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八 托尼学说

作者:曹聚仁 字数:4675 更新:2025-01-03 16:12:56

孙伏园在《鲁迅逝世五周年杂感》中,有这么一段话:“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当时的友朋,都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先生自己也不加反对。所谓‘托尼学说’,‘托’是指托尔斯泰,‘尼’是指尼采。这两个人都是十九世纪思想界的巨星,著作都极宏富,对于社会的影响深而且大。鲁迅先生的思想之博大精深,自然与他们相比也很恰当。而鲁迅先生在学生时代,很受托、尼二家学说的影响。托、尼二家的学说,一般的说法,是正相反对的。尼采的超人论,推到极端,再加以有意无意的误解,在德国,便成了第一次大战前的裴伦哈特的好战论,和这纳粹主义的侵略论。鲁迅先生却特别喜欢他的文章,例如《苏鲁支语录》 [1] ,说是文字的刚劲,读起来有金石声。而他的学说的精髓则在鼓励人类的生活、思想、文化,日渐向上,不长久停顿在琐屑的、卑鄙的、只注意于物质的生活之中。至于托尔斯泰的大爱主义,那是导源于基督教的精神,与后来思想上的平民主义、民族自决主义、国际平等主义,都有精神上的联系。直到二次大战时的反侵略阵线,例如对于欧洲被侵略的各小国,虽然它们的军事势力已在国内早被侵略国家所摧毁,还尽量地设法支持它们反侵略的微薄势力,以期共同消灭侵略国家的暴力与野心,这还可以说与托尔斯泰的大爱主义有密切的关系。托尼学说的内容既有很大的不同,而鲁迅先生却同受他们的影响,这在现在看来,鲁迅先生确不像一个哲学家那样,也不像一个领导者那样,为别人了解与服从起见,一定要将学说组成一个系统,有意地避免种种的矛盾,不使有一点罅隙,所以他只是一个作家、学者,乃至思想家或批评家。”这一段话,对于了解鲁迅早期的思想是很重要的,不过笔者所知道所了解的,和孙氏的观感颇有距离,因此,对于孙氏的说法作相当的保留。

原来,19世纪的哲学,从叔本华到尼采这一派悲观哲学,导源于佛学,脉络非常鲜明。叔本华生于1788年,卒于1860年,正当19世纪前半叶,德国承康德之后,哲学鼎盛,名家辈出之时。“叔本华虽自命为康德嫡嗣,而其学乃似教外别传,与同时哲人如黑格尔、费希特、谢林等相较,颇有空谷佳音、遗世独立之慨。叔本华近承康德,远绍柏拉图,旁搜于印度佛说,遂自创为一家之言。其所以异于并世德国诸哲学家者,特征有四:当时诸哲人,其思想渊源纯出于西方,而叔本华则兼采佛学,有东方之色彩,此其一;当时哲学上传统之假定,以为就根本言,人生乃谐合者,而叔本华则以为人生乃凌乱忧苦,故持悲观,主解脱,此其二;当时哲人多为唯理主义者,重理智与概念,而叔本华则兼尊直觉,此其三;当时哲人,其天性率近科学,运思密栗,而文辞质朴,甚至于晦涩难读,而叔本华则有文学之天才,其文章特为清美朗畅,亹亹动人,此其四。叔本华早年英发,才气甚高,而禀性孤僻,与世寡谐,沉忧善感,易伤哀乐,其论述哲思之书中,时有郁轖之情,孤愤之语,故叔本华可谓诗人式之哲学家。”我们仔细对比,鲁迅的思想、性格,正有着叔本华的影子。鲁迅接受尼采学说,也正是接受叔本华与佛家的悲观哲学,那是不待言的。

章太炎先生以治佛学,讲因明唯识,完成思想体系,也是人所共知的;这一方面,鲁迅也受了太炎的影响。许寿裳说民三以后,鲁迅开始看佛经,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他曾对许氏说:“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他对于佛经,是当作人类思想发达的史料看,借以研究其人生观的。

依笔者所了解的东西文化思想相互影响的迹象来说,16世纪以后,泛滥于欧洲的自然主义哲学,导源乃由于老庄道家思想的西行,其影响所及,在政治则有法卢梭之《民约论》,在自然科学则有英达尔文、赫胥黎的《进化论》。19世纪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可说是无政府主义全盛时期,溯其源也和老庄思想有血缘上的关系,而叔本华、尼采的个人主义哲学,也和道家哲学相通。鲁迅笃好魏晋文人的文字,其于嵇康、阮籍的思想,有最深刻的研究;对于他的爱好赫胥黎《天演论》,笃信尼采学说,可说是相反而实相成的。至于托尔斯泰的大爱主义,出于佛家思想,也是治托氏学说所共知的。(印度的甘地主义,正是托氏大爱主义的实践。)无政府主义固是社会主义的一派,却是极端尊重个人主义,和尼采思想相通。所以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是矛盾的;从无政府主义观点看来,却正是相互发明的,这是笔者和孙伏园氏所了解的不同之点。

鲁迅早期的宇宙论、社会观、人生观,略见于《坟》中所辑集的文字中。(《坟》,鲁迅的散文集,所集系1907—1925年间的文字。)其中介绍进化论学说的有《人之历史》。他说:进化之说,创始于希腊哲人德黎(Thales),至达尔文而大定。他说,德国的黑格尔和赫胥黎一般,都是达尔文学说的讴歌者。关于这一方面思想的发展,他说到瑞典的林那(K.Linne)、法国的兰麻克(J.D.Lamarck)和德国的歌德(Goethe)。他是研究生物科学的,所以条秩源流,非常明白,并不像若干社会科学家,或主黑格尔(如陈独秀),或主达尔文(如胡适),建立不要融合的宗派的。

鲁迅并不自悔其少作的,他的《文化偏至论》,便是提倡极端个人主义的。他说:“个人一语,入中国未三四年,号称识时之士,多引以为大诟,苟被其谥,与民贼同。意者未遑深知明察,而迷误为害人利己之义也欤?夷考其实,至不然矣。……盖自法兰西大革命以来,平等自由,为凡事首,继而普通教育及国民教育,无不基是以遍施。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既知自我,则顿识个性之价值;加以往之习惯坠地,崇信荡摇,则其自觉之精神,自一转而为极端之主我。且社会民主之倾向,势亦大张,凡个人者,即社会之一分子,夷隆实陷,是为指归,使天下人人归于一致,社会之内,荡无高卑。此其为理想诚美矣,顾于个人特殊之性,视之蔑如,既不加之别分,且欲致之灭绝。更举黮暗,则流弊所至,将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于固陋,颓波日逝,纤屑靡存焉。盖所谓平社会者,大都夷峻而不湮卑,若信至程度大同,必在前此进步水平以下。况人群之内,明哲非多,伧俗横行,浩不可御,风潮剥蚀,全体以沦于凡庸。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物反于极,则先觉善斗之士出矣:德人斯契纳尔(M.Stirner)乃先以极端之个人主义现于世。谓真之进步,在于己之足下,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惟有此我,本属自由;既本有矣,而更外求也,是曰矛盾。自由之得以力,而力即在乎个人,亦即资财,亦即权利。故苟有外力来被,则无间出于寡人,或出于众庶,皆专制也。国家谓吾当与国民合其意志,亦一专制也。众意表现为法律,吾即受其束缚,虽曰为我之舆台 ,顾同是舆台耳。去之奈何?曰:在绝义务。义务废绝,而法律与偕亡矣。意盖谓凡一个人,其思想行为,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也。” 这是鲁迅五十年前所说的话,到今天看起来,不是更切中时弊,批评得最切当吗?

个人主义哲学,自以叔本华为宗匠。鲁迅说:“勖宾霍尔(叔本华)(A.Schopenhauer),则自既以兀傲刚愎有名,言行奇觚,为世稀有;又见夫盲瞽鄙倍之众,充塞两间,乃视之与至劣之动物并等,愈益主我扬己而尊天才也。至丹麦哲学家契开迦尔(S.Kierkegaard)愤发疾呼,谓惟发挥个性,为至高之道德,而顾瞻他事,胥无益焉。其后有显理伊勃生(易卜生)(Henrik Ibsen)见于文界,瑰才卓识,以契开迦尔之诠释者称。” 易卜生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后来胡适在《新青年》介绍易卜生主义,也就是这一种个人主义。

鲁迅推尼采为个人主义哲学的杰出之士。他说:“希望所寄,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为本位,则恶之不殊蛇蝎。意盖谓治任多数,则社会元气,一旦可隳,不若用庸众为牺牲,以冀一二天才之出世,递天才出而社会之活动亦以萌。”这便是震惊欧洲思想的超人学说,对于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作最猛烈的抨击的。因此,反唯物主义的倾向,也和反社会主义、民生主义相呼应。鲁迅介绍主观主义,说:“如尼佉(尼采)易卜生诸人,皆据其所信,力抗时俗,示主观倾向之极致;而契开迦尔则谓真理准则,独在主观,惟主观性,即为真理。至凡有道德行为,亦可弗问客观之结果若何,而一任主观之善恶为判断焉。” 这种说法,和其他学说一样,各有所独至,却也是一偏之论。清末民初,介绍欧西学说的,几乎各宗各派都介绍过来,有的提倡社会主义的,骨子里还是个人主义;有的以民主政治相号召的,满脑子仍是英雄观念,这都是不足为异的。鲁迅的思想,受叔本华、尼采学说的影响,在他自己乃是顺理成章、井然有其一贯体系的。

另外一篇,题名《摩罗诗力说》,提倡浪漫主义的文学,也是鲁迅的前期文艺观。(“天竺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夐,称世界大文;其《摩诃婆罗多》暨《罗摩衍那》二赋,亦至美妙。厥后有诗人加黎陀萨者出,以传奇鸣世,间染抒情之篇,日耳曼诗人歌德至崇为两间之绝唱。”)浪漫主义,本来和返诸自然的人文哲学精神相吻合。鲁迅说:“尼采(Fr.Nietzsche)不恶野人,谓中有新力,言亦确凿不可移。盖文明之朕,固孕于蛮荒,野人狉獉其形,而隐曜即伏于内。文明如华,蛮野如蕾,文明如实,蛮野如华,上征在是,希望亦在是。” 他说:“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故其为效,益智不如史乘,诫人不如格言,致富不如工商,弋功名不如卒业之券。特世有文章,而人乃以几于具足。” 这一说法,和他晚年的文艺观,颇有出入;但其发挥文艺的一方面意义,也和晚年所发挥的另一方面意义,同为真理之一面,有同样的价值的。

晚清文艺界,最激动国人心灵的诗篇,乃是英国诗人拜伦的《哀希腊》,而拜伦的浪漫主义色彩及其传奇性的行为,尤足以鼓舞人心。鲁迅也是推介拜伦的浪漫文学的,他说:“裴伦(拜伦)既喜拿破仑之毁世界,亦爱华盛顿之争自由,既心仪海贼之横行,亦孤援希腊之独立,压制反抗,兼以一人矣。虽然,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顾前后,素所不知;精神郁勃,莫可制抑,力战而毙,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而复率真行诚,无所讳掩,谓世之毁誉褒贬是非善恶,皆缘习俗而非诚,因悉措而不理也。” 这是民初的文艺空气,也是鲁迅性格的一面呢!

[1] 现译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Thus Spake Zarathustra )。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