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两季平淡无奇地过去了。亚瑟读书很用功,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他设法每个星期去看望蒙泰尼里一两次,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他时不时地会带上一本晦涩难懂的书,让他帮着解疑答惑。但是在这些场合,他们只是切实谈论学习上的事情。与其说蒙泰尼里观察到了,倒不如说他感觉到了一道难以琢磨的小小障碍横在他们中间,所以他一举一动都很谨慎,不让自己显得像是尽量保持过去那种亲密的关系。
亚瑟的来访现在给他带来的不安要大于愉快,所以老是装出若无其事、显得一切都没有改变的样子是件痛苦的事情。亚瑟也发现到了Padre的举止有了微妙的变化,但是不大明白个中的缘由。他隐约地觉得这与恼人的“新思潮”问题有关,所以他避免提到这个话题,尽管他满脑子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他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深爱着蒙泰尼里。从前他在朦胧之间老是有一种难以满足的感觉,而且觉得精神空虚,他一直是在神学理论和宗教仪式的重压下努力抑制这些感觉。但在接触到青年意大利党后,这些感觉全都烟消云散。因为孤独和照料病人而产生的所有那些不健康的幻想已经无影无踪,曾经求助于祈祷的疑惑也已消失,用不着驱邪祓魔。随着一种新的激情觉醒以后,一种更加清晰、更加崭新的宗教理想(因为他是从这个方面而非从政治发展来看待学生运动的,所以他更是如此)已经成了一种恬适充实的感觉,体现了世界和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在这种庄重温和的欢快气氛之下,他认为全世界都充满了光明。他在他最喜欢的那些人身上发现了某种可爱的因素。五年以来,他一直把蒙泰尼里当作理想中的英雄。在他的眼里,蒙泰尼里现在又增添了新的光环,就像是那种新信仰的一个潜在先知。他怀着满腔的热情聆听Padre的布道,试图在他的话中捕捉到与新共和理想的某种内在关系。他还潜心钻研《福音书》,庆幸基督教在起源时就具备了民主的倾向。
一月里的一天,他来到神学院归还一本索借的书。听说院长神父出去以后,他径直走进蒙泰尼里的书房,把那本书放在书架上,然后准备离开房间。这时搁在桌上的一本书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但丁的《帝制论》。他开始阅读这本书,并且很快地入了迷,连房门打开和关上的声音都没有听见。直到蒙泰尼里在他背后说话,他才醒悟过来。
“我没有料到你今天会来。”Padre说道,并且拿眼看了一下那本书。“我准备派人去问你今天晚上能否来一下。”
“有什么要紧的事吗?我今晚有个约会,可是我可以不去,如果——”
“没什么要紧的,明天来也行。我想见你一面,因为星期二我就要走了。我已经应召去罗马了。”
“去罗马?要去多长时间?”
“信上说‘直到复活节以后’。信是梵蒂冈发来的。我本想立即就告诉你的,但是一直忙着处理神学院的事情,并且安排迎接新院长。”
“可是,Padre,您当然不会放弃神学院吧?”
“只能如此。但是我可能回到比萨,至少待上一段时间。”
“可是您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地方呢?”
“呃,现在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是已经任命我为主教。”
“Padre!在什么地方?”
“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我才一定要去罗马一趟。究竟到亚平宁山区升任主教,还是留在这里担任副主教,现在还没有作出决定。”
“已经选定了新院长了吗?”
“卡尔迪神父已被任命为院长,他明天就会到达这里。”
“是不是有点突然?”
“是的,但是——梵蒂冈的决定有时要到最后才会公布。”
“您认识新院长吗?”
“没有见过面,但是他的口碑极佳。勤于笔耕的贝洛尼神父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神学院里的人会非常想念您的。”
“神学院的事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你会想念我的,亲爱的。你也许会像我想念你那样想念我。”
“我肯定会想念您的。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高兴。”
“是吗?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心境。”他坐在桌边,脸上露出倦容,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就要升任高职的人。
“亚瑟,你今天下午忙吗?”过了片刻他说道,“如果不忙的话,我希望你能陪我一会儿,因为你今天晚上不能过来。我看我是有些不大舒服。在我离开之前,我想尽量地多看你几眼。”
“行啊,我可以待上一会儿。他们六点钟等我。”
“去参加一个会吗?”
亚瑟点点头,然后蒙泰尼里匆忙换了一个话题。
“我想和你谈谈你自己的事。”他说,“在我不在的时候,你需要另外一位忏悔神父。”
“在您回来的时候,我可以继续向您忏悔,难道这样不行吗?”
“我亲爱的孩子,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当然我只是说我不在的三四个月内。你去找圣特琳娜教堂的一位神父好吗?”
“很好。”
他们又谈了一会儿别的事情,然后亚瑟站起身来。
“我该走了,Padre。那些学生会等我的。”
蒙泰尼里的脸上又露出憔悴的表情。
“时间到了吗?你几乎已使我郁闷的心情好起来。呃,再见吧。”
“再见。我明天肯定会来的。”
“尽量早点来,那样的话我也许能有时间单独见你。卡尔迪神父会来这里。亚瑟,我的孩子,我不在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受人误导做出轻率的事来,至少在我回来之前。你想象不出离开你,我是多么不放心啊。”
“没有这个必要,Padre。一切都很平静。事情还远着呢。”
“再见。”蒙泰尼里脱口说道,然后坐在桌旁拿笔写了起来。
当亚瑟走进学生们举行小型集会的房间时,他看到的 琼玛皱起了眉头。“在我看来,亚瑟,”她说道,“你的逻辑有些紊乱。一个教士传授宗教的教义,我看不出这与赶走奥地利人有什么关系。”
“教士传授的是基督教的教义,在所有的革命家当中,最伟大的是基督。”
“你知道吗,那天我对父亲谈起教士,他说——”
“琼玛,你的父亲是一位新教徒。”
停顿片刻以后,她率直地打量着他。
“听着,我们最好不要谈起这个话题。一谈到新教徒,你总是带有偏见。”
“我不是带有偏见。但我认为谈起了教士,新教徒一般都带有偏见。”
“大概是吧。反正我们谈及这个话题时,我们经常争执不休,所以不值得再提起这个话题。你认为演讲怎么样?”
“我非常喜欢——特别是最后一部分。使我感到高兴的是,他强调了实现共和国的必要性,而不是梦想其成。就像基督所说的那样:‘天国就在你的心中。’”
“就是这个部分我不喜欢。有关我们应该思考、感知和实现的美好事物,他谈得太多了。但是从头至尾,他基本上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到了紧要关头,我们会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是我们必须耐心等待,天翻地覆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现一件事情的时间越长,那就更有理由立即动手去做。你谈到了配享受自由——你还知道有谁比你的母亲更配享受自由吗?难道她不是你见过的最完美的天使般的女性吗?
可她所有的那些美德又有什么用呢?直到她死的那一天,她都是一个奴隶——受尽了你的哥哥杰姆斯和他妻子的欺凌、骚扰和侮辱。如果她不是那样的温柔和耐心,她的境况就会好得多。意大利的情况也就是如此。需要的并不是耐心——得有人挺身而出,保卫他们自己——”
“吉姆,亲爱的,如果愤怒和激情能够挽救意大利,她早就得到了自由。她需要的并不是仇恨,她需要的是爱。”
在他说出这个字时,他的前额突然露出了赧色,但是随即又消失了。琼玛并没有看出来,她正皱着眉头,抿着嘴直视前方。
“你认为我错了,亚瑟,”她停顿了片刻说道,“但是我是对的,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这个道理的。就是这家。你进来吗?”
“不啦,时候不早了。晚安,亲爱的!”
他站在门口,双手紧握着她的手。
“为了上帝和人民——”
她缓慢而又庄重地说完那句没有说完的誓言:“始终不渝。”[青年意大利党的口号是“为了上帝和人民,始终不渝”。]琼玛抽回了她的手,然后跑进了屋子。当她随手关上门时,他弯腰拾起从她胸前落下的那串柏枝。
(第一部-第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