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 i
秦桧死后,高宗所做的 “万俟离当宰相?那个老人有当宰相的资格吗7’
吃惊和愤怒的声音此起彼落,大家终于了解高宗完全不想变更内外政策的想法。
这个万俟离的确是因为秦桧的缘故而被放逐,但并不是因为唱反调,有一段时期,他甚至还是秦桧的心腹。
“这个万俟离不是那件事的共犯吗卜’
“那件事”指的是十四年前的惨剧,当时,急于跟金国缔结和平条约的秦桧,在高宗的默许下,将主战派的岳飞安上图谋不轨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给予凄厉的拷问,最后还在得不到平反的状态下冤死。而那时实行不当逮捕、拷问、虐杀的,正是秦桧的心腹万俟离。
即使五、六年后被秦桧放逐,万俟离也从未有过反对他的举动发生。
“真是没用的家伙!”秦桧心里大概是这样讲的吧!人人都是这么推测。总之,他应该是因无能而被放弃的。
对于外人,秦桧向来只有憎恶和侮蔑两种情感:憎恶有能力的人,侮蔑无能的人;憎恶如岳飞之类的人。侮蔑如万俟离之流的家伙;有能力的敌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毁灭,而无能的人则在没有利用价值之后丢弃。秦桧是以牺牲别人的方法,来建立自我一族的荣华,不管是国家、皇帝、政敌、还是部下,全都是他获致荣华的道具。
对秦桧来说,杀害岳飞这件事,只是对他最有利的选择,他是不会为此后悔的。他根本就没有弱点,是个完全的利己主义者。
秦桧和万俟离在《宋史-奸臣传)中并列,但他们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和城府深沉的秦桧比起来,手段凶残的万俟离实在是很浅薄,他只不过是个从受虐者那里得到快乐的恋态者而已。
“由于能够拷问岳将军,所以他每天从狱中出来时都是一副很快乐的表情!”子温曾由几个友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话。秦桧能够让万人感到恐怖,而万俟离则只是让人轻蔑。
更甚者,万俟离还发明了“桔律刑”这种拷问法。
所谓的“桔林刑”,就是用绳子将犯人的两只脚绑起来,倒吊在天花板上,让头部充血,然后再将绳子旋转数回后放开,倒吊着的人就会迅速地回转回去,而在回转的同时,再于前后左右以杖乱打,给予“血和内脏几乎要从口中飞出一般”的苦痛。万俟高就是这样凌由岳飞两个月。
万俟高这种人留给后世的,大概也只有这种拷问法了【皇上为什么要任用这种人为宰相?子温宪全不能理解。
“‘“还有很多人才的呀,为什么二…——?”
根据种种迹象看来,高宗并不愿意变更对外政策,那么,他自然不会选择一个主战派的人来当宰相,如果要在主和派中筛选的话,就只有像万俟离这一类的人了!
秦桧并不喜欢有才能的人,他要的,只是能够忠实实行自己命令的部下而已!提出政策、建立计划、实现阴谋……这些只要有秦桧一个人就够了!目前的高宗就和秦桧一样,并不需要有能力的部下,因此,虽然朝中有部分人士希望能由张浚出任宰相,但终究不可得。
在这时间里,有两个名叫“加吧inn”的名人,一个是“张俊”。他是盗贼出身的将军,曾在对抗金兵的讨伐行动中立下大功。
.另一个则是“张浚”。他是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子孙,科举出身,是个很有教养的文官,字德远。
这两人在政治立场上也是互相对立的:武将的张俊为主和派,文官的张浚则为主战派。还不只这样,张俊虽勇猛,但统率力不佳,甚至放纵属下在大白天杀人、劫财,由于这些劣行,再加上他对金兵毫无战意,所以遭到张浚激烈的批判,两人于是反目成仇。
即使在当时,还是有很多人将他们两个搞混了,结果张俊这一号人物,就神出鬼没,一下在宫廷为大臣,一下又在战场为将军,一下子主战,一下子又主和。
武将的张俊,在去年以七十岁的高龄死亡;而文官的张浚,如今六十岁依然健在。他三十三岁即任知枢密院事,也就是最高司令官代理的英才,确实有资格出任宰相。只不过,他若掌权的话,宋与金就会进人备战状态。
相对于秦桧的专横,张浚确实算是个正义派的人物,只不过这个正义派的人物有个缺憾,那就是他总会把正义挂在嘴上。就任知枢密院事时,他建立的军功不可谓不大,但若以战略家来说似乎太性急,对于状况的判断亦太主观,因而也有吃大败仗的经验。
“张浚为什么这么喜欢作战呢?”当然张浚还是有受到高宗的信赖,但他和秦桧对立,随时都有被处刑或暗杀的危机,却依然不改变他
的立场。他的名字亦为金国首脑所知,在与宋外交折冲时,往往会问
到他的动静……
再来看看武将的张俊。
在这个时代,南宋的官军,其实可说是佣兵部队的集合体:将军们
以自己的实力及人望集结兵士、加以组织、编成,成为军团之后,再由朝廷给予官位、军资金和食粮,于是这就是官军了!如果操作得宜的话,要成为富豪一族是绝没问题的!
有的将军还有从驻扎地向民众收取租税的权利,这些税收,并没有缴回国库,而是以军资金的名义纳人自己的手中。不过这并不违法,因为是朝廷赋予的权力。
如此一来,造福了张俊和刘光世这两个特别会敛财的将军,他们将手中的权限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成了全国首要的富豪。张俊的庄园年产米六十万石,足可以和大诸候相比;而刘光世手中则有广大的盐田,完全独占了盐的生产和贩卖。
这两人和韩世忠的交情极差。
“什么嘛!这两人只知敛财囤米,完全没有战斗的意思!”
所谓救国的战争,对他们两人来说只是赚钱的手段,纯正的韩世忠当然不以为然,但是,他手下也有部队四万人,要能让兵士们吃饱,并且存下足够的军资金,这是一个军团的经营者所必须的资质。
“我可不是为了自肥,我这全是为了战争所备广韩世忠这么想。只不过,有的人不以为然,在高宗身边的文官眼中,韩世忠和张俊、刘光世并没有什么不同。
ii
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高宗是宋朝中兴的名君。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积极的作为,只是在逃难时被旧臣推上帝位而已。甚至他的逃亡还曾经引得敌军直驱长江以北。在他在位时,名将岳飞被杀害、和平条约成立,接着也等到了秦桧的死亡,到了这地步,高宗在国内再也没有惧怕的东西,算是一个相当幸运的人物。
当然,这是一面之辞。
“脑袋里面只有和平和逃走!”被人这么讥笑的高宗以他过人的耐力再与来朝、确保了和平,也使国家再度富庶。子温虽对他也有着诸多批判,但都是基于好意。
子温 “来人呀!武官!快来救朕呀!”这大概是他最后的呐喊了。完颜亮在他身上砍了十几下,血和酒的气味满溢室中。
这一年是金皇统九年,宋绍兴十九年,也就是百元-一四九隼。熙宗当时三十一岁,向来以团结自夸的女真族,竟也出现了武帝的惨剧。
完颜亮随后即位,他较熙宗更富中国文化素养,是个头脑敏锐、容姿端正的二十八岁青年。金国上下都对他有所期待,也就是说,大家希望他能够振兴外交和内政,成为金国从建国到安定的一个重大的转机。
然而,这分期待落空了……。
“听说,目前的金国主乃是扬帝以来的暴君,性好杀人淫虐,除了杀害皇族一百五十人外,还将他们的妻女全部纳入后官……”高宗的声音充满了嫌恶。在汉文化中,同族的男女相通即是乱伦,如果像是奸淫兄长的妻子、或是和堂兄弟的妻子相通等,简直会被视为野兽般的行为。何况像完颜亮这样大规模实行的。
“朕并不知道金国主到底施行了怎么的暴政,不过,他杀了许多皇族和重臣是千真万确,从朕的立场来看,其实是额手称庆的《’
的确,将高宗的族人掳至北方的是金,而将初登帝位的他从大陆
追赶至海上的也是金,甚至,在和谈后,还要这个贵为宋朝天子的人向
他们称臣……这些全都是金军之害,现在看到他们起内哄,高宗当然
要高兴了!
“不过,那个暴君的目标,恐怕依然还是南下,知道冯?彦直!”高
宗的声音藏着深切的恐惧。
“陛下,您是说…金兵可能会毁约展开侵略吗?”子温的声音也提
高了。
如果高宗的想法只是妄想就好了,但从完颜亮的行为来看,还是令人有些不安。对着高宗苍白的脸,子温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和约,应也是金国所希望的才是,而且,微臣也不认为他们有片面毁约的理由。”
“还需要理由吗?对一个会就君、残杀族人、奸淫妇女的暴君来说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
完颜亮在金国的恶形恶状也许有被误传或夸大之处,但他的行为确实是超乎理法许多。
“彦直呀!朕有事情要托付你……”既是皇帝的请托,子温自然没有拒绝的空间,所以他还是继续听下去。
“必须要智勇兼备,而且是绝对信任的人,朕才会有这样的请托。彦直,希望你能成为朕的耳目潜入北方,探查完颜亮的想法……”iv
从高宗御前退出的子温,因想得人神而在曲折的长廊之中迷失了方向。户
想到皇上所给予的密命,不但不能拒绝,而且安全什么的保证可说完全没有,若是不幸陷人金国手中,也只有沉默至死了!虽然死不足惧,但子温不希望做无谓的牺牲。
子温是韩家的长男,上有母亲,应以孝顺母亲及家庭祭祖为最优先才是,那么该怎么办呢?想着想着,子温觉得好像有一团人影向这边走来。
来人正是万俟离,他后头跟了十几个随从,子温看了赶紧躲到红色拉子后面。而一头白发的宰相则面无表情地从圆柱前面走过。
万俟离外表看起来和一般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不过,他却是十四年前无故逮捕岳飞、并拷问、杀害他的凶手,他是那种冤杀了别人却还可以淡然处之的人。这次,他回到宫廷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秦桧之于秦煌的地位,还将他的家族自临安府流放。
秦值半泣着离开临安府,连看好戏的人都不由得觉得可怜。
子温的父母一一韩世忠和梁红玉的时代,可说是英雄辈出的世代,宋与金的智者和骁将连云。相对地,为恶之人亦是成就非凡;送子温都不得不承认,秦桧是个将一国化为私物的重量级人物。
此外,万俟离最可恶的,就是拒绝回复岳飞的名誉。岳飞在狱中被杀,其后继者养子岳云被以共犯的罪名义斩首,一族皆受流刑、财产没收。秦桧死后,一直有人向高宗皇帝提出回复岳飞名誉的诉愿。
对高宗来说,杀害岳飞的全部责任都由秦桧所负,他也认为该回复其名誉。岳飞的死和对其兄钦宗见死不救一样,都是他良心上的刺。但万俟离却不这么认为。他和高宗不一样,万俟离不能把全部的责任推给秦桧,因为当初下手的人是万俟离,而且谁都知道他还是积极地残害他的人。如果要回复岳飞名誉的话,势必会追及他的责任,因此他对此表示异议:
“岳飞的名誉岂是可以如此轻易回复的?此人一向反对与金的和平,若现在回复他的名誉,金国会做何感想?莫过于怀疑本朝弃和平政策而去,也许会导致出兵相对的状况呢!”
高宗听了之后,眉头又皱了起来,再没有比搬出“金国会怎么想?”的论法来和高宗唱反调更有用的了!秦桧这样,万俟离也依样画葫芦。对高宗来说,只要是会刺激到金国的事,都是他最不想见的。
于是,回复案就这样石沉大海。
这也是万俟离在任内的最后“业绩”,之后,他就以无为之治当藉口,占着那个位置一直到老死。关于对他杀害岳飞的审判问罪,全都是他死后的事了!
在万俟离一行人离开之后,子温吐了一口气。本来他是没必要躲避的,但如果被这个老狐狸套出天子的密命,那就不妙了。再怎么说,万俟离是不会把子温的命放在眼里的。
当子温要往与万俟离相反的方向离去时,他才想到此处尽是他未
曾见过的风景,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后,忽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在左前方,有一名穿着官服的人,他大概比子温大五、六岁,一样是身
材高挺、相貌堂堂,子温询问了他的名号。
“姓虞,名允文,字彬甫。”
“哦,原来是虞彬甫大人!”子温睁大眼睛。这是两年前科举合格的新进官人,曾至四川赴任,是“抗金名将”吴磷的秘书官。而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曾经对高宗上疏:
“秦桧.盗权十有八年,桧死,权归陛下。”言明了秦桧生前高宗无权的事实。读了此文后,高宗对作者感到兴趣,所以把他从四j;哦回来担任秘书丞,也就是宫廷书记官的工作。虞允文虽然是文官,但他却在军事上向高宗提出不少对金的防卫建言。
“‘子温,其实向陛下进言派你到金国的人,就是我。”
看着虞允文,子温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
苹果书局ocr&排版振雄武馆提供资料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苹果书局http://bookfans。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