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以前,如果有人预测说有一套全新的丛书会在跨越新千年的5年之内被翻译成50种文字出版,销售亿册,人们一定会对这样的书抱之以极大的好奇、讨论还有猜测。这些书可能是科幻小说,比如写在火星上生活的内容;也可能是一部教人如何活得更好更健康长寿的辅导书;或者还会是什么著名的哲学家冒出来的一些关于如何才能找到幸福、快乐的建议。谁也不曾想,甚至包括罗琳自己也没想过,一个才11岁、不知道自己是个魔法师的孤儿院的小男孩的故事能这么引人入胜,这几乎就不太可能。那么哈利·波特系列故事是如何能够吸引那么多的孩子和成年人?是什么使读者们那么痴迷,排着长队等待每次新书的首发以及最新故事的揭秘?正是哈利这个角色和他那些小伙伴身上的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和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以及故事中曲折离奇的情节使得现代人体验到一种全新的魔幻奇趣。一些哲学家、心理学家都试图解释这种“哈利·波特现象”,与此同时这种现象也一直持续着。要想得到结论恐怕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哈利·波特正如其创作者一样,马力十足地前进着。
1990年是新千年到来前的最后10年的开始。环顾全球,那些年里发生了不少大事件,比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苏联首脑戈尔巴乔夫赢得诺贝尔和平奖。纳尔逊·曼德拉从南非监狱中获释。一幅凡高的画创纪录地被拍到了8250万的高价。凯文·科斯特纳凭借在《与狼共舞》中的表演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格里安·克劳斯的《狼》赢得了“卡内基奖”,路易斯·罗瑞的《数字星》赢得了“纽伯利奖”。保罗·马克卡内出版了《快乐神奇旅》,这部作品中收录了很多他在1989年“泥中小花”活动中甲壳虫乐队现场演奏的怀旧歌曲。美国宇航局也在这时推出了能让科学家更加深入地探测宇宙空间的哈勃望远镜。
或许了解一下在1990年的那个夏天,哈利·波特这个小男孩如何进入乔·罗琳的头脑中,并由此引出她源源不断的想象,会对我们有所帮助。那时的她刚刚与男友约会完,正从曼彻斯特乘火车赶往伦敦。他们用了整个周末的时间,想在附近找一处合适的公寓。她的男友已经好几次提出来想让罗琳搬到曼彻斯特来住,这样他们可以离得近一些,但是当时罗琳仍要赶回伦敦,开始下一周的工作。
从曼彻斯特乘火车回伦敦行程150英里,历时40多分钟,乔安娜·罗琳已经不是 在她创作哈利·波特 尽管罗琳的前任丈夫乔治·阿朗特斯说他是 有人把罗琳在雷斯的工作方式说得有点夸张。在买完东西、给杰西卡喂完奶、穿好衣服、照顾妥帖之后,罗琳要去做咨询,为了拿到教师资格证书还要写作业,为了确保拿到政府的救助金还要和妹妹一起作回访。与此同时她还兼职作秘书,或者找一些足以让她支付托儿费并且稳定的工作,此外,一天当中她还要抽一点时间推着小车带杰西卡出去遛遛。通常他们都从家里沿着复活节大街朝着城里的方向往返走半个小时。多数时候杰西卡到南大桥的时候就已经睡着了,如果没睡,她们就会走到罗耶麦尔街上去,途中经过很多老城区里的商店,这些商店的名字都非常有趣。这里的狭窄街道、老式商店,加上为吸引游客而奏响的不绝于耳的风笛乐声,不禁让人想起了对角巷。
后来,当杰西卡睡着以后,罗琳就带她来到尼克尔森咖啡店,这家店是她的妹夫罗杰·摩尔开的,他还有一个合伙人叫做道格尔·麦克布莱德。到这家店,罗琳每次都要爬20多个台阶,这虽然有点累,但是她知道一旦她爬上来,杰西卡又睡着以后,这里将是她最棒的写作地点。这家店的装饰比较简单,桌子上铺着很多蓝色和黄色的桌布,墙上有一些玛蒂斯印花。她常常在角落里坐下来,买上一杯咖啡,把女儿的儿童车停在一旁,好随时照看着她,然后拿出笔记本,开始写作。在那么多张桌子里,她坐的那个位置非常好,可以一眼望见城里,她既喜欢这里服务员递过来的温暖的咖啡,也很感激他们为她另辟出一点私人空间,而不去打扰她。因为咖啡店里还有很多位子都空着,所以她用不着为自己占了一张桌子而感到不安。罗琳很多时候都用普通手写体来做笔记(她写字用右手),只要杰西卡这个小家伙还睡着,她就待上几个小时。或许罗琳在这里舒服地写作带有某种征兆———从店里能看到外面的繁忙街区,隔一条街就有一条叫做“波特道”的街。
关于罗琳在爱丁堡居住时的一些日常习惯,有人夸大地说罗琳之所以要去尼克尔森咖啡店创作,是因为她的公寓没有供暖设备,或者她交不起供暖费,这让罗琳感到很气愤。她多次在访谈里纠正了这个说法。她义愤填膺地说如果公寓里没有暖气或者那个房子贵到让她交不起暖气费的话,她从一开始根本就不会租这样的房子。显然如果她这样做了,是把她的小女儿置于危险中,因为爱丁堡的冬天格外的冷。其实,对很多母亲来说,不管她是在苏格兰、英国、美国或者其他很多地方,也许她们无家可归,但对于她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在夜晚能住在一个温暖的地方。即便是在她最困难的一段时间里,罗琳和她的女儿也没有穷困潦倒到无家可归的地步。
1995年,罗琳终于参加了在莫雷学院主办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学习班,这是当时由赫里奥特-沃特大学资助的一个项目,现在改为由爱丁堡大学资助了。由于受到一位不知名的好心人捐助,罗琳从那年夏天起就已经不用领政府救济了。白天她把女儿送到托儿所,而自己可以全力以赴地读书。
尽管为了保障女儿和自己的生活,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她必须去进修,但罗琳在此期间也从未间断过创作。对她来说,看见宝贝女儿坐在身边,手边有书稿要创作,这两件事情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让她聊以安慰的事情。她利用完成作业的间隙用学校的打字机完成了全部书稿的打字工作。虽然她并没有意识到小哈利会从此为她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但是哈利·波特确实在某些方面帮助着她,救她于困苦时刻。最终,在5年之后的1990年的夏天,当她从伦敦赶往曼彻斯特的火车站时,她头脑中的小男孩已经准备好要面对我们的广大读者了。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复印自己的手稿,罗琳用打字机把自己的手稿完整地打了两份出来。此刻,她已经准备齐全,就等着将稿子寄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