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突然想起这几天和两位朋友分别聊到的“才华”与“书写价值”,彷佛在这本书上都得到了应证。很多人写作,但并不代表写作的人都能称得上“作家”,就像不是唱歌或写歌的人都能成为“音乐人”。自我标签与他人认定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唯有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忧杂货店》缜密的故事架构与精妙的情节设计,让人不得不叹服:“才华”这东西,真是与生俱来啊﹗更重要的是,东野圭吾在洞悉世情与人心之余,愿以善意回应,让人明白在这破洞不断的世界里,仍有人竭尽所能在用心填补,知道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不容易,都有各自的难题,都有难以启齿而感觉被世界孤立的那一刻,也明白人们需要的未必是如何解决的答案,而是那一刻有人愿意认真倾听,且愿意与孤绝的自己同在。这就是《解忧杂货店》的精神,也是我心中书写价值的所在。
【人生两难的决定,总被「爱」成全】
故事中,无论是〈回答在牛奶箱里〉徘徊在奥运﹙梦想﹚与绝症男友﹙爱情﹚之间的月兔,还是〈深夜的口琴声〉挣扎在成为职业歌手﹙理想﹚与继承鱼店家业﹙责任﹚的克郎,抑或是决定是否抛弃﹙不信任﹚父母的浩介,都曾有过难以抉择的时刻。于是,他们不约而同选择向解忧杂货店求助。前两者在小偷三人组简单粗暴的回复下歪打正着﹗歪打正着的不是结果,而是他们在现实打压下因懦弱想逃避的心。他们都努力了多年:月兔想参加奥运,又怕选不上;克郎想成为职业歌手,却怕最终只是梦。所以,月兔以想照顾病重男友为由,克郎也以年迈体弱的父亲为由,说服自己放弃真正想要的东西合情合理。然而,一眼看穿他们的,正是他们自以为找到的最好理由。
其实,这样的月兔和克郎与生活中的我们何其相似。有时即便心中有真正想做的事,也会因害怕失败而找各种借口忽视。最好的借口就是为了重要的人不得不放弃,似乎只要不是自己的原因,心头的重担就能减轻一些。然而,这终究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事实永远不会因为转念而消失。我们习惯回避的往往是自己最在意的。小偷三人组的回信让月兔与克郎无法逃避,月兔男友与克郎父亲则替他们做了他们想要却不敢要的选择。
每次在歌唱比赛上看到那些斩钉截铁表达要实现音乐梦想的人,总有几分佩服,但质疑也少不了,毕竟才华不是人人皆有。有时会想,那些人到底哪来的自信啊﹖也没好到一定能以音乐为业吧﹗就像乐评人评论克郎:唱得好,但没有特色。事实上,这样的人也确实占大多数,努力了一辈子也未必会出头的更比比皆是。突然想到每次比赛总少不了参赛者家人的镜头,最激动的也莫过于他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觉得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好煽情﹗但仔细一想,这也许就是怀揣音乐梦想的人之所以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有一个人比你更相信自己,那个人还是你深爱的人,你又怎能不相信自己呢﹖克郎的父亲就是如此。因此不管结果如何﹖克郎只能继续往前走。父亲的信任是压力,也是让他变得更好的动力。只要还有力量,就有一线希望。而人生的价值就在对方的心意与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中逐渐成形。所以,月兔得到了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克郎也留下了比生命更长久的影响人心的作品。
读〈听披头士默祷〉时,感觉像是浩介的 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是互相善待的心意。浪矢爷爷与小偷三人组绞尽脑汁为写信咨询者排忧解难,也在他们一封封认真的回复中得到比金钱更有价值的存在感。浪矢爷爷的杂货店生意萧条,几乎是在做赔本生意,唯一的儿子也不愿留在乡下,独自生活的浪矢爷爷其实很孤独,为人解忧成为他生活的寄托。印象最深的是浪矢爷爷对那封空白信的回复,在人人都强调自我的时代,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慎重对待别人的心声,让看起来一无所有的浪矢爷爷成为最富足的人。而旁人看来在社会底层的小偷三人组,本非奸恶之人,无法选择的出身,命运残酷的捉弄,让即便想力争上游也无能为力的他们走上歹路。然而他们并未因此对其他人充满恶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下,他们成为年轻版的浪矢爷爷,人生第一次有了存在感,并因为一念之善奇妙扭转了原本必然走向悲剧的人生。
有人说《解忧杂货店》是东野圭吾版的心灵鸡汤,但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就像只看到小偷是“小偷”一样。小偷确实是小偷,但小偷绝不只是小偷。把表面看到的当作是全部,是这世界惯有的粗暴思维,却也是看到这本书的我们得以放下单一思考模式的机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在对错之间人的挣扎与改变似乎更值得一探究竟,这本小说隐而未言的重要部分或许就在此。“心灵鸡汤”未必是贬抑词,一碗能让人想一喝再喝,且喝完能脱胎换骨﹑丰富心灵的鸡汤,有何不可呢﹖
『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这是对《解忧杂货店》的贴切注解,也让我想起以前看完《刺猬的优雅》的感受。我们浑身的刺因被他人误解而益发尖锐,只想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却也因为他人善意的相助,开始变得柔软,愿意面向虽然阴暗却偶有阳光的真实世界。我们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解忧杂货店》解的是别人的忧,却在无形中填补了我们内心的破洞,并用最巧妙的方式告诉你:微小却长存的善意,才是解忧的不二之法。(愛永?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