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地方官连连被杀。有些地方官则干脆率先起义造反。
会稽(浙江省)郡守殷通听到江西(长江西北部)之地的造反已风起云涌,而变得坐立不安。
“此地百姓不久也会起而造反。到时候,我一定会成为血祭的对象。与其如此,我为什么不自己起而造反呢?”他于是找来地方上的有力人士项梁,与之商量。
“江西之地已全竖起叛旗。这是天将灭秦,天意是无法违抗的。自古有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因此,我想举兵。如今能率领江东子弟打仗的只有你和桓楚两人,我要请你们担任将军。”
听到此话时,项梁大为错愕。
事情怎么变成这样呢?
他原本是计划杀死这名郡守殷通,进而自己竖起叛旗的。
项梁系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燕因败于秦将王翦手下而被杀,但楚人都不相信项燕已死。陈胜、吴广举兵之际,曾经利用楚人此一英雄不死之说而冒用项燕名义,这一点已如前述。
项将军之子——以此为号召时,楚人一定会踊跃参加起义才对。这和陈胜他们冒用项燕之名不同,他们拥戴的是货真价实的英雄之子。
意图杀害郡守,而郡守却找他共商大计——项梁当然大为错愕。
“桓楚正在亡命,这个地方只有小侄知道。我且问问桓楚的去处再说吧!”
项梁如此作答,告辞离去。实际上,桓楚的去处,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都不知道。项梁如此回答,为的是避免正面答复,要赶紧和侄子进行研究。
项梁把经过告诉项羽后,问道:“我们该如何是好?”
“这还需要考虑吗?叔叔,这是天赐良机,错过了岂不违背天意?我们立刻把郡守杀掉,呼吁江东子弟起兵吧!”
“郡守官邸防备森严啊!”
“我们可以乘虚而入,一举解决掉他。您把我带到郡守面前吧!”
“好!到时候你佩剑在外面等我。我一喊你就进来,当场砍下郡守的脑袋吧!”
“是的,我知道。”项羽昂然地说。
项羽身高八尺,此时二十四岁的他血气方刚、武艺高强,是江东青年中的佼佼者。
项梁回到郡守公馆,说:“小侄知道桓楚所在之地,但派别人去,桓楚一定连见面都不愿意。所以,使者任务请指派项羽担任。”
“好,那就派项羽去见桓楚吧!”
“我这就把小侄叫进来,他在外面等着……”
项梁于是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大声喊道:“郡守有请!项羽你进来吧!”
“是!”项羽同样大声回道,手执佩剑,大步走了进来。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嘛!”殷通眯起眼睛望着项羽。这个有为的年轻人将要成为自己的部下——他想到这一点便心花怒放。
项羽笔直走到郡守面前,在场的郡守幕僚,无人料到会有事情发生。他们都认为项羽是进来接受郡守指令,准备以使者身份去见桓楚的。
干吗要走得那么近呢?大家刚开始狐疑时,项羽不但没有停步下来,更以脱兔之势,往前冲去,同时拔出佩剑,吼叫了一声。会稽郡守殷通以反射性动作站了起来。就在他还未站稳之际,项羽的剑已猛然砍在他的脖子上。郡守的头颅喷出血浆,掉落地面后,滚到项梁的脚前。幕僚们蓦然站立起来,项羽立即挥剑砍向他们。这是奇袭。
击杀数十百人。
《史记》如此记载。
项梁抓起殷通的头颅,并且拿起郡守的印绶,佩戴在自己身上。
从秦朝开始,郡县官员由中央派遣,“印绶”也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代,一般人甚少听到印绶这个名词。在秦以前,印监一般以“玺”为名,后来始皇帝规定“玺”字只归皇帝使用,官吏之印监遂以“印”为名,以资区别。这个情形与原本是一般人自称所使用的“朕”字后来归皇帝专用一样。印是官吏身份的证明。绶是穿过印环的带子,长度为一尺二寸,一般以系在腰际的时候居多。
项梁佩带郡守印绶,等于是宣告“会稽郡守在此”。
由于项羽勇猛过人,众人慑于其威势,无人敢吭一声。
项梁于是将举兵之事告知民众。由所属郡的各县召集的精兵达八千之多。
始皇帝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是最大的行政单位,长官为“守”。郡之下为县,其长官称为“令”。项梁和项羽是以郡为单位起而造反,而以县为单位较小的造反情形也四处可见。
在江苏省北部、徐州市的西北,现在也叫沛县的地方。在秦代,沛县是属于泗水郡的。
沛县县令正为如何应付陈胜举兵而日夜苦思。搞不好自己会被崛起的人民杀掉。类似的事情已频频发生。但县令本身竖立叛旗,起而造反,也有遭到朝廷###而被杀的可能。
苦思结果,他决心起而造反,因而叫来书记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等部下商量。
“造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人以秦朝官员身份,再怎么登高一呼,沛县子弟也不见得会响应跟随的。不如在外面召集由沛县逃亡出去的人,然后以这批人的力量对县城内的子弟施压吧!”萧何说。
“由沛县逃亡出去的,有哪些人呢?”
“刘邦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他有一百多名手下。”曹参回答。
刘邦是率领从事骊山陵工事的工头,他们由沛县出发。但工人在途中陆续逃跑,结果无法前往目的地,若回沛县则得接受处罚,因而不得不逃亡。后来,他自然而然地成了逃亡者的首领。
“对,的确有刘邦这么一个人……可是,怎样才能和他取得联络呢?”
县令蹙着眉头,深深叹了一口气。他向来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方法不是没有。有一个叫樊哙的人和刘邦经常有所联络。大人可以派这个人为使者。”萧何回答。
樊哙是个“屠狗”(以杀狗为业的人)。当时的人都嗜吃狗肉,卖肉的人一般以“屠狗”称呼。萧何知道肉贩子樊哙与逃亡中的刘邦暗中互通有无,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加检举。
“好,就叫樊哙去找刘邦吧!”
县令难得一见地当场发布命令。不过这并不是决断力使然,而是狗急跳墙心态的自然反应。这不是出于自我意识的行动。果然,在派樊哙以使者身份出发的 “天下好像开始动荡了。”张良抚摸着自己的手臂说。
在他面前的是方士徐福。他是以到东海取长生不老仙药为借口,向始皇帝敲诈不少金钱的人物。他根本还没有到东海仙岛,始皇帝就已死去,现在,已没有这个必要了。
“该是动荡的时候了。今后还得由我们继续撼动下去才行。”
这是山东半岛南方基部,约略接近现今青岛市的琅邪之地。窗外可以望到蔚蓝大海。
“徐福兄,为什么没看到你的船队呢?”张良先前就发现这一点,犹豫了半天才发问。
出生韩国宰相家庭的张良,为了向灭亡韩国的秦始皇复仇,雇用投掷力士范发在博浪沙袭击始皇帝,失败后,他躲在下邳(江苏省北部)。期间,他偶尔到琅邪,接受徐福的资助。这些钱用来豢养为了再度发难而雇用的壮士和各地侠义之士。
上次来时,徐福宅邸前的海上停泊一批巨船。始皇帝前来视察时,非让他看到前往仙岛之准备工作确实在进行不可,因此,渡海用的船只的确在建造中。
“我的船队出海了。”徐福微笑着回答。
“不会是到东海去吧?”
“哈!哈!是航向南方的,然后转向西方。我也不知道此刻在什么地方哩!”
“航向南方然后转向西方……是入江,对吧?”
当时的“河”指的是黄河,同样,只说“江”是指长江而言。
顺便一提“扬子江”这个名称的由来。南京的偏东方处是镇江(因系南京之口,故有“京口”之别名),唐代时,这个地方的对岸设“扬子县”。扬子县有前往镇江的码头,人们将这一带的长江称为“扬子江”,而外国人却误以此为整条长江的名称。
扬子县后来被废,现在称为仪征县。近代,扬子县曾经恢复旧名达三年之久。那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即位后的事情。由于宣统名溥仪,各地有“仪”字之地名均被更改。当时,仪征县更改为“扬子县”旧名。但清朝于宣统三年灭亡后,扬子县又恢复为仪征县。
“你的推测很正确。”徐福神秘地笑着说。
“是到鄱阳去吧?”张良追问道。
“你真是个千里眼嘛!哈!哈!哈!”徐福这会儿咧开大嘴笑起来。
张良在下邳过的是侠客生涯,一方面指挥胡须汉子田筒探查诸国情势。
他探听到一个情报——琅邪徐福频频与鄱地进行交易。徐福派到长江的是巨大船队,交易颇具规模。
鄱地乃长江流入现在江西的一带,指鄱阳湖所在地而言。
“据说,鄱之县令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张良说。
“你知道的事情真不少嘛!鄱之县令名叫吴芮,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已经把有关你的事情告诉了他。他会帮助你撼动天下的。”
“好,我会找机会和他见面……为了称霸中原,一定要有稳固的根基。据说,吴芮这个人甚得民心。那个地方的住民由于和你交易,所以都很富有,生活自然安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