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卷二十二

作者:王云五 字数:37985 更新:2025-01-03 15:52:26

昭公二

昭公四年(公元前五三八年)

经 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春天正月,鲁国下了很多的雹。

经 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

传 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使椒举如晋求诸侯,二君1待之。椒举致命曰:“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赐盟于宋,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以岁之不易,寡人愿结 于二三君,使举请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2三涂3阳城4大室5荆山6中南7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使,使叔向对曰:“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获春秋时见,诸侯君实有之,何辱命焉。”椒举遂请昏,晋侯许之,楚子问于子产曰:“晋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晋君少安,不在诸侯。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若不许君,将焉用之?”王曰:“诸侯其来乎?”对曰:“必来,从宋之盟,承君之欢,不畏大国,何故不来?不来者其鲁、卫、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鲁,鲁卫偪于齐而亲于晋,唯是不来。其余君之所及也,谁敢不至?”王曰:“然则吾所求者无不可乎?”对曰:“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

今注

1 二君:郑伯同许男。

2 四岳:东岳岱、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

3 三涂:《汇纂》说:“在河南省陆浑县故城东南八十里。”

4 阳城:《一统志》说:“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三十八里,俗名车岭山。”

5 大室:《一统志》说:“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北十里,有三十六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6 荆山:在新城沶乡县南。

7 中南:《左传地名补注》:“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

今译

昭公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到楚国去,楚子就叫他停留在那里预备跟他一同去打猎。又叫郑伯停住,再到江南打猎,许男也参加了。使椒举到晋国去,请他准许诸侯来会,郑许两个君在等待他。椒举告诉晋国说:“寡君叫我来说:以前你曾经在宋的地方会盟,说:‘晋楚所属的诸侯,得互相见面。’因为常有困难,我很愿意同两三君见面,使举来问你有无空闲。你假设没有各国的事情,很希望你帮助请各诸侯来。”晋平公不想答应,司马侯说:“不可以,楚王正在奢侈,天或者要满足他的欲望,增加他的罪恶,再降给他处罚,这也未可知道。或者能让他善终,也未可以知道。晋和楚国只有天可帮助的,这不可以跟他争,你不如答应他。而自己修德行以等到他的归宿。要归到德行,我们晋国还将侍奉他,何况诸侯呢?要暴虐百姓,楚国人将不要他,我还跟谁争呢?”晋平公说:“晋国有三件不怕的事情,还怕谁能够抵抗呢?国家有险要,而晋国马匹甚多,而齐国同楚国全有祸难,有这三种,到哪里也能成功呢!”回答说:“仗着险要跟马匹,再加上邻国的祸难,这是三种可怕的事情。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这是九州的险要,但是不是一姓所有。冀的北方是马所生长的地方,并没有兴旺的国家,险要同马不能做保险,自古就是如此。所以先王务必修德,以通神人,没听说他只要险要与马。邻国的困难,不可以希望他,或者是多难以完固他的国,增加他的疆土,或没有难失掉他的国家土地。为什么希望人家有难呢?齐国有公孙无知的难,就出了齐桓公,到现在全仰仗着他。晋国有里丕的难,而出了文公,做了盟主。卫国同邢国尚没有祸乱,而强敌也把它们丧亡了。所以人家的祸难不可以希望,仗着这三件事,而不修理政治德行,只有覆亡又怎么能成功?你不如答应他。商纣是淫虐,文王是惠和,商所以灭,周所以兴起。岂在于争诸侯吗?”就答应了楚国。使叔向回答说:“我因为有国家的事,所以不能够常跟你相见,至于诸侯,全由他们,你何必来问我。”椒举同时替楚王请求婚姻,晋平公也答应他了。楚王问子产说:“晋还答应把诸侯给我们吗?”回答说:“准许你。晋君现在想安乐,不在诸侯的身上,他大夫们都求富,没有人能够匡正他的君。并且在宋的盟誓说晋楚相等,要不答应你那有什么办法呢?”王又问他:“诸侯来吗?”回答说:“必定来,依从宋的盟誓,奉承楚国的欢乐,不怕大国晋,为什么不来呢?不来的只有鲁卫曹邾它们。曹国怕宋国,邾国怕鲁国,鲁国同卫国离齐国逼近,而对于晋国亲善,所以不来,其余的诸侯,全是你的威势所能达到的。”王又问说:“然则我所求于人的没有不可以吗?”子产回答说:“求快意于人不可以,跟人全都同心全可以成功。”

传 大雨雹,季武子问于申丰1,曰:“雹可御乎?”对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古者日在北陆2而藏冰,西陆3朝觌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沍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冰皆与焉。大夫命妇,丧浴用冰,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火出而毕赋4。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雷出不震,无菑霜雹,疠疾不降,民不夭札。今藏川池之冰弃而不用,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雹之为菑,谁能御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5。”

今注

1 申丰:鲁大夫。

2 日在北陆:谓夏正十二月。

3 西陆:谓夏正三月。

4 火出而毕赋:火星出现在旧历三月四月中。就把冰全献完。

5 《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七月》是《诗经·豳风》末了一章,说的就是藏冰的道理。

今译

大下雹子,季孙宿问申丰说:“可以使雹子停止吗?”他回答说:“要是圣人在上就没有雹子,就是有也不会做灾害。古的时候在夏正十二月,就把冰藏起来,到了夏正三月,早晨把冰拿出来,藏冰的时候,在深山穷洼的地方,阴地很冷的地方去找寻它,等着冰出来的时候,在朝廷上有禄位,宾食丧祭就来用它。藏的时侯用黑颜色的牲口同黑黍,这是祭祀管寒的神。拿出冰的时候,用桃的弧棘的箭,以消除它的灾害。它出进全按着规矩,吃肉的官人,冰全都参加。大夫同他的妻子们,死了以后用冰来沐浴,祭享寒流藏着它,献羔羊来开启它,公有优先权,先用它,等着火星出现的时候,就全都出来。自命夫以下至于老病的,没有不受到冰的。虞官来取它,县人来传送它,舆人来接纳,贱官来收藏。冰因为风来坚固,因为风而出现,收藏着很周密,用的也很普遍,冬天没有疾病,夏天没有冷病,春天没有寒风,秋天没有苦雨,雷出不震惊,没有灾同霜雹,疾病也不下来,人民不会短命。现在藏着在川池的冰,废弃而不用,风不散而为害,雷不发就震击,雹的为灾害,谁能够抵抗呢?《诗经·七月》末了的一章,就讲是藏冰的道理。”

经 楚人执徐子。

传 夏,诸侯如楚,鲁卫曹邾不会。曹邾辞以难,公辞以时祭,卫侯辞以疾。郑伯先待于申1。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2,商汤有景亳之命3,周武有孟津4之誓,成有岐阳5之蒐,康有酆宫6之朝,穆有涂山7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君其选焉。”王曰:“吾用齐桓。”王使问礼于左师与子产。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曰:“小国共职,敢不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君子谓合左师善守先代,子产善相小国。王使椒举侍于后以规过,卒事不规,王问其故,对曰:“礼吾未见者有六焉,又何以规?”宋大子佐后至,王田于武城,久而弗见,椒举请辞焉。王使往曰:“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8,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9。”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楚子示诸侯侈。椒举曰:“夫六王二公之事10,皆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为仍之会,有缗11叛之,商纣为黎之蒐,东夷12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诸侯汏也,诸侯所由弃命也。今君以汏,无乃不济乎?”王弗听。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汏而愎谏,不过十年。”左师曰:“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善可如之,德远而后兴。”

今注

1 申:楚地,今河南省南阳县北二十里有申城。

2 夏启有钧台之享:《一统志》说:“钧台在禹县城南十五里,一称夏台。”

3 景亳之命:《方舆纪要》说:“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十四里。”

4 孟津:今河南孟津县西南三十里。

5 岐阳: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五十里。

6 酆宫:《一统志》说:“今陕西鄠县东三十五里有酆宫。”

7 涂山:《一统志》说:“在安徽省怀远县东南八里。”

8 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因为宗庙的祭祀所以到武城去打猎。武城是楚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县北有武亭。

9 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言将待输币之时乃相见,见既在后故遣我来敢谢后见。

10 夫六王二公之事:六王是指夏启、商汤、周武王、成王、康王、穆王,二公是齐桓、晋文。

11 缗:国之名,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二十五里有缗城阜。

12 东夷:东方的国家。

今译

夏天,诸侯全到楚国去,鲁、卫、曹、邾四国不参加开会。曹、邾说有困难,鲁昭公说有祭祀,卫襄公说有病,郑伯先在申的地方等着。六月丙午,楚王在申这地方会诸侯。椒举对楚灵王说:“我听说诸侯没有归宿,以礼为归宿,现在你刚得到诸侯,必定要慎重礼节。霸权的成功与否,皆以此会为关键。夏启有钧台的享宴,商汤有景亳的命令,周武王有孟津的盟誓。周成王有岐阳的大阅兵,周康王有在酆宫的朝见,穆王有涂山的会盟,齐桓公有召陵的出兵,晋文公有践土的盟誓,你用哪一种呢?宋国向戌,郑国的公孙侨在会中,这是诸侯良善的人,你可以问他们。”楚灵王说:“我用齐桓公。”楚王使人问礼于向戌同子产。向戌说:“小国练习,大国来用,我敢不说所听见的吗?”献上公合诸侯的礼六种。子产说:“小国是看这个职守,我敢不贡献所守的吗?”献上伯子男会公侯的礼六种。君子说合左师向戌很会守先代的典礼,子产很会为小国的相礼。楚王叫椒举站到后面,以等到有错误的来说,结果到末了也不规劝,楚王问他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我所没有见的礼就是这六种,又怎么样来规劝呢?”宋国的太子佐最后来,楚王在武城打猎,久没有见他,椒举想让王辞谢不见,王叫他去说:“现在为祭祀宗庙,所以在武城打猎,将来拿着布币再见。”徐子是吴国的外甥子,以为他有二心,就把他在申的地方逮起来。楚王对诸侯表现很奢侈,椒举就说:“夏启、商汤、周武、成、康、穆六王的事情以及齐桓、晋文两公的事情,皆所以表现给诸侯看礼节,诸侯也因此就听从命令。夏桀在仍国开会时,有缗就反叛了;商纣在黎国阅兵,东夷就反叛了;周幽王在大室盟会,戎狄全反叛了,皆因为对诸侯表现太奢侈,所以诸侯全不听他的命令,现在你也用奢侈,恐怕不能成功吧!”楚灵王也不听。子产见着向戌说:“我不怕楚国了,奢侈而刚愎,最多不过十年。”向戌说:“对了,不十年的奢侈,他的恶不会远播,恶远播了人家全都放弃他,善也跟着一样,德远播了就会兴起。”

经 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赖。

传 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宋华费遂,郑大夫从,使屈申围朱方1。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将戮庆封,椒举曰:“臣闻无瑕者可以戮人。庆封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从于戮乎?播于诸侯,焉用之?”王弗听,负之斧钺,以徇于诸侯,使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庆封曰:“无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以盟诸侯。”王使速杀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2,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楚子欲迁许于赖,使鬬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申无宇曰:“楚祸之首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竟莫校,王心不违,民其居乎?民之不处,其谁堪之?不堪王命,乃祸乱也。”

今注

1 朱方:在江苏省丹徒县。

2 成王克许:这是楚成王打胜许国,在鲁僖公六年。

今译

秋七月,楚灵王率领诸侯们来伐吴国,宋国太子,郑伯先回国,宋华费遂同郑大夫随从着去伐吴国,叫屈申围了朱方这地方。八月甲申这天把他占据,把齐国的庆封逮住,将他的族人全部杀掉,将杀庆封的时候,椒举说:“我听说没有过错的人才可以杀人。庆封因为不听从命令,所以在这里,他还肯默默被杀戮吗?万一他把你的过错传播于诸侯,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处?”楚王不听,给他背上斧钺,叫他在诸侯面前徇行,并且说:“不要跟齐国的庆封一样,把自己的君杀掉,削弱他的孤寡,而盟他的大夫。”庆封就说:“不要跟楚共王的庶子围一样,把他哥哥的儿子麇杀掉,替代他来盟诸侯。”楚王叫赶紧把他杀了,就拿诸侯的兵力灭了赖国。赖国子爵前面缚着双手,口中衔着玉石,士赤着背,抬着棺材到中军帐下。王问椒举,回答说:“楚成王打胜了许国,许僖公就这样的办法。成王给他解开捆的绳子,接受玉石,把他棺材烧掉。”灵王就这样办。把赖迁到鄢的地方,楚王又想把许国迁到赖国,叫鬬韦龟与公子弃疾给他修城,就回来了。申无宇说:“楚国祸乱的开始就在这里。叫诸侯他们就来,讨伐一个国家成功,在外修城池没有诸侯敢争,像这般随心所欲,人民还能安居吗?人民不安居,谁能受得了呢?不受王的命令就是祸乱。”

经 九月,取鄫。

传 九月,取鄫,言易也,莒乱,著丘公立而不抚鄫,鄫叛而来,故曰取。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

今译

九月取鄫,这意思是说很容易。莒国乱了,著丘公立了以后,不安抚鄫国,鄫国反叛而来,所以叫作取。凡是不用军队,占领地方就叫取。

传 郑子产作丘赋1,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2,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3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浑罕曰:“国氏其先亡乎?君子作法于凉,其敝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姬在列者,蔡及曹滕其先亡乎,偪而无礼,郑先卫亡,偪而无法,政不率法而制于心,民各有心,何上之有?”

今注

1 丘赋:每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

2 已为虿尾:虿尾,蝎子的尾巴。

3 子宽:郑大夫。

今译

郑国子产作丘赋,国人很诽谤他说:“他父亲被杀了,他还毒害百姓,来命令国家,国将怎么办呢?”郑大夫子宽告诉子产。子产说:“这有什么害呢?只要对国家有利益,死生全不管。并且我听说为人善的不改他的法度,所以能成功。民不可以放纵,度不可以改变。《逸诗》上说:‘礼只要不错,何怕人家说话。’我是不改的。”子宽就说:“子产恐怕要先灭亡了,君子作法的时候薄,他的弊病犹在于贪,作法于贪上,这弊病怎么办呢?姬姓在诸侯里头的,蔡及曹滕是先亡的,因为受他国逼迫而自身又无礼。郑国在卫国之前亡,因为受他国逼迫而自身又没有法度。施政不遵守法律,而好恶由心,民各有心,还有什么尊上呢?”

传 冬,吴伐楚,入棘、栎、麻1,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葴尹宜咎2城钟离,薳启彊城巢,然丹城州来。东国水不可以城,彭生3罢赖之师。

今注

1 棘、栎、麻:程发轫说“则棘、栎、麻三邑亦应在寿春之东,……故麻邑不在黄州之麻,而以砀山之麻最合。”至于栎邑与栗通假,《一统志》说:“栗县故城,不今夏邑县治。”

2 葴尹宜咎:宜咎本来是陈大夫,襄公二十四年奔楚。

3 彭生:楚大夫。

今译

冬天,吴伐楚,入棘、栎、麻,为的报复朱方的战役。楚国沈尹射逃命到夏汭,葴尹宜咎修钟离城,薳启彊修巢这城,然丹修州来的城。在楚国东边以上三城都有水没方法修,所以彭生取消对赖国出兵。

经 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孙豹卒。

传 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1,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问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适齐娶于国氏,生孟丙、仲壬,梦天压己弗胜,顾而见人,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2,号之曰:“牛助余!”乃胜之。旦而皆召其徒,无之。且曰志之。及宣伯奔齐,馈之。宣伯曰:“鲁以先子之故,将存吾宗,必召女。召女何如?”对曰:“愿之久矣。”鲁人召之,不告而归,既立,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问其姓3,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召而见之,则所梦也。未问其名,号之曰牛,曰:“唯。”皆召其徒使视之,遂使为竖,有宠,长使为政。公孙明4知叔孙于齐,归未逆国姜,子明取之。故怒5。其子长而后使逆之。田于丘莸6,遂遇疾焉。竖牛欲乱其室而有之,强与孟盟,不可。叔孙为孟钟曰:“尔未际7,飨大夫以落之。”既具,使竖牛请日,入弗谒。出命之日,及宾至,闻钟声,牛曰:“孟有北妇人之客8。”怒将往,牛止之,宾出,使拘而杀诸外9。牛又强与仲盟,不可。仲与公御莱书10观于公,公与之环。使牛入示之11,入不示,出命佩之。牛谓叔孙,见仲而何12。叔孙曰:“何为?”曰:“不见既自见矣,公与之环,而佩之矣。”遂逐之,奔齐。疾急,命召仲,牛许而不召,杜洩见,告之饥渴,授之戈。对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竖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见人。”使寘馈于个而退。牛弗进,则置虚命彻。十二月癸丑,叔孙不食。乙卯卒,牛立昭子13而相之,公使杜洩葬叔孙。竖牛赂叔仲昭子与南遗,使恶杜洩于季孙而去之。杜洩将以路葬14,且尽卿礼。南遗谓季孙曰:“叔孙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季孙曰:“然。”使杜洩舍路,不可,曰:“夫子受命于朝而聘于王,王思旧勋而赐之路,复命而致之君,君不敢逆王命而复赐之,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今死而弗以,是弃君命也。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若命服生弗敢服,死又不以,将焉用之?”乃使以葬。季孙谋去中军,竖牛曰:“夫子固欲去之。”

今注

1 庚宗:《汇纂》说:“今山东泗水县东有庚宗亭与费县接界。”

2 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面色很黑而他的肩膀是弯曲的,眼睛很深而嘴巴像猪。

3 问其姓:问她有没有儿子。

4 公孙明:齐大夫。

5 故怒:怒其妻国姜。

6 丘莸:在山东省疑在鲁之北境。

7 尔未际:你没有同诸位大夫会见过。

8 孟有北妇人之客:孟丙他请公孙明为客人。

9 使拘而杀诸外:就叫牛把孟丙杀在城外。

10 莱书:鲁昭公赶车的与仲同往公宫。

11 使牛入示之:使牛拿进去给叔孙豹看。

12 牛谓叔孙,见仲而何:牛告诉叔孙:令仲壬去见国君意下如何?

13 昭子:叔孙豹的庶子叔孙婼。

14 杜洩将以路葬:杜洩拿周王所赏给叔孙的车来葬他。

今译

当初叔孙豹避侨如的患难,离开叔孙氏奔往齐国,到了庚宗地方,碰着一个妇人,差她私下弄些食物吃了,便和她同宿。那妇人问他到什么地方去?便告诉了缘故。那妇人却哭了送他的行。既到齐国以后,便娶妻于国氏,生了孟丙、仲壬。他一天梦着天压自己,气力支撑不住了,一回头去,却见一人,面色很黑,上肩是弯下的,眼睛很深,嘴巴像猪一般,穆子便喊他说:“牛来帮我!”才撑过来。到第二日,天亮了,将跟随都召集拢来,却没有一个和牛相像的人,就对那些人说:“这事你们都给我记着。”等到侨如也奔到齐国去,穆子送食物给他吃。侨如说:“鲁国因为我们先人的功劳,将要存留我们的宗族,一定来召你的,你便怎样?”穆子回答说:“希望他来召已经好久了!”后来鲁人果然来召他,他便不告诉侨如就回去了。既然立做卿以后,他那宿过庚宗的妇人,献给他一只野鸡,穆子问她有儿子吗,妇人回答说:“我的儿子已经大了,能够捧了野鸡跟我来了。”便喊他来一看,哪知就是梦中所看见的,便不问他叫什么名字,喊他叫“牛”。那孩子便答应一声:“唯!”叔孙豹便喊那些跟随,使他们来看。就叫他做个小童,很宠用他,等到牛长大了,便叫他管理家政。齐大夫公孙明本和叔孙很要好的,叔孙回国去,却不来迎接国姜,子明就把她娶了去,所以叔孙豹很怒。他的儿子年长了,叔孙方才使人去迎接他们,叔孙豹有一天在丘莸地方打猎,就生了病,竖牛要想扰乱他的家室,据为己有,强迫孟丙和他订盟,孟丙不肯,叔孙本替孟丙铸了口钟,对他说:“你还没有和诸大夫交际过,可以在涂钟缝落成的时候,宴会那些大夫了!”孟丙既备办了酒筵,便使竖牛进去向父亲要个日期,竖牛进去后,却不告明叔孙,出来便诈说一个日期。等到宾客都来了,叔孙听得打钟的声音,便诧怪问竖牛,牛说:“孟丙有你北方那个妇人的堂客在家中呢!”叔孙便大怒,要去看他。竖牛拦阻他,不放他出去,及宾客既去,便使他拘执起来,杀孟丙在门外。牛又强迫和仲壬订盟,仲也不肯,后来仲和昭公的御士莱书游观在公的宫中,公赏赐他一只玉环。仲壬便使竖牛拿玉环给叔孙观看,牛进去了,不给他看。出来就诈称叫你佩戴了吧!牛一面又对叔孙说:“叫仲壬去见国君,怎么样?”叔孙说:“这是什么话?”牛说:“你不使他引见,他已自己去引见过了,公给他玉环,他已经佩戴的了!”叔孙便把他驱逐出境,仲壬就逃到齐国去。叔孙病重了,叫他去叫仲壬回来,牛应许了却并不去叫,管家杜洩进去见,叔孙告诉他饥饿口渴,给他一把长枪,叫他去杀牛。杜洩回答说:“你只向他要食物,他自会来的,为什么要去掉他呢?”竖牛后来就索性说:“穆子害了病,不喜欢见人。”便一概不见,使他们送食物的,只放在东西厢便退出去,牛却并不将食物送进去,只把倒空的食器放在那里,便叫他们撤去。十二月癸丑那天,叔孙得不到食物,乙卯那天便死了,牛就立了昭子,自己做他的家相。昭公派杜洩去葬叔孙。竖牛便私贿叔仲昭子,和季氏的家臣南遗,使他们在季孙那里说杜洩的坏话,要想除去他。杜洩正要用路车葬叔孙,而且都要用卿礼。南遗便对季孙说:“叔孙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乘过路车,葬的时候为什么倒要用起来呢?而且最长的卿尚且没有路车,次卿倒要用路车葬,在礼法上不是说不过去吗?”季孙说:“是的。”便使杜洩不要用路车,杜洩不肯,他说:“夫子是受命在朝中,去朝聘过天王的,天王因他有礼,想念他先人的旧功,才赏给他路车,他不敢自乘,复命的时候,送进君主那里,君主不敢违背王命,仍旧赏给了他,使三位官员记录下来。那时你做司徒,是写定名位的,我们夫子做司马兼作工正,记上车服的器用,孟孙做司空,是记功劳的,如今死了再不用,这分明是弃掉君命了。记录的文书还在公府中,仍旧不用,这分明是废掉三官了。若是王命的服,活着的时候不敢穿,死了又不用他,还有什么用处呢?”季孙便使他拿去葬。季孙后来又打算废去中军,竖牛说:“夫子本来早想废去他的。”

昭公五年(即公元前五三七年)

经 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

传 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卑公室也1。毁中军于施氏,成诸臧氏。初作中军,三分公室,而各取其一。季氏尽征之2,叔孙氏臣其子弟3,孟氏取其半焉4。及其舍之也,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于公5。以书使杜洩告于殡6曰:“子固欲毁中军,既毁之矣,故告。”杜洩曰:“夫子唯不欲毁也,故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受其书而投之,帅士而哭之。叔仲子谓季孙曰:“带受命于子叔孙曰:‘葬鲜者自西门7。’”季孙命杜洩8。杜洩曰:“卿丧自朝,鲁礼也。吾子为国政,未改礼而又迁之,群臣惧死,不敢自也9。”既葬而行。仲至自齐,季孙欲立之。南遗曰:“叔孙氏厚则季氏薄,彼实家乱,子勿与知,不亦可乎?”南遗使国人助竖牛以攻诸大库之庭10,司宫射之,中目而死。竖牛取东鄙三十邑以与南遗。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竖牛惧奔齐,孟仲之子杀诸塞关11之外,投其首于宁风12之棘上。仲尼曰:“叔孙昭子之不劳,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13。’”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14,以示卜楚丘,曰“是将行15,而归为子祀。以谗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馁死。明夷,日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明夷之谦,明而未融,其当旦乎?故曰为子祀。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离,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纯离为牛,世乱谗胜,胜将适离,故曰其名曰牛。谦不足,飞不翔,垂不峻,翼不广,故曰其为子后乎。吾子亚卿也,抑少不终。”

今注

1 卑公室也:这是将公室降低。

2 季氏尽征之:一点也不归给公家。

3 叔孙氏臣其子弟:以他的子弟归叔孙氏,以他的父兄归公家。

4 孟氏取其半焉:孟氏更以子弟的一半归公家。

5 而贡于公:国中的人民皆属于三家,只随意贡献给公而已。

6 以书使杜洩告于殡:用信使杜洩告知叔孙豹的殡。

7 葬鲜者自西门:鲜者是指不能善终的人,下葬的出都城西门。

8 季孙命杜洩:命以叔孙的丧礼自西门出。

9 不敢自也:不敢遵从这种办法。

10 大库之庭:曲阜原是大庭氏之虚,在原地作库,所以称为大庭氏之库,外边空地因称为大库之庭。

11 塞关:齐鲁边界上关口。

12 宁风:杜预以为齐地,程发轫先生则以为祭祀名,俟考。

13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这是《诗经·大雅》中的一句诗,意思是说德行直则四方全顺从他。

14 遇明夷 之谦 :遇见从明夷卦变到谦卦。

15 是将行:他将出奔。

今译

五年春,王正月,舍去中军,这是为的降卑公室。毁中军之议开始于施氏,完成于臧氏。最初作中军,三分公室,三家各分一份。季孙全都征收他们,叔孙氏只把他子弟作臣,孟孙氏只拿他子弟的一半。等到舍中军的时候,四分公家,季孙氏选其中的两份,叔孙氏同孟孙氏各分一份,全都把他征收,只对公家献贡。写了一封信叫杜洩在叔孙氏的棺材前面读过:“你很愿意毁中军,现在已经毁了,特别告诉你。”杜洩说:“他因为不愿意毁中军,所以到僖公的庙门去盟誓,又到五父的道上去诅咒。”接到他这封信,扔到地下,率他的家众去哭。叔仲带对季孙说:“带听叔孙说过:‘给不寿终的人下葬,由国都的西门出。’”季孙告诉杜洩如此做。杜洩就说:“卿的丧事由朝中出来,这是鲁国素来行的礼。你现在掌国的政权,没有改礼,而又换了新办法,大家怕死,不敢遵从。”等着给叔孙下葬以后,杜洩就走了。叔孙的儿子仲从齐国回来,季孙想立他为叔孙的后人。南遗说:“叔孙氏要厚,季孙氏就薄了,他是家中有乱事,你不管不也可以吗?”南遗叫国里人帮着竖牛在大库的庭上攻打仲壬,司宫射他,恰好中在眼睛,就死了。竖牛取了叔孙氏的东部三十邑给了南遗。叔孙婼即位,告诉他家里众人说:“竖牛祸害了叔孙氏,使乱了大的顺序,杀了嫡出,立了庶出,又分散他的田邑,他还想减轻罪,他的罪状没有再大的。必定把他杀掉。”竖牛害怕了逃到齐国去。孟丙的儿子及仲壬的儿子把他杀在塞关的外头,将他的脑袋扔到宁风的棘草上。仲尼就说:“叔孙婼要不居功是不能够的,周任说一句话:‘做政治的人不赏对私人有功的人,也不罚对私人有怨的人。’《诗经·大雅》一句诗说:‘有德行的人,四国全都顺他。’”当初,叔孙豹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叫人拿《周易》来占卜,遇见明夷的卦变到谦卦,他给占卦的人卜楚丘看,说:“他先要出奔,然后回来,给你奉祭祀,跟着回来的有一个坏人,这个叫作牛,末了要饿死。明夷就等于日,日是有十数,所以有十个时辰,也等于十个位置,由壬以下数起来,第二是公,第三是卿,日最高是最盛明,是王位。食时之日,是公位。早晨的位置第三,是卿,明夷变到谦,天明而没有完全出太阳,这是早晨,所以说回来给你奉祭祀。日光不足的时候当鸟,所以说明夷于飞。天明而没有完全亮,所以说垂着翅膀,表示太阳的动作,所以说君子要出奔。当三在早晨,所以说三天不吃东西,离是火、艮是山,离是火,火烧了山,山就毁。在人是讲话,毁了说话,就是谗言,所以说主人有说话必定是谗言。纯正的离卦等于牛,世事乱了,谗言就多了,多了就到了离,所以说叫作牛。谦不够,飞也不高,翅膀垂下,也不够宽广,所以说将做你的后人,你虽是次卿,到末了不得善终。”

经 楚杀其大夫屈申。

传 楚子以屈申为贰于吴,乃杀之。以屈生1为莫敖,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过郑,郑伯劳子荡于汜2,劳屈生于菟氏3。晋侯送女于邢丘4,子产相郑伯会晋侯于邢丘。

今注

1 屈生:屈建的儿子。

2 汜:郑地,即南汜,在今河南省襄城县。

3 菟氏:郑地,《寰宇记》说:“菟氏城在河南尉氏县西北四十里。”

4 邢丘:晋地,在今河南省温县东二十里。

今译

楚灵王以为屈申是同吴国有二心,把他杀掉。叫屈生做莫敖,使他同令尹子荡到晋国去迎接女子。回来过郑国,郑伯郊劳子荡在汜这地方,郊劳屈生在菟氏这地方。晋侯送女儿一直到邢丘,子产给郑伯相礼,到邢丘会见晋平公。

经 公如晋。

传 公如晋1,自郊劳至于赠贿2,无失礼3。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4,不能取也,有子家羁5,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6,利人之难7,不知其私。公室四分8,民食于他。思莫在公,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君子谓叔侯于是乎知礼。

今注

1 公如晋:初即位所以往晋朝见。

2 自郊劳至于赠贿:初到晋国时有郊劳礼,以后尚有各种赠贿的礼。

3 无失礼:各种礼节皆没有错误。

4 今政令在家:鲁国的政令皆为各大夫所掌管。

5 子家羁:庄公的玄孙子家懿伯。

6 陵虐小国:指伐莒国取郓地。

7 利人之难:指乘莒乱遂取鄫。

8 公室四分:四分公室指今年的事。

今译

鲁昭公到晋国去,从郊劳一直到送礼,他全没有失错的地方。晋平公问司马侯说:“鲁侯岂不也对于礼很擅长吗?”回答说:“鲁侯哪里知道礼。”晋平公说:“为什么从郊劳至送礼,没有违礼,怎可说不知道?”他说:“这是仪节,不可以叫作礼。礼是为的所以守他的国家,行他的政令,不丢掉他的人民。现在政令全在他大夫的手中,他没法取回,又有子家羁,他没法用他。违反大国的盟誓,欺凌小国,还以邻国的困难为利,而不知道他自己有困难。公室四分,人民到三家去吃饭,没有人民想着公家,不知道末了什么样子,身为国君,祸难将到他身上,他不去操心。礼的本末,就在恤民忧国上,而去研究仪节,说他善于礼,这不是很远了吗?”君子说司马侯是很懂礼的。

传 晋韩宣子如楚送女,叔向为介,郑子皮、子大叔劳诸索氏1。大叔谓叔向曰:“楚王汏侈已甚,子其戒之。”叔向曰:“汏侈已甚,身之灾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币帛,慎吾威仪,守之以信,行之以礼,敬始而思终,终无不复2。从而不失仪,敬而不失威,道之以训辞,奉之以旧法,考之以先王,度之以二国3,虽汏侈,若我何?”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晋,吾仇敌也,苟得志焉,无恤其他。今其来者,上卿上大夫也。若吾以韩起为阍4,以羊舌肸为司宫5,足以辱晋,吾亦得志矣,可乎?”大夫莫对。薳启彊曰:“可。苟有其备,何故不可?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是以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朝聘有珪,享 有璋,小有述职,大有巡功,设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饮,宴有好货,飧有陪鼎,入有郊劳,出有赠贿,礼之至也。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城濮之役6,晋无楚备,以败于邲7。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8。自鄢以来,晋不失备,而加之以礼,重之以睦,是以楚弗能报而求亲焉。既获姻亲,又欲耻之,以召寇雠,备之若何?谁其重此,若有其人,耻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图之。晋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诸侯而麇至9,求昏而荐女10,君亲送之,上卿及上大夫致之,犹欲耻之,君其亦有备矣,不然奈何?韩起之下,赵成、中行吴11、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皆诸侯之选也12。韩襄13为公族大夫,韩须14受命而使矣。箕襄、邢带15、叔禽、叔椒、子羽16,皆大家也。韩赋七邑,皆成县也17。羊舌四族18,皆强家也。晋人若丧韩起杨肸,五卿八大夫19,辅韩须杨石20,因其十家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伯华谋之,中行伯21魏舒帅之,其蔑不济矣。君将以亲易怨,实无礼以速寇,而未有其备,使群臣往遗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王曰:“不穀之过也,大夫无辱。”厚为韩子礼,王欲敖叔向以其所不知而不能,亦厚其礼。韩起反,郑伯劳诸圉22,辞不敢见,礼也。

今注

1 索氏:《一统志》说:“大索城今荥阳县治,小索城在县北四里。”

2 终无不复:凡事全可以重新再做。

3 度之以二国:省度晋楚两国的情形再做。

4 若吾以韩起为阍:把韩起的脚斩掉使他看守门。

5 司宫:太监。

6 城濮之役:在僖公二十八年。

7 以败于邲:在宣公十二年。

8 以败于鄢:成公十六年。

9 求诸侯而麇至:要求诸侯就一群的来。

10 求昏而荐女:求婚姻就把女子送来。

11 赵成中行吴:赵成是赵武的儿子,中行吴即荀吴,荀偃的儿子。

12 诸侯之选也:这些个人全是各国重要的人物。

13 韩襄:韩无忌的儿子。

14 韩须:韩起的儿子。

15 箕襄、邢带:这二人是韩氏的同族。

16 叔禽、叔椒、子羽:全是韩起的庶子。

17 皆成县:成县指有一百辆战车的县。

18 羊舌四族:铜鞮伯华、叔向、叔鱼、叔虎兄弟四人。

19 五卿八大夫:五卿是指赵成以下的人,八大夫指祁午以下的人。

20 辅韩须杨石:杨石是羊舌肸的儿子。

21 中行伯:即荀吴。

22 圉:《一统志》说:“在今河南省杞县南五十里。”

今译

晋国韩起到楚国送女儿,叔向做副使,郑国的子皮游吉到索氏郊劳,游吉对叔向说:“楚王奢侈已经很厉害,你要警戒。”叔向说:“奢侈已经很厉害,这是身体的灾害,焉能害到旁人?我拿着我的货币,谨慎我的威仪,言语有信,以礼节来行使,恭敬从事,始终如一,这样,没有事不可以再办的。顺从而不失掉仪节,恭敬而不失掉威严,称说先王的训辞,用旧法来办理,再拿先王的事情来考正,度晋楚两国的形势来行使,他虽然奢侈,对我有什么办法呢?”到了楚国,楚王对他大夫们说:“晋国是我的仇敌,假使得了志向,其他的事情全不管。现在他来的是上卿同上大夫,我要把韩起的脚剁掉,叫他看守门户,将叔向做太监,这可以羞辱晋国,我也可以得志向,你们以为可以不可以。”大夫们都不敢回答。薳启彊说:“可以。假设有预备,为什么不可以。羞辱一个人,还不可以没有预备,何况羞辱一个国家呢?所以圣王只讲求行礼,而不求羞辱旁人。朝聘的时候有玉珪,享宴的时候有玉璋,小的有述职,大的有巡守,为的行礼,设几而不倚靠,酒杯满了而不喝,请客的时候送礼物,吃饭的时候有陪鼎,进来时有郊劳,出去时有送礼,这是礼的极致。国家失败的缘故,是没有道理,祸乱就兴起。城濮之战晋国战胜而没有防备楚国,所以在邲之战打败了。邲以后楚国没有防备晋国,就被打败了在鄢陵。自从鄢陵以后,晋国不失掉防备,而加上礼节,再加上和睦,所以楚国不能够报复,只好要求婚姻。既然得到婚姻,又想羞辱他,以致招来了敌人,那么怎么样防备呢?要有预备,来羞辱他也可以。要是没有,你要细想一想。晋国的侍奉你,我以为可以了,要求诸侯,而诸侯全来,求婚姻而奉献女子,晋国的君亲自送来,而上卿及上大夫也送来,你还想羞辱他,你应该有防备了,要不然怎么办呢?韩起之下,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全是诸侯的精良。韩襄做公族大夫,韩须也受命来出使。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全是大家。韩家管七个邑,全都是百乘的县。羊舌四家,全都是强家。晋人若丢掉韩起、叔向、五卿八个大夫,辅佐着韩起的儿子韩须,叔向的儿子杨石,用他的十家九县,九百辆车,其余四十县剩下四千辆车,用武力来表达愤怒,以报他的大羞耻。叔向的哥哥伯华来计谋,荀吴、魏舒率领着,这没有不成功的,你将以亲戚变成怨,实在无礼,而且招致寇仇,而没有预备,叫我们大家被他来逮捕,以快乐你的心,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楚王说:“这是我的错,你不要以为羞辱。”于是加厚韩起的礼节,王想骄傲叔向问他不能知道的事情也不能够,也加厚他的礼节。韩起回去了,郑伯在圉这地方慰劳他,他辞谢不敢见,这是合礼的。

传 郑罕虎如齐,娶于子尾氏。晏子骤见之,陈桓子问其故,对曰:“能用善人,民之主也。”

今译

郑子皮到齐国去,娶子尾氏的女儿。晏婴急急去见他。陈无宇问他为什么要见他。他回答说:“能用好的人,可以为人民的尊长。”

经 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

经 秋,七月,公至自晋。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

传 夏,莒牟夷以牟娄1及防兹2来奔,牟夷非卿而书,尊地也。莒人愬于晋,晋侯欲止公。范献子曰:“不可。人朝而执之,诱也。讨不以师,而诱以成之,惰也。为盟主而犯此二者,无乃不可乎!请归之,间而以师讨焉。”乃归公。秋,七月,公至自晋。莒人来讨,不设备。戊辰,叔弓败诸蚡泉3,莒未陈也。

今注

1 牟娄:莒地,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十五里之董家崖头村。

2 防兹:皆是莒地,《山东通志》说:“防亭在诸城县东北柴沟社东南之防亭。”而《汇纂》说:“兹在山东省诸城县西北。”

3 蚡泉:鲁地,《续山东考古录》说:“沂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有盆泉。”《县志》说:“即蚡泉。”

今译

夏天,莒牟夷用牟娄同防兹逃奔鲁国,牟夷不是卿而写在《春秋》上,因为尊重地的原因。莒国人告到晋国,晋侯想不许鲁昭公回国。范鞅说:“不可,人家来上朝而执着他,这是引诱。讨伐不用军队,而用引诱成功,这是慢惰。盟主而用这两种手段,似乎是不可以的!请将他送回鲁国去,有暇再用军队去讨伐他。”就将鲁昭公送回。秋七月,公从晋国回来。莒国人来讨伐他,而不设备。戊辰,叔弓在蚡泉打败他,莒军队尚未摆成阵势。

经 秦伯卒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秦景公死了。

经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

传 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1,薳射以繁扬2之师会于夏汭3,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4。闻吴师出,薳启彊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5,楚子以驲至于罗汭6。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师,楚人执之,将以衅鼓。王使问焉,曰:“女卜来吉乎?”对曰:“吉。寡君闻君将治兵于敝邑,卜之守龟曰:‘余亟使人犒师,请行以观王怒之疾徐而为之备,尚克知之。’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 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无日矣。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吴知所备矣。敝邑虽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师。难易有备,可谓吉矣。且吴社稷是卜,岂为一人?使臣获衅军鼓,而敝邑知备,以御不虞,其为吉孰大焉?国之守龟,其何事不卜?一臧一否,其谁能常之。城濮之兆,其报在邲。今此行也,其庸有报志。”乃弗杀。楚师济于罗汭6,沈尹赤会楚子,次于莱山7,薳射帅繁扬之师先入南怀,楚师从之,及汝清8。吴不可入,楚子遂观兵于坻箕之山9。是行也,吴早设备,楚无功而还,以蹶由归。楚子惧吴,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薳启彊待命于雩娄,礼也。

今注

1 此役见昭公四年。

2 繁扬:原属蔡,一作繁阳,据《一统志》说:“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北。”

3 夏汭:楚地,在今安徽省凤台县西南。

4 琐:楚地,在今安徽省霍邱县东。

5 鹊岸:楚地,《方舆纪要》说:“鹊头镇在安徽铜陵县,县北十里有鹊头山,楚伐吴败于鹊岸是也。”

6 罗汭:顾栋高说:“罗汭在今河南罗山县境。”

7 莱山:顾栋高说:“莱山在河南光山县南一百五十里。”

8 南怀、汝清:《左传地名补注》说:“汝清即汝水入淮之口,在河南息县东南,安徽阜阳县西南,固始县之朱臬镇,汝水入淮处,亦谓之淮口。”或者以为汝清应在今安徽省合肥县北百里之清北镇,亦是一说。

9 坻箕山:《寰宇记》说:“安徽巢县南三十七里之踟蹰山,即坻箕山。”

今译

冬天十月中,楚王率领诸侯和东夷的兵士去伐吴,算是报复棘、栎、麻那次的战争。薳射领了繁扬的军队,在夏汭的地方会合。越大夫常寿过,领兵来会楚王在琐的地方。听说吴国已经出兵了,薳启彊便领兵跟着吴师,吴人没有设下防备,败于鹊岸那里。楚王骑了驲站的马到罗汭去。吴王派他的弟弟蹶由去犒劳楚师,楚人把他捉住,将要杀了涂血在鼓上,楚王便故意使人问他说:“你占卜了来,吉利的吗?”蹶由回答说:“吉利的,寡君听得你君将要治兵在我敝邑,用守国的龟占卜,祷告说:‘我赶紧派人去犒劳楚军,顺便察看楚王的怒容厉害不厉害,借此做战守的防备,能够有些分晓?’龟的象兆是吉的,并且说:‘可以有分晓的。’现在你君如果快活了,好好地迎接使臣,那么恰正是使敝邑添上懈怠,却忘掉要死,国的灭亡便没有几日了。如今你君王的愤怒,像雷电一般的大发起来,虐待着使臣,将要把他杀了,血涂在鼓上,那么吴国恰正知道要防备了。敝邑虽是衰弱,如果早日完备了器具,也是可停歇你楚师的。酌量了时势的难易,有了相当的防备,可以说是吉利的了。并且吴国是专为国家卜的,难道只为我一个人吗?我使臣的血虽涂在军鼓,敝邑却知道了防守,得抵敌不测的祸,这样的吉利难道还有再大的吗?守国的龟哪一件事不拿他占卜,有的吉,有的凶,也哪里能有一定。城濮的战争,你们楚国的卜是吉的,但报复却在邲那次战争。如今这次战争,吴国或者也有报楚的意思呢!”楚王便不杀他,楚兵渡过罗汭,沈尹赤来同楚王会兵,兵宿在莱山那里。薳射领了繁扬的兵,先进南怀去,楚师跟着前去。到了汝清地方,看见吴国果然有防备了,攻打不进。楚王便阅兵在坻箕的山上,这一次战争吴国早设下防备。楚人没有功劳便回去,只捉了个蹶由归国,楚王有些怕吴国,派沈尹射等候命令在巢的地方,派薳启彊等候命令在雩娄的地方,这是很合于礼的。

传 秦后子复归于秦,景公卒故也。

今译

秦伯的弟弟再回到秦国,因为秦景公死的缘故。

昭公六年(公元前五三六年)

经 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

经 葬秦景公。

传 六年春,王正月,杞文公卒,吊如同盟,礼也。大夫如秦,葬景公,礼也。

今译

六年春,王正月,杞文公死了,祭吊他同普通的盟友一样,这是合于礼的。大夫们到秦国去,给秦景公行葬礼,这也是合于礼的。

传 三月,郑人铸刑书1,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2,立谤政3,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4。’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5。’如是何辟之有?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肸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复书曰:“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士文伯曰:“火见,郑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为?”

今注

1 郑人铸刑书:把刑典铸到鼎上。

2 作封洫:这件事在鲁襄公三十年。

3 立谤政:在昭公四年所谓作丘赋。

4 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这是《诗经·周颂》一句诗。意思是说用文王的德行作样式,所以能够成安定四方的功劳。

5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经·大雅》一句诗。意思是说用文王为法度,所以天下人全信服他。

今译

三月,郑人铸刑书。晋国叔向叫人给子产信说:“自初我以你为准度,现在已经不了。从前先王拿制度来商量事情,不用刑罚,是因为怕人民有争夺的心,但如此尚没有方法禁止,所以更加上用义来防闲,用政令来纠正,用礼来推行,教人民守信,保持仁心,再加上禄位,以劝他听从,严断刑罚,以制裁他的放肆。还恐怕做得不够,再教给他忠实,拿行为教他恐惧,教给他当时所急的事情,使用人民全都和气,再加上恭敬,更加上坚强,用刚毅来断决,另外求圣哲的上司、明察的官吏、忠信的长官、慈惠的师傅,这时间人民就可以听候任使,而不生祸乱。人民知道有法律,就不敬上边的人,而且有争论的心,他们考察书册,侥幸达成目的,这样政府就没有办法治理了。夏朝有乱政,方才作禹刑。商朝有乱政,方才作汤刑,周有乱政,才作九刑。这三种刑书的兴起,全在晚年。现在你相郑国,作封洫的政策,再加上作丘赋,用三代末世的方法铸作刑书,只想着安定人民,这不也很难吗?据《诗经·周颂》里说:‘用文王的德行,可以每天安定四方的人。’又说:‘以文王为法,各邦国全都信服。’这样子有什么法律的规定呢?人民只知道争端,将放弃礼,而以刑书为证据,各种的小事全都要去争,狱增加,贿赂全都行使,在你的时代里,郑国要灭亡了。我听说国家将亡的时候,必定制造很多制度,恐怕就是这件事情。”子产回信说:“根据你的这句话说,侨没有才干不能够顾及子孙,我是所以救世的。既然你不赞成,但是我不敢忘你的恩惠。”士文伯说:“火星出来,郑国恐怕就要遭火。火没有出现,而作了火来铸造刑器,刑器大家全藏着,再加上火星,那么怎么能够不着火呢?”

经 夏,季孙宿如晋。

传 夏,季孙宿如晋,拜莒田也。晋侯享之,有加笾1。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不敢求贶。得贶不过三献,今豆有加,下臣弗堪,无乃戾也。”韩宣子曰:“寡君以为 也。”对曰:“寡君犹未敢,况下臣君之隶也,敢闻加贶。”固请彻加,而后卒事。晋人以为知礼,重其好货。

今注

1 有加笾:各种笾豆的数量比平常增加。

今译

夏天,季孙宿到晋国去,拜谢莒国的田地。晋平公来宴享他,笾豆比常数目增加。季孙宿退下,使行人告诉说:“小国的侍奉大国,苟免于被讨伐,不敢要求增加好处。就说好处也不敢超过三献,现在笾豆有增加,我实在不敢当,恐怕这是罪恶了。”韩起说:“寡君以为这是增加欢乐。”回答说:“寡君尚且不敢当,何况我下臣是你的属隶呢?”就要求取消增加的笾豆,然后行礼完成。晋国人以为他很懂礼,多送他货币。

经 葬杞文公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给杞文公行葬礼。

经 宋华合比出奔卫。

传 宋寺人柳有宠1,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2,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遂逐华合比。合比奔卫。于是华亥3欲代右师,乃与寺人柳比,从为之征曰:“闻之久矣!”公使代之4,见于左师,左师曰:“女夫也必亡。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诗》曰:‘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女其畏哉。”

今注

1 有宠:为宋平公所宠爱。

2 亡人之族:亡人指华臣,在襄公十七年由宋国逃到卫国。

3 华亥:华合比的弟弟。

4 公使代之:替代华合比为右师。

今译

宋国寺人柳有宠于宋平公,太子佐很恨他。华合比就说:“我来杀他。”寺人柳听见了,就做了一个坑,杀了牛,好像盟誓的样子,埋下盟书,然后告诉平公说:“合比将纳逃亡者的党羽,居然在北郭盟誓了。”平公使人去察看,果然有,就将华合比驱逐。华合比逃到卫国去。这时间华合比的弟弟华亥想着代理右师,就跟寺人柳相联系,并来作证说:“听说已经很久了!”宋平公就叫他替代作右师。他看见向戌,向戌对他说:“你这人必定会灭亡的。你毁掉你的本家,对旁人有什么关系,人也对你有什么关系。《诗经·大雅》有句话:‘宗子等于一个城一样,不要把城毁掉,城毁了,就有可畏之事。’你是要畏惧的。”

传 六月,丙戌,郑灾。

今译

六月,丙戌,郑国发生火灾。

传 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1,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柤2,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3,以其乘马八匹私面。见子皮如上卿4,以马六匹。见子产以马四匹,见子大叔以马二匹。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不抽屋,不强匄。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废,小人降。”舍不为暴主不慁宾,往来如是,郑三卿5皆知其将为王也。韩宣子之适楚也,楚人弗逆。公子弃疾及晋竟,晋侯将亦弗逆。叔向曰:“楚辟我衷6,若何效辟?《诗》曰:‘尔之教矣,民胥效矣7。’从我而已,焉用效人之辟?《书》曰:‘圣作则8,无宁以善人为则,而则人之辟乎?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晋侯说,乃逆之。

今注

1 报韩子也:报前年韩起送晋女到楚国。

2 柤:郑地,在今新郑县南境,为楚郑往来的道路。

3 见如见王:见郑伯跟见楚王一样的恭敬。

4 见子皮如上卿:看见子皮如见楚国的上卿一样。

5 郑三卿:是子皮、子产及游吉。

6 楚辟我衷:楚国不合理,而我们很规矩。

7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经·小雅》的一句诗。你要教训他们,人民就自然仿效。

8 圣作则:这是一句《逸书》。圣人规定法则。

今译

楚国公子弃疾到晋国去,报答韩起的送女。经过郑国,郑国子皮、子产、游吉跟随郑伯到柤这地方来慰劳他,他辞了不敢见。固请见他,他看见郑伯如见楚王一样。拿着马八匹私见郑伯。见子皮如见楚国的上卿用马六匹。见子产用马四匹,见游吉用马二匹。禁止采树,不能侵犯田地,也不毁掉树木,不采种子,不毁掉房子,不强求物件。并且宣誓说:“有犯了这个命令的,君子就废黜,小人更降职。”住的地方不施暴行,主人不以宾客为患,往来皆是如此,郑国子皮、子产、游吉全都知道他将要做王了。韩起到楚国去,楚国人不派人迎接,公子弃疾到了晋国边境,晋侯也想着不迎接。叔向说:“楚国是邪辟,我们是依规矩做,为何要仿效邪辟?《诗经·小雅》说:‘你的教训,人民全都仿效。’这是遵从我,何必仿效人家邪辟?《逸书》上说:‘圣人作法则。’宁可以善人作法则,尚能仿效人家的邪辟吗?匹夫做好事,人民犹效法他,何况一个国君呢?”晋侯高兴了,就来迎接他。

经 秋,九月,大雩。

传 秋,九月,大雩,旱也。

今译

秋九月,鲁国行求雨的典礼,因为旱灾的缘故。

经 楚薳罢帅师伐吴。

传 徐仪楚1聘于楚,楚子执之,逃归。惧其叛也,使薳洩2伐徐,吴人救之。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谿3,吴人败其师于房钟4,获宫厩尹弃疾5,子荡归罪于薳洩而杀之。

今注

1 仪楚:徐大夫。

2 薳洩:楚大夫。

3 乾谿:《江南通志》说:“在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

4 房钟:吴地。在今安徽省凤台县西北百里,近蒙城界。

5 宫厩尹弃疾:这是鬬韦龟的父亲。

今译

徐大夫仪楚到楚国聘问,楚王把他逮起来,逃回去了。又恐怕他反叛,就使薳洩伐徐国,吴国人来救援他。令尹子荡就率领军队去伐吴国,到了豫章,而住到乾谿这地方,吴人打败他的军队在房钟,捕获宫厩尹弃疾,子荡说是薳洩的罪过,把他杀掉。

经 冬,叔弓如楚。

传 冬,叔弓如楚聘,且吊败也。

今译

冬天,叔弓到楚国去聘问,并且吊他为吴国所打败。

经 齐侯伐北燕。

传 十一月,齐侯如晋,请伐北燕也,士匄相士鞅逆诸河,礼也。晋侯许之。十二月,齐侯遂伐北燕,将纳简公1。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

今注

1 简公:是北燕的君,自从昭公三年就出奔到齐国。

今译

十一月,齐景公到晋国去,请求讨伐北燕,士匄为士鞅相礼,到了河边去迎接,这很合于礼的。晋平公答应他了。十二月,齐景公就伐北燕,将纳简公。晏婴说:“不能进去,燕人已经有君了。人民不能够有二心,我们的君好贿赂,左右巴结君,做大事情不用信实,这是不可以的。”

昭公七年(公元前五三五年)

经 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

传 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齐求之也。癸巳,齐侯次于虢1,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听命。先君之敝器,请以谢罪。”公孙皙2曰:“受服而退,俟衅而动,可也。”二月,戊午,盟于濡上3。燕人归燕姬,赂以瑶罋,玉椟,斝耳4,不克而还。

今注

1 虢:《方舆纪要》说:“虢与郭通,在河北任丘县西十七里。”

2 公孙皙:齐大夫。

3 濡上:在今河北任丘县西北,容城东南。

4 瑶罋、玉椟、斝耳:这几件全都是玉器。

今译

七年春,王正月,北燕国同齐国和平,这是齐国的要求。癸巳,齐景公到了虢的地方,燕人要求说:“我们已经知道罪过了,我敢不听从命令。先君的物件,请以此来谢罪。”齐大夫公孙皙说:“受服而退兵,等着机会再动,就可以了。”二月,戊午,在濡水上盟誓。燕人把燕姬送给齐国,再拿很多件玉器来行贿赂。齐国没有纳简公,就回国了。

传 楚子之为令尹也,为王旌以田,芋尹无宇断之曰:“一国两君,其谁堪之!”及即位,为章华之宫1,纳亡人以实之。无宇之阍入焉。无宇执之,有司弗与,曰:“执人于王宫,其罪大矣。”执而谒诸王2,王将饮酒。无宇辞曰:“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3。’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今有司曰:‘女胡执人于王宫?’将焉执之?周文王之法曰:‘有亡荒阅4’所以得天下也。吾先君文王5作仆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所以封汝也6。若从有司,是无所执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台也,王事无乃阙乎?昔武王数纣之罪,以告诸侯曰:‘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7。’故夫致死焉。君王始求诸侯而则纣,无乃不可乎?若以二文之法取之,盗有所在矣8。”王曰:“取而臣以往,盗有宠,未可得也。”遂赦之。

今注

1 章华之宫:《汇纂》说:“在湖北监利县东五里,有华容城。”

2 执而谒诸王:把陈无宇逮起来去见楚灵王。

3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诗经·小雅》的一句诗。在天下里头没有不是王的土地,在土地的上边没有不是王的臣子的。

4 有亡荒阅:凡是有逃的人就要大检查。

5 先君文王:指楚文王。

6 所以封汝也:所以他的封疆到了汝水的边上。

7 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这是《尚书·武成》篇的一句话,商纣是天下逃人所聚集的地方。

8 盗有所在矣:意思是说灵王也是强盗。

今译

楚王做令尹的时候,做了一个王的旗子来打猎,芋尹无宇把它斩断了说:“一国两个君,这怎么能够忍受呢?”到了即位以后,修了章华的宫殿,召纳很多逃亡的人以充实他。无宇的看门的逃到那里去,无宇想逮他,管宫殿的人不给他,并且说:“在王宫里逮人,这个罪过很大。”把无宇逮起来,去见楚灵王,楚王正要饮酒。无宇就说:“天子是经略天下,诸侯正他的封疆,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在封略里面,哪件不是君的土地?食土的毛草,谁不是君的臣子。所以《诗经》上说:‘普天的底下没有不是王的土地,土地边上没有不是王的臣子。’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这是下面所以侍奉上面,上面所以侍奉神的。所以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现在有管司的人说:‘你为什么在王宫里逮人?’这样的话,到哪里才能逮捕他?周文王的法律说:‘有的逃亡人要大检查’,所以周文王得到天下。我们的先君楚文王作仆区法律说:‘隐藏赃物,这跟强盗同样罪。’所以封楚国到汝水。要从着有司所说的话,这是没有办法逮捕逃臣了。逃出去的而舍掉,这是等于没有陪台,王事不也很阙失吗?从前周武王数商纣的罪状,告诉诸侯说:‘纣是天下逋逃人集会的地方。’所以天下人全都反对他。你现在刚求诸侯,而以纣为法则,这是不可以的吧?要是拿周文王同楚文王的法律来办,盗就可以找出来了。”王就说:“把你看门的拿走吧!盗有宠幸,你不可以得。”就把无宇赦掉。

经 三月,公如楚。

传 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以诸侯落之。大宰薳启彊曰:“臣能得鲁侯。”薳启彊来召公,辞曰:“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婴齐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照临楚国,镇抚其社稷,以辑宁尔民。’婴齐受命于蜀1,奉承以来,弗敢失陨,而致诸宗祧,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日月以冀,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2。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楚国,以信蜀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3,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以请先君之贶。”公将往,梦襄公祖。梓慎曰:“君不果行,襄公之适楚也,梦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实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尝适楚,故周公祖以道之。襄公适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三月,公如楚,郑伯劳于师之梁4,孟僖子为介,不能相仪,及楚不能答郊劳。

今注

1 蜀:蜀盟在成公二年。

2 今四王矣:四王是楚共王、楚康王、郏敖、楚灵王。

3 使臣请问行期:意思是问鲁国要同楚国开战的日期。

4 师之梁:郑国城门。

今译

楚王做成了章华的台,愿意跟诸侯共同来祭祀。太宰薳启彊说:“我可以叫鲁侯来。”薳启彊来叫鲁昭公,他的理由是说:“以前鲁国的先君成公告诉我们的先大夫婴齐说:‘我不忘了先君的要好,将派衡父到楚国来,镇抚楚国的国家,使你的人民全安宁。’婴齐在蜀这地方接到你的盟誓,以后也不敢忘掉,把成公的话告诉楚国的宗庙。我们先君共王永远向北方仰望,希望鲁国的来朝见,一直相传到现在,已经四个王子,而你的好处没有来到,只有鲁襄公到来参加我们康王丧事,我跟我们的群臣正是哀痛的时候,那时国家正在惶恐,尚能想你的德吗?现在你若能够劳步来见我们的寡君,使楚国得到恩惠,这可以证明蜀的盟誓有效,这是你的嘉礼,我们寡君也受赐不小,何必再有蜀的盟誓同样的希望,则先君的鬼神们全都很嘉奖和倚赖,岂止寡君?你要是不来,敢请问你伐楚的日期。寡君将拿着货币再见于蜀的地方,请问先君们从前的故事。”鲁昭公将要去,梦见鲁襄公祭道神。梓慎就说:“你走不成。襄公到楚国去的时候,梦见周公祭道神,方才去了。现在襄公又祖祭道神,你就不能去了。”子服惠伯说:“可以去。先君没有到楚国去过,所以周公祭道神,引着他去,襄公已经去过楚国,而祭道神,以引导你,你不去,将往哪里去?”三月,昭公到楚国去,郑伯在师之梁的城门去劳问他,孟僖子做副使,他不能相仪节,到了楚国,又不能应对楚国郊劳的事。

经 叔孙婼如齐莅盟1。

今注

1 此经无传。

今译

叔孙婼到齐国参加盟誓。

经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传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对曰:“鲁卫恶之,卫大鲁小。”公曰:“何故?”对曰:“去卫地,如鲁地,于是有灾,鲁实受之。其大咎其卫君乎?鲁将上卿。”公曰:“《诗》所谓‘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今译

夏,四月,甲辰朔,有日食。晋平公问士文伯说:“谁对这日食有关系。”回答说:“鲁同卫有凶事,卫国灾害大,鲁国灾害小。”公问他:“什么缘故。”回答说:“先在卫国后在鲁国,于是有灾害,鲁国实在得到。最大的灾害是在卫君,鲁将有上卿受祸。”晋平公说:“《诗经》所说他那个日食为什么不好,这怎么讲?”回答说:“这是政治不好的关系。国里没有善政,不用善人,则引出日的灾害,所以政治不可以不慎重,这只在于三件事,一是选择人;二是因为人民的好处;三是顺着事时的好处。”

传 晋人来治杞田1,季孙将以成与之2,谢息3为孟孙守,不可,曰:“人有言曰:‘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4。’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5。”季孙曰:“君之在楚,于晋罪也。又不听晋,鲁罪重矣,晋师必至,吾无以待之,不如与之,间晋而取诸杞,吾与子桃6,成反,谁敢有之,是得二成也,鲁无忧,而孟孙益邑,子何病焉?”辞以无山,与之莱柞7,乃迁于桃。晋人为杞取成。

今注

1 晋人来治杞田:因为从前汝叔侯没有全部归还。现在乘着鲁昭公到楚国去,晋国又来要求全部归还。

2 将以成与之:成是孟孙的封邑,本来是杞田。

3 谢息:孟僖子的家臣。

4 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虽然为的是一个在井里汲水的小器物,看守掌管的人也不能借用给旁人。

5 虽吾子亦有猜焉:就是季孙也疑心我不忠实。

6 桃:江永说:“以桃乡与莱柞相去不远,此年应为桃乡,非桃墟。”

7 莱柞:两个山名。

今译

晋国人来治理杞国的田地,季孙想把成这个地方给他,谢息替孟孙守成,他认为不可把成给晋,他说:“以前有句话:‘虽有汲水的小器物,看守的不能够换东西。这是合礼的。’孟孙氏跟君去楚国,而我丢掉田邑,就是你也会怀疑我不忠心。”季孙说:“国君在楚国,晋国很怀恨。又不听晋国的命令,鲁国的罪状很重,晋国军队必将来伐鲁国,鲁国没有方法对待他,不如把成给他,等着有机会的时候,再从杞国拿回来,另外我给你桃这地方,将来成再回来时,谁敢占领它,这是等于得到两个成,鲁国没有忧患,而孟孙增加田邑,你又何必怕呢?”谢息说没有山,又给他莱柞两山,谢息就迁到桃这地方。晋人为杞拿到了成。

传 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好以大屈1,既而悔之,薳启彊闻之,见公,公语之。拜贺。公曰:“何贺?”对曰:“齐与晋、越欲此久矣,寡君无适与也,而传诸君。君其备御三邻,慎守宝矣,敢不贺乎?”公惧,乃反之。

今注

1 好以大屈:大屈是弓名。

今译

楚王在章华宫里头宴享鲁昭公,使长胡子的人相礼,宴享以后,就送给昭公大屈的弓,后来又后悔了。薳启彊听说这事,就谒见鲁昭公,昭公告诉他这件事情,就下拜贺喜。鲁昭公说:“你为何道贺?”回答说:“齐国晋国同越国想这弓很久了,寡君不知道给谁好,只好给你。你只好防备这三个邻居,谨慎地看守保护,我敢不贺喜吗?”昭公害怕了,就把大屈送还给楚王。

传 郑子产聘于晋,晋侯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昔尧殛鲧于羽山1,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韩子祀夏郊,晋侯有间,赐子产莒之二方鼎。子产为丰施归州田于韩宣子,曰:“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今无禄早世,不获久享君德,其子弗敢有,不敢以闻于君,私致诸子。”宣子辞。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其况能任大国之赐。纵吾子为政而可,后之人若属有疆埸之言,敝邑获戾,而丰氏受其大讨。吾子取州,是免敝邑于戾,而建置丰氏也,敢以为请。”宣子受之,以告晋侯,晋侯以与宣子。宣子为初言,病有之,以易原县于乐大心。

今注

1 昔尧殛鲧于羽山:《方舆纪要》说:“郯城县东七十里,与江南赣榆县接界处有羽山,山前有羽潭,一名羽池。《左传》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是也。”

今译

郑国的子产到晋国聘问,晋平公病了,韩起迎接客人,偷着问他说:“寡君已经病了三个月,到各处祈祷,病只有增加而没有减轻。现在梦见黄熊到寝门里头,这是属于哪一种厉鬼呢?”回答说:“以晋君的英明,你又掌握国家大政,这有什么厉鬼呢?从前尧的时候在羽山杀掉鲧,他的神变成了黄熊,到了羽渊里边,实为夏的祭祀,后来夏殷周三代全都祭祀他。现在晋国做盟主,或者没有祭祀罢?”韩起就祭祀鲧,晋侯的病渐渐好了,赏给子产莒国做的两个方鼎。子产因为公孙段已死,替丰施送还州田给晋大夫韩起,并且说:“从前你们晋君当那个公孙段是能担任他父亲的事情的,却赐给他州田。现在他没有福禄,早就过世了,不能久享你君的恩德,他的儿子也不敢再有这州田,但不敢上达君听,所以私下把这田给了你。”韩起就推辞,子产说:“古人有句话:‘他的父亲砍了木柴,他的儿子不能负担。’丰施将来恐怕不能承受他先人的福禄呢?况且能承受大国的赏赐吗?纵然你握政的时候是不要紧,但是后来的人,如果恰正有了疆界上的争端,那么敝邑反而要得罪,那丰氏也反而要受大讨伐了。你拿了这州田去,就是免去敝邑的罪,并且是存立丰氏的呢!所以敢来请求。”韩起便受那州田,并报告晋侯,晋侯还是给了韩起。韩起想起从前与赵文子争州田的话,现在接受州田有愧,就用州田来换乐大心的原田。

传 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铸刑书之岁二月1,或梦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齐燕平之月,壬寅,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洩2,及良止3以抚之,乃止。子大叔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大叔曰:“公孙洩何为?”子产曰:“说也。为身无义而图说,从政有所反之以取媚也。不媚不信,不信,民不从也。”及子产适晋,赵景子4问焉,曰:“伯有犹能为鬼乎?”子产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5。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以为淫厉,况良霄,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之孙,子耳之子,敝邑之卿,从政三世矣,郑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6。’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冯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

今注

1 铸刑书之岁二月:在鲁昭公六年。

2 公孙洩:子孔的儿子。

3 良止:伯有的儿子。

4 赵景子:即赵成。

5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这一说是等于说人有两个魂魄,这与近代初民社会的说法完全相同。可见他的来源是很古老的。

6 蕞尔国:很小的国。

今译

郑国人大家拿伯有互相吓人,都说:“伯有来了。”便都吓得逃走,不知逃到哪里去才好。铸刑书那年的二月中,有人看见伯有着了盔甲向前走,并且说:“壬子那天,我就要杀死驷带;明年壬寅那天,我又要杀死公孙段。”到了壬子那天,驷带果然死了,国人就越发害怕;齐国和燕国讲和的那月壬寅,公孙段果然也死了,国人就更加害怕。下一月,子产便立公孙洩和良止做大夫,借以安抚他们,方才没有这等惊吓。游吉问这是什么缘故?子产说:“鬼有了归宿便不会出来作怪了,我是替他做个归宿呢!”游吉说:“那么立公孙洩又为什么呢?”子产说:“这是为解说起见,伯有本身是无义的,到立他的儿子做大夫,未免说不过去,现在要想谋算个解说,就连公孙洩一同立着,总算是法外施恩,存了诛绝的后代。行政有时应反了做去,讨人民的好,不讨他好,他便不相信你,不相信你,他们便要不服从你。”后来子产到晋国去聘问,赵成问他说:“你们的伯有还能作怪吗?”子产说:“能够的,一个人起初化生的叫作魄,既然生了魄,动着生起阳气,便叫作魂,所用各种东西的精华多了,魂魄就会强起来。所以有一种灵性,会弄得像神明一般;一般的男子女人,如果横死了,他的魂魄还能依靠在活人身上,做一种邪祟呢!况且我们的伯有是我先君穆公的后代,是子良的孙子,子耳的儿子,又是敝邑的卿,当了郑国的政权已经三代了。郑国虽不富足,不过像俗语说:‘弹子般的小国。’却有三代当了他的政权。他用着的东西,一定很大了,他汲取的精华,一定也很多了。他的宗族又大,所凭借的一定很贵重了,结局却弄成一个横死,能够作怪,不也应该吗?”

传 子皮之族饮酒无度,故马师氏与子皮氏有恶1。齐师还自燕之月,罕朔2杀罕魋3,罕朔奔晋。韩宣子问其位于子产,子产曰:“君之羁臣,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择?卿违从大夫之位,罪人以其罪降,古之制也。朔于敝邑亚大夫也,其官马师也,获戾而逃,唯执政所寘之,得免其死,为惠大矣,又敢求位。”宣子为子产之敏也,使从嬖大夫。

今注

1 马师氏与子皮氏有恶:马师氏是公孙 的儿子罕朔,他同子皮同族。

2 罕朔:即马师氏。

3 罕魋:子皮的弟弟。

今译

子皮的族人饮酒无数量,所以罕朔之家跟子皮氏有恶感,齐国军队从燕国回来那月,罕朔杀了子皮的弟弟罕魋,罕朔逃到晋国去。韩起问子产晋国应给罕朔何种官位。子产说:“你的羁旅的臣,只能逃于死亡,还有什么位置可选择呢?卿要逃出就从大夫的位置,罪人还拿他的罪来降低,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罕朔在我们郑国是亚大夫,他的官是马师。得到罪行而逃亡,就听你们所命的,能免掉他的死亡,这种恩惠已经很大了,还敢要求位置吗?”韩起因为子产的敏捷,叫罕朔追随在嬖大夫的位置。

经 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

 传 秋,八月,卫襄公卒。晋大夫言于范献子曰:“卫事晋为睦,晋不礼焉。庇其贼人,而取其地1,故诸侯贰。《诗》曰:‘ 在原,兄弟急难2。’又曰:‘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兄弟之不睦,于是乎不吊,况远人谁敢归之?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卫必叛我,是绝诸侯也。”献子以告韩宣子,宣子说,使献子如卫吊,且反戚田。卫齐恶告丧于周,且请命,王使郕简公3如卫吊,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4。”

今注

1 庇其贼人,而取其地:庇护他的贼人孙林父,而占领卫国的田地戚。

 2 在原,兄弟急难:这是《诗经·小雅》的一句诗。意思是说 在野地里,弟兄们遇见外侮全互相帮忙。

3 简公:周王的卿士。

4 余敢忘高圉亚圉:杜预说二圉是殷的诸侯,也是受殷王的追命的。(我以为他是太王以后追命的。)

今译

 秋天八月,卫襄公死了。晋大夫对士鞅说:“卫国侍奉晋国最和睦,晋国不大理会它。而庇护它的贼人孙林父,又占领它的地方戚,所以诸侯全有二心。《诗经·小雅》说:‘ 鸟在平原,兄弟有急难彼此相救。’又说:‘死丧的不幸事件,兄弟宜有怀思。’兄弟的不和睦,就不吊唁,何况远路的人,谁还敢来?现在对于卫的新君又不礼貌,卫必定反叛我,这是跟诸侯断绝。”士鞅告诉韩起,韩起高兴了就派士鞅到卫国去吊唁,并且还给卫国戚的田地。卫国齐恶到周告丧,且请追命。周王派郕简公到卫国吊唁,并且追命襄公说:“叔父上天,在我先王的左右,以辅佐事上帝,我岂敢忘了高圉亚圉。”

经 九月,公至自楚。

传 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1,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2,及正考父3,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没,必属说4与何忌5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6。’孟僖子可则效已矣。”

今注

1 灭于宋:孔子六代祖孔父嘉为华父督所杀,他的孙子逃到鲁国。

2 以有宋而授厉公:弗父何是宋闵公的儿子,宋厉公的哥哥,他本来应当作宋国的君,但是他让位给厉公。

3 正考父:弗父何的曾孙。

4 说:南宫敬叔。

5 何忌:孟懿子。

6 君子是则是效:这是《诗经·小雅》的一句诗。意思是说君子是能仿效的。

今译

昭公从楚国回到鲁国,孟僖子因为觉着不能相礼为耻辱,便讲求仪式,而且学习他。如果有懂得礼的人,便从他做先生。等到快要死的时候,召他属下的大夫,吩咐说:“人的有礼,好像木的有干,一个人没有礼便不能立身在世上了。我听说将有个达人叫孔丘的,他是圣人成汤的后代。他的六世祖孔父嘉被杀于宋国,他的高祖弗父何是宋闵公的长子,应当立做宋君的,却让位于厉公。到了正考父,又帮着戴公武公宣公,三次受了君命做正卿,位虽高却越发恭敬。所以考父庙中的鼎铭上说:‘初命时候,他的身容便弯一些,再命做大夫,他的身容便再弯一些,三命做正卿,他的身容便俯下了。沿了墙才走,也没有哪个敢欺侮我;吃干粥薄粥在这鼎中,聊以糊我的口。’他的谦恭竟到这般的。臧武仲有句话说:‘圣人有明德在身的,若不能当大位,他的子孙一定会有达人的。’现在恐怕就在孔丘身上罢!我如果能得到善终,一定要嘱托南宫敬叔和孟懿子给夫子,使他们从着他学了礼,稳定他的职位哩。”所以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侍奉仲尼做先生的。仲尼说:“能补过的,便是君子。《诗经》上说:‘君子可以给人做法则,可以给他人仿效的。’像孟僖子的人,真可以给人作法则,仿效的了!”

传 单献公弃亲用羁1。

今注

1 单献公弃亲用羁:单献公是周卿士单靖公的儿子,不大用他的亲属,专门用寄客。

今译

单献公不要他的亲属专门用寄客。

经 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

传 冬,十月,辛酉,襄顷之族杀献公而立成公。十一月,季武子卒,晋侯谓伯瑕1曰:“吾所问日食从矣,可常乎?”对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诗》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国2。’其异终也如是。”公曰:“何谓六物?”对曰:“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公曰:“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谓辰,故以配日。”

今注

1 伯瑕:士文伯。

2 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国:这是《诗经·小雅》一句诗。意思是说或者在那里舒服地休息,或者劳苦地侍奉国家。

今译

冬天十月辛酉,襄顷的族人杀献公而立了他弟弟成公。十一月,季孙宿死了,晋平公对士文伯说:“我所问日食的事情已验了,可以常以此占卜吗?”回答说:“不可以,六件事物不一样,民心也不一样,事序也不相类,官职也没有一定的法则,始相同,末了就不一样,怎能常以此占卜?《诗经》上说:‘或燕燕地安居,或憔悴地忙国家事。’可见相终不太一样。”晋平公问说:“什么是六件事物?”回答说:“岁、时、日、月、星、辰就是六物。”晋平公说:“很多人对我说辰而讲得不一样,什么叫作辰?”回答说:“日月之会就是辰,所以配合日子。”

经 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

传 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姶生孟絷,孔成子梦康叔谓己立元1,余使羁2之孙圉与史苟相之。史朝亦梦康叔谓己,余将命而子苟与孔烝 之曾孙圉相元,史朝见成子,告之梦,梦协。晋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絷之足不良能行,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卫国,主其社稷。”遇屯 。又曰:“余尚立絷,尚克嘉之。”遇屯 之比 。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成子曰:“非长之谓乎?”对曰:“康叔名之,可谓长矣,孟非人也,将不列于宗,不可谓长。且其繇曰:‘利建侯。’嗣吉何建,建非嗣也?二卦皆云。子其建之,康叔命之,二卦告之,筮袭于梦,武王所用也,弗从何为?弱足者居,侯主社稷,临祭祀,奉民人,事鬼神,从会朝,又焉得居?各以所利,不亦可乎?”故孔成子立灵公。十二月,癸亥,葬卫襄公。

今注

1 元:孟絷之弟,是卫灵公。杜预说梦时元未生。

2 羁:孔成子烝 的儿子。

今译

卫襄公的夫人姜氏没有儿子,喜欢的妾婤姶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絷,孔烝 梦见康叔告诉他:“可以立元为君。我叫你的曾孙圉和史朝的儿子史苟来辅佐他。”史朝也梦见康叔告诉他:“我将命令你的儿子苟跟孔烝 的曾孙圉辅佐着元。”史朝见着孔烝 告诉他的梦。他们两人的梦相同。晋国韩起掌政权,到诸侯聘问的时候,婤姶生了儿子名叫元。孟絷的脚是跛的,孔烝 拿《周易》占卜说:“元还能够享有卫国,主持他的国家。”遇见屯卦。又占卜说:“我想着立絷,希望得到允许。”遇见屯卦变到比卦,他给史朝看,史朝说:“元亨有什么可疑呢?”孔烝 说:“不是长的关系吗?”史朝说:“康叔给他的名字,可以说是长,孟絷不是正常人,将不列到宗里,不可以说是长子。并且占的卦说:‘利建侯。’长子嗣位,又何必建,建可见不是长子嗣位,两个卦全都这么说。你就立元吧,康叔给他名字,两个卦告诉他,占卜跟做梦一样,这是周武王所说的,你为什么不从他呢?不能走路的住在家里,侯是主持国家,主持祭祀,听从人民,侍奉鬼神,常去开会,又安能住在家里?各自从他的利益,这不也可以吗?”所以孔烝 立了灵公元。十二月癸亥,给卫襄公下葬。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