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论语集说卷四

作者:蔡节 字数:12394 更新:2025-01-06 13:34:14

宋蔡节编述而第七凡三十八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

集曰:老彭,商贤大夫。邢氏疏:上蔡谢氏曰:老彭之为人,无所考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比,犹并之也。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信古而传述者也。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述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自作也。故其所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德愈盛而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晦庵朱氏、龟山杨氏曰:诗亡然后春秋作,然则孔子亦有作乎?曰:春秋,天子之事,前此未之有,谓之作者以是。然而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窃取之于是而笔削焉,盖亦述之而已。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音志。集曰:默,不言也。识,记也。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学不厌,所以成诸己;诲不倦,所以成诸人。何有于我,言是三事,何者能有于我?此皆圣人之谦辞也。晦庵朱氏、蓝田吕氏、河南尹氏曰:何有于我,是亦勉学者云尔。节谓:以夫子之圣,于此三者犹曰何有,学者可不勉诸?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集曰:徙,迁也。德以修而日新,学以讲而日明,徙义则善日益,改不善则过日损。四者,修身之大要也。勉斋黄氏: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河南尹氏、南轩张氏曰:圣人言以是为忧,所以深勉学者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集曰:燕居,闲暇无事之时。晦庵朱氏:申申,其容舒也;夭夭,其色愉也。燕居不为容色,故如是。龟山杨氏:此可见圣人中和之气,与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伊川程子又曰:在乡党则恂恂,在庙朝则便便,至于燕居则申申夭夭,不是圣人拣择安排,盖盛德之至,动容周旋无不中节者也。天台陈氏

子曰:「甚矣吾衰也!句。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复,扶又切。集曰:甚矣吾衰也,言其衰之甚也。复,又也。方其年壮气盛,而欲行周公之道也,故梦寐见之。及其年老气衰,而知不能行之也,则不复有是梦矣。圣人心乎济世,死而后已,此亦托辞以叹吾道之终不行也。本白石钱氏说。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集曰:志者,心之所之也。道者,人所当行之理也。据,守也。德,则行是道而实有得于心者也。依者,不离之谓。仁,则心德之全也。游,则寓此心焉尔。艺,则礼、乐、射、御、书、数之法。周礼注疏曰:「五礼,吉、凶、军、宾、嘉也。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也;六书,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也;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嬴不足、旁要也。亦莫非至理之所在也。志道,则道在是,而心之所之者亦在是也;据德,则德之在我者,守之而不失也;依仁,则惟仁之依,而造次颠沛之未始离也;游艺,则游心于艺,而一动一息之莫不有养也。」朱氏曰:「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乎道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苟能于志道、据德、依仁而不紊夫先后之序,又时焉而游于艺,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罅漏,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本晦庵朱氏说。朱氏曰:读书须将圣贤言语,就自身上做工夫,方见字字是实用。今看道是甚物事,自家如何志之,以至据德、依仁、游艺,亦莫不然,方始有得。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集曰:修,脯也。十脡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修其至薄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苟以礼而来学,则是有求道之心,圣人未尝不教之也。晦庵朱氏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房粉切。悱,芳匪切。复,扶又切。集曰:愤悱者,思虑积久,郁而未畅,诚意之见于色辞者也。愤则不得于心,启谓开其意也,悱则不得于言,发谓达其辞也。物有四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不待其愤悱而启发之,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启发之,庶几其听之专而识音志之深也。然告之亦举一隅尔,不以三隅反,则是不能因言以推类,苟遽复之,则于彼亦无益矣。以三隅反而后复之,此古之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欲其自得之也。本伊川程子、晦庵朱氏、南轩张氏说。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集曰:「有丧者在侧,食岂能甘也?」伊川程子。哭,谓吊哭。一日之内,余哀未忘,自不能歌也。晦庵朱氏。于此可见圣人情性之正。上蔡谢氏。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舍,上声。夫,音扶。冯,扶冰切。好,去声。

集曰:「用,谓见用于时也;行,谓行其道也;舍,谓不为时用也;藏,谓卷而怀之也。」三「与」字训,许本岷隐戴氏说。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大国三军。暴虎,徒搏。冯河,徒涉。惧,谓敬其事。成,谓成其谋。邢氏、晦庵朱氏。圣贤之于行藏,无意无必,随其所遇而已。故其行非贪位也,其藏非独善也。一有意必,则是二者俱失其宜矣。用行舍藏,唯颜子可与于此。上蔡谢氏、河南尹氏曰:「用舍无与于己,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也。」朱氏曰:「用舍行藏,犹以物我对待而言。」若孔子之仕止久速,则其可否之机浑然在我而无与于物矣。子路见夫子独许颜子,遂自负其勇,故发为「子行三军,则谁与」之问。夫子谓犯难而轻死,非君子所贵,惟临事而惧,则有戒心,故其动也必审;好谋而成则有远虑,故其为也必济。此则行军之要也,所以抑子路而教之与?本南轩张氏、檗山黄氏说。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好,去声。集曰:「执鞭,贱者之事。」晦庵朱氏:好,谓好义也。富固人所欲也,而有义存焉。使其于义而可,虽身为贱役,亦所不辞。然于义有不可焉,则姑从吾所好而已。圣人斯言,非谓富有时而可求也,特借是以明其决不可求耳。本南轩张氏、东坡苏氏说。

子之所慎:齐、战、疾。齐,侧皆切。

集曰:「慎者,敬谨之至也。」齐之为言,齐也。两齐之之「齐」,侧皆切,余如字。将祭而齐其思虑之不齐者,以交于神明也。齐之诚否,鬼神之有无繋焉;战之胜否,师众之死生繋焉;疾之愈否,吾身之存亡繋焉。三者皆不可以不谨也。本晦庵朱氏说。阙。曾氏曰:「鬼神恍惚,战疾危殆,此心斯须不在焉,则失之矣。」河南尹氏曰:「夫子无所不谨,弟子记其大者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乐,五角切。

节释曰:韶,舜乐也。三月,言其久也。舜之后为陈,自陈敬仲奔齐,其后久专齐政,至景公时,陈氏代齐之形已成矣。夫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盖忧感之深也。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斯者,指齐而言也。韶本揖逊之乐,今乃至于齐之国,其殆伤今思古,故发为此叹与?或谓圣人之喜怒哀乐,未有不中节者,今在齐闻韶而忧感之深,乃至于三月忘味,恐不应固滞如此。然未有一说可以易此说,姑阙之。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为,并去声。集曰:「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诺,应辞也。问之,问于夫子也。下乃子贡与夫子问答之辞。卫灵公逐其世子蒯瞆,公薨,而国人立蒯瞆之子辄。于是晋纳蒯瞆,而辄拒之。时孔子在卫,卫人以蒯瞆得罪于父,而辄嫡孙当立,故冉有疑而问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其后武王伐纣,夷齐扣马而谏。武王灭商,夷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遂饿而死。子贡不斥卫君,而即夷、齐之事为问,以探圣人之旨,可谓善于为辞者矣。「中」,有所悔恨之谓「怨」,其曰「怨乎」者,谓二子委国而去,独不顾其宗国而有所不足于中乎?夫子告之以「求仁而得仁」,言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其逊国也,皆求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各得其志焉,而何怨之有?若卫辄之据国拒父,唯恐失之,其可同日语哉?故观夫子所以贤夷、齐,则其不为卫君之事,可以意会矣。本晦庵朱氏说。南轩张氏曰:「叔齐之逊伯夷,以伯夷之长当立,无兄弟之义,而何以为国乎?伯夷之不受国,以叔齐之立父命也,无父子之义而何以为国乎?二人者,宁去国而存此矣。卫辄之事,国人以蒯聩得罪于先君而出奔,则不宜有卫也,于是立辄而拒蒯瞆。曾不知蒯瞆父也,辄子也,父子之义先亡矣,国其可一日立乎?在辄之分,宁委国而全其父子可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符晚切。食,音嗣。枕,去声。乐,音洛。集曰:饭,食之也。疏食,粗饭也。肱,臂也。寝则曲肱而枕之也。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穷约,而乐亦无不在焉。所乐者在我,其视不义之富贵,直如浮云之无与吾事耳。本邢氏疏、晦庵朱氏说。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集曰:加,增也。夫子时未五十也,学易则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故可以无过。然夫子岂必至是而始学易,亦岂必至是而始无大过邪?观五十而知天命之语,则曰学易,曰无大过,皆谦辞耳。龟山杨氏曰:与易为一,然后无过。东溪刘氏曰:一豪不与易合,斯为过矣。圣人即已教人,使知易之不可以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本成都范氏、檗山黄氏、晦庵朱氏说。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集曰:雅,常也。执,守也。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以人所执守而言,非但诵说而已也。晦庵朱氏、上蔡谢氏曰:此因学易之语而类记之。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舒涉切。女,音汝。集曰:叶公,楚叶县尹沈诸梁,字子高,僭称公也。邢氏疏:叶公不知孔子而问子路,子路不对,以形容圣人之难也。河南尹氏,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惟日孜孜,终吾身焉,而不知岁月之迈也。此孔子自谓好学之笃耳。然深味之,则其至诚不息之运,非圣人不能也。晦庵朱氏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去声。集曰: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待学而后知也。晦庵朱氏节谓夫子以生知之圣,犹曰好古而敏求者,此虽圣人之谦辞,然义理无穷,亦必学而后为知之至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集曰: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晦庵朱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集曰: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或善或恶,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则是善恶皆我师也。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善,吾师也,不善,亦吾师也。虽然,就一人之身而有善不善焉,亦莫非吾师也。古人之学,无非为己而已。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魋,徒雷切。

集曰:威魋,宋司马向魋也。出于威公,故又称威氏。威魋欲害孔子,孔子言: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则威魋其奈我何?言不能违天害己也。晦庵朱氏

又曰:于威魋则曰:「天生德于子」,于康人则曰:「天之未丧斯文」。盖夫子一身之存亡,繋斯道之兴废,故其遇难也,不决于人而决于天。休斋陈氏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集曰:二三子,谓诸弟子也。隐,匿也。二三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道无乎不在,圣人之日用常行,孰非教之所寓哉?夫子语二三子谓:女以我为有隐乎?我实无隐也。我之所行,无不与二三子共之,甚易知而易见,特自不察之耳。其曰「是丘也」者,质诸己以实其言也。邢氏疏、晦庵朱氏、建安游氏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去声。

集曰: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教者必自外入,故以文为先焉。伊川程子、成都范氏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节释曰:圣人,道全德备,大而能化者也。君子则具圣人之体而未能充尽者也。檗山黄氏曰:夫子思其上者而不得见,故又思其次也。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恒,并胡登切,已读为无。集曰: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有恒者,不贰其心。横渠张子、龟山杨氏曰:有恒心,然后可与为善。亡,绝无也。虚,则未满之名。盈,充实也。约,穷约也。泰,奢泰也。本无一长而为有之状,未能充实而为盈之状,贫约而为泰之状。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恒也。晦庵朱氏又曰:有恒之与圣人,高下固悬绝矣。然未有不自有恒而能至于圣者也。故章末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德之门,可谓深切而著明矣。朱氏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射,食亦切。

集曰:钓,垂饵取鱼也。纲,以大绳属网,绝流而渔者也。弋,以生丝繋矢而射也。宿,宿鸟也。邢氏疏。晦庵朱氏盖物有祭祀之须,有奉养宾客之用,则其取之也有不得免焉。钓而不纲,不忍取之多也;弋不射宿,不欲阴中之也。圣人之心,天地生物之心也。本南轩张氏说。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识,音志。

集曰:识,记也。不知而作,谓不知其理而妄作也。晦庵朱氏节谓夫子自言未尝有是,亦可见其无所不知也。然犹不以生知自居,多闻而能择,多见而能识,自处于知之次而已。此盖圣人之谦辞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见,贤遍切。集曰:互乡,乡名。难与言,盖风气之未纯也。童子者,互乡之童子也。惑者疑夫子不当见之也。与,许也。洁,修治也。晦庵朱氏:圣人无绝人之心,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互乡之童子,论其俗则互乡也,论其年则童子也。门人疑夫子不当见之,夫子谓其来见也,当与其进而不当与其退,独何为已甚乎?人能洁己以进,与其一时之志洁耳,自此以往,亦安能保之也。圣人之心,犹天地之于万物,苟有生意,则雨露滋长之矣,无间乎幽深僻远也。本岩麓赵氏说。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节释曰:仁者,心之德,岂远于人乎?患不欲之耳。欲仁而仁至,亦何远之有?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取,七住切。

集曰: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也。昭公,鲁君,名稠。巫马期,姓巫马,名施,字期,孔子弟子。相助匿非曰党。取,与娶同。鲁与吴皆姬姓,礼不娶同姓,故谓之吴。孟子揖巫马期而进之者,司败揖也。巫马期以告者,告于孔子也。邢氏疏晦庵朱氏:鲁盖夫子父母之国,昭公,鲁之先君也。司败未尝显言其事,而遽以知礼为问,其对之宜如此也。及司败以为有党,而夫子受以为过,然亦不正言其所受之过,初若不知孟子之事者,可谓善于为辞矣。武夷吴氏朱氏曰: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姓为知礼,故受以为过而不辞。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和,去声。

集曰:歌者,歌诗也。南轩张氏:反,复也。晦庵朱氏:和者,继其声也。龟山杨氏节谓:此与人歌也。与人歌而善,必使之复歌而后和之,可见圣人不伐己之能而掩人之善矣。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集曰:莫之为言,犹曰得不也。蓝田吕氏。犹,若也。有君子之行,然后有君子之文。弟子见圣人之文发越如是,日宗仰焉。夫子惧其惟文之求而不务其行也,则曰:「吾之文得不与人同乎?但于躬行之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焉耳。」此皆自谦之辞,欲人因文而勉于行也。圣人抑己训人,引而发之,大抵若此。本岩麓赵氏说。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集曰:此亦夫子谦辞也。圣则大而化之,仁则尽夫心德之全,人道之备也。为之,谓为仁圣之道;诲人,谓以此教人也。可谓云尔已矣者,无它之辞也。夫子虽不居仁圣,然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唯至诚不息者能之,所以弟子不能学也。晦庵朱氏、景迂晁氏、东莱吕氏。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诔,力轨切。

集曰:祷,谓祷于鬼神。有诸,问有此理否。诔者,哀死而述其行之词也。上下谓天地。天曰神,地曰祇。祷者,悔过迁善,以祈神祇之佑也。圣人表里纯一,未尝有过,固已合乎神明,岂待至此而后祷哉?曰「丘之祷久矣」,盖所以明无所事祷之意。本晦庵朱氏说。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孙,去声。

集曰:孙,顺也。固,陋也。邢氏疏:俭不中礼,则固而已矣。至于奢,则僭上而不孙。不孙者,乱之所由生也。龟山杨氏:奢、俭俱失中,而奢之害为大。故曰与其不孙也,宁固。伊川程子:此夫子救时不得已之言也。景迂晁氏。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集曰:坦,平也。荡荡,宽广貌。晦庵朱氏:君子循理,故其心和平而宽广;小人役于物,故其心无日而不忧惧。本伊川程子说。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节释曰:温者,其气和也;厉者,其色正也。温而不厉,则失之于太柔矣;威而猛,则失之于太刚矣;恭而不安,则失之于拘迫而不可以持久矣。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圣人盛德之至,故其中和发见自然如此。

泰伯第八凡二十一章。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集曰:至德,谓德之至极,不可以有加也。三让,逊之至也。「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之可见也。晦庵朱氏节谓: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又次季历。太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道日盛,泰伯知天下必去商而归周也,与仲雍逃之荆蛮而避之。其后太王乃立季历,传至文王,而三分天下有其二,至武王遂克商而有天下。泰伯之逊,夫子不曰逊国,而曰以天下让,盖探其心而推明之也。逊于隐微之中,故民无得而称。泰伯可谓至德,非夫子其孰能知之?节谓论语一书,以至德称者,唯泰伯、文王二人,其旨微矣。泰伯知天下必去商而归周,故逃之荆蛮而避之。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泰伯、文王均此一心也,此其所以为至德。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葸,丝里切。绞,古卯切。

集曰:葸,畏惧貌。绞,急切也。晦庵朱氏:礼所以节文也。恭而无礼,则罢于接物;慎而无礼,则畏而失我;勇而无礼,则暴而上人;直而无礼,则切而贼恩。蓝田吕氏节谓恭、慎、勇、直,皆善道也。惟有礼以节之,则莫非天理之自然;无礼以节之,则有劳、葸、乱、绞之弊,而反害之也。白石钱氏曰:「恭慎,柔德;勇直,刚德也。苟无礼以节之,则皆有偏胜之弊。」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集曰:君子,谓在上之人也。笃,厚也。兴,起也。偷,薄也。晦庵朱氏笃于亲,不遗故旧,尽吾人道之当然耳,非为欲动民而若此也。仁义之心,人皆有之,上行而下傚,自然民化而德厚矣。本南轩张氏说。

又曰:此章与上文不相蒙,今从武夷吴氏说,自为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夫,音扶。集曰:召,呼也。启,开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诗小旻之篇。战战,恐惧也。兢兢,戒谨也。临深恐坠,履薄恐陷也。小子,弟子也。注疏:启手足者,使弟子开其衾视之,示保其身而无伤也。曾子平日战战兢兢,如临深履薄,至此而始知免矣。所谓全而归之者,于是为终其事。反复玩味此章,亦可见持身之匪易矣。南轩张氏、成都范氏曰:身体犹不敢亏也,况敢亏其行以辱亲乎?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远、近,并去声。

集曰:孟敬子,仲孙氏,名捷,鲁大夫。马氏注:问之者,问其疾也。言,曾子自言也。贵,犹重也。容貌,举一身而言。暴,粗厉也。慢,放肆也。信,实也。辞,言语也。气,声气也。鄙,凡陋也。倍,与背同,谓背理也。竹豆谓之笾,木豆谓之豆。有司,谓有司之者也。孟敬子盖尝学礼于曾子,曾子因其问疾之际而告之。言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欲敬子知其所言之善而识之也。盖道无所不在,而君子所重者,则在此三事而已矣。不庄不敬,其动容貌也,非暴则慢,惟庄敬有素,则夫容貌之动,斯远暴慢矣。内无诚实,其正颜色也,色庄而已。惟诚实有素,则夫颜色之正,斯近信矣。涵养不熟,其出辞气也,非鄙即倍。惟涵养有素,则夫辞气之出,斯远鄙倍矣。动也,正也,出也,有诸中而形诸外也。近自近也,远自远也,不期然而然者也,故皆以斯言之。此三者,盖礼之本,修身之要,学者所当操存省察,而不可有造次颠沛之违者也。若夫笾豆之事,此特礼之末,则自有司之者存,而非君子之所重矣。本晦庵朱氏说。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集曰:校,计校也。友,马氏以为颜渊是也。不知有余在我,不足在人,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人。非深识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间者,不能然也。晦庵朱氏、上蔡谢氏。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与,平声。

集曰:孤,幼主也。百里,诸侯国也。蓝田吕氏。节,节操也。其才可以辅幼主摄国政,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可谓君子矣。与,疑辞。也,决辞。设为问答,所以深著其必然也。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曰:此非刚毅笃实者不能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集曰:士,学者之称。西山真氏。弘,宽广也。毅,强忍也。晦庵朱氏:弘与毅相须者也。士之不可以不弘毅者,以任重而道远也。所谓任重者,以仁为己任也;所谓道远者,当用力以终吾身焉耳。南轩张氏。节谓:弘则可以大受,毅则足以力行。如人负重器,适远涂,若不能容受,则何以胜其重?不能强忍,则何以至于远?必是有大力量,然后能胜其重而至于远。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五角切。

集曰:兴,起也。诗本人情,有美有刺,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舒畅其固滞,消融其查滓。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此而得之。是学之成也。晦庵朱氏

又曰:朱氏曰:案内则,十年学幼仪,十三学乐诵诗,二十而后学礼。则此三者,非小学传授之次,乃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先后、浅深也。程子曰:天下之英材不为少矣,特以道学不明,故不得有所成就。夫古人之诗,如今之歌曲,虽闾里童稚,皆习闻之而知其说,故能兴起。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古人自洒扫应对以至冠昏丧祭,莫不有礼。今皆废坏,是以人伦不明,治家无法,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之乐,声音所以养其耳,采色所以养其目,歌咏所以养其性情,舞蹈所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是以古之成才也易,今之成才也难。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集曰:民,谓凡民也。此百姓日用而不知之谓也。邢氏疏由者,由是理之所当然。知者,知是理之所以然。晦庵朱氏:圣人之设教,可使民由是道,然知则待其自悟,圣人有不能与也。使之由之,所谓知之之道固在其中矣。南轩张氏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好,去声。集曰:疾,恶也。好勇而不安分,则必作乱;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则必致乱。二者之心,善恶虽殊,然其生乱则一也。晦庵朱氏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集曰:周公,旦也。骄,矜夸。吝,鄙啬也。晦庵朱氏设言有周公之才美,而骄且吝焉,则其余不足观矣。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若有周公之德,亦何至于骄吝哉?伊川程子朱氏曰:「程子云:骄气盈;吝气歉。然其势常相因。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易,以豉切。

集曰:谷者,善之实也。成都范氏致堂胡氏曰:「谷,善也,成也。尔雅曰:信善为谷,言善之成实也。学之三年之久而不至于善,则亦难乎其得之矣。若苟知所以用其力,必有月异而岁不同者。」南轩张氏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好,去声。见,贤遍切。

节释曰:笃信者,信之不回也,笃信以好学,则其学实矣。守死者,守之不变也,守死以善道,则其道固矣。此有学有道之士也。危邦,危殆之国也,未至则不入也。乱邦,虽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已至则不居也。此去就之义洁也。天下举一世而言,有道则见于世,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出处之分明也。去就出处不失其宜,非有学有道者,其孰能与于此!若邦有道而无可行之学,邦无道而无能守之道,是则可耻之甚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节释曰:谋,议也。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此为无官守者言也。伊川程子曰:「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挚音至。睢,七余切。集曰: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洋洋,美盛意。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适师挚在官之初,声乐之盛如此。洋洋乎盈耳哉!盖美之也。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曰:圣人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至于声音,则师挚实传之。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侗,音通。悾,音空。

集曰:侗,无知貌。愿,谨厚也。悾悾,无能貌。吾不知之者,甚绝之之辞。晦庵朱氏:狂、侗、悾悾,本非美质,然狂而直、恫而愿,悾悾而信,于其不可取之中犹有可取者焉。若不直、不愿、不信,则是巧伪生于其间,并与可取者而亡之,是不足望也。故曰吾不知之矣。本南轩张氏说。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节释曰:言人之为学,汲汲皇皇,常若不及,而犹惧或失之。此圣人勉人为学之急也。上蔡谢氏所谓如追寇雠者,深得其旨矣。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与,去声。

集曰:巍巍,高大之貌。何氏注:舜禹之有天下,天与之,人与之,而吾心曷尝有所与于其间哉?此所以巍巍乎不可及也。南轩张氏。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集曰:则,法也。孔氏注:荡荡,广远之称。包氏注:成功,事业也。焕者,光明之象。文章,礼乐法度也。道之高且大者莫如天,尧之为君,独能则之,故其道之广远,亦如天之不可以形容尽也。然民虽无得而名,而其所可见者,则有巍然之功业,焕然之文章尔。功业文章,即是道之发见者也。本晦庵朱氏说。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治,去声。集曰: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也。孔氏注:乱,治也。或曰乱本作乿,古治字也。十人: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马氏注:其一人邑姜也。马氏云:其一人谓文母也。刘侍读以为子无臣母之义,盖邑姜也。九人治外而邑姜治内,故亦以同于乱臣。才难,盖古语,而孔子然之也。才者,德之用也。唐虞,尧舜有天下之号。际者,交会之间。晦庵朱氏:舜有臣五人,而周倍之,则周之人才又盛于唐虞之际矣。然妇人居其一,止有九人焉,是才之难得也。石林叶氏: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此盖言文王也。春秋传曰:文王率商之叛国以事纣,时天下归文王者六州,荆、梁、雍、豫、徐、扬也。唯青、兖、冀尚属纣耳。朱氏:文王之德足以代商,天与之,人归之,乃不取而服事焉,所以为至德也。成都范氏:孔子因论武王之事而有及于文王,且与泰伯俱以至德称之,其旨微矣。朱氏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闲,并去声。菲,音匪。黻,音弗。洫,呼域切。

集曰:闲,罅隙也。无间,谓无罅隙之可指也。晦庵朱氏:菲,薄也。致孝鬼神,谓享祀丰洁。马氏注:衣服,常服。黻,蔽膝也,以韦为之。冕,冠也。卑,小也。沟洫,田间通水之道。邢氏疏:「薄于自奉,而所勤者民之事,所致饰者宗庙朝廷之礼,此所以无间然也。再言之者,盖深美之也。」龟山杨氏

论语集说卷四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