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附录

作者:邓广铭 字数:25731 更新:2025-01-14 12:06:02

附录一 诸家赠酬词(凡已收录于本书各卷之内者不重出)

水调歌头 上辛幼安生日

/韩玉(见东浦词)

重午日过六,灵岳再生申。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夙蕴机权才略,早岁来归明圣,惊耸汉庭臣。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 绣衣节,移方面,政如神。九重隆眷倚注,伟业富经纶。闻道山东出相,行拜紫泥飞诏,归去秉洪钧。寿嘏自天锡,安用拟庄椿。

水调歌头 呈辛隆兴

/杨炎正(见西樵语业)

杖屦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麈挥犀。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待公归。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贺新郎 寄辛潭州

/杨炎正

梦里骖鸾驭,望蓬莱不远翩然,被风吹去。吹到楚楼烟月上,不记人间何处。但疑是蓬壶别所。缥缈霓裳天女队,奉一仙满把流霞举。如唤我,醉中舞。 醉醒梦觉知何许。问潇 湘今日谁与,主盟尊俎。无限青春难老意,拟倩管弦寄与。待新筑沙堤稳步。万里云霄都历遍,却依前流水桃源路。留此笔,为君赋。

满江红辛帅生日

/赵善括(见应斋杂著卷六)

海岳储祥,符昌运挺生贤哲。天赋与飘然才气,凛然忠节。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二十年麾节遍江湖,恩威浃。 香穟直,云峰列,觞羽急,鲸川竭。共介公眉寿,赞公贤业。出处已能齐二老,功名岂止超三杰。待吾皇千载带金重,头方黑。

醉蓬莱 前题

/赵善括

正彩铃坠盖,玉燕投怀,梦符佳月。五百年前,诞中兴人杰。杖策归来,入关徒步,万里朝金阙。贯日忠诚,凌云壮气,妙龄英发。 名镇重湖,屡凭态栻;恩满西江,载分龙节。有志澄清,誓击中流楫。谈笑封侯,雍容谋国,看掀天功业。待与斯民,庆公华袞,祝公华发。

洞仙歌 寿稼轩

/杨炎正(见西樵语业)

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曾对金尊伴芳草。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谁信东君会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

鹊桥仙 寿稼轩

/杨炎正

筑成台榭,种成花柳,更又教成歌舞。不知谁为带湖仙,收拾尽壶天风露。 闲中得味,酒中得趣,只恐天还也妒。青山纵买万千重,遮不断诏书来路。

满江红 寿稼轩

/杨炎正

寿酒如渑,拚一醉劝君休惜。君不记济河津畔,当年今夕:万丈文章光焰里,一星飞坠从南极。便御风乘兴入京华,班卿棘。 君不是,长庚白;又不是,严陵客,只应是明王、梦中良弼。好把袖间经济手,如今去补天西北。等瑶池侍宴夜归时,骑箕翼。

好事近辛幼安席上

/韩元吉(见南涧甲乙稿卷七)

华屋翠云深,云外晚山千叠。眼底无穷春事,对杨枝 桃叶。 老来沉醉为花狂,霜鬓未曾镊。几许夜阑清梦,任翻成蝴蝶。

沁园春 寄辛承旨

/刘过(见龙洲词)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沁园春 寄辛稼轩

/刘过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神明机鉴,未必能诗。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 平生出处天知,算整顿乾坤终有时。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尽日楼台,四山屏障,目断江山魂欲飞。长安道,算世无刘表,王粲畴依?

八声甘州 秋夜奉怀浙东辛帅

/张镃(见南湖集卷十)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唯见稼轩来。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余事了凫鹜,闲咏命樽罍。 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洞仙歌 黄木香赠辛稼轩

/姜夔(见白石道人歌曲别集)

花中惯识,压架玲珑雪,乍见缃蕤间琅叶。恨春风将了,染额人归,留得个、袅袅垂香带月。 鹅儿真似酒,我爱幽芳,还比酴醿又娇绝。自种古松根,待看黄龙,乱飞上苍髯五鬣。更老仙添与笔端春,敢唤起桃叶,问谁优劣。

六州歌头 送辛稼轩

/程珌(见洺水词)

向来抵掌,未必总谈空。难遍举,质三事,试从公:记当年,赋得一丘一壑,天鸢阔,渊鱼静;莫击磬,但酌酒,尽从容。一水西来他日,会从公,曳杖其中。问前回归去,已笑白发成蓬,不识如今,几西风。 蒙庄多事,论虱豕,推羊蚁,未辞终。又骤说,鱼得计,孰能通?叹如云网罟,龙伯啖,眇难穷。凡三惑,谁使我,释然融?岂是匏瓜者,把行藏尽付鸿蒙?且从头检校,想见迎公,湖上千松。

摸鱼儿 过期思 稼轩之居,曹留饮于秋水观,赋一词谢之

/章谦亨(见铅山志)

想先生跨鹤归去,依然上界官府。胸中丘壑经营巧,留下午桥别墅。堪爱处,山对起飞来万马平波驻。带湖鸥鹭,犹不忍寒盟,时寻门外,一片芰荷浦。 秋水观,环绕滔滔瀑布。参天古木奇古。云烟只在阑干角,生出晚来微雨。东道主,爱宾客梅花烂熳开樽俎。满怀尘土。扫荡以无余,□然如上,玉峤翠瀛语。

水龙吟 酹辛稼轩墓。在分水岭下

/张埜(见古山乐府)

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纵横游戏。谩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 不见戟门华第,见萧萧竹枯松悴。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且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醉。

感皇恩与客读稼轩乐府全集

/王恽(见秋涧乐府)

幽思耿秋堂,芸香风度,客至忘言孰宾主。一篇雅唱,似与朱弦细语。恍疑南涧坐,挥谈麈。 霁月光风,竹君梅侣,中有新亭泪如雨。力扶王略,志在中原一举。丈夫心事了,惊千古。

沁园春 酹稼轩故居

/张西岩(稼轩集钞存引自永乐大典)

乐府以来,继吾坡公,惟有稼轩。爱笔头神彩,全非近代;胸中才气,犹是中原。把百余年,秦 晁 贺 晏,前辈诸人都并吞。无能敌,放秋空一鹗,独自腾鶱。 声华旧塞乾坤。只留得清贫与子孙。叹时虽暂用,几回北望,人常见忘,万里南奔。谷变陵迁,故家零落,不见当年画戟门。樽中酒,望云山高处,遥酹英魂。

附录二 旧本稼轩词集序跋文

稼轩词序

/范开(稼轩词甲集)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知夫声与意之本原,则知歌词之所自出。是盖不容有意于作为,而其发越著见于声音言意之表者,则亦随其所蓄之浅深,有不能不尔者存焉耳。

世言稼轩居士 辛公之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则不能不坡若也。坡公尝自言与其弟子由为文□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且以为得于谈笑之间而非勉强之所为。公之于词亦然:苟不得之于嬉笑,则得之于行乐;不得之于行乐,则得之于醉墨淋漓之际。挥毫未竟而客争藏去。或闲中书石,兴来写地,亦或微吟而不录,漫录而焚稿,以故多散逸。是亦未尝有作之之意,其于坡也,是以似之。

虽然,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他,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昔宋复古、张乖崖方严劲正,而其词乃复有秾纤婉丽之语,岂铁石心肠者类皆如是耶。

开久从公游,其残膏剩馥,得所沾焉为多。因暇日裒集冥搜,才逾百首,皆亲得于公者。以近时流布于海内者率多赝本,吾为此惧,故不敢独,将以祛传者之惑焉。

淳熙戊申正月元日门人范开序。

辛稼轩集序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十八)

自昔南北分裂之际,中原豪杰率陷没殊域,与草木俱腐。虽以王景略之才,不免有失身苻氏之愧。

□建炎省方画淮而守者百三十余年矣,其间北方骁勇自拔而归,如李侯显忠、魏侯胜,士大夫如王公仲衡、辛公幼安,皆著节本朝,为名卿将。辛公文墨议论尤英伟磊落。乾道 绍熙奏篇及所进美芹十论、上虞雍公 九议,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其策完颜氏之祸,论请绝岁币,皆验于数十年之后。符离之役,举一世以咎任事将相,公独谓张公虽未捷,亦非大败,不宜罪去。又欲使李显忠将精锐三万出山东,使王任、开赵、贾瑞辈领西北忠义为前锋。其论与尹少稷、王瞻叔诸人绝异。乌虖,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壮之时,行其说而尽其才,纵未封狼居胥,岂遂置中原于度外哉。机会一差,至于开禧,则向之文武名臣欲尽,而公亦老矣。余读其书而深悲焉。

世之知公者,诵其诗词,而以前辈谓有井水处皆倡柳词,余谓耆卿直留连光景歌咏太平尔;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 秦郎之下。余幼皆成诵。公嗣子故京西宪䅉欲以序见属,未遣书而卒,其子肃具言先志。恨余衰惫,不能发斯文之光焰,而姑述其梗概如此。

按:上文惟见后村大全集,而其中错讹特甚。如“完颜氏”作“元颜氏”,固为避钦宗嫌名,但“尹少稷”上衍“君”字,“公所作”误作“公所无”,“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脱“无”字,则其误均显然可见。九议第六,有“以精兵锐卒步骑三万,令李显忠将之,由楚州出沭阳,鼓行而的”等语,序文括其意,而竟误作“又欲使显有大忠将精锐三万出山东”,兹亦据九议原文予以勘正。其余纰漏尚多,以无可参校,姑仍之。

论稼轩词

/陈模 子宏(见怀古录卷中)

蔡光工于词,靖康间陷于虏中。辛幼安尝以诗词参请之,蔡曰:“子之诗则未也,他日当以词名家。”故稼轩归本朝,晚年词笔尤好。尝作贺新郎云:“绿树听啼,更那堪杜鹃声住,鹧鸪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此恨,料不啼清泪空啼血。谁伴我,醉明月?”此词尽集许多怨事,全与太白 拟恨赋手段相似。又,止酒赋沁园春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眩,气似奔雷。漫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生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去,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则去,招则须来’。”此又如宾戏、解嘲等作,乃是把古文手段寓之于词。赋筑偃湖云:“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点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四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说松而及谢家子弟,相如车骑,太史公文章,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刘改之所作沁园春,虽颇似其豪,而未免于麄。

近时作词者只说周美成、姜尧章等,而以稼轩词为豪迈,非词家本色。潘紫岩 牥云:“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此说固当,盖曲者曲也,固当以委曲为体;然徒狃于风情婉娈,则亦不足以启人意。回视稼轩所作,岂非万古一清风也哉。或曰:“美成、尧章,以其晓音律,自能撰词调,故人尤服之。”

辛稼轩词序

/刘辰翁(须溪集卷六)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 颂入郑 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尽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然陈同父效之,则与左太冲入群媪相似,亦无面而返。嗟乎,以稼轩为坡公少子,岂不痛快灵杰可爱哉,而愁髻龋齿作折腰步者阉然笑之。敕勒之歌拙矣,风吹草低之句,与大风起句高下相应,知音者少顾。稼轩胸中今古,止用资为词,非不能诗,不事此耳。

斯人北来,喑呜鸷悍,欲何为者;而谗摈销沮,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陷绝失望,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此意何可复道,而或者以流连光景、志业之终恨之,岂可向痴人说梦哉!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世儒不知哀乐,善刺人,及其自为,乃与陈若山等。嗟哉伟然,二丈夫无异。吾怀此久矣,因宜春 张清则取稼轩词刻之,复用吾请。清则少游杭浙,有奇志逸气,必能仿佛为此词者。

批点稼轩长短句序

/李濂

稼轩 辛忠敏公 幼安,历城人也。少与党怀英同师蔡伯坚。筮仕,决以蓍,怀英得坎,因留事金;稼轩得离,遂浩然南归。绍兴末,屡立战功。尝作九议暨美芹十论上之,皆切中时务。累官兵部侍郎、枢密都承旨。晚年解印绶归,侨寓铅山之期思,带湖 瓢泉,渚烟溪月,稼轩吟啸于其间,亦乐矣哉。

今铅山县南二里许,有稼轩书院,而分水岭下,厥墓在焉。

余家藏稼轩长短句十二卷,盖信州旧本也,视长沙本为多。序曰:

稼轩有逸才,长于填词,平生与朱晦庵、陈同父、洪景卢、刘改之辈相友善。晦庵 答稼轩启有曰:“经纶事业,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脍炙士林之口。”刘改之气雄一世,其寄稼轩词有曰:“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后百余年,邯郸 张埜过其墓而以词酹之曰:“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又曰:“谩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观同时之所推奖,异代之所追慕,则稼轩人品之豪,词调之美,概可见已。晦庵之没也,时党禁方严,稼轩独为文哭之。卒之日,家无余财,仅遗平生著述数帙而已。乌虖,贤哉!

长短句凡五百六十八阕,余归田多暇,稍加评点,间于登台步垅之余,负耒荷锄之夕,辄歌数阕,神爽畅越,盖超然不觉尘思之解脱也。惜乎世鲜刻本。开封贰郡历城王侯诏读而爱之,曰:“余忝为稼轩乡后进,请寿诸梓,愿惠一言以为观者先。”余聊摭稼轩之取重于当时后世者如此。其中妙思警句,则评附本篇云。

嘉靖丙申春二月嵩渚山人李濂川父书于碧云精舍。

跋六十家词本稼轩词

/毛晋

蔡元工于词,靖康中陷虏庭。稼轩以诗词谒见,蔡曰:“子之诗则未也,他日当以词名家。”故稼轩晚年卜筑奇狮,专工长短句,累五百首有奇。但词家争斗秾纤,而稼轩率多抚时感事之作,磊落英多,绝不作妮子态。宋人以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善评也。古虞 毛晋记。

稼轩词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

稼轩词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 辛弃疾撰。弃疾有南烬纪闻,已著录。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观其才气俊迈,虽似乎奋笔而成,然岳珂桯史记弃疾自诵贺新凉、永遇乐二词,使座客指摘其失,珂谓贺新凉词首尾二腔语句相似,永遇乐词用事太多,弃疾乃自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其刻意如此云云,则未始不由苦思得矣。

书录解题载稼轩词四卷,又云:“信州本十二卷,视长沙本为多。”此本为毛晋所刻,亦为四卷,而其总目又注原本十二卷,殆即就信州本而合并之欤。其集旧多讹异,如二卷内丑奴儿近一阕,前半是本调,残阙不全,自“飞流万壑”以下则全首系洞仙歌,盖因洞仙歌五阕即在此调之后,旧本遂误割第一首以补前词之阙,而五阕之洞仙歌遂止存其四。近万树词律中辨之甚明,此本尚未及订正。其中“叹轻衫帽几许红尘”句,据其文义,“帽”字上尚有一脱字,树亦未经勘及,斯足证扫叶之喻矣。今并详为勘定。其必不可通而无别本可证者,则姑从阙疑之义焉。

稼轩集钞存序

/法式善

万载 辛子敬甫,奇士也。尝携一砚来游京师,礼邸 汲修主人雅爱重之,荐以馆,不就。与予议论古今上下,辄以宋 辛忠敏公著作散佚为念。予尝于播芳大全文粹、铁网珊瑚、各郡县志、宋人诗话诸书录出稼轩诗文十余首,敬甫并词刻之,冠以所编年谱,殿尾则反复千余言,辨述作之真伪是非,既详且尽,而益求所谓稼轩集者不已。会朝廷开唐文馆,予效编纂之役,约同事见公诗文胥签识,补从前陋略。金匮 孙平叔编修适亦以是诿予,盖其识敬甫有日矣。

忠敏之在当时也,陈同父谓与朱子、子师同系四海之望,至谢叠山则直以圣贤之学归之。公豪迈英爽过东坡,乃于朱子、南轩诸贤,尊崇悦服,违禁忌不顾,此非笃于道、得于心者不能也,岂特节义文章为不朽哉。

兹从永乐大典各韵中采得诗文及词若干首,皆世所未有。敬甫汇前编,统名曰稼轩集钞存,刻以行世,足以慰天下学者慕望之心,而其心则尚未有已也。

敬甫先世出东平,于公为别派,合并书之。

嘉庆十五年七月朔日,日讲起居注官唐文馆总纂官左春坊左庶子梧门 法式善拜手序。

编辑稼轩集钞存记

/辛启泰

忠敏公 稼轩集,史莫详卷数,刻本既亡,各体文字流传殊少。新城 王氏仅于后邨诗话见其诗一首,四库全书有美芹十论、词四卷,外间亦不多得。启泰曾从法时帆先生借汲古阁词本于杨蓉裳员外,重刻之,附以诗十首,文二首,将借以求全集也。既欲购唐荆川 史纂右编钞录十论,适时帆先生有撰集唐文之役,孙平叔太史亦雅以公文字为汲汲,相与集散篇于永乐大典中,得奏议及骈体文共二十八篇,古今体一百十首,较前已十倍过之,而史所谓思陵诏跋、朱子祭文皆不及见。且此所得长短句凡五十首多出四卷外,则全集遗佚不少也。

庚午,启泰教习期满,冒暑往来二先生家,次第钞录其稿。适南旋,锓板于豫章,因合前刻编次之,统名曰稼轩集钞存。又杂采各集中有关于公者,附录以备览。

窃维公全集,灵爽冯之,世必有宝而藏之者。顾文章之出,待时抑待人,好古阐幽如二先生,诚足感也已。

嘉庆十六年春仲万载后学辛启泰谨志。

跋元大德刻稼轩词

/黄丕烈

余素不解词,而所藏宋 元诸名家词独富。如汲古阁 珍藏秘本书目所载原稿皆在焉。然皆精钞旧钞,而无有宋元椠本。顷从郡故家得此元刻稼轩词,而叹其珍秘无匹也。

稼轩词卷帙多寡不同,以此十二卷者为最善,毛氏亦从此钞出,惜其行款体例有不同耳。据毛钞以增补阙叶,非凭空撰出者可比,而洞仙歌中缺一字,钞本亦无,因以墨钉识之。其十一卷中四之五一叶,亦即是卷七之八一叶之例,非文有脱落而故强就之也。是书得此补足,几还旧观。至于是书精刻,纯乎元人松雪翁书,而俗子不知,妄为描写,可谓浮云之污。甚至强作解事,校改原文,如卷十中为人庆八十席上戏作有云:“人间八十最风流,长贴在儿儿额上。”校者云:“下儿字当作孙。”以为儿儿或是奴家之称,二语之意,当以八字作眉字解。如此则改儿为孙,岂不大可笑乎。本拟灭此几字,恐损古书,故凡遇俗手描写处,皆不灭其痕,后之明眼人当自领之。

嘉庆己未黄丕烈识。

/顾千里

文献通考:“稼轩词四卷。陈氏曰:‘信州本十二卷,视长沙为多。’”此元 大德间所刊,以卷数考之,盖出于信州本。宋史 艺文志云:“辛弃疾 长短句十二卷。”亦即此也。嘉庆己未,荛圃买得于骨董肆内,缺三叶,出旧藏汲古阁钞本,命予补之,因拾卷中所有之字集而为之,所无者仅十许耳。既成,遂识数语于后。七月二十二日书。

校刻稼轩词记

/王鹏运

光绪丁亥九月,从杨凤阿同年假元 大德 信州书院十二卷本,校毛刻一过。按毛本实出元刻,特体例既别,又并十二卷为四,为不同耳。元本所缺三叶,毛皆漏刻,又无端夺去新荷叶、朝中措各一阕。尤可笑者,元本第六卷缺处,丑奴儿近后半适与洞仙歌飞流万壑一首相接,毛遂牵连书之,几似丑奴儿近有三叠,令人无从句读。又鹊桥仙寿词“长贴在儿儿额上”句,校者妄书“下儿字当作孙”,为黄尧圃所嗤,毛刻于此正改作“儿孙”,是以确知其出于此也。中间讹夺,触处皆是。然亦有元本讹夺而毛刻是正之处。顾跋谓元本夺叶用汲古阁钞本校补,何以此本缺处又适与元刻相符,殊不可解。

往年刻双白 漱玉词成,即拟续刊苏 辛二集,以无善本而止。今此本既已校正,闻凤阿家尚有宋椠眉山乐府,倘再假我以毕此志,其为益为何如耶。

又,稼轩词向以信州十二卷者为足本,莫子偲 经眼录有跋万载辛氏编刻稼轩全集云:“词五卷,校汲古阁本增多三十六阕。”按毛本虽云四卷,实并十二为四,并非不足。其间缺漏,亦只校元本共少十阕,不知辛氏所补云何。附志以俟知者。

先冬三日半塘老人记。

校刊稼轩词成率成三绝于后

/王鹏运

晓风残月可人怜,婀娜新词竞筦弦。何似三郎催羯鼓,夙酲余秽一时捐。

层楼风雨黯伤春,烟柳斜阳独怆神。多少江湖忧乐意,漫呼青兕作词人。

信州足本销沉久,汲古丛编亥豕多。今日雕镌拨云雾,庐山真面问如何。

校刊稼轩词成再记

/王鹏运

是刻既成,适同里况夔笙孝廉周仪来自蜀中,携有万载 辛启泰编刻稼轩全集,其长短句四卷,悉仍毛刻,诗文四卷,词补遗一卷,则云自永乐大典钞出。补词共三十六阕,内唯洞仙歌寿叶丞相一阕已见元刻。近又见明人李濂评点稼轩词,为万历间刻本,始知毛刻误处皆沿袭于此。安得荛圃所云毛钞旧本一为雠勘也。半塘再记。

按:上四跋俱见四印斋刻稼轩长短句。

跋四卷本稼轩词

/梁启超

文献通考著录稼轩词四卷(宋史艺文志同),而引直斋书录解题注其下云:“信州本十二卷,视长沙为多。”或误以为此四卷者即长沙本,实则直斋所著录乃长沙本,只一卷耳。十二卷之信州本,宋刻无传,黄荛夫旧藏之元 大德间广信书院本,今归聊城 杨氏,而王半塘 四印斋据以翻雕者,即彼本也。可见稼轩词在宋有三刻:一为长沙一卷本,二为信州十二卷本,三即四卷本。明 清以来传世者惟信州本,毛刻六十一家词亦四卷,实乃割裂信州本以求合通考之卷数,毛氏常态如此,不足深怪,而使读者或疑毛 王二刻不同源、而毛刻即通考与宋志之旧,则大不可也。

近武进 陶氏景印宋 元本词集,中有稼轩词甲乙丙三集,其编次与毛王本全别,文字亦多异同,余读之颇感兴趣,顾颇怪其何以卷数畸零,与前籍所著录者悉无合也。嗣从直隶图书馆假得明 吴文恪 讷所辑唐宋名贤百家词,其稼轩集正采此本,而丁集赫然在焉,乃拍案叫绝,知马贵与所见四卷本固未绝于人间也。甲集卷首有淳熙戊申正月元日门人范开序,称“开久从公游,暇日裒集冥搜,才逾百首,皆亲得于公者。以近时流布于海内者率多赝本,吾为此惧,故不敢独,将以祛传者之惑焉”。范开贯历无考,然信州本有赠送酬和范先之之词多首,而此本凡先之皆作廓之,盖一人而有两字,开与先与廓义皆相属,疑即是人,诚从公游最久矣。戊申为淳熙十五年,稼轩四十九岁,知甲集所载皆四十八岁以前作。稼轩年寿虽难确考,但六十八岁尚存,则集中有明证,乙丙丁三集所收,则戊申后十余年间作也。其是否并出范开裒录,抑他人续辑,下文当更论之。

此本最大特色,在含有编年意味。盖信州本以同调名之词汇录一处,长调在先,短调在后,少作晚作,无从甄辨。此本阅数年编辑一次,虽每首作年难一一确指,然某集所收为某时期作品,可略推见。

考稼轩以二十九岁通判建康府,三十一岁知滁州,三十五岁提点江西刑狱,三十七岁知江陵府,三十八岁移帅隆兴(江西),仅三月被召内用,旋出为湖北转运副使,四十岁移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四十二三岁之间转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五十间(?)以言者落职,久之主管冲佑观,五十二岁起福建提点刑狱,旋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五十四岁被召还行在,五十六岁落职家居,五十九岁复职奉祠,六十一二岁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六十五岁知镇江府,明年乞祠归,六十七岁差知绍兴府又转江陵府,皆辞免,未几遂卒。其生平仕历大略如此。以上所考,据本传,参以本集题注等,虽未敢谓十分正确,大致当不谬。

此本甲集编成在戊申元日,明见范序,其所收诸词,皆四十八岁前官建康 滁州 湖北 湖南 江西时所作,既极分明。乙集于宦闽时之词一首未见收录,可推定其编辑年当在绍熙二年辛亥以前,所收词以戊申己酉庚戌等年为大宗,亦间补收丁未以前之作。丙集自宦闽词起收,其最末一首为辛酉生日,盖壬子至辛酉十年间、五十三岁至六十二岁之作,中间强半为落职家居时也。丁集所收词,时代颇广漠难辨,似是杂补前三集之所遗。惟有一点极当注意者,稼轩晚年帅越、帅镇江时诸名作,如登会稽蓬莱阁、京口 北固亭怀古诸篇,皆未收录。北固亭怀古词云:“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以忠义军掌书记奉表归朝,以嘉泰四年知镇江府,相距恰四十三年。作此词时年六十六,几最晚作矣。此决非弃而不取,实缘编集时尚未有此诸词耳。然则丁集之编,当与丙集略同时,其年虽不能确指,要之四集皆在稼轩生存时已编成,则可断言也。若欲为稼轩词编年,凭借兹本,按历年游宦诸地之次第,旁考其来往人物,盖可什得五六。就中江西一地,稼轩家在广信,而数度宦隆兴(南昌),故在江西所作词及赠答江西人之词,集中最多,其时代亦最难梳理,略依此本甲乙丙三集所先后收录,划分为数期,而推考其为某期所作,虽未能尽正确,抑亦不远也。

惟四集中丙丁集所甄采,似不如甲乙集之精严,其字句间与信州本有异同者,甲乙集多佳胜,丙丁集时或劣误,似非同出一手编辑。若吾所忖度范廓之即范开之说果不谬,则似甲乙集皆范辑,丙丁集则非范辑。盖辛 范分携,在绍熙元二年间,廓之赴行在,稼轩起为闽宪,故丙集中即无复与廓之往还之作。廓之既不侍左右,自无从检集箧稿,他人因其旧名而续之,未可知也。

信州本共得词五百七十二首,此本四集合计,除其复重,共得四百二十七首,但其中却有二十首为信州本所无者,内四首辛敬甫补遗本有之。丙集有六州歌头一首,丁集有西江月一首,皆谀颂韩平原作。西江月之非辛词,吴礼部诗话引谢叠山文已明辨之;六州歌头当亦是嫁名。本传称:“朱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时稼轩之年已六十一矣,其于韩不惮批其逆鳞如此,以生平淡荣利尚气节之人,当垂暮之年而谓肯作此无聊之媚灶耶?范序谓惧流布者多赝本,此适足证丙丁集之未经范手厘订尔。

戊辰中元,新会 梁启超。

跋稼轩集外词

/梁启超

此所谓集外者,谓信州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所未收也。其目如下:

生查子和夏中玉(一天霜月明)

满江红 (老子当年)

菩萨蛮 (稼轩日向儿曹说)此首亦见稼轩词甲集。

菩萨蛮和夏中玉(与君欲赴西楼约)

一剪梅(尘洒衣裾客路长)

一剪梅(歌罢尊空月坠西)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西真姊妹)

念奴娇三友同饮借赤壁韵(论心论相)

念奴娇赠夏成玉(妙龄秀发)

江城子戏同官(留仙初试砑罗裙)

惜奴娇戏同官(风骨萧然)

南乡子赠妓(好个主人家)此首亦见稼轩词乙集。

糖多令(淑景斗清明)此首亦见乙集。

眼儿媚妓(烟花丛里不宜他)

踏歌(厥看精神)此首亦见甲集。

鹧鸪天和陈提干(剪烛西窗夜未阑)

如梦令赠歌者(韵胜仙风漂渺)

□□□ 出塞春寒有感(莺未老)

踏莎行春日有感(萱草齐阶)

鹊桥仙送粉卿行(轿儿排了)

谒金门和陈提干(山共水)

好事近(花月赏心天)

好事近春日郊游(春动酒旗风)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客子久不到)

好事近(春意满西湖)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世路风波恶)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泰岳倚空碧)

霜天晓角赤壁(雪堂迁客)

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风月小斋模画舫)

绿头鸭七夕(叹飘零离多会少)

苏武慢雪(帐暖金丝)

品令(迢迢征路)

乌夜啼戏赠籍中人(江头三月清明)

右三十三首,见辛敬甫启泰辑稼轩集(朱氏彊邨丛书稼轩词补遗本),皆采自永乐大典者。原辑共三十六首,内洞仙歌寿叶丞相一首已见信州本,鹧鸪天二首(天上人间酒最尊、有个仙人捧玉卮)则误采朱希真 樵歌,今皆删去。

南歌子(万万千千恨)

右一首见稼轩词甲集(陶氏涉园景宋本,乙丙集同)。甲集本有三首为信州本所无,内菩萨蛮一首(稼轩日向儿曹说)踏歌一首(厥看精神)皆已见辛辑,不复录。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侬是嵚崎可笑人)

鹊桥仙赠人(风流标格)

行香子(归去来兮)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

虞美人(夜深困倚屏风后)

右五首见稼轩词乙集。乙集原有八首为信州本所无,内糖多令一首(淑景斗清明)南乡子一首(好个主人家)鹊桥仙一首(轿儿排了)皆已见辛辑,不复录。

六州歌头(西湖万顷)

西江月题阿卿影像(人道偏宜歌舞)

清平乐(春宵睡重)

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画楼影蘸清溪水)

右四首见稼轩词丙集。

祝英台近(绿杨堤青草渡)

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

右四首见稼轩词丁集(吴文恪唐宋名贤百家词钞本)。

金菊对芙蓉重阳(远水生光)

右一首见草堂诗余。

凡四十八首,散在各本,可最收缮写。稼轩词自陈直斋即已推信州本为最备,信州本有词五百七十二首,益以此所录,都为六百二十首,辛词传世者尽是矣。惟此四十八首在辛词中价值何若,则有更待评量者。案稼轩甲集 范开 序称“近时流布于海内者率多赝本”,甲集编成于淳熙戊申,时稼轩方在中年,而范开已有慨于赝本之混真,此后尚二十年,稼轩齿益尊,名益盛,则嫁名之作益多,盖意中事耳。丁集所收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一首,谢叠山已明辨其为京师士人所作,不容以冤忠魂(见吴礼部诗话)。考韩侂胄下诏伐金,在开禧二年,此西江月决当作于彼时(据词中“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及“此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等语),依毕氏续通鉴,则稼翁已于开禧元年乙丑前卒,虽系年未确,然翁于乙丑解镇江(京口)帅任,奉祠西归,两见本集题注,翁莅京口似未及一年,所以遽解职之原因虽不可确考,以理势度之当是不赞开边之议,故或自引退,或为执政所排,归后方饰巾待尽(翁盖卒于开禧三年),安肯更学势利市儿献颂朝贵,此不待叠山之辨已可一言而决也。六州歌头亦侂胄封王时媚灶之作,事同一律,集中于其年有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鹧鸪天一词,文云:“老退何曾说着官,今朝放罪上恩宽,便支香火真祠俸,更缀文书旧殿班。扶病脚,洗衰颜,快从老病借衣冠。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此种怀抱,此种意兴,岂是作“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等语之人耶?惟彼两词皆学稼轩而颇能貌袭者,意当时传诵甚盛,编集者无识,率尔掺收,正乃范开所谓“吾为此惧”耳。永乐大典所载佚词,内失调名一首,题为出塞字样,稼轩生平无从出塞;又渔家傲一首,题有湖州幕官字样,稼轩宦迹未到湖州;似皆属赝鼎。自余数十首,或妓席游戏题赠,或朋辈酬应成篇,即使真出稼轩,在集中亦不为上乘(诸佚词中要以丁集之祝英台近“绿杨堤青草渡”一首为巨擘)。大抵辛词传本以范氏所编甲集为最谨严可信,惜仅及中年之作,不能尽全豹,乙集倘亦出范手,但编成亦仅后四年耳。(甲乙集所收出信州本外者共十一首,皆当认为真辛词。)信州本盖辑于稼轩身后,故自少作以迄绝笔皆搜采不遗。信州为稼轩钓游地,门人后学甚多,其慎择或不让范开,在宋代辛词诸刻中当最为完善。此诸佚词或为辑者所曾见而淘弃者,今重事掇拾,毋亦过而存之云尔。

戊辰孟秋,启超记。

稼轩词丁集校辑记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辛稼轩词,自宋迄元,版本可考者得三本焉:一曰长沙坊刻一卷本,今已无传,见直斋书录解题。二曰信州刻十二卷本,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并著于录,传世有元 大德己亥广信书院刊本。此本流传最广,明嘉靖间大梁 李濂重刻之,毛氏汲古阁再刻之。毛本虽并为四卷,然其章次与信州本合,其沿误与李本同,盖即自李本出,非真见原本也。刘须溪集六载辛稼轩词序,称宜春张清则取稼轩词刻之,是宋末又有宜春 张氏刻本。宜春于宋世属袁州,或与信州本相近。三曰四卷本,马端临 通考著于录。天津图书馆藏吴文恪 讷 四朝名贤词本,以甲乙丙丁分卷,较信州本互有出入,盖即通考所云之四卷本。武进 陶氏尝据影宋残本刊入丛书中,而缺其丁集,今吴本丁集独完,辛词四卷本殆以此为硕果矣。

余尝据花庵词选、阳春白雪、全芳备祖、草堂诗余诸书所引以校四卷本及信州本,凡异于信州本者大都与四卷本合,且所载亦罕出四卷本外者,足征四卷本乃当时通行本,而信州本为晚出,无可疑也。

然辛词除此三本外恐尚有他本。法式善自永乐大典录出佚词,除洞仙歌“为叶丞相寿”一首已载信州本第六卷、四卷本甲集,鹧鸪天二首为朱希真词外,余则见于四卷本者仅菩萨蛮“稼轩日向儿曹说”、南乡子“赠妓”、唐多令“淑景斗清明”、踏歌、鹊桥仙“送粉卿行”等五首;其他生查子等二十八首,诸本俱未载。设大典所引非诬,则辛词必尚有他刻。刘后村大全集九十八载辛稼轩集序中盛称其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秾纤绵密不在小晏、秦郎下。”是宋世稼轩文集必附载其词,而大典所引殆据集本矣。惜法氏录自大典者仅佚词数十首,至其他不佚诸阕,亦未据他本校之,其有无异同更不可知矣。兹移录四卷本丁集全卷如后,明钞本多误字,其显见者悉为改正。并据信州本校之,以补陶本之遗。

新会 梁先生启超尝据以草稼轩年谱,且认为有编年意味,有跋语考之甚详;顾于自来辛词版刻,迄未真切言之,故聊发其概焉。万里记。

跋毛钞本稼轩词

/夏敬观

右毛钞稼轩词甲乙丙丁集四卷,明 吴文恪公讷曾辑入四朝名贤词,当与此同出一源。稼轩词在清代二百余年间,倚声家几于人手一编,大率毛氏汲古阁刊本最为通行。万载 辛启泰编刊全集,其长短句四卷悉仍毛刊;补遗一卷,云自永乐大典钞出。黄荛圃获元 大德 广信书院刊本十二卷,其次第与毛刊无异,毛特变其体例,化十二卷为四卷耳。为荛圃据毛钞增补缺叶,所谓毛钞,殆即刊汲古阁词之底本欤。此甲乙丙丁四卷本,荛翁盖未之见也。元 大德刊本,至光绪间,临桂 王氏四印斋、海丰 吴氏石莲庵始传刊之。独此四卷本最晚出,武进 陶氏刊其前三卷,海宁 赵万里补印丁卷,顾皆未见毛钞原本也。

以毛刊、辛刊、王刊三本与此本对校,吴刊与王刊同。如念奴娇赋雨岩之“唤做真闲客”句,“客”字是叶,而三本均作“个”,则失一韵。乌夜啼之“酒频中”句,是用三国 徐邈事,三本“频”皆作“杯”。玉楼春之“日高犹苦圣贤中”句,亦是用徐邈事,王本知其误而校正之矣,毛 辛二刊本则“中”作“心”。定风波之“昨夜山公倒载归”句,是用晋山简事,三本“公”皆作“翁”,则不典矣。稼轩词往往以乡音叶韵,全集中不胜枚举。江神子 博山道中书王氏壁词,前结“不争多”句,以“多”字入佳麻韵叶,此其例甚夥:如玉蝴蝶 杜叔高书来戒酒一首,用“多”、“何”、“呵”,江神子“簟铺湘竹帐垂纱”一首,用“多”、“摩”、“何”、“么”,鹧鸪天“自古高人最可嗟”一首,用“多”、“驼”,上西平“九衢中”一首,用“蓑”字,皆叶入佳麻韵;江神子“两轮屋角走如梭”一首,用“沙”、“加”,鹧鸪天“困不成眠奈夜何”一首,用“家”字,皆叶入歌戈韵;而三本“不争多”之“多”字皆作“些”,以下半阕“晚寒些”之“些”字与上重复,则作“晚寒咱”,试问“晚寒咱”成何语句。又如浣溪沙之“台倚崩崖玉灭瘢”句,是用汉书 王莽传“美玉可以灭瘢”,此词用元寒韵之“瘢”、“言”、“轩”,与真谆韵“颦”、“村”同叶,殆亦其乡音如此;如沁园春“老子平生”一首,用“冤”“园”入真谆韵亦其例,而三本“瘢”皆作“痕”,匪特不典,且忘“言”“轩”亦在元寒韵。此类妄为窜改之迹实不可掩。他若沁园春“杯汝知乎”一首,词尾小注“用邴原事”四字,而毛 辛二刊本则以此注冠于“甲子相高”一首之题上,云“用邴原事寿赵茂嘉郎中”,王氏知其非是而校正之矣。稼轩词用典甚富,前一首末“用邴原事”固无须自注,此必后人所加,刊者误冠次首题上,其迹犹可推想。又感 皇恩题“读庄子有所思”,三本皆作“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详此词未有追挽朱子之意,且朱子不言老 庄,稼轩奈何于读庄子时追念朱子耶?此六字不知从何而来,亦必后人妄增。此本两题均无其语。略举数端,已足证此钞之优于元 大德刊本,微论毛 辛两刊矣。此外可借以校正三本之讹者尚不可胜数,备载校记,不复赘焉。

己卯腊尽,新建 夏敬观跋。

/张元济

光绪季年,余为涵芬楼收得太仓 謏闻斋顾氏藏书,中有汲古阁 毛氏精写稼轩词甲乙丙三集,诧为罕见。取与所刊宋六十一家词相校,则绝然不同:刊本以词调长短为次,此则以撰作先后为次也。久思覆印,以缺丁集,不果行。未几,双照楼景印宋金元明人词刊是三集,顾不言其所自来,而行款悉合,意必同出一源,然何以亦缺丁集,殆分散后而始传录者欤。吾友赵斐云据钞明 吴文恪辑本补印丁集,同一旧钞,滋多误字,拾遗补阙,美犹有憾。去岁斐云南来,语余:近见某估得精写丁集,为虞山 旧山楼 赵氏故物,正可配涵芬楼本,且或为一书两析者。余踪迹得之,介吾友潘博山、顾起潜索观,果如斐云言,毛氏印记与前三集悉同,且原装亦未改易,遂斥重金得之。龙剑必合,不可谓非书林佳话矣。娅婿夏剑丞精于倚声,亟亟假阅,谓与行世诸本有霄壤之别,定为源出宋椠。余初不能无疑,回环覆诵,乃知毛氏写校,即一点一画之微亦不肯轻率从事;丹铅杂出,其为字不成、暨空格未填补者,凡数十见,盖为当时校而未竟之书。然即此未竟之工,尤足证其有独具之胜:如乙集最高楼第三首答晋臣:“甚唤得雪来白倒雪,□唤得月来香杀月。”诸本空格均作“便”,而是本涂去者却是“便”字。水龙吟(第二见)第一首过南剑 双溪楼“峡□□江对起”,诸本“峡”下二字均作“束苍”,而是本涂去者,上为“夹”字,下却是“苍”字。鹧鸪天第二首席上再用韵“落日残□更断肠”,诸本空格均作“鸦”,而是本涂去者却是“鸦”字。又第三首败棋赋梅雨,“漠漠轻□拨不开”,诸本空格均作“阴”,而是本涂去者却是“阴”字。丙集玉兰花慢第二首,题上饶郡圃翠微楼,“笙歌雾鬓□鬟”,诸本空格均作“风”,而是本涂去者却是“风”字。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日之夕矣□□下”,诸本“夕矣”下二字均作“牛羊”,而是本涂去者却是“牛羊”二字。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父 斯远 仲止 子似 民瞻:“旧雨常来,今□不来。”诸本空格均作“雨”,而是本涂去者却是“雨”字。揣其所以涂改之故,必为误书而非本字,诸本臆改,适蹈其非。其他窜补,与既涂之字绝不同者为数尤夥,原存空格亦大都填注,无迹可寻,以上文之例推之,绝不能与原书吻合。得见是本,殊令人有犹及阙文之感矣。

稼轩词为世推重,余既得此仅存之本,且赖良友之助得为完璧,其何敢不公诸同好。剑丞既为之书后,胡君文楷又取行世诸本勘其异同,撰为校记,其为是本独有而不见于他本者,亦一一胪举。今俱附印于后,俾阅者有所参核。

范开 序谓“裒集冥搜,才逾百首”,是编乃有四百三十九首。梁任公疑丙丁二集未经范手厘订,然即甲乙二集亦已得二百二十五首,或范 序专为甲集而作,乙集而下,续序不无散佚。又诸家所刊在是编外者有词一百七十九首,岂即出于范 序所言近时流布海内之赝本欤?吾甚望他日或有更胜之本出,得以一释斯疑也。

民国纪元二十有九年二月四日海盐 张元济。

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

/邓广铭

稼轩词自来传诵极广,而历代刻本实未多见。刘后村集有辛稼轩集序,于稼轩词备极称扬,可知此全集中必包括词集在内(后村诗话后集亦谓“辛诗为长短句所掩,集有词无诗”),此一本也。岳珂 桯史 稼轩论词条有云:“待制词句脱去古今轸辙,每见集中有‘解道此句,真宰上诉,天应嗔耳’之序,尝以为其言不诬。”所引序文不见于现行各本之中,当为另一本也。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五,载:“徒单侍讲与孟解元驾之亦善诵记。取新刊本稼轩乐府 吴子音前序,一阅即诵,亦一字不遗。”云是“新刊”,而吴 序亦复不见于他本,则又为一本也。刘辰翁 须溪集有稼轩词序,谓是宜春 张清则刻,其在宋末或元初虽莫可考,要之又尝有此一本也。以上四本既均无传,其编次,其篇卷,其各本相互间及其与现存诸本间之关系各何若,俱所不晓。兹仅就现存各本而论,虽优劣互殊,究其本源均不出四卷本及十二卷本二者。

十二卷本收有“丁卯八月病中作”之洞仙歌,丁卯即稼轩卒年,则其编刊必在稼轩卒后。此本之流传至今者,有元 大德三年广信书院 孙粹然 张公俊之刻本(原为聊城 杨氏海源阁藏书,今归北京图书馆)。依此本重刻者,明 嘉靖中有历城 王诏校刊于开封之本,有李濂序文及批点。毛晋收入六十名家词中者,则又由王诏本出,唯删去序文批点,且并十二卷为四卷,以牵合文献通考及宋史 艺文志所著录之卷数而已。有清一代之研读稼轩词者,毛本几为唯一之凭借(四库所收亦毛本,当纂修时竟不能得一别本以相参校,可见)。辛启泰刻入稼轩集钞存中者亦即此本。顾王诏刻本颇不免于明人刻书率意窜乱之恶习,甚至有因祖本偶有脱叶,遂乃牵合前后绝不相干之二词而为一者,毛刻亦均未能是正。光绪中临桂王氏四印斋取六十家词中之稼轩词而重刻之,复据广信书院本还原其卷第,而对自王诏以来各本误处亦稍稍有所勘正。此十二卷本流传之梗概也。

四卷本中,凡稼轩晚年帅浙东、守京口时作品,概未收录,则各集之刊成当均在宋宁宗 嘉泰三年前。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及宋史 艺文志所著录者均是此本,南宋人所征引之稼轩词与此本亦率多相合,盖当时最为通行也。明 吴讷采入唐宋名贤百家词,汲古阁亦有影宋精抄之本。然在有清二百余年中独寂然无闻。十数年前,武进 陶氏始影刻甲乙丙三集,行款阙笔等与汲古阁抄本俱同。疑即出于汲古阁抄本者。梁启超于得此影刊三卷之后,又于天津图书馆发见吴讷之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对此四卷本曾一再为文表扬,世人乃加注意。惜此百家词为极拙劣之抄本,错讹极多,不能卒读。陶本刻印虽精而校勘欠审,鲁鱼亥豕亦所不免。涵芬楼于光绪末收得汲古阁精抄之甲乙丙三集原本,后即列名于四部丛刊三编预告中,而以缺丁集故,迄未印行。一九三九年春沪上书贾突持丁集一册赴北平 张允亮氏处求售,索价甚昂,张氏以误记涵芬楼收有四集全帙,遂即退还其书。事为赵万里先生所知,料度其或即毛抄原本,而又深恐其从此再致亡佚,遂于是年夏间赴沪之便踪迹得之,见其字迹行款及其前后收藏印记,知果与涵芬楼所藏前三集为一书,乃亟告张元济先生购得之,不唯使汲古阁旧物得成完璧,且即为之影印流布,而宋刊四卷本之原面目亦依稀隐约可借以推见。此又四卷本由晦复彰之经过也。

汲古阁影抄四卷本之精审,由涵芬楼新印本所附校记及夏敬观、张元济 跋文中已可概见。其余胜处,梁启超亦已言之綦详。虽然,犹有可以补充之一事:十二卷本之题语及词中字句,多经后来改定之处,改动后之字句大都较胜于四卷本,则当是稼轩晚岁所手订者。然见于词题中之辛氏友朋,其名姓、字号、官爵等亦间有通各卷各阕而悉改从一律者:如与傅先之唱和诸作,大多以“提举”相称,而傅氏曾任知县,曾充通判,曾领漕事,各词实不尽作于其既充提举之后;又如与徐衡仲唱和之作,其以“抚干”相称者,亦未必均作于徐氏充福建安抚司干官之后。凡此等处,四卷本均一仍原作时所著之称谓而未改。吾人于千载下而欲对其各词作年稍加钩考,此实为极好之资据。且范开序甲集有云:“公之于词,苟不得之于嬉笑,则得之于行乐;不得之于行乐,则得之于醉墨淋漓之际……或闲中书石,兴来写地。”四卷本题语既未经后来改动,故其宾朋杂遝、觥筹交错之胜迹留存独多。如甲集满江红“折尽荼䕷”阕,题云:“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君惜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着语未多,风流尽得;十二卷本改为“饯郑衡州 厚卿席上再赋”,非特意趣较逊,亦且失却一段故实矣。

此外则梁、夏、张诸跋及胡文楷 校记中,亦尚多未尽的当之处,兹略申所见如下:

梁启超 跋首谓稼轩词在宋有三刻,除四卷本及十二卷本外,另一为长沙之一卷本。其言曰:“文献通考著录稼轩词四卷(宋史 艺文志同),而引直斋书录解题注其下云:‘信州本十二卷,视长沙本为多。’或误以为此四卷者即长沙本,实则直斋所著录乃长沙本,只一卷耳。”今按:书录解题所著录之稼轩词亦明言为四卷,其下注文,与文献通考所引正同,并无“一卷”字样。且直斋于歌词类起南唐二主词、阳春录等,中包于湖词、稼轩词,迄于鹤林词、笑笑词,共凡百家,于笑笑词下有总括之注文云:“自南唐二主词而下,皆长沙书坊所刻,号百家词。其前数十家皆名公之作,其末亦多有滥吹者,市人射利,欲富其部帙,不暇择也。”是已指明其所著录之四卷本稼轩词即其注中之所谓长沙本者,梁氏必谓另是一本,误矣。

梁 跋谓四卷本之最大特色为含有编年意味,张 跋亦谓他本以词调长短为次,四卷本则以撰作先后为次。按:所谓编年意味者,实仅能适用于甲集,而其适用之程度,亦只可谓凡见甲集中者必为某年以前之作,其中编次,虽非严格依词调长短为先后,然仍是同调之词汇录一处,其撰作之先后实不能依编次顺序以求之也。

梁跋谓:“甲集编成在戊申元旦,明见范序,其所收诸词皆四十八岁_前官建康、滁州、湖北、湖南、江西所作,既极分明。”今按:此说有范 序之作年为证,似可无问题矣,而实亦不然。甲集凡同调之词均汇录一处,独声声慢、满江红二调均于卷末重见,其满江红“折尽荼䕷”阕,与十二卷本改正之题语相参,知其为送郑厚卿赴衡州守任之作。查永乐大典衡字韵中载有南宋人所修衡州图经志之全文,其中于南宋一代之郡守所载甚详,而在孝 光两朝之郑姓者,仅有郑如崈一人,为继刘清之之后任者;到任于淳熙十五年四月,至绍兴元年正月被劾去。“崈”与“厚”义甚相近,知稼轩所饯送之郑厚卿必即淳熙十五年抵衡州之郑如崈。然则饯词之作亦必在十五年春荼䕷方开之时。据此推知甲集卷尾重出二调中之各词,必为书将刻成时又陆续收得者,其中亦必有若干首为淳熙十四年后之新作,非皆作于稼轩四十八岁之前也。

梁 跋又云:“乙集于宦闽时之词,一首未见收录,可推定其编辑年当在绍熙二年辛亥以前。”此亦不然。查乙集清平乐“诗书万卷”阕题云:“寿赵民则提刑,时新除,且素不喜饮。”赵民则名像之,杨诚斋为作行状,有云:“改西外知宗……未几即拜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建台之始,风采一新。未几,请为祠官,丞相京公镗遗公书。”据福建通志宋代职官文臣提刑门,稼轩之后为卢彦德(即屡见稼轩词中之卢国华),卢后即赵像之。楼钥 攻媿集中有赵像之除福建提刑制,亦在福建提刑卢彦德除本路运判制之后。据此诸事,知赵民则之除提刑乃在稼轩帅闽之时(稼轩帅闽有送卢国华由闽宪移漕建安词),其时已为绍熙五年甲寅矣。梁氏后于所作稼轩年谱中,将最高楼“吾衰矣”阕编置帅闽诸作之末,其考证有云:“此词题中虽无三山等字样,细推当为闽中作。……故以附闽词之末。”而此词原即为乙集所收录者。是则梁氏已不能坚守己说;殆于编撰年谱之顷,已察知跋语所云之有误乎。

梁 跋又云:“丙集自宦闽词起收,其最末一首为辛酉生日,盖壬子至辛酉十年间,五十三岁至六十二岁之作。”今按:丙集鹧鸪天“聚散匆匆不偶然”阕,题云“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乃淳熙五年去江西帅任时作;满庭芳“倾国无媒”阕乃和洪景伯韵者,洪氏原作今存盘洲集中,词下自注为“辛丑春日作”,则淳熙八年稼轩再度帅江西时也。此均远在稼轩绣衣使闽之前十余年,不得谓为“自宦闽词起收”。

夏 跋谓:“稼轩词往往以乡音叶韵,全集中不胜枚举。……如浣溪沙之‘台倚崩崖玉灭瘢’句,是用汉书 王莽传‘美玉可以灭瘢’,此词用元、寒韵之‘瘢’、‘言’、‘轩’,与真、谆韵‘颦’、‘村’同叶,殆亦其乡音如此。而三本‘瘢’皆作‘痕’,匪特不典,且忘‘言’、‘轩’亦在元 寒韵。此类妄为窜改之迹实不可掩。”今按:夏氏此见甚卓。其所指之词见四卷本丙集,其在十二卷本中者,则自王诏校刊本至四印斋本确皆改“瘢”为“痕”。当吾未见大德 广信书院原刻本时,曾疑此项改动乃稼轩所自为之者,因十二卷本中此首之后尚有用同韵之一首,起句为“妙手都无斧凿痕”,不押“瘢”字,遂推想以为是必在后阕未作之时,前阕已既改定矣。及检对大德刻本,见两首起句全押“瘢”字,乃知改“瘢”为“痕”,盖始于王诏校刊本,若非出自李濂,殆即出自王诏。夏氏因未得见大德刻本,故未能发此覆耳。

夏 跋又云:“感皇恩题‘读庄子有所思’,三本皆作‘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详此词未有追挽朱子之意,且朱子不言老庄,稼轩奈何于读庄子时追念朱子耶?此六字不知从何而来,亦必为后人妄增。”今按,感皇恩全词云:“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前片云云,自是读庄子之所感,后片之白发句,则明是闻故人噩耗而发者,而子云以下诸语,更为最适合于朱晦庵身分之悼语。玄经句用以喻朱氏注释经传之各著述,江河二句则系隐括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句,以反讽当时攻道学禁伪学之徒者,实寓有若干隐痛在内。当丙集刊布之时,韩侂胄势焰正盛,盖不欲以此引惹纠纷,故于题中削去刺人耳目之朱晦庵云云而改著“有所思”三字以为代;洎夫十二卷本编刻之时,则韩氏已被诛戮,遂得无所避忌而复其原题之旧,此绝非不明曲折之人所能凭空增入者也。至其所以将庄子与朱氏牵连于一处者,则题中一“闻”字即足为最好之说明,必是适在稼轩披读庄子之顷,遽得朱氏之死讯也。夏氏将此一字轻轻放过,遂致不得其解矣。

张 跋谓:“诸家所刊,在是编外者,有词一百七十九首,岂即出于范序所言近时流布海内之赝本欤?”今按:四卷本编刻于稼轩在世之时,故凡稼轩晚年帅浙东守京口诸作皆不及收录,而在此期内所作各词,如“会稽秋风亭观雨”之汉宫春,“京口 北固亭怀古”之永遇乐等,不惟时人争相传诵,而一时词人如姜白石 张南湖等人亦均有和章;另据岳珂 桯史之记事,则知凡此诸词不但确为稼轩所作,且均为稼轩极得意之作,此断断不容稍存疑念者。十二卷本编次体例颇精严,稍涉轻儇或拙滥之作,尚多摈而不录,更无论于赝鼎矣。是则其余之一百七十余首,凡载在十二卷本内者均不生真伪问题,张氏于此,盖不免疑所不当疑矣。且范开之所编定者甲集也,其中所收才逾百首而已,此明见范氏序文者也,后来所出乙丙丁三集是否亦出范氏手编,颇不可知,必如张氏所云,应须并此三集中之各词亦置诸可疑之列,又何止以一百七十九首为限哉。此尤为说之必不可通者矣。

夏张两先生如是云云者,盖皆为证实四卷本所以较他本优胜之故。然四卷本佳处故自有在,且两先生与梁任公 跋语中所举他例已极繁夥,尽足证明四卷本之优越而有余,实无须再假借于此数端以为重,更无待于过分贬抑他本而始显见。然则右之驳难,虽似为他本辨解,而于四卷本之价值固无丝毫之减损也。

涵芬楼影印四卷本,分装二册,而校勘记乃另成一巨册,其量不为不多,宜其详实可凭也,而竟又不然。兹姑举数例,略见一斑:

壹、四卷本与各本均异而为校记所漏列者:

一、丙集三十二至三十四叶,凡词十一首,均列置浣溪沙调名之下,而其中实杂有摊破浣溪沙四首,此两调字句多寡不同,自来词家亦不混为一谈,不知此处何竟参差互出。在十二卷本中,将摊破浣溪沙另行编次,而汇录于添字浣溪沙(四印斋本俱改作山花子)调名之下。此其所关非小,不知校者何以存而不论。

二、乙集鹧鸪天“千丈阴崖百丈溪”阕,前片末句为“横理庚庚定自奇”,此乃脱胎于山谷诗句者,故十二卷本于句下有注云:山谷 听摘阮歌云:“玄璧庚庚有横理。”乙集无此注文,校记中亦未之及。

贰、四卷本仅与某某本不同而校记误以为与各本全异者:

一、甲集满江红“鹏翼垂空”阕,“料想宝香黄阁梦”句,毛本辛本“黄”误作“熏”,王氏四印斋本不误,而校记乃云“三本‘黄’作‘熏’”。

二、乙集一枝花“千丈擎天手”阕,“双眉长恁皱”句,毛本辛本脱“恁”字,王本不脱,而校记乃云“三本无‘恁’字”。

叁、四卷本与三本全不同而校记误以为仅与某某本异者:

一、甲集木兰花慢“老来情味减”阕,“共西风只等送归船”句,王、毛、辛三本“等”俱作“管”,而校记只云“毛本辛本‘等’作‘管’”。

二、乙集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阕,“小”字三本俱作“少”,而校记只云“毛本辛本‘小’作‘少’”。

肆、四卷本与各本不同处被校记妄加改动者:

一、乙集生查子“青山非不佳”阕,四卷本题作“独游西岩”,三本俱无题,而校记以为“王本‘西’作‘雨’”。

二、丙集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阕,题为“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三本均作“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而校记乃云“三本作‘季春赴闽宪,别瓢泉’”。

校书如秋风中扫落叶,自来从事于此者即多深感其难,然苟慎审为之,疏漏亦非绝不可免。且辛启泰本出于毛氏六十家词本,毛本出于王诏本,王本今犹具存,则校勘之时舍毛辛二本而独取王本及四印斋本相与参覆可也,今乃舍本逐末,反致顾此失彼,以如此巨量之校语,乃使人绝不敢稍存信心,殊为遗憾耳。

一九四〇年七月写于昆明 靛花巷三号

一九五八年六月改写于北京大学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