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卷之七

作者:朱熹 字数:2825 更新:2025-01-06 13:28:41

贤者功用

凡三十六条

问:向承教,湏一面讲究,一面涵养,如车两轮,不可废一。先生云:若只就文字理会,不知涵养,便是一轮不转。又问:今只涵养不讲究,虽能闲邪存诚,惩忿窒欲,至处事差失,柰何?先生云:未说到差处。且如居处恭,执事敬,若不恭敬,便成放肆。

因言:圣人说格物二字,便是圣人在事物上理会。且自一念之微,至事事物物,若静若动,事处言语饮食,无不是事,莫不有天理人欲,湏是逐一睑过。虽在静处,亦湏验个敬肆。敬是天理,肆是人欲。居处湏知恭不恭,执事湏知敬不敬,湏是彻上彻下,表里洞彻。如居仁便能由义,由义便能居仁,敬以直内,便能义以方外;义以方外,便能敬以直内。

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物,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如此方见得实体。所谓实体,非就事物上见不得。如作舟行水,作车行陆。今试以众人之力,共推一舟于陆,必不能行,方见得见不能行陆也,此之谓体。

问:涵养于夫发之初。云:今人多偏了,只就涵养于未发,而巳发之失乃不能制,是得于静,无得于动。只知制其巳发而未发,不能涵养,是得于动,无得于静。

汤之日新,书云:终始惟一,时乃日新。盘铭取沐浴之义,盖早间盥濯子,晚下污垢又生,所以常要日新。

○以上见寥德明录。

致知分数多,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是。只笃行一件是行。言致言格,是要见到尽处。若理有未格处,是于知之之体尚有未尽。格物不独仁、孝、慈、敬、信五者,此是大约。如说父子湏有母在,更有夫妇在,凡万事之理,皆要穷伹,穷到底,无复余蕴,方是格物。

博文约礼,圣门之要法。博文所以验诸事,约礼所以体诸身。如此用工,则博者可以择中而居之不偏,约者可以应物而动皆有则。如此,则内外交相助,而博不至于泛滥,约不至于流遁失中。

○以上见余大雅录。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此语最有力。且看他下一立字,所谓敬以直内是也。

○以上见陈文蔚录。

戒谨不睹,恐惧不闻,非谓于睹闻之时不戒惧也。言虽不睹不闻之际,亦致其谨,则睹闻之际,其谨可知。是未发时工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谨其独。此又就中有一念萌动处,虽至隐微,人所不知,而巳所独知,尤当致谨。

伊川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此说极有味。

问:伊川谓敬是涵养一事,敬不足以尽涵养否?曰:五色养其目,人,壻音养其耳,义理养其心,皆是养也。

或问:修业,德亦有进否?曰:进德只就心上言,居业是就事上言。忠信如恶恶臭,好好色,直是事事物物皆见得如此,纯是天理,则德日进,不成只如此了。却。修辞立诚,就事上理会,所以居业也。进则日见其新,居则常而不厌。

克已则礼自复,闲邪则诚自存,非克已外别有复礼,非闲邪外别有存诚。

始条理是致知,终条理是力行。如中庸说博学、审问、谨思、明辨,与大学格物、知至,这是始条理。如笃行与诚意、正心、修身以下,这是终条理。

问:安而后能虑。曰:先是自家心安了,有些事来,方始思量区处得当。

○以上见李闵祖录。

致知则理在物,而推吾之知以知之也。知至则虽在物,而吾心之知巳得其极也。

问:视听之间,或明知其不当视而自接乎目,如何?曰:视与看见不同,听与闻不同。如非礼之色,若过目便了,只自家不可有要视之之心;非礼之声,若入耳也过了,只不可有要听之之心。古人于这处有以御之,如云: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克已克,胜也。日用之间,只要胜得他。天理才胜,私欲便消。

周先生有主静之说,如蒙、艮二卦,皆有静止之体。洪范五事:听曰聪,聪作谋,聪属金,金有静密意思,人之为谋,亦欲静密。貌曰恭,恭作肃。恭属水,水有细润意思,人之举动,亦欲细润。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是动静不失其时,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以上见叶贺孙录。

问:恶勇而无礼,恶果敢而窒者,勇与果敢如何分?曰:勇是以气加人,故易无礼;果敢是率然敢为。盖果敢而不窒,则所为事必当于理;窒而不果敢,则于理虽不通,然亦未敢轻为。惟果敢而窒者,不论是非,率然妄作,此圣人所以恶也。格物是物物上穷其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

○以上见潘时举录。

问:其次致曲,是就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如何?曰:随其善端发见于此,便就此上推致以造其极,非是正就发见一处推致之也。如孟子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此正是致曲处。

知至至之者,言此心所知者心真个至,所知田地,虽行未至而心巳至,故其精微几密,二齐在此。故曰可与几。知终。终之者,既知到极处,便力行进至极处,此真实见于行事,故天下义理都无走失,故曰可与存义。

问: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先文而后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先行而后文,何不同?曰:文、行、忠信是从外做向内,则以学文是从内做向外。

○以上见董铢录。

求放、操、存,皆兼动静而言,非块然默守之谓。择言是修辞,马志是立诚。大率进德修业祇是事。进德只就心上说,修业只就事上说。

问:知至,至之是致知,知终终之是力行,自今观之,固是如此。然恐知至知终属致知,至之终之属力行。

○以上见杨道夫录。

格物只就事物上求个当然之理,若水寒火热,水火之性自然如此,只是寻个当然处,不必过求。

○以上见沈僩录。

笃信故能好学,守死故能善道,惟善道故能守死,惟好学故能笃信。每推夫子之言多如此。

君子之道,孰以末为先而可传?孰以本为后而倦教?盖学者之质不同,如草木之区别耳。

○以上复见寥德明录。

周先生只说一者,无欲也。然此话头高,常人如何便得无欲?故伊川只说个敬字,教人只就敬字上睚去,庶几执捉得定。只要人于此心上见得分明,自然有得。

○以上见余大雅录。

西铭要句句见理一分殊。

○以上见陈文蔚录。

羁勒以御马,而不以制牛,这只是天理,圣人顺之而巳。如老者安之,是它自带得安之理来。朋友信之,是它自带得信之理来。圣人为之,初无形迹。

○以上见李闳祖录。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务反求者,以博观为外驰,务博观者以内省为陜。隘,堕于一偏,皆学者之大病也。养其全于未发之前,察其几于将发之际,善则广而充之,恶则克而去之,如此而巳矣。

○以上见万人杰录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卷之七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