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二卷 奥里翁舰_悲惨世界

作者:雨果 字数:4372 更新:2025-01-03 16:05:21

一、24601号变成了9430号

让·瓦尔让重新被捕。

读者会感激我们,将痛苦经历的细节飞快掠过。我们只限于转录两则短闻,那是在滨海蒙特勒伊的惊人事件之后几个月,由当时各报发表的。

文字有点简短。大家记得,当时还没有《法院公报》。

有几件战事是重大的行动;其中,夺取特罗卡德罗,是一次漂亮的军事行动;总之,再说一遍,这场战争的军号声音嘶哑,整个局面令人可疑,历史向法国证明,它很难接受这虚假的胜利。显然,有些负责抵抗的西班牙军官轻易就退却,贿赂的想法从这场胜利中油然而生;似乎战胜的是将军而不是战役,胜利的士兵返回时感到没面子。在这场丢人的战争中,旗帜上可以看到“法兰西银行”的字样。

在一八〇八年的战役中,萨拉戈斯摧枯拉朽地崩溃了;这场战役的士兵到了一八二三年,面对城池轻易攻破,皱起了眉头,开始留恋起帕拉福克斯。[6]这就是法兰西的性格,宁愿遇到罗斯托普辛,也不愿面对巴莱斯特罗。[7]

从更严重的角度看,而且应该强调的是,这场战争在法国损害了尚武精神,激怒了民主精神。这是维护奴役的行动。在这场战役中,作为民主之子的法国士兵的目标,是为他人争取枷锁。多么令人厌恶的反常行为啊。法国的存在是为了唤醒各国人民的心灵,而不是窒息它。从一七九二年以来,欧洲历次革命都是法国革命的延续;自由从法国辐射出去。这是太阳一般的事实。看不到的人是瞎子!这是波拿巴说的话。

一八二三年的战争,是对宽厚的西班牙民族的扼杀,因此同时也是对法国革命的扼杀,却是法国犯下的;用武力扼杀;因为除了争取自由的战争,军队所做的一切,都通过武力来完成。“被动服从”的说法表明了这一点。一支军队是一个奇特的杰作,在这种组合中,力量从巨量的无能中产生。战争是人类不顾人道,为反对人类而制造出来的,由此得到解释。

至于波旁王室,一八二三年的战争对他们是致命的。他们把它看作胜利。他们一点看不到,以命令扼杀思想有多大的危险。他们过于天真,错把因犯罪而极大地削弱自身看作力量的因素,塞进他们的体制的确立中。玩弄诡计的思想进入他们的政治。一八三〇年在一八二三年萌芽。西班牙战争在他们的会议中,成为武力打击和以神权冒险的一个论据。法国在西班牙恢复了el reyo[8],也就能在自己国家恢复绝对君主。他们把士兵的服从看作民族的赞同,陷入可怕的错误中。这种自信丢掉了王位。不应在芒齐涅拉树[9]的树荫下,也不应在军队的阴影下安睡。

言归正传,再回到奥里翁号战船。

在作为统帅的亲王指挥的军队进军期间,一支舰队横越地中海。上文刚说过,奥里翁号属于这支舰队,由于海损而回到土伦港。

一艘战船在港口出现,不知怎的,能吸引人群。这是因为那是庞然大物,人群喜欢庞然大物。

一艘战船是人的天才和自然力量出色的结合。

一艘战船由最重和最轻的东西同时组成,因为它同时与三种物质形式有关,即固体、液体和气体,又要同这三种形式作斗争。为了抓住海底的花岗岩,它有十一只铁爪,为了收纳云中的风,它比昆虫有更多的翅膀和触角。它的气息从一百二十门大炮出来,就像从巨大的军号中出来一样,傲然地回应雷鸣。大海竭力使它迷失在可怕地相似的浪涛中,但战船有它的灵魂,它的罗盘,给它出主意,总是给它指向北方。在漆黑的夜里,它的信号灯代替星光。它有绳索和帆具抵挡风,有船壳抵挡水,有铁、铜和铅抵挡岩石,有光抵挡黑暗,有指针抵挡茫茫大海。

倘若要想象战船整体的巨大比例,只消走进布列斯特或土伦港七层高的有顶船坞。正在建造的船只,可以说处在钟形罩之下。这根巨木是斜横桁;这根躺在地上望不到顶端的巨柱,是主桅杆。在船坞上,从底到顶,插入云中,长约一百二十尺,底部直径有三尺。英国造的主桅杆,高出水面二百十七尺。我们父辈的海军用的是缆绳,我们的海军用的是铁链。有一百门炮的战舰,普通的一堆链条高四尺,一圈有二十尺,宽八尺。建造这艘船,需要多少木头呢?三千立方米。这是一片漂流的森林。

还有,要指出的是,这里谈的是四十年前的战舰,普通的帆船;蒸汽当时还处在童年时期,后来才把新的奇迹加到所谓战舰这种奇迹中。比如,眼下,一艘带螺旋桨的机帆船,是一部惊人的机器,拖动它的风帆有三千平方米的面积,锅炉有两千五百匹马力。

暂且不谈这些新的奇迹,以往克利斯托夫·哥伦布和吕伊特尔[10]的战船,是人类的伟大杰作之一。它的力量用之不竭,就像无限送出的气息一样,它的帆接住风,它在万顷碧波中行驶准确,乘风破浪。

但有时风暴会折断六十尺长的横桁,像折断麦秸一样,狂风把四百尺高的桅杆像灯心草一样吹弯,重达万斤的铁锚在浪涛的大口中扭歪,如同白斑狗鱼的牙咬住了渔夫的钓钩,骇人的大炮发出悲哀的、无奈的怒吼,给风暴带到虚空和黑夜中,它的全部威力和雄姿淹没在更高的威力和雄姿中。

每当一种巨大的威力扩展开来,直至极弱状态,就会令人遐想。因此,在港口,好奇的人也解释不清为什么这样做,拥挤在这些奇妙的战争和航行机器周围。

每天,从早到晚,码头、突堤堤首和土伦港的防波堤,挤满了大量闲人和看热闹的人,如同巴黎人所说的那样,专门来看奥里翁号。

奥里翁号早就出了毛病。在以前的航行中,船底积了厚层贝壳,以致航行速度减低一半;去年,把它拖出水面,刮掉这些贝壳,重新下水。但这一刮损坏了船底的螺栓连接。在巴利阿里群岛附近,船壳因过度使用而开裂,当时没有铁皮的护板,船体进水。春秋</a>分的狂风骤然而至,吹裂了左舷船首和一扇舷窗,还损坏了前桅固定侧索的腰外板。由于这些损伤,奥里翁号回到土伦。

它停泊在海军兵工厂附近。一面修理,一面补充弹药。右舷没有损伤,但按例拆下了几块板,好让空气进入底舱。

一天上午,观看的人群目睹了事故的发生。

船员正忙着起帆。负责右舷大方帆上后角的桅楼水手失去了平衡。只见他左右摇晃,麇集在兵工厂码头上的人发出一声叫喊,这个人头朝下拖着身子,绕过横桁,双手伸向深渊;他掉下去时,一只手抓住软梯,然后另一只手也抓住了,吊在那里。大海在他身下,高度令人昏眩。他摔下去时的震荡,使软梯剧烈地摆荡。这个人像投石器上的一块石头,吊在绳索上来回摆动。

救他要冒极大的危险。所有的水手都是新近招募的岸边渔民,没有人敢去冒险。然而不幸的桅楼水手疲惫了;看不清他脸上的惊慌,但可以看清他的四肢精疲力竭了。他的手臂在一阵可怕的痉挛中绷紧了。他每次想爬上去的努力,反而加剧了软梯的摆荡。他没有叫喊,生怕耗费力气。大家等着他松开绳子那一刻,人人的头不时转过去,不想看到他掉下去。一段绳子,一根竿子,一根树枝,就能救命。看到一个活人松开手,像一颗熟果子那样掉下去,真是惨不忍睹。

突然,大家看到一个人以山猫的敏捷,攀上帆索。这个人身穿红囚衣,是个苦役犯;他头戴绿帽子,是一个终身苦役犯。爬到桅楼的高度时,一阵风吹走了他的帽子,让人看到满头白发;这不是一个年轻人。

确实有一个苦役犯在船上做苦工,事故一发生,他就跑到值勤军官那里,正当船员一片混乱、犹豫不决时,正当所有的水手发抖和后退时,他却请求军官允许他冒生命危险,去救桅楼的水手。看到军官点头同意,他一锤砸碎脚踝上的锁链,然后拿起一条绳子,冲向桅楼。这时没有人注意到这条锁链轻易就砸碎了。只是后来才回想起。

一眨眼他就来到横桁上。他停下一会儿,好像在目测着。这时,摆荡着绳端的桅楼水手,对目睹的人来说,这几秒钟似乎几个世纪。苦役犯终于仰视天空,往前迈了一步。人群松了一口气。只见他从横桁上跑过去。来到尽头,他把带来的绳子系在横桁上,另一端吊下去,然后他沿着绳子用手爬下去。这一刻令人焦虑不安,现在不是一个人吊在深渊上,大家看到的是两个。

仿佛一只蜘蛛刚逮住一只苍蝇;只不过,眼下蜘蛛带来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上万双眼睛盯住这两个人。没有一声叫喊,鸦雀无声,人人皱紧的眉宇都一样颤动。所有的嘴巴都屏息敛气,似乎都害怕稍一透气,就会帮助风晃动这两个不幸的人。

苦役犯终于滑到那个水手身边。恰是时候:再过一分钟,水手力气用尽,失去希望,就会跌下深渊;苦役犯用一只手抓住绳子,用另一只手牢牢地用绳子系住那水手。大家看到他最后又攀上横桁,把水手提上去;他扶住水手一会儿,让他恢复力气,然后搂住他,抱了起来,通过横桁,一直走到下面的主连木,再从那里到桅楼,交到水手的同伴手里。

这时,人群鼓起掌来;有的老狱卒流下了眼泪,码头上的女人们在互相拥抱,只听到所有的人感动得发狂,叫道:“赦免这个人!”

但他准备立即下来,再做苦役。为了更快地下来,他顺着帆索滑下,在下横桁上跑起来。人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大家一时未免担心;要么他疲倦了,要么他头昏,大家以为看到他脚步迟疑,摇摇晃晃。突然,人群发出惊叫:苦役犯掉到海里去了。

他掉下去的地方很危险。阿尔吉齐拉号巡洋舰停泊在奥里翁号旁边,可怜的苦役犯掉在两舰之间。值得担心的是,他要掉到这艘或那艘舰下面。有四个人赶紧跳进一只小艇。人们鼓励他们,大家心里重新焦虑不安起来。苦役犯没有浮上水面。他消失在海里,没有激起一丝涟漪,仿佛他跌进一只油桶里。人们探测,潜到海里。徒劳无功。一直找到黄昏;连尸体也没有找到。

第二天,土伦的报纸刊登了这几行消息:“一八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昨天,一个在奥里翁号上服役的苦役犯,救了一个水手,往回走时掉到海里淹死了。无法找到他的尸体。大家推测他卷入海军兵工厂的海角桩基下面了。这个人在狱中登记的号码是9430号,名叫让·瓦尔让。”

[1]费尔奈族长指伏尔泰,此诗摘自《可怜虫》。

[2]维莱尔(1773—1854),法国政治家,1822年任议长。

[3]罗杰·培根(1214—1294),英国神学家、哲学家,绰号为“出色的博士”,有多部声学和光学的著作。

[4]查理六世(1685—1740),德国皇帝,匈牙利和西西里国王。

[5]科布伦茨,普鲁士西部城市,1792年,法国逃亡贵族在此地组织军队。

[6]1808年,拿破仑攻打西班牙,在萨拉戈斯遇阻,守将帕拉福克斯坚守七个月之久。

[7]1812年拿破仑进军俄国时,罗斯托普辛是莫斯科总督;巴莱斯特罗在1823年是西班牙将军。

[8]西班牙文,纯粹的国王。

[9]这种树的果实有毒。

[10]吕伊特尔(1607—1676),荷兰海军元帅,从见习水手做起,后战死。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