐字,如字,下音洛。

集曰:期,周年也。崩,亦坏也。没,尽也。升,登也。燧,取火之木也。女安,则为之,夫子之言也。旨,亦甘也。予,宰我也。怀,抱也。宰我言父母之丧,至于一期,则已为久矣。恐在丧三年,不为礼乐,而礼乐必崩坏也。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言期年则天运一周,时物皆变,丧及此亦可止也。白石钱氏曰:「登谷于秋,出火于春,皆期之变也。食稻衣锦,于女安乎?夫子所以责之。」朱氏曰:「礼,父母之丧,既殡,食粥衣衰;既葬,疏食饮水,受以成布。期而小祥,食菜果,练冠縓缘,要绖不除,无食稻衣锦之理。宰我自以为安,夫子又言君子之居丧,不甘、不乐、不安者,以发其不忍之端。」汉上朱氏曰:「君子之居丧也,中心之哀有以胜之,故口之于味,耳之于声,四支之于安佚,皆失其常。再言女安则为之,所以深责而痛绝之也。」宰我既出,夫子惧其真以为可安而遂行之,故深探其本而斥之以不仁,又推原人子之于亲丧必三年之故,使之反而思之,而终能得其本心也。本晦庵朱氏说。成都范氏曰:丧虽止于三年,然贤者之情则无穷也。特以圣人为之中制而不敢过,故必俯而就之,非以三年之丧为足以报其亲也。所谓三年而后免于父母之怀,特以贲宰我之无恩,欲其有以跂而及之尔。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集曰:博,局戏也。奕,围棋也。贤,犹胜也。已,止也。邢氏疏:饱食而无所用心,则放越而莫知其极,恶之所由生也。博奕固非所宜为,然其为之而意专乎此,比之放越而莫知其极者,犹为愈焉。此章大抵言无所用心则长恶为可畏耳,非教人以博奕也。南轩张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集曰:上二君子以德言也,其对小人者,以位言也。尚,上之也。晦庵朱氏夫子之云,非以勇为不足尚,欲子路知所以勇也。义以为上,则为其所当为,而勇固在其中矣。尚勇则徒知勇之为务,或至于犯义者有之,君子则乱,小人则盗也。子路好勇,故夫子以义告之,所以救其失也。上蔡谢氏、南轩张氏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恶,并去声,唯恶者之恶如字。讪,所谏切。徼,古尧切。知、孙,并去声。讦,君谒切。

集曰:讪,谤毁也。孔氏注:窒,窒塞也。马氏注:抄人之意以为己有曰徼,加诸人曰不孙,发人之私曰讦。孔氏注:仁者无不爱,则君子疑若无恶矣。子贡有是心也,故问以质其是非。称人之恶,则近于浮薄;居下流而讪上则近于悖逆;勇而无礼则必为乱;果敢而窒,则必妄作,此君子之所恶也。下曰字,夫子叩子贡也。恶徼以下,乃子贡之言也。徼似知,不孙似勇,讦似直,皆欺世而乱俗者,子贡所以恶之。本龟山杨氏、晦庵朱氏、上蔡谢氏说。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近、孙、远,并去声。

集曰:女子,小人之情,其望于人者,无有纪极,近之则狎侮生,远之则猜嫌起,故难养也。克斋杨氏圣人患之,为世立戒,使夫有国有家者不昵不恶,恶,去声。则庶乎其可矣。阙。林氏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恶,去声。

集曰:终,止也。四十,成德之时,见恶于人,则止于此而已。勉人及时迁善改过也。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曰:见恶者,有不善而见恶于人也。此又甚于无闻者。

微子第十八凡一十一章。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节释曰:微、箕,二国名。子,爵也。微子,帝乙长子,纣之庶兄也。箕子为父师,比干为少师,皆纣之诸父也。奴,囚奴也。详味微子一篇,微子所以告父师、少师者,有曰:「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𬯀,若之何其谓我忧商家之亡?」正如狂疾之人,在家耄乱,置身无所,欲遁于荒野,以写我忧,而尔何以教我邪?父师曰:「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𬯀。」谓王子,殷王之元子,宗祀所系;王子之出,乃合于道。我旧日曾言王子可立,今反为王子之害;若王子不出,则疑及于我,我虽欲强谏,恐必至颠𬯀,而无救于商家之亡也。由此观之,微子之去,不特以成箕子之谏,要亦以存宗祀尔。箕子谏而为纣所囚,比干谏而为纣所杀,或去、或囚,或谏而死,其去就死生虽不同,而至诚恳恻,拳拳于爱君忧国者,则同此一心也。夫子发明其心,以诏后世,无所优劣,而均谓之仁者,以其曲尽夫人道而克全夫天理也。张氏曰:「君子之去就死生,其志在于天下国家,而不在于一身。其死也,非沽名;其生也,非惧祸;其引身以求去者,非自利以忘君也。仁之所存,三子其尽之矣。」又曰:「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知此五人之为仁,则知仁矣。」河东侯氏、延平李氏曰:「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三,并去声。焉,于虔切。

集曰:士师,典狱之官。黜,退也。去者,去而之他国也。枉,曲也。注疏:柳下惠三黜不去,而其辞雍容如此,可谓和矣。然未尝枉道之意,则有确乎不可拔者,夫岂苟于循物哉?晦庵朱氏、东溪刘氏曰:柳下惠以和名于世者也,至为士师,三点而不变其道,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点?使之少贬,岂有是哉?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介,节守也。三公尚不能易,而况士师乎?然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降志辱身而不以为屈,彼顾自谓有直以行乎其闲,是以不屑去也。

又曰:柳下惠仕则仕,黜则黜,而未尝枉其道也。若枉道则害于和之理矣。至于孔子道不行,虽父母之邦可以去则亦去,然周行天下而未尝苟仕也,则与下惠异矣。南轩张氏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集曰: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君待之之礼极隆。孟氏为下卿,不用事。景公欲待孔子以二者之闲。夫计量所以待之之轻重,是与孔子事道之意已违矣,况又发为不能用之言乎?此孔子所以去之。孔氏注。南轩张氏,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朝,音潮。集曰:「季桓子,鲁大夫,名斯。」案史记定公十四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齐人惧,归女乐以沮之。晦庵朱氏:「孔子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受齐女乐而不朝,则不足与有行矣。虽礼貌未衰,犹将去之,况齐以此为闲乎?此所以见几而作也。故孔子行。」本龟山杨氏说。东溪刘氏云:齐人以女乐间孔子,孔子故行,然犹待于膰肉之不至。孟子谓以彻罪行者,得之矣。门人记其实,孟子推其意。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辟,音避。

集曰:「接舆,楚人,徉狂辟世。」已,止也。而,语助辞。殆,危也。孔子将适楚,接舆歌而过孔子车前。凤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盖借以比孔子而讥其不能隐为德之衰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言今尚可隐也。「已而」,已而劝止之之辞。「今之从政者殆而」,言世乱不可救,当时之从政者亦将危殆也。接舆知尊孔子,而趣之不同,孔子欲告以出处之意,彼自以为是,故不欲闻而辟之。本晦庵朱氏说。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沮,并七余切。溺,并乃历切。夫执舆者之夫,音扶。孔丘与、孔丘之徒与之与,并平声,余如字。滔,吐刀切。辟,并婢致切。耰,音忧。怃,音武。集曰:长沮、桀溺,隐者也。二耜为耦,并二耜而耕也。津,济渡处。执舆,谓执辔在车也。子路本为御,既使问津,故孔子代之而执辔也。滔滔,流而不反之意。易者,拨其乱而反之正也。耰,覆种也。辍,止也。怃然,犹怅然也。二子盖以隐遁为高者也。夫子使子路问津焉,意亦有在矣。长沮言夫子自知津处,盖讥夫子周行天下之已久也。桀溺则以为当世滔滔一律,谁肯以夫子而易之,言其徒劳耳。辟人之士,谓孔子也,言道不合而后去也。辟世之士,桀溺自谓也,言举世不得而亲之也。其意盖谓子路之从夫子,不若从己之为得也。夫子怃然者,以其不喻己意也。夫鸟兽不可与同群,当与斯人为徒耳。以天下之无道也,故欲从而易之;使天下而有道,则亦无事于易矣。必如桀溺之意,以其无道而辟世,则将去人之类,与鸟兽同群,而后为可耳。本注疏晦庵朱氏、南轩张氏说。横渠张子曰:「圣人之仁,不以无道必天下而弃之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𦰏。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荷,胡可切。𦰏,徒吊切。植,常职切。食,音嗣。「见其二子」之见,贤遍切。见之,如字。长,上声。

集曰:丈人,老人也。𦰏,竹器也。夫子,孔子也。植,立也。芸,除草也。大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是也。子路随从夫子,行不相及,而独在后,故问夫子于丈人。丈人之对,谓吾但知四体不勤,则五谷不分而已,安知孰为夫子乎?子路拱而立,盖知其为隐者而敬之也。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以食之,而见其二子焉,亦知子路为孔丘之徒而亲之也。二人相得于语默之闲如此。观丈人之尽礼于子路,疑若非遂与世绝者,见其二子,则知有长幼之节矣。夫子以是知其可与言君臣之义也,故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盖欲匿其声迹也。子路所言,殆述夫子之意云尔。义莫大于君臣,故以主于不仕为无义。长幼之节既不可废,则夫君臣之义又乌得而废之乎?彼盖欲洁其身,而不知乱大伦之有害于人道也。君子之仕,岂为他哉?行吾义而已。道之不行,君子岂不知乎?而汲汲于斯世者,固有不可以已者也。本注疏晦庵朱氏、龟山杨氏、南轩张氏说。朱氏曰:「道虽有穷有通,而义则不可以已也。义合而从,则道固不患于不行;不合而去,则道虽不行而义亦未尝废也。」

又曰:「隐者为高,故往而不反;仕者为通,故溺而不止。此二者皆惑也,是以依乎中庸者为难,唯圣人之或出或处,要各当其可焉耳。」成都范氏。夫子之下车于接舆,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反见乎荷𦰏丈人,岂不欲引而至于道乎?四子者方守其一介之行而不可回,故亦终于素隐而已矣。河南尹氏。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少,并去声。与,平声。中,并去声。

集曰:逸民,遗逸之民也。虞仲,即仲雍。叶氏曰:「虞仲为仲雍之后。」未详孰是。夷逸、朱张,不见经传。少连,东夷人。晦庵朱氏。降,卑下也。中,犹当也。伦,义理之次第也。虑,思虑也。放,犹肆也。无可者,不以可为主也。无不可者,不以不可为主也。七人者皆为逸民,而其立心造行,则有浅深之不同。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其节高矣。柳下惠、少连尝降志辱身矣,然言不违理,行无越思,犹有此可取耳,故曰其斯而已矣。虞仲、夷逸尝隐居放言矣,然其持身也,清而不污,而其退而废也,权而适宜。至若孔子之无可无不可,则异乎七子者矣。当可则可,当不可则不可,故仕止久速,无不得其可焉。若七子者,未免以可不可为主,故孟子所愿则学孔子。本南轩张氏、永嘉何氏说。何氏曰:「降志辱身与隐居放言,固非圣人所甚取。至若夷、齐,其节高矣,然使后之人一于高则亦不可。可以为万世法而无弊者,其惟圣人之时乎?」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大音泰。饭,并扶晚切。缭音了。鼗,徒刀切。少,去声。

集曰:「大师,鲁乐官之长,名挚。亚,次也。亚饭、三饭、四饭,皆乐章名。古者天子诸侯每食必奏乐,乐章各异,各有乐师。次饭乐师,名干;三饭乐师,名缭;四饭乐师,名缺。击鼓者,名方叔;播鼗鼓者,名武。播,摇也。鼗,小鼓,旁有两耳,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少师,乐官之佐,名阳。击磬者,名襄。河,河内也。汉,汉中也。海,海上也。」注疏或曰:周道衰,贤者相招为禄仕,仕于伶官者多矣。是时乐失其次,夫子自卫反鲁,尝一正之。鲁政益微,三家僭妄,郑声既炽,女乐方张,先生遗音厌弃不省矣。自大师而下,皆不得其职,故相率而逃之。夫子虑乐师去而遗音绝,于是笔其所适之所于简,使后人知而求之,则犹或有所考也。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集曰:鲁公,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此伯禽之鲁之时,周公诲之之语也。以,用也。先之以亲亲,而后任大臣,笃故旧,器使群才,其序如此。施者,谓施以刑也。左氏传:邢侯杀雍子、羊舌鲋于朝,韩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乃施邢侯。汉成帝愤外家强横,亦曰:「今将一施之。」亲亲主恩,故不当以刑而施之也。大臣欲行其道,不可使之以不用为怨也。故旧不遗,无大故则不弃之也。人各有所长,故使人必器之,而不可以求备也。详味周公之语,四事不同,要皆诲之以忠厚之道也。本晦庵朱氏、蓝田吕氏、河南尹氏说。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䯄,乌瓜切。

集曰:此记善人之富也。横渠张子、龟山杨氏曰:八人尽为士之道者也。先儒以为周人八子,观其以伯、仲、叔、季名之,疑出于一家矣。檗山黄氏

论语集说卷九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