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二章 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2)_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 字数:14825 更新:2025-01-10 15:32:06

只有在平坦的世界里你才会听到这样的评论。

免费软件运动已经构成对微软和其他全球软件巨头的巨大威胁。正如《财富》杂志2004年2月23日报道的那样,“这种强大的基础软件建立在英特尔无处不在的微处理器的基础上,同时也迎合了网络突飞猛进的需要。Linux很快开始在全球的程序员和商业用户中获得欢迎。这场革新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小小的Linux……几乎任何类型的软件都可以以公开源的方式被找到。程序员在网上聚会的一个地方SourceForge一共列出了8.6万个程序。虽然对很多网络高手来说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设计,但很多软件却很有价值.如果你不愿为微软的Office软件花350美元,为Adobe公司的Photoshop花600美元,那你就可以到OpenOffice.org和Gimp寻找高质量的免费产品。”像Google、E-trade和亚马逊这样的网站将英特尔商品服务器和Linux操作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研发支出,并增加了他们对软件的控制权。

老实说,尽管Linux和阿帕奇最初以社区开发软件的纯粹形式出现,由自发的合作社区上传完成,但很快阿帕奇就成为一种混合模式,这主要是由和IBM的合作导致。

一些人免费改进阿帕奇,另一些人则由IBM雇用完成工作,于是这家公司就可以出售围绕基础软件开发的服务、升级及附加产品。同时,我们看到风险资本家也正给开放源新型企业提供资助,通过支付软件公司一定费用,要求后者免费公开一些程序,这样社区就会使用并开发这些程序,反过来新型企业就可以出售自己开发的附加产品来盈利。比如,红帽公司就支持Linux和其他开放源的开发,并围绕这些创立了商业模式。红帽公司不会出售给你Linux本身,这是不被允许的,但它却可以将Linux用户化、提供技术支持并收取一定费用。

这些混合模型可能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什么?首先,一个复杂的软件平台如果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如果要不断更新、调整和改进,就必须由围绕它来服务的经济。开放源社区的软件开发商只有这么多的时间、兴趣、精力和智慧来不计薪酬开发代码。在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不对社区的某些人从经济上进行激励,这项工作不能达到最高水平。

在Linux的案例中,马里的人们能够免费下载软件,这是令人振奋的,遗憾的是Linux不再免费开发了。谁也别再为Linux免费提供软件包有幻想了。IBM不会出售与Linux竞争的操作系统,但IBM却出售和微软竞争的软件。因此,IBM非常乐意雇用高水平的软件工程师,让他们改进Linux,使之作为能与微软视窗的竞争者,由此削减微软利润、削弱其在某些领域与IBM竞争的能力。同样的道理,太阳微电子系统创建了OpenOffice.org.正如太阳微电子系统的网站上所说得那样,OpenOffice.org社区是太阳微电子系统于2000年创建的。在这个活跃的社区,太阳微电子系统是个关键成员,提升和支持OpenOffice.org的办公组件。

哎,那是商业。但这就是商业。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重要的是社区开发软件的混合模型促进更多的竞争和为公众生产出更加便宜的产品——如果这些软件不是免费的话。

不用说,社区发展软件的整个概念在微软上下也得到了激烈讨论。鉴于这家公司在软件业的核心地位,我认为,倾听他们的看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我在雷蒙德市讨论内容的一部分:在微软看来,已经从社区软件运动演化出来的混合模型确实是商业竞争的新形式,任何人都不应当对此有幻想。不管社区开发软件运动的创立者队伍利润的社区开发软件是怎样打算或希望的,事实上,社区发展软件并没有照原来的设想发展。如今,社区软件运动是商业,对微软和各家公司而言都具有潜力。

刚才已说过,同我交流的微软高官仍相信这种软件模式有局限性,不会,也不应该取代传统的商业软件行业,其理由如下:首先,微软认为如果创新者不能得到经济上的奖励,突破性创新的激励就会最终枯竭,在这一日益复杂的领域推动进步的深入研发也将缺乏资金支持。微软成功地创建了标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这一成功让微软可以将数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研发,最终开发出能卖到好几百美元的Office应用软件。

诚如微软首席技术官克瑞格。芒迪所说:创新、回报、再投资、更多创新的良性循环已经促进软件企业全面重大突破。我们知道软件也是个规模经济行业。

开始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来开发软件产品,而后生产每件产品的边际产品就变得很小,但大量出售时,你就会收回投资,然后将利润投入开发下一代产品。但是,如果你坚持不能对软件产品收费时,你就将大量利润拱手让出,软件行业也就不再是规模经济行业。

他继续说:科学研究将越来越多地需要社区付出更多努力,这是确实存在的,但我认为这更多的是因为问题的复杂性要求跨学科合作,而不是因为带来真正创新的基本远见都来自集团而非个人。我相信开放源将继续作为强大的发展潮流,但它将主要转向学术界长期存在的知识平民化模式,而不是取消对软件的经济激励。

比尔。盖茨补充说:“你需要资本主义来推动创新。如果说创新根本不值得经济激励,那是违反世界发展方向的。我跟一些中国人交谈,他们的梦想往往是开设一家公司。他们想得并不是,‘我要白天做理发师,晚上开发免费软件’……如果你的软件系统出现了安全危机,你不会说,‘那个理发店里的家伙在哪儿?

‘“芒迪指出,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迟早你会发现,如果任何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免费软件,而没有体现和促进核心竞争力的私人软件和IT系统,你将很难获得和维持竞争力。公司希望能获得为自己专门设计的系统,也希望IT工具箱为他们设计别人没有的东西。这样的话,微软认为,私人软件系统将有很大空间。最后,规模和范围将至关重要。对学生和公司来说,你们可以带着电脑周游世界,找一个标准化的微软文字程序来写论文或业务报告。我不希望每到一个地方就必须更换一个不同的文字处理程序,这无助于工作流动。

但是,我想社区开发软件也将继续存在的原因是,尽管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经济激励,它也许不能作为实现突破和传播突破的工具持续发展,但它已经被证明是非常强大的。2004年前,Linux操作系统一直是最知名的挑战微软的开放源软件。然后,2004年11月,一个支持开放源软件的非赢利团体莫芮拉(Mozi)

基金会推出了火狐(Firefox)网络浏览器。《纽约时报》(2004年12月19日)

的科技记者兰达尔。施特罗斯称其弥补了微软IE浏览器的不足。便于安装的火狐1.0是在11月9日推出的,一个月内它的下载次数达到了1000万次。火狐的忠实用户还捐款为它在《纽约时报》上做了2个版面的广告。史特罗斯补充说:“火狐让开放源软件从默默无闻的后台来到了你的家里,来到你父母的身边(你那些上大学的孩子们已经在使用这些开放源软件了)。它像微软的IE一样便于使用,到2005年11月火狐推出一周年的时候,它已经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大约10%的市场份额,其中大部分都是微软原来把持的份额。”

火狐迅速扩展市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社区开发的特点:用户可以对它的研发方式做出贡献,实际上,浏览器新增的个别应用程序都是用户编写的。到2005年11月,一个新的混合版本火狐1.5即将推出。

当你认识了火狐的产生过程后,你会对它的爆炸式增长感到惊奇。火狐实际是在Mosaic和网景浏览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网景浏览器1998年被微软的IE击败。同时,《连线》(2005年2月)报道,和其他开放源的软件一样,火狐是很多不同的程序员改进和提高的结果,其中两个人更是功不可没:他们是布莱克。

罗斯和本。古德杰。布莱克。罗斯是一个瘦瘦的、留着黑碎发的19岁男孩,在斯坦福大学读大二,超爱运动;本。古德杰是一个矮胖的新西兰人,今年24岁,说话声音轻柔。罗斯在14岁那年登陆到他们家的美国在线账户,并开始为莫芮拉集团(由负责维护网景浏览器源代码的程序员组成)修改程序缺陷。很快罗斯就不再满足于对网景浏览器的修修补补。2002年,他突然决定开发一个轻巧、快速、容易操作的浏览器。2003年罗斯成为全日制大学生后,古德杰拿起“接力棒”。

他将整个项目进行整合,使浏览器成型,并在去年底(2004)推出火狐1.0版本。

于是,一个来自斯坦福大学的19岁男孩和一个来自新西兰的24岁小伙,从地球的两端开始不计报酬地在开放源社区工作,开发出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就抢走IE5%市场份额的浏览器。我特别喜欢罗斯在《连线》中谈及的他 这些博客已经创建了没有任何准入障碍的网上平民区,这些平民区通常会散布各种谣言和主观臆测。因为没人管理,各种行为标准差别很大,会有一些彻底不负责任的言论。但是也正因为没人管理,信息流动才会彻底畅通。而且这一社区有时也会报道一些真实的事情,比如“拉瑟门事件”,它可以像任何网络或主要的报纸一样报道一些客观公正的新闻。

Technorati网站负责跟踪不断更新的网络日志,它宣称,每7秒钟就有一个新的博客诞生,现在已有2400万博客,其数量还在以每天增加7万的速度递增,每隔5个月,博客数量就要翻一番——以个人视角报道伊拉克前线新闻的博客、批评高尔夫球场建筑构造的博客、扑克博客、投资博客以及像你我一样普通的博客。

旧金山自由撰稿人马克。格拉瑟(Markser)2005年7月28号给YaleGlobal网站写的一篇文章提到,7月7日伦敦地铁发生爆炸的当天,BBC网站邀请观众和听众发送一些他们见到的照片。24小时之内,该网站就收到了2万份电子邮件书面纪录。1000张照片,20段视频。一位业余爱好者拍摄的双层汽车爆炸的照片成为当天该网站的主要图片之一。BBC、《卫报》、MSNBC的网站都是走平民记者道路的主流媒体网站,它们的读者即使没有接受过任何报道培训,也可以在短暂时间内为网站建设做出贡献。BBC所做得只是驾驭上传的能力,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编辑内容。

BBC愿意欢迎博客,这一方面显示出博客的力量和弱点,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博客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谁能在24个小时内细细研读2万份博客呢?这就像我们不能从灭火水龙带里喝水的道理一样。因此,和软件行业一样,我们很有可能看到的是更加混合的方式:传统的新闻机构吸收、筛选、从中选出最优的,然后将他们同传统方法编辑的新闻合为一体(如今,许多像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公司每天都监控着博客对他们评论,并相应地做出回应)。10年后你认识的所有人几乎都拥有一个博客,很难想象那时是什么样子。可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如果你看一下Facebook现象,就会明白这一点。Facebook是高中和大学十分风靡的网上社交场所,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利用这个平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研究科技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分析师迈卡。西弗赖(MicahSifry)在2004年11月22日的《国家杂志》(TheNation)中写道,下一代人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而不是人到中年时才去适应这种环境。GrunwaldAssociates2003年12月的研究显示,美国6~17岁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网站的人数超过200万。幼儿园到3年级的孩子中29%拥有电子邮箱。乔希。凯标格(JoshKoenig),在Dean大战中懂事的20个重要人物之一,现在是美国音乐(MusicforAmerica)的一位创始人之一,他说我们只看到倾盆大雨的前几滴雨而已。他告诉我,在美国的大多数高中,学生们利用网站来给老师划分等级。

我认为这样有些夸张。但后来,我在“评价我的老师”(RateMyTeachers)

网站上发现,4万所美国和加拿大中学的学生对90万个老师作出了600万项评价。

这一数字是上一年的3倍,覆盖了两个国家85%的学校。未来是这些学生的,我们剩下的人只能随波逐流了。

播客,也就是语音版的博客,刚刚出现。他随着苹果便携式音频播放器ipod的广泛流行而逐渐兴盛起来。播客的内容包括:个人制作的与自己有关的音频和视频的音乐文件、评论、书籍、诗歌朗诵、独奏会等任何你能想到的可以通过声音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如苹果iTunes)的东西。用户或订购者接着可以下载这些播客,然后通过电脑、iPod、MP3播放器,手机或其他移动装置来听或者观看它们。播客给传统音像公司和广播电台正带来巨大冲击,毕竟有这么多人能成为视频和音乐的制造者,而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听众和观众。

维基百科:社区上传内容我在写这本书时经常提到的另一种知识平民化性质的合作形式是维基百科(Wikipedia),这是由用户贡献内容的网上百科全书,也被称作“人民的百科全书”。

“wikis”在夏威夷语中是“快”的意思。这种网站让用户可以直接在家庭电脑上编辑网页。2004年5月5日,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安德鲁。利赫在YaleGlobal网站上张贴了一篇论文,解释了维基百科的运作方式和它如此成功的原因,“维基百科是由Bomis的总裁吉米。威尔士发起的。在此之前,他曾发起过一个虽属自愿创办但却处于严格控制下的百科全书项目,主编们都拥有博士学历,但他们只收集了几百篇文章,2年后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这个项目流产了。为了不让这些内容浪费掉,2001年1月威尔士将这些文章贴到了一个wiki网站上,并且邀请访问者对之做出修改和增添新的内容。这个网站 你也许会问,人们怎么通过公开来源、公开编辑的方式创建令人信服的大百科全书呢?事实上,维基百科中的每篇文章上都有一个“编辑此页”的按钮,让访客可以自己决定是添加还是删除该页。利赫解释说,由于wiki可以追踪文章的状况、查看访客的修改和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它们实际充当着“社会软件”的角色。wiki网站也可以查询和保留文章每次的修改状况,因此任何操作都不会造成永久性的破坏。维基百科在多数一致的原则下运作,用户在增添和修改内容的过程中也还努力达成共识。

利赫写道:“不过,技术本身是不足够的。吉米。威尔士的编辑原则是必须保持中立观点(NPOV).维基百科的章程是,‘中立观点意味着应努力让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同意某种观点或事实……’因此关于全球化等争议问题的文章也得益于维基百科这种开放的全球属性。过去2年中,‘全球化’这一词目已经有90多种解释,参与者来自荷兰、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美国、马来西亚、日本和中国。

其角度多样:从世界贸易组织和跨国公司到反全球化运动和对文化多元性的威胁。

与此同时,一些恶意的修改行为也会被遏制。对破坏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用户只需查看近期修改的清单就可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发现这些破坏行为,然后点击按钮就可以回到破坏前的状态,这就比较有利于wiki社区对质量问题的掌控。“2004年11月1日一期的《新闻周刊》引用英国艾塞克斯一位维基百科迷(他曾对1000多个词条的正确性进行网上监督)的话说:”合著百科全书的想法也许是有些疯狂,但它的自控却很好。“

他当然很受欢迎。到2005年底,维基百科每个月的页面浏览次数达到25万亿,这让他成为网上访问次数最高的参考类网站之一,类似的网站还有Dictionary。我相信,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当大英百科全书的推销员敲开你的家门并向你炫耀这些书时,你肯定感觉他很棒。我当时自然也有这种感觉。然后,当你拿到微软电子百科全书的 我于2005年11月29日写下这些文字时,维基百科的网站这样报道:始于2001年的英语版本中,我们现在共有841358篇文章。吉米。威尔士才刚刚起步。他还将维基百科拓展到了字典和词典领域——维基字典;拓展到了数字课本和手册领域——维基书本;拓展到了网上引用语领域——维基引语;拓展到了物种的网络目录——维基物种;当然还有让你可以自由创作和上传的新闻内容——维基新闻。

不过,维基百科并不总是光鲜照人,它也不是总能实现自控。当人们上传自己的百科全书时,很多事情都会发生,而且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好事。你的敌人可能将它用作在全世界毁坏你名声的海报栏,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大量时间才能解决。

老约翰。席根塔勒(JohnSeigenthalerSr)是《今日美国》的主编,并且还是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University)自由论坛宪法 在78岁的高龄,我以为任何有关我的负面消息都不再会令我吃惊或使我受到伤害,但是我错了。这篇传记中有一句话是真实的。20世纪60年代初,我是罗伯特〃肯尼迪的行政助理,同时也是他的护枢者。当我儿子小约翰〃席根塔勒(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记者)后来给我打电话说,他在两家网站Reference和Answers上发现同样卑劣的文章时,我感到难以臵信。

几个星期来,我从老师、记者和历史学家那里听说了。维基百科这个精彩的世界……成千上万世界各地的人每天访问这个网站,目的是要迅速获取参考事实。

但这个网站的内容却是由没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有时还是一些恶意的人)编写并粘贴上去的。

在我的要求下,三个网站的主管人员已经删除关于我的虚假内容,但是他们不知道,也查不出到底是谁写了这些恶毒的言辞。

我打电话给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问他,你……有办法知道是谁写的这些吗?。不,我们没有办法……他说。另外两个网站的代表说,他们计算机的编程只能从维基百科上逐字复制数据,从不检查其内容的真伪……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媒体世界之中,其中拥有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研究的宝贵的机会。

但是其成员中也有蓄意用笔中伤他人的知识分子,国会已经授予这些人权利并保护它们。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妈妈教导我:说人闲话是罪恶的。她拿起一个塞满羽毛的枕头并说,如果我把枕头撕破,羽毛将会四处飞扬,我就再也不能将它们装回去了。而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也是这样。

对于我来说,那个枕头就是对维基百科的暗喻。

我喜欢维基百科,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曾使用过它。但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我很清楚,网络社区中的知识并不总是正确的。网络并不总是能自动纠错,并且其纠错的速度不及错误传播的速度。今天,IBM专门有资深员工负责跟踪维基百科上有关IBM的介绍,并且确保这些内容不存在虚假,这并不是什么偶然事件。在未来数年里,年轻人将更多地从维基百科而非IBM自身获取有关后者的信息。

上传究竟要发展到什么地步?

我的结论是:无论是个人上传还是集体上传。都已是令世界变平的有利因素。

上传正在不断拓展,因为使上传成为可能的平坦世界平台也在不断拓展,也因为上传回应了人们希望参与其中并使自己的声音被他人听到的渴望。

《纽约时报》记者塞斯。希塞尔曾经做过这方面的报道(2005年6月21日),他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宁愿玩一个与运动有关的视频游戏,也不愿看电视中播放的比赛实况。他指出自2000年以来,在美国与运动有关的视频游戏的销售额增长了34%,在2004年达到了12亿美元;而在12岁至34岁的男性观众中,几乎所有主要运动的电视收视率却下降了。

然而,文章最让我震撼的是希塞尔引用的一位年轻人阿伯特。阿塞的话,他喜欢玩NBA品牌的视频篮球游戏。在游戏中,当球员(都是模仿真正的NBA球员的)跑动和投篮时你可以控制它的动作。阿塞说,我喜欢科比——洛杉矶湖人队的篮球明星科比。布赖恩特(KobeBryant);我喜欢玩这种游戏是因为我可以在游戏中让他传球给其他人,而在电视里,他好像都不知道如何传球。

他更愿意玩游戏,而不是观看科比的比赛。迈卡。西弗赖(MicahSifry)

说,这种心态暗示着在网络时代接触媒体的方式会有一个从静止的、被动的方式到主动的、参与式的方式的重大转变。在游戏中参与比赛要比观看比赛更有乐趣。

蒂姆。奥里利(TimOreilly)是Oreilly传媒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计算机图书出版商之一。他对上传现象有着独特的描述方式,称之为参与体系框架,该框架是让用户用来进行生产而不仅仅是消费的。他认为那些自己设计软件、系统、网站以及百科全书的公司将吸引到更多的用户。

人们喜欢上传。这是为什么在令世界变平的十大力量中,上传有潜力成为最具破坏性力量的原因。有多少人在何时运用这种能力参与游戏,这将决定上传破坏力的程度。西弗赖说,参与这种行为就好比你必须使用身上的肌肉,我们并不习惯称谓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尽管各种工具都已经在那里,但很多人并不使用它们……盲目屈从权威和机构的思想仍然是根深蒂固的。简言之,上传者的数量还是相对比较少的。但是随着个人上传以及杰作的工具越来越普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他们的上传经验中获得积极反馈,我敢肯定地说每一个大的机构或是等级结构将会感受到冲击。

我已经警告你了。

把它排空。

然后就有了网景、1996年《电讯法》、环球电讯和其他的光纤电缆公司。世界变平坦了,全球光纤电缆的铺设让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呆在家里、出口他们的脑力劳动。华尔街上最受人景仰的对冲基金管理人之一、年轻的印度青年迪纳卡。辛格说:“印度没有什么资源和基础设施。尽管它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人才,但过去很多人就像在印度港口腐烂的蔬菜一样,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相对较少的一些人可以到国外寻找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不会了,因为我们越洋铺设了这种名为光纤电缆的东西……过去的几十年当中,你必须离开印度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现在你在印度就能和世界连接。你不必像我这样,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先选择在高盛集团工作。”

印度本来根本不能支付将人才济济的印度和高科技的美国连接在一起的宽带,所以美国的股东就替他们付了款。当然,过度投资也可能是好事,铁路的过度投资就极大地惠及了美国经济。辛格说:“铁路的过度投资和由此带来的好处只能限于你自己的国家,但数字铁路则可以让外国人受益。”

美国公司这时候发现,他们可以在印度本土利用那里丰富的人力资本,让我们听听见证这一转变的印度人是怎么说的吧。印度软件巨头维普罗科技公司的总裁维沃克。保罗说:“从很多方面讲,印度的信息技术外包革命开始于通用电气集团的到来。

我们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事。当时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公司也开始在印度做一些芯片设计工作,这家公司在美国的一些主要设计者都是印度人,后来他们就让这些印度设计师返回国内,直接在当地进行设计研发。那时候,我负责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在班加罗尔的运营。1989年,通用电气当时的总裁杰克。

韦尔奇来到印度,他立刻发现,印度具备通用电气所需要的大量人力资源。韦尔奇常说,‘印度是一个具备发达知识技能的发展中国家。’他发现了一个可资利用的人才库。于是他说,‘我们在开发软件方面耗费了不少钱。难道我们不能在这里为IT部门做些事情吗?’“因为印度在此之前一直不对IBM等外国科技公司开放市场,所以印度就开设自己的工厂来制造计算机和服务器。韦尔奇感觉,如果他们能为自己制造,就一定能为通用电器制造。

韦尔奇派一个由通用电气首席综合官(CIO)带头的团队到班加罗尔进行实地考察。保罗当时担任通用电气在印度的业务开发主管,他回忆说:“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的任务就是陪同第一次去印度的首席信息官,他们带来了一些试点项目。飞机抵达德里机场时已经是午夜,前来接机的是5辆印度国产汽车——大使轿车(Ambassador)组成的车队,这种汽车仍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莫里斯公司的老轿车为设计基础。在从机场到小镇的路上,我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忽然我听到一声巨响,发生了什么事?我冲到车队的前面,只见领头汽车的车盖已经被掀掉,并且砸坏了挡风玻璃——里面还坐着通用电气来的人。于是所有通用电气来的人都集中到了路边,我听到他们在那里嘀嘀咕咕地说,‘这就是我们要得到软件的地方吗?’”

令印度人感到欣慰的事,通用电气集团并没有因低质量的印度汽车而决定退出,相反它决定和维普罗科技公司开展合作项目并在印度扎下根去。不过这仍是光纤时代之前的事情。比如,美国西蒙&斯库斯特出版社会将它的书运到印度,每个月支付给印度人50美元(在美国这一数字为1000美元),要求他们将书中内容输入电脑,将书本变成数字化的电子文件,这样以后就能很容易地编辑或修改——特别是字典这样需要经常更新的书籍。1991年时任印度财政部长的曼莫汉。

辛格开始打开国门、引入外资,并为印度通讯产业引入竞争。为能吸引到更多外资,辛格为外国公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帮助在班加罗尔建立通讯卫星的下行线路等,这样他们就能越过印度本地电话系统直接和他们在美国、欧洲或亚洲的总部联系。在那之前,只有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敢于面对印度官僚体系的挑战,在1985年成为第一个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和集成电路设计的跨国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在班加罗尔有自己的卫星下行线路,但是必须接受印度政府官员的监管,他们有权检查输入或输出的任何数据。辛格从1991年开始就放松了所有这些管制。

1994年一个由美籍印度医生部分融资的“健康纪录”公司在班加罗尔建立,承接美国医生和医院外包的电脑录入工作。在此之前,医生需要将手写的记录口述并录制下来,转交给秘书或其他人去完成录入,通常要花费数日或数周。“健康纪录”公司建立了一套可以将医生的按键式电话变为听写机器的系统,医生可以先拨通一个号码,然后对装有声卡的电脑口述手写记录,这样电脑就可以将他的声音数字化。由于卫星传导系统的存在,班加罗尔的家庭主妇或学生可以从他们的电脑下载医生已经数字化的声音,在2个小时而不是2周内完成录入,然后她(他)就可以再通过卫星将完成的文本文件发送到医院的计算机系统。由于美国和印度存在12个小时的时差,印度人可以在美国医生仍在睡觉时完成工作,让医生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看到。对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因为如果你可以安全合法地在班加罗尔完成对医疗记录、实验室记录和医生诊断的录入工作,很多别的行业也会考虑将后台工作转移到印度去完成。他们后来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卫星可以处理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还存在声音时滞的问题(“健康纪录”

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拉姆达斯。辛。卡尔萨称,他们最初的外包对象是在缅因州的印度人——也就是美籍印度人)。在印度进行这种录入工作的成本是美国成本的1/5,这一差距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到20世纪90年代末,幸运女神开始从两个方面关照印度:光纤泡沫开始膨胀,将印度和美国联系在一起,而Y2K计算机危机——所谓的“千年虫”——也在这时候爆发。计算机通常都有内部时钟,最初为了节省存储空间,这些时钟都只用6位数字表示时间——2位数表示日期,2位数表示月份,还有2位数表示年份。

这意味着计算机表示的时间只能到12/31/99,当日期到了2000年1月1日,很多老式计算机不能表示01/01/2000,只能表示01/01/00,计算机会认为又重新回到了1900年。所以当时大量的老式计算机(新式计算机的时钟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都必须调整它们的内部时钟和相关系统,否则这些计算机程序就会关闭,导致全球危机。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整是一项庞大而烦琐的工程。世界上哪个国家拥有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软件工程师呢?答案是印度,它拥有从印度理工学院和其他私立科技大学毕业的众多技术人才。所以在Y2K的大敌面前,美国和印度开始频频约会,他们的关系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变平的进程,因为这向很多不同的行业表明,个人电脑、网络和光纤电缆的结合提供了新型合作和水平价值创造的新方式:外包。任何能被数字化的服务、呼叫中心、商务支持或知识工作都可以外包给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效率的供应商。通过使用光纤电缆连接的工作站,远在世界另一端的印度工程师可以帮你完成这些计算机调整工作。

维普罗科技公司曾承担部分Y2K外包工作,总裁维沃克。保罗称:“Y2K工作是非常单调乏味的,不能让西方公司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所以他们特别希望能把这项工作以尽可能低的费用外包出去。他们说,‘我们只是想安然度过该死的2000年!’于是他们就开始和印度科技公司开展合作。”

杰瑞。拉奥说:“Y2K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对印度工业来说,它代表着最大的机遇。过去,印度一直被视为一个落后的国家。Y2K突然要求对世界上的每台电脑进行检查,而印度恰巧具备这种人才储备。Y2K让印度IT行业在全球留下了足迹,它是我们的增长发动机。”

到2000年初,Y2K问题基本解决,接着又出现了新的商机——电子商务。当时,网络泡沫还没有破裂,需求仍十分旺盛,而技术人才又比较缺乏。保罗说:“人们希望得到的是对生存至关重要的应用软件,他们转向了印度公司。结果发现,这些印度公司不仅可以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而且还可以提供比别处质量更高的服务,这就为印度的IT供应商赢得了广泛尊重。如果说Y2K是美国公司和印度公司相识的过程,电子商务阶段就是其恋爱的过程。”

随着科技泡沫的破裂,外包作为美国与印度间的新型合作方式发展极为迅速,班加罗尔工作站和我们公司主机间的光纤电缆让我可以通过维普罗科技公司、Infosys和塔塔咨询公司这样的印度IT企业处理电子商务和主机应用等业务。

保罗说:“我们开始在主机应用和电子商务方面开展合作,这意味着我们已经结婚了。”印度有一次感到幸运的事,它可以利用所有的海下光纤电缆。保罗补充说:“那时候,我在离班加罗尔莉拉宫宾馆很近的地方有一个办公室,我还在班加罗尔郊区怀特费尔德(Whitefield)国际科技园区的一家工厂工作,但当时即使在办公室和工厂之间安装本地电话线都不大可能,除非你愿意去贿赂官员,而这是我们不愿做的。于是,每次我从办公室往工厂打电话时,都会先从班加罗尔的办公室转到美国肯塔基州通用电气的主机上,然后从肯塔基州再转回怀特费尔的。我们可以越洋使用租用的光纤电缆,但仅仅是使用穿过小镇的电缆却还需要贿赂。”

印度虽然从网络经济的繁荣中有所获益,但它更多地得益于网络泡沫的破裂。

这的确很有讽刺意味。网络经济的繁荣铺设了将印度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光缆,而他的衰败不仅将这些光缆的使用成本降低为零,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愿意使用这些光缆将工作外包到印度的美国公司的数量。

Y2K让印度脑力劳动者大受欢迎,印度公司提供的服务质优价廉,不过价格在当时并不是客户考虑的首要问题——解决“千年虫”问题才是要务。Y2K之后就是网络经济的繁荣时期,美国会讲英语的工程师几乎都已被电子商务公司挖走,印度成为唯一可以找到这种人才的地方。然后就是网络泡沫的破裂,股市滑坡,投资资金短缺,幸存下来的美国IT公司和风险基金公司手中的资金已经所剩不多,他们此刻对印度工程师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节省成本。

21世纪初许多分析人士犯下的错误之一就是将网络繁荣和全球化混为一谈,认为两者都只是暂时的狂热。当网络泡沫破裂时,一些固执的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化也已经结束。但实际正好相反。网络繁荣只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网络泡沫的破裂不仅没有破坏全球化,反而加速了它的进程。

美籍印度人普罗莫德。汉克是硅谷的著名的风险投资家之一,当时他和他的公司NorwestVenture都处于过渡阶段。汉克解释说:“网络泡沫破裂时,在美国持短期工作签证的印度工程师都失去了工作,他们只好回到印度。”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几乎每家美国大公司的IT预算度减少了很多。他继续说:“每家公司的IT主管都被要求用尽可能少的钱完成同样或更多的工作,他们会怎么做呢?

他们会对下属说,‘你还记得网络经济繁荣时期曾经在我们这里工作过的那个印度人维杰吗?他已经回家了,给他班加罗尔的家里打电话,看他是否还愿意为我们工作。’“网络经济繁荣时期铺设的光纤电缆让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维杰,并给他安置了工作。

Y2K计算机调整工作主要是由技术水平不高的印度程序员完成的,他们大多刚走出技术学校。汉克说:“不过,持签证到美国的那些印度人也不是贸易学校毕业的,他们大多已获得高等工科学历,美国公司发现这些人很擅长Java和C++等计算机设计工作。网络泡沫的破裂令这些人被迫下岗并会回到国内,这时候美国的IT主管就得到上级指示,‘我不在乎你怎么完成任务,但一定要把成本降下来。’于是他就给维杰打电话。”就在美国和印度“拍拖”的时候,班加罗尔的IT企业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Y2K工作让他们和美国的大企业有了接触,他们开始了解如何对业务流程进行改善。

于是,那些一直从事具体定制工作的印度人开始开发自己的产品,将他们自己从维修公司转变为产品公司,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咨询。这让印度公司更加深入美国企业,业务流程外包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印度人开始负责后台工作。汉克说:“我有一个应付款部门,可以将它转移到印度的维普罗科技公司或Infosys,这样成本就会减少一半。美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说,‘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工作。’而印度公司则会说,‘我已经为您的电脑作过一些维修工作,现在我将以最低的价格给您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印度外包公司的意思是说,“您还记得我在Y2K期间为您修过‘轮胎和活塞’吗?如果您愿意,我还能为您完成其他我已得心应手的工作,现在您以对我有所了解,您知道我可以做成这件事情。”印度劳动力不仅廉价,而且渴望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

网络泡沫破裂后资金的匮乏让风险资本公司发现,他们投资的对象正努力寻找最有效的高质低价的创新方式。汉克指出,在网络繁荣时期,一个5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在公司上市后很容易就能获得5亿美元的回报。网络泡沫破裂后,同样的投资项目上市后可能只能获得1亿美元的投资回报。因此,风险投资家们在泡沫破裂后只愿拿出2000万美元去冒险。汉克说:“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时,我怎么能让我的投资对象更快地收回成本并赢利呢?而被投资的企业会这样想:我最好从一开始就将尽可能多的流程外包出去,因为我必须更快地给投资者带来回报,所以能外包的就必须外包。”

在这一阶段主管朗讯的亨利。夏克特从公司管理的层面分析这一问题:“每个人都觉得商业经济学‘面目可憎’。每个人都发现价格是很难下降的、市场是停滞的,他们已经不能在公司的后台运营商再花费巨资。成本的压力很大,人们不得不做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做或能做的事情……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不管是制造业还是知识型产业。”

这些美国公司发现,他们可以到麻省理工学院找到4个即将回国的、超级聪明的中国工程师,让这些人在中国替自己工作,而这4个人的工资成本仅相当于在美国聘请一位工程师的成本。贝尔实验室在中国的青岛就设有研究机构,可以和美国的朗讯计算机联机。夏克特说:“他们可以在(美国的)夜间使用我们的计算机,那时候计算能力和数据传输都是免费的,而且计算机也是闲置的。”

因为所有这些原因,我认为Y2K应该是印度的第二个独立日,应该设为全国假日。

就像约翰霍普津斯大学的对外政策专家迈克尔。曼德尔鲍姆(他年轻时在印度呆过)

指出的那样:“Y2K应当被称作印度独立日,光纤网络带来让印度具备了和西方公司合作的能力,让印度人可以真正自由地选择工作方式、工作对象和工作地点。”

换句话说,8月15日是在午夜纪念自由的获得,而Y2K纪念的是午夜的就业机会——不是任何人的就业机会,是印度知识精英的机会。8月15日让印度获得独立,而Y2K让印度人获得独立。从这个意义说,印度是很幸运的,但它也是建立在辛勤工作、良好教育和老一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基础上的。

路易斯。巴斯德曾有一句名言:“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