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论语集说卷七

作者:蔡节 字数:17373 更新:2025-01-06 13:34:21

宋蔡节撰子路第十三凡三十章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劳,去声。

集曰:诗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先之也。易曰「君子以劳民劝相劳之」也。正己之行而率之之谓先,因民之事而勉之之谓劳。东溪刘氏:先之则民知所从,劳之则民知所劝。子路犹以为未足而请益焉,故夫子以无倦终之,欲其于斯二者持之以久也。东谷郑氏、武夷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夫子益之以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焉,于虔切。舍,上声。

节释曰:有司,众职也。先有司,委任而责成之也。过,失误也。贤,谓有德;才,谓有能也。有司必先之,则各知展布而举其所职矣。小过必赦之,则各知惩创而效其所长矣。贤才必举之,则德者能者集于上而共成其治矣。仲弓惟虑无以尽得夫贤才,故夫子告以姑自举其所知,则其所不知者,人将举之而不肯舍矣。仲弓所言,是以一己之所知为知也。夫子所言,是以众人之所知为知也。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中,并去声。

集曰:卫君,出公辄也。迂,谓远于事情。野,谓鄙俗。晦庵朱氏:不中,谓刑罚失当。措,置也。苟,苟且也。邢氏疏:辄子而蒯聩父,父子争国,逆天理,乱人伦,君臣父子之名不正矣。故孔子为政,必以正名为先。子路以为迂而难行,孔子责其识见之鄙,不能阙疑而率尔妄对,于是历言名之不可以不正。檗山黄氏:朱氏:「盖名不当其实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无以考实而事不成。」龟山杨氏事不成则无序而不和,故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必从事于刑罚,故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其手足矣。成都范氏东溪刘氏曰:孔子为政,不至于兴礼乐、措刑罚不止也。子路果欲舍正名而为政,其将以立事乎?兴礼乐乎?清刑罚乎?名一不正,则是数者皆不能以有行也。故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其可以苟乎哉!东谷郑氏集曰:卫世子蒯聩耻其母南子之淫乱,欲杀之,不果而出奔。灵公欲立公子郢,郢辞。公卒,夫人立之,又辞。乃立蒯聩之子辄,以拒蒯聩。夫蒯聩欲杀其母,得罪于父,而辄据国以拒父,皆无父之人也,其不可有国也明矣。使夫子当时果为政于卫,其将周旋于聩、辄之间,使辄辞位而纳蒯聩,则辄无拒父之名;蒯聩思得罪之由而不受其逊,则聩无争国之丑。请命于天子,立郢而君之,允合国人之情,而不废灵公之命,名正而言顺矣。致堂胡氏、黄氏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好,并去声。夫,音扶。襁,居丈切。焉,于虔切。

集曰:种五谷曰稼,种蔬菜曰圃。老农、老圃,谓老于为农圃者。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故曰襁负。注疏樊迟盖欲为许行之学,与民并耕者也。然不知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夫子以小人讥之,而有及于礼、义、信之语。晦庵朱氏曰:农、圃,小人之事也;礼、义、信,大人之事也。上之所好,下之所从也。上好礼,则笃乎恭逊,故民视之而莫不尊敬焉。上好义,则动而得宜,故民心为之厌服焉。上好信,则诚意下孚,故民亦用其情而无敢欺焉。感应之机,固不远也。是非徒有以得其国之民,四方之人亦将愿为之氓矣。其与役心于稼圃,所得孰多邪?然必俟其出而后言者,何也?因其有问也,自谓老农老圃之不如,则固已拒之矣。迟不知复问,虑其终不喻也,故又申言以警之。檗山黄氏、南轩张氏、龟山杨氏。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使,去声。

集曰:使,谓奉命出使也。专,主也。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喻,故诵之者必达于政而能专对也。晦庵朱氏。苟授之以政而不达,是不能有行也;使于四方而不能专对,是不能有言也。穷经将以致用,既不能行之,又不能言之,则其所学者,章句之末尔。虽多,不足贵也。成都范氏、伊川程子。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令,并去声。集曰:令,教令也。何氏注:从违之本,不系乎令,系乎吾身之正不正尔。南轩张氏。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集曰: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后。本兄弟之国,是时衰乱,政亦相若。兄弟之云,盖叹之也。晦庵朱氏。东溪刘氏曰:此言鲁、卫不但为兄弟之国,其政亦兄弟也。节案:史记载此语在鲁哀公、卫出公之年,时鲁之君不君,臣不臣,卫之父不父,子不子,二国之政无大相远,故夫子云然。其后哀公孙邾,出公奔宋,皆死于越。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少音小。

集曰:荆,卫公子也。居室者,处家也。邢氏疏:合者财之聚也,完者物之备也,美者用之饰也。阙。洪氏:苟者,苟且粗足之谓也。平都李氏:自合进而完,自完进而美,必善乎其事者也。致堂胡氏:然于其合也,完也,美也,而皆曰苟焉,随其所寓而无容心于其间,非贤而能之乎?本南轩张氏说:凡物欲之移人,未尝不以其渐,能戒于始有而不能戒于少有,能戒于少有而不能戒于富有,终亦必侈而已矣。今每进而未尝为之变,此所以为善居室。南山王氏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集曰:孔子之卫,冉有为仆以御车也。庶,众也,言人民庶繁也。加,益也。邢氏疏:庶矣而不富,则无以养民之身,故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富矣而不教,则无以养民之心,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晦庵朱氏庶矣则富之,富矣则教之,圣人仁民之意无穷,而施之有其序也。南轩张氏阙曾氏曰:「庶矣哉」一言,人多以为常谈而置之。冉有乃能再问以究其说,然后知既庶矣,则当富之,既富矣,则当教之;至于教之,则不可以有加矣。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期,居之切。集曰:苟,诚也。邢氏疏:期月,谓周一岁之月也。可者,仅可之辞。晦庵朱氏:期月而可,言纲纪布也。三年有成,言治功成也。伊川程子:孔子叹当时莫能用己也,故云然。河南尹氏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胜,平声。去,上声。

集曰:善人为邦,以善化民者也。檗山黄氏:百年,相继而久也。晦庵朱氏:胜残,谓化残暴之人,使不为恶也。去杀,谓不用刑杀也。王氏注:积善人百年涵养之功,而后可以胜残去杀矣。黄氏节谓:「古有是言,夫子引以实之,盖深明夫为邦者之不可要近效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集曰: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为一世。仁,谓风移俗易而天下莫不归于仁也。此非仁心涵养之深,仁政薰陶之久,何以能致?邢氏疏:晦庵朱氏、南轩张氏节谓善人涵养至于百年,王者化成,又曰必世,盖其化有浅深,故其效有迟速也。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集曰:政之本在身,身正则政立矣。其身不正,未有能正人者也。河南尹氏。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朝,音湖。与,去声。

集曰:退朝,谓冉有从季氏自鲁君之朝而退也。周氏注:郑氏注谓冉有臣于季氏,故以为季氏之朝。诸儒多祖郑氏之说。节谓卿大夫有家尔。季氏,鲁卿也,安得谓之朝邪?此必鲁君之朝也。案左氏传:鲁哀公十一年,齐伐鲁,季孙使冉求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冉有为季氏家臣,固无朝鲁君之理。然以此考之,乃从季氏自鲁朝而退也。观有政一言,其为公朝又可知矣。晏,晚也。以,用也。邢氏疏:节谓大者为政,小者为事。冉有退朝,夫子异其晚而问之,冉有以有政对。夫子不谓之政而谓之事者,礼,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夫子尝为鲁大夫,如其有政,尚得以与闻之。今不得而与闻,必其事而已。味夫子之言意,不但辨政与事之不同,盖亦有所讥矣。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几,并居希切。易、丧,并去声。乐,音洛。

集曰:「几,近也。」邢氏疏:三桓之僭,至定公时极矣,四分公室而有之。鲁君惴惴之心,无日不在三桓也。以一言而可以兴邦、丧邦为问,其意深矣。夫子知其意,则以为一言之发而邦遽兴、丧,不可若是其近也。「为君难,为臣不易,人固有是言也。」如知为君之难也,则兢业以持之,不敢有玩易之心,未有不自是而兴邦者也,此其所以为近也。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晦庵朱氏曰:言他无所乐,唯乐此耳。人固有是言也。如言善而莫之违,则固善矣;如言之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君日骄而臣日謟,未有不自是而丧邦者也,此其所以为近也。一言之美恶,邦未必可以遽兴丧也,而兴丧之端,实基于此。圣人之言,含蓄无弊,既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必曰如知为君之难也,而后以为几焉。既曰唯其言而莫予违,必曰如不善而莫之违也,而后以为几焉。亦可见立言之密矣。东谷郑氏、晦庵朱氏、成都范氏、上蔡谢氏、南轩张氏、永嘉戴氏曰:克艰乃致易之原也,受逆乃得顺之门也。人情见美而心好,即安而意悦,常欲以易求易而不知其难,以顺求顺而不知其逆也。故因一易造百难,因一顺生众逆,此不可不谨也。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叶,舒涉切。说,音悦。

集曰:被其泽则说,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说而后远者来也。晦庵朱氏。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父,音甫。

集曰:莒父,鲁邑名。郑氏注:欲事之速成,则反不达;见小利而苟就焉,则反以害大事矣。晦庵朱氏:子夏规模近小,故夫子告之以此,盖欲务其远者大者也。石林叶氏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叶,舒涉切。语、为,并去声。

集曰:直躬,直身而行者。有因而盗曰攘。证,谓指其事而实之也。邢氏疏: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正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晦庵朱氏节谓证父攘羊,则有反于天理,而非所谓直矣。世俗徇于事而昧于理,乃指以为直,此夫子所以深辨之。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集曰:居处,平居之时也。执事,主执其事也。与人,交际乎人也。仁,人心也。恭、敬、忠,皆此心之存也。之,往也。白石钱氏、晦庵朱氏曰:恭见于外,敬存于中。节谓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盖心无乎而不在也。造次颠沛必于是,不以之夷狄而弃之,则持养既久,无少闲断,仁其在是矣。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行己之行,如字。使、弟、行,并去声。硁,苦耕切。筲,所交切。算,悉乱切。

集曰:果,必行也。硁硁,坚确之意。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也。晦庵朱氏:噫,心不平之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筭,数也。郑氏注汉书传赞筭作选。颜曰:选,数也。子贡之意,盖欲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以行己有耻,使不辱命,此则本立而能达于用者也。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此则本立而未见于用者也。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此则于本于用虽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三者之浅深虽不同,凡皆务实之事,故夫子随其问而有取焉。或问:硁硁小人而亦可为士,何也?朱氏曰:「彼其识量虽浅,而非恶也。至其所守,虽规规于信果之小节,然与夫诞谩苟贱之人,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其志在于利禄,故曰「斗筲之人,何足筭也」。子贡之问每下,夫子故以此警之。本伊川程子、晦庵朱氏说。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狷,并音绢。

集曰:中行者,由中道而行也。阙。龚氏:狂者志愿太高而行不掩也;狷者执守太固而知未明也。圣人本欲得中行者而教之,然中行既不可得,故思得狂狷之人也。狂者进取,则可与之为善;狷者有所不为,则不至于为恶。因其志节而裁抑激厉之,犹可以进夫道,非与其终于此而已也。本晦庵朱氏说。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恒,胡登切。夫,音扶。

集曰:南人,南国之人也。恒,常久也。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人而无恒,虽巫医之贱,犹不可为,况其他乎?孔子所以称其言而善之。晦庵朱氏。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恒,胡登切。

节释曰:上二句,易恒卦九三爻辞也。下系以「子曰」者,所以别易文也。承,受也。羞,辱也。言人无恒德,则差辱有时而至。占,验也。夫子之意,以为无恒之人,必受羞辱,此理甚明,人自不验之耳。苟知验之,则必能恒厥德而远耻辱矣。

又曰:此章连上章,诸家合为一,今从东溪刘氏分为两章。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集曰:可否相济曰和,彼此相比曰同。和顺理,同,徇情也。东溪刘氏:「君子以道合,主于和而已,而未尝以苟同也。小人以利合,苟于同而已,亦安有所谓和哉!」檗山黄氏: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好、恶,并去声。

集曰:乡人之善恶不同,故其好恶亦异。今有人焉,其乡人皆好之也。夫使善人好之,固可取也;苟不善人而亦好之焉,必其人有诡随徇俗之行也。其乡人皆恶之也。夫使不善人恶之,固无伤也;苟善人而亦恶之焉,必其人有崖异绝世之行也。平都李氏,故乡人皆好之,皆恶之,其好恶未必当也,未足以见其人也。唯善人好之而不善人恶之,则其为君子也审矣。南轩张氏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易,并去声。说,音悦。

集曰: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晦庵朱氏易事者,平恕之心也;难说者,正大之情也。难事易说者反是。君子所说者,义理而已,而非说人之说己也。故说之不以道则不说,所以为难说。若小人,则徇一己之私而已,顺己则喜,而不察其非道也,所以为易说。君子不求备于人,故使人则器之,所以为易事。若小人则责人无己心,故使人必求备焉,所以为难事。南轩张氏、朱氏曰: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集曰:泰,安舒也。骄,矜肆也。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曰:泰者,心广而体胖;骄者,志满而气盈也。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讷,奴骨切。

节释曰:刚则强而不屈。龟山杨氏曰:刚则不屈于物欲,毅则果而有立,木则朴实。东溪刘氏曰:椎朴不文之谓木,讷则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仁任重道远,贵乎力行,非柔懦巧辩者所能也。南轩张氏曰:刚、毅、木、讷,言其质也。有是质而又从事于学焉,然后可以至于仁矣。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𤟧𤟧、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𤟧𤟧,兄弟怡怡。」𤟧并息兹切。怡并与之切。节释曰:「切切」者,诚意之恳到也。「𤟧𤟧」者,思虑之详审也。「怡怡」者,意气之平夷、容色之和悦也。此皆子路所不足,故夫子因其问士而告之,复借朋友兄弟以发明其旨。所谓切切𤟧𤟧者,若朋友之笃诚意、审思虑以相成也。所谓怡怡者,若兄弟之平意气、和容色以相亲也。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集曰:即,就也。戎,兵也。包氏注:教民者,教之孝弟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则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以即戎。晦庵朱氏:七年云者,圣人度其时可矣。伊川程子:然善人教民七年之久,而仅曰亦可以即戎,言兵之不易也。南轩张氏。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集曰:以,用也。民未之教而驱之战,则是弃之死地而已矣。晦庵朱氏、南轩张氏。

宪问第十四凡四十七章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集曰:宪,原思名。谷,禄也。邦有道,不能行道以济时,而未免于素餐;邦无道,不能俭德以避难,而未免于苟禄。二者均之为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告之,以广其志焉耳。本晦庵朱氏说。

又曰:宪问独不记姓,岂自纪其所闻与?凡问更端,必题其人以别之,而克、伐、怨、欲之问不题,则宪之自记明矣。东溪刘氏: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集曰: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克,好胜也;伐,自矜也;怨,忿恨也;欲,贪欲也。难,谓用力之难也。宪问有是四者,能制之而不行,亦可谓之仁否?夫子止告之可以为难,而仁则不知也。盖仁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之也。晦庵朱氏、伊川程子曰:或曰四者不行,固不得为仁矣。然亦岂非克己之事,求仁之方?曰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漏矣。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集曰:居谓意所便安处。晦庵朱氏。士志于道而已,居非所怀也。檗山黄氏。怀居者,志不立矣,其何以为士乎?南轩张氏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行、孙,并去声。集曰:危,峻厉也。孙,和婉也。君子介然守道不渝,故其行不以邦之有道无道而改,若言则有时而可孙焉。南轩张氏。有道之时,言不危,则非所以忧治世而警明主。至于无道之时,而危言以犯世之所忌,则殆矣。东溪刘氏。危言非矫激也,直道而已。孙言非阿谀也,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是也。危行所以洁身,孙言所以远害。阙。洪氏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集曰:有德者,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故必有言。自口耳得者,徒言而已,故不必有德。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故必有勇;以血气胜者,徒勇而已,故不必有仁。晦庵朱氏、东溪刘氏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傲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适,并古活切。羿,音诣。傲,五报切。荡,土浪切。

集曰:南宫适,即南容也。羿,有穷之君,善射,灭夏后相而篡其位,其臣寒浞又杀羿而代之。傲,左氏传作浇,浞之子也。荡,行也,力能陆地行舟,后为夏后少康所诛。禹平水土暨稷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而有天下,稷之后至周武王亦有天下。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曰:「言禹、稷之德而独称其躬稼者,举其行事之实也。羿、傲以力而亡,禹、稷以德而兴。适之云然,其去取已审矣。夫子虽不答可也。及其出也,则以为君子,以为尚德,所以深许之也。」檗山黄氏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夫,音扶。集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斯须之闲,心不在焉,则未免为不仁也。若小人则戕贼陷溺之者深,岂复有仁者哉?南轩张氏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劳,平声。

集曰: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忠而勿诲,妇寺之忠也。东坡苏氏爱而劳之,以就其才,则其为爱也深矣;忠而诲之,以规其过,则其为忠也大矣。东溪刘氏君子之于人,忠爱之情笃,故长善救失之意无穷已焉。南轩张氏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裨,婢之切。谌,时林切。创,初亮切。论,卢昆切。

集曰:裨谌以下四人,皆郑大夫。世叔,游吉也。春秋传作子太叔。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也。东里,地名,子产所居也。为命,谓为辞命也。草,略也。创,造也,谓造为草稿也。讨,寻究也。论,讲议也。修饰,谓增损之也。润色,谓加以文采也。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向使人执己见,自恃其才,或损益于一言,必以为歉,议不克合,其能断国论乎?夫子于此,不独称郑国之能用贤,又以见四子能协心以济公家之事也。晦庵朱氏,檗山黄氏。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骈,部田切。食,音嗣。集曰:子西,楚公子申也。伯氏,齐大夫。骈邑,地名。齿,年也。注疏:子产之政,不专于宽,然其心则一以爱人为主,故孔子以为惠人,盖举其重者言也。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亦贤大夫也。然不能革其僭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止之,其后卒召白公以致祸,则其为人可知矣。彼哉者,外之之辞。威公夺伯氏食邑三百家以与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虽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也。晦庵朱氏:盖九合诸侯,一正天下易,而能服伯氏之心难,故后言如其仁而此谓之人也。石林叶氏: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朱氏曰:管仲之德,不胜其才;子产之才,不胜其德。然于圣人之学,则槩乎其未有闻也。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集曰:贫逆境,无怨则难;富顺境,无骄则易。白石钱氏:富而无骄,不矜于外物者能之。至于贫而无怨,非内有所安者不能也。南轩张氏:勉于其难,而不忽于其易,则可以处贫富矣。晦庵朱氏、张氏曰:或谓世固有处贫贱而无失者,特未见其失于外耳,又焉能保其中之无怨邪?盖一毫有所不平于其中,皆为怨也。故贫无谄易,贫无怨难,无怨则能乐矣。朱氏曰:谄之病甚于怨,无怨之难则甚于无谄。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绰,昌约切。集曰:公绰,鲁大夫,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赵、魏,晋卿之家。老,家臣之长。优,有余也。滕、薛,二国名。大夫,任国政者。大家之老,地闲事简,故公绰居之则有余。小国大夫,职重事繁,故公绰居之则不足。本晦庵朱氏说。龟山杨氏曰:知之弗豫,枉其才而用之,则为弃人矣。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知,去声。卞,皮变切。要,于霄切。集曰:成人,犹言全人也。武仲,鲁大夫臧孙纥也。庄子,鲁卞邑大夫。言有能兼四子之长,知足以明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于外,其为人也亦成矣。然亦之为言,非其至者,盖就子路之所可及而语之也。晦庵朱氏:今之成人以下,乃子路之言也。致堂胡氏东谷郑氏曰:以「何必然」三字观之,必子路之言也。见利思义,临财无苟得也。见危授命,临难无苟免也。河南尹氏:或曰:授,与也。言危难之事,当死则死之,若与彼命然,故曰授。久要,旧约也。平生,平日也。朱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信义不渝也。檗山黄氏:此盖子路自言其善而为此辞,不复闻斯行之之勇,而有终身诵之之固矣。胡氏: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厌,并于艳切。乐,音洛。集曰: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枝。文,谥也。公明,姓;贾,名。亦卫人。孔氏注:夫子,指文子也。邢氏疏:过,谓过其实也。厌,谓厌其烦多也。文子为人,其详不可知,卫人言其不言、不笑、不取,意其必廉静之士也。孔子疑而质之公明贾,贾谓告者之言失之过矣。文子未尝不言、不笑、不取也,特是三者各当其可,则人不厌而不觉其有是矣。然此必盛德之至,故发而皆中节也。文子虽贤,疑未及此。圣人与人为善,不欲正言其非也。曰其然,信其然,则美矣。曰岂其然乎,恐其未能如是尔。本晦庵朱氏说。东坡苏氏曰:「凡事之因物中理者,人不知其有是也。饮食未尝无五味也,而人不知者,以其适宜而中度也。饮食而知其有五味必其过者,此文子所以得不言、不笑、不取之名也。」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要,平声。

集曰: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为后,为之立后也。要,有挟而求也。晦庵朱氏左氏传:武仲出奔,自邾如防,使来告曰:「纥非敢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乃立臧为。臧纥致防而奔齐。臧武仲自邾入防,卑辞请后,疑若非要君者。然邑受之于君,得罪出奔,则后之立,非己之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非要君而何?鲁人从之,亦不获已尔。孔子所以正其无上之罪而诛其意也。成都范氏、檗山黄氏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谲,并古穴切。集曰:晋文公,名重耳。齐威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晦庵朱氏:以春秋温之会及首止之盟观之,可以辨二公之谲正矣。晋文公当周室衰弱之时,温之会,帅天下诸侯欲以朝王。然召王而就之,因以示强大于诸侯上下之分,紊乱甚矣,是谲而不正也。齐威公以惠王嬖于惠后之爱,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遂会王世子于首止,使天下晓然知世子之为郑公义所在,惠王不得而私焉,是正而不谲也。春秋之书,盖亦属辞比事也。观其曰会王世子于首止,以直辞书之。曰「天王狩于河阳」,以婉辞书之,亦可以求圣人之意矣。檗山黄氏、南轩张氏曰:二君以功利为心,为三王之罪人则同。然论其行事,有谲正之异,则晋文固下于齐桓矣。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纠,并居黝切。召,音邵。与,平声。相,并去声。被,皮寄切。衽,而审切。

集曰:不以兵车,言不假威力也。晦庵朱氏:如其仁,如其所成之仁也。再言之者,酌之之辞也。白石钱氏:相,辅相也。霸,长也。匡,正也。尊王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谅,小信也。经,缢也。匹夫匹妇徒执小信,知有死而已莫之知者,不知权其轻重,有可以无死之义也。朱氏节谓九合诸侯,盖衣裳之会,自鲁庄公十五年会鄄,至僖公九年会葵丘,凡九会是也。谷梁传云:「衣裳之会十有一。」注云:鲁庄公十三年,会北杏,十四年,会鄄,十五年,又会鄄,十六年,会幽,二十七年,又会幽。僖公元年,会柽。二年,会贯。三年,会阳谷。五年,会首止。七年,会宁母。九年,会葵丘。凡十一会。案左氏传:「庄公十五年,复会于鄄,齐始霸也。」自此会至葵丘,则为九耳。齐僖公薨,子襄公立。公子小白、公子纠,皆襄公庶弟也。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纳公子纠,未克,而公子小白自莒先入,国人立之,是为威公。使鲁杀公子纠而请管、召,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言于威公,以为相。公子纠之争国,固不得为是。威公之杀公子纠,其不仁亦甚矣。春秋鲁庄公九年书:「公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齐人取子纠杀之。」致堂胡氏曰:「纠不书子者,明纠不当立也。以小白系齐者,明小白宜有齐也。杀纠复称子者,明不当杀也。子路与子贡意管仲不死公子纠之难而相威公,背死从生,不得为仁也。」夫子历言管仲有九合诸侯,一正天下之功,既曰「如其仁,如其仁」,又曰「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皆所以深许之也。至又言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夫不责管仲以死而许其功,岂非以公子纠未尝为世子,管、召虽公子纠之传,而君臣之义未正,亦可以无死者与?审校其本末,夫子所以许管仲者可识矣。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僎,士免切。集曰:大夫僎,文子家臣。公,公朝也。谥法有以锡民爵位曰文者。注疏:家臣之贱,文子引之为大夫,与己同升于公朝,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谥之曰文,不亦宜乎?阙。洪氏白石钱氏曰:公叔文子之谥,卫君特以其修班制,交四邻,不辱社稷,而谥之曰文。夫子乃以大夫僎之同升为文子之文,斯当其实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𬶍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夫,音扶。丧,去声。集曰:康子,季康子也。邢氏疏:丧,失位也。仲叔圉,孔文子也。晦庵朱氏:不有君子,其能国乎?言人才之足恃也。以卫灵公之无道,得三人者而任之,交邻以修好,奉先以报本,整军以御侮,相与持危而扶颠,其不失国也宜矣。檗山黄氏:朱氏曰:「三人者,其才皆可用,灵公用之又各当其才也。」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怍,在各切。

集曰:怍,惭也。马氏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晦庵朱氏:此二语,夫子讥当时之人好大言而无实用者尔。明道程子: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朝,音潮。告夫之夫,并音扶。

集曰:成子,齐大夫,名恒。简公,齐君,名壬。讨,谓讨其罪也。三子,三家也。之三子之「之」训往。臣弑其君,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当陈成子弑逆之时,孔子居鲁,虽已告老,犹沐浴而朝,请于哀公以讨之。然政在三家,哀公不得自专,又不能自命三子,诏以大义,反使孔子往告之。孔子以为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则是告哀公者,夫子之志也;告三子者,非夫子志也,君命也。鲁之三家,即齐之陈氏,其不欲讨之明矣。告夫三子,则事必不从,然君命不可不致也。而三子果以为不可,则复正言之,以明弑君之贼,法所必讨,大夫谋国,义所当告。况以君命之重,虽欲不告而不可得已。其所以警三子者深矣。晦庵朱氏,檗山黄氏。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集曰:犯,谓犯颜谏争。晦庵朱氏尽诚而不欺,犯颜而纳忠,事君之义,大要在是矣。然勿欺其本也,勿欺则诚信充积,或不得已而犯之,必有以感动也。若诚信不足,而于事君之道未尽,徒欲以犯颜为事,则鲜味矣。以子路之刚果,不患其不能犯也,故告之以勿欺为主焉。南轩张氏。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集曰:上达,谓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也;下达,谓小人徇人欲,故日流乎污下也。本横渠张子、蓝田吕氏说。龟山杨氏曰:孜孜为善则为舜,非上达与?孜孜为利则为跖,非下达与?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并去声。

集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伊川程子,圣人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未有若此之明切者,于此辨别而省察之,庶乎不昧于所从矣。晦庵朱氏。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蘧,音渠。使,并去声。

集曰:伯玉,卫大夫,姓蘧,名瑗。孔氏注:与之坐,敬其主以及其使也。夫子,指伯玉也。言欲寡其过而未能,则其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南轩张氏曰:夫欲寡过而未能,非有志于克己者,莫知此味也。使者言无溢辞而意有余味。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也。晦庵朱氏、致堂胡氏曰:欲寡过未能,乃伯玉心事,而使者知之。虽伯玉克己日新之符著见于外,而使者亦

可谓知德而能言矣。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集曰:此夫子所常言也,弟子各以所闻记之,故又见于此。成都范氏: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集曰:位,非独禄位之称,凡思有所止而无所越,皆为不出其位也。南轩张氏、勉斋黄氏曰:位,身所处之地。越所处而思,则为出位矣。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行,去声。

集曰: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余之辞。耻其言者,常恐不及于行也。过其行者,常使有余于言也。晦庵朱氏、勉斋黄氏曰:言易放,故常耻;行难尽,故当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知,去声。

集曰:言君子之道有三,我皆不能也。邢氏疏:圣人责己,所以勉人也。成都范氏:自道之道,言也。晦庵朱氏:节谓子贡云:夫子自言其平日所能行者尔。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夫,音扶。

集曰:方,比也。乎哉,疑辞。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晦庵朱氏:赐也贤乎哉,以方人为能也。夫我则不暇以治己为急也。二者之得失相去远矣,赐也宜知所择焉。东谷郑氏、东溪刘氏曰:学道者汲汲乎治身,而已庸有暇于品藻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节释曰:知不知在人,能不能在己。己有能,则人自知之矣。故人之不己知非所患,而己之不能则可患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节释曰:先事而迎之之谓逆,诈者,计之诡者也。以意而度之之谓亿。不信者,言之妄者也。不逆不亿者,诚也。先觉者,知也。抑,反语辞。不逆诈,不亿不信,是固诚于待人矣。然苟无先见之明,则人之果诈也,果不信也,吾且受其欺矣。故必曰先觉之是贤者,以其烛理既尽,物无遁情,犹鉴明于此,而妍丑自不能隐也。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与,平声。

集曰:微生,姓。亩,名。包氏注:栖栖,犹依依也。为佞,言务为口给以悦人也。疾,恶也。固,执一不通也。晦庵朱氏亩盖遗世之士,其视夫子辙环天下,若栖栖然欲行其说,固宜指以为佞也。然槩以圣人之道,亩之独善其身,无意于世,亦固执而不知变尔。果孰得孰失乎?观其名夫子而语之,夫子卑辞以对,盖亦乡党有齿德者。然道不同不相为谋,故言疾固以警之。檗山黄氏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骥,几利切。称,平声。

集曰: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邢氏疏:骥虽有力,其称在德。人有才而无德,亦奚足尚哉?河南尹氏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集曰:德,谓恩惠也。报,复也。郑氏注:以德报怨,可谓厚矣。然于其所怨者,既以德报之,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如是,则怨德之报,皆有不得其平者。故必以直而报怨,以德而报德,而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晦庵朱氏节谓:「以直报怨云者,亦曰报其所当报者尔。」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夫,音扶。

集曰:莫我知之叹,所以发子贡之问也。子贡以夫子之圣人,何为而不知之?夫子语以不怨天,不尤人,惟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伊川程子曰:「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南轩张氏曰:「天理初不外乎人事也,笃于其在己者而已,人虽曰不我知,而天则知之也。」本南轩张氏、横渠张子说。节谓:此亦夫子叹当时莫能用己也,故云然。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朝,音潮。与,并平声。集曰:公伯寮,字子周,鲁人也。子服景伯,子服,氏;景,谥;伯,字。鲁大夫子服何也。诉,兼谮意。以告,以其事告孔子也。夫子,指季孙而言也。肆,陈尸也。郑氏曰: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言欲使季孙诛寮。邢氏疏:莫之致而至者,命也。道之废兴,一断以命,公伯寮何所与于其闲哉?南轩张氏:圣人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公伯寮耳。晦庵朱氏: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辟,音避。集曰:辟,谓辟而去之也。辟世,天下无道则隐也。辟地,去乱国适治邦也。辟色,礼貌衰则去也;辟言,有违言则去也。晦庵朱氏: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耳。明道程子子曰:「作者七人矣。」

集曰:李氏曰:作,起也。白石钱氏曰:作,如见几而作之作。言起而隐去者,今七人矣,不可知其为谁。以上下文推之,意其为隐者而发耳。晦庵朱氏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与,平声。

集曰:夜止曰宿。石门,地名。晨门,掌晨启门,盖贤者隐于抱关者也。自,从也,问其何所从来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言孔子知世之不可为而强为之者也。晦庵朱氏节谓夫子辙环天下,非不知道之难行,而皇皇于斯世者,亦以时无不可为,而道亦不可已也。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荷,去声。蒉,奇愧切。硁,苦耕切。莫己之己,音纪,余音以。揭,起例切。

集曰:荷,担也。蒉,草器也。此荷蒉者,隐士也。有心哉,击磬乎,谓夫子冀卫用己也。鄙,小也。硁硁,坚确之意。斯己之已,止也。深则厉,浅则揭,广韵云:以衣渡水,由膝以上为厉;褰衣渡水,由膝以下曰揭。此邶风匏有苦叶之诗也。人不己知则当已,亦犹深则当厉,浅则当揭也。果者,果于忘世也。末,无也。晦庵朱氏夫子皇皇斯世,孰为己知?所以辙环天下,非得已而不已也,心乎生民而已。檗山黄氏自离世绝物者言,世莫知而犹有求者,宜其鄙且小也。然敛一己以自善,恝然弃天下而不顾,亦果而已矣,非圣人所难也。夫子自鲁之卫,往返以见灵公者四,固知灵公无道,每迟留而不忍遽绝者,亦曰尽吾心焉耳。石林叶氏又曰:「人虽不我知,在夫子未始忘天下也;时虽不可为,在夫子固有为之之道也。」东谷郑氏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薨,呼胘切。集曰:高宗,商王武丁也。谅阴,天子居丧之名,言君薨则诸侯亦然。总己,谓总摄己职。冢宰,太宰也。晦庵朱氏「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子张非疑此也,殆以为人君三年不言,则臣下无所禀令。孔子告以听于冢宰,则非所患矣。致堂胡氏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好、易,并去声。

集曰:礼达而分定,故民易使也。上蔡谢氏。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集曰:君子之道,不越乎修己以敬,而已盖一于笃敬,则修己之道尽,推之家国以及于天下,皆是道也。极其至而天地位、万物育,况于安人、安百姓者乎?修己以敬一语,言君子之道本诸身,理亦无不尽者。子路疑其未足,则告之以修己以安人。安人是己之所推,而已又疑其未足,则告之以修己以安百姓。安百姓是安人之备者。而已曰尧舜其犹病诸,欲子路无忽于斯也。凡覆载之内,尧舜固欲己之泽均被之也。有未能焉,是尧舜之所病也。此修己以敬无穷意。南轩张氏、致堂胡氏曰:「可愿莫如善,敬立则百善从。宜远莫如邪,敬立则百邪息。故敬也者,存心之要法,检身之切务也。」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孙、弟,并去声。长,上声。叩,音口。胫,其定切。

集曰:原壤,鲁人,孔子之故人也。夷,蹲踞也。俟,待也。踞待孔子也。幼,少也。长,大也。述,犹称也。贼者,害人之名。叩,击也。胫,足骨也。邢氏疏晦庵朱氏:以杖叩其胫,门人所记也。犹指其掌之义。岷隐戴氏:礼记载:原壤母死,登木而歌,夫子若弗闻而过之。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见夫子来,夷踞以待之。夫子责之,以其自幼至长无一善状,而久生于世,徒足以败常乱俗,则是贼而已矣。因以所曳之杖击其胫,使敛其足而不踞耳。朱氏。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益者与」之与,平声。

集曰: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之称。将命,谓出入传宾主之言者也。邢氏疏:益,进也。或人疑此童子学有进益,故孔子使之传命。夫子言童子坐则隅,不敢居于位也;行则随,不敢与先生并也。今居位而并行,是不止乎童子之所,而自进乎成人之列,有躐等之意,无自卑之心,非能以求益也,是欲速成尔。故使之给使令之役,观长少之序,习揖逊之容,盖所以抑而教之也。南轩张氏晦庵朱氏

论语集说卷七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