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六章 原 形 质1_生命的奇迹

作者:海克尔 字数:4574 更新:2025-01-10 15:03:09

·Chapter Ⅵ sm·

原形质既是一切生活现象的本原,赫胥黎至于称他为“生命之物理的基础”,有这样的非常重要性……我们在种种地方,费了许多事,才能把原形质考究到我们力所能及的地步,把他从那些“原形质产物”分离开来。

1898年,八位科学家在剑桥大学</a>合影,左四为海克尔

(原形质是普遍的生活物质)“原形质”(sm)这个名词,就其最广的意义,是生质或是构成“生命现象之物质的基础”的一切物体之总称。这种物质通称作“原始形质”(protosm)。但是这个在历史上很重要的旧名称,因为用法各异,意义也就经了无数的变迁,现在还是用作狭义的好。况且近来关于这“原始形质”的研究,很是发达,创立了许多新名字,都是就这sm上加个形容的语头造出来的。像那“成形原形质”(metasm)、“原始原形质”(arehism)等等,都是“原形质”这个一般的概念之特异的,或是一般物质之特别的变化。

1846年,植物学家由过·摩尔(Hugo Mohl)首创“原始形质”这个名词,用以称那寻常植物细胞内容的一部分,即是施来敦称作“细胞黏体”(cellmucus)的那种黏质,这种原质是藏在细胞壁的内侧,往往在细胞所含液体里呈各样网状或骨骼状,并且发特性的运动。摩尔把这重要的壁层(植物细胞的 (一) 1868年,达尔文的泛起说(the pangenesis theory)。

(二) 1875年,赫凯尔(即本书著者)的波动发生说(the perigenesis theory)。

(三) 1884年,雷吉理的细胞原质说(the idiosm theory)。

(四) 1885年,魏兹曼的胚种原形质或译生殖质说(the germ-sm theory)。

(五) 1889年,德佛理斯(de Vries)的急变说(the mutation theory)。

这许多学说,以及后来的遗传说,没有一个能把原形质的构造加以满足的说明,叫大家都能承认的。就连生命毕竟该归个个分子呢,还是该归分子群呢,都还没有清楚。阅于最后这个区别,我们可以把这些假说分作“生元说”和“密塞拉说”两派。

(生元和生的微分子)我在1875年做的那篇《生元之波动发生说》里,发表一个假说,以为研究到终局,“生元”是遗传之运载者——就是那有记忆力的原形质微分子。我创这种假说,很得力于生理学名家海林的学说,这海林先生,在1870年,曾经宣言,说“记忆”是有机物的通性。就到现在我还不解,离了这个假定,怎样能说明遗传呢?“生殖”这个名词,是两种作用共通的,也就表出“精神的记忆”(当作头脑的个机能)之共通性质。我把“生元”解作“简单的微分子”,克罗马塞亚、细菌、根足类等摩内拉里原形质之同类的性质,和其生活机能之简单,实在令人无须假定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分子群了。马克斯·维尔佛尔浓在1903年,以同样的意义,倡他那生物生发说,把这个假说,叫作“生活物质里种种作用之批评的实验的研究”。他又把那活动的原形质微分子[他呼作“比阿该尼”(biogen)]认为生活作用之最后的个体的要素,并且主张在极简单的时候,原形质是由同种类的“比阿该尼微分子”(biogen-molecule)构成的。

(“密塞拉”和“比阿佛阿拉”)雷吉理和魏兹曼的假说是和那以“生元”与“比阿该尼”为原形质之极简单的微分子的假说全然不同的。据他们这个假说,那最后的“生活单位”,就是生活作用之个体的运输者,并不是同种类的原形质微分子,乃是由异类微分子结成的微分子群。雷吉理叫他做“密塞拉”(mice)2,说他是个结晶状的构造,他想象这密塞拉是联结成个锁链状的“密塞拉索”,原形质的许多形态许多机能之各各不同,是由于密塞拉之各种布置排列。魏兹曼说: “生命是只能由异种微分子之一定结合而起,所有一切的生活物质,必定是由这种分子群构成的。单单一个分子是不能生存的,既不能同化,也不能生长,也不能生殖。”这种见解,我真看不出他的是处。魏兹曼后来加到他那悬想的“比阿佛阿拉”(biophore)3上去的许多化学上生理上特性,是一样可以加到分子上,可以加到分子群上去的。在“摩内拉”的极简单形式里(无论是克罗马塞亚或是细菌),其简单生命之性质,随便用前说后说,都可以说明的。这种说法,当然不能否认那算做一个微分子的大生元,即大“比阿该尼”里含有极复杂的化学上构造。维尔佛尔浓的“比阿该尼说”,搬出个生活物质之原始的微分子,来做生命之穷极的要素,我觉得很令人满意的。

(核质和细胞质)原形质之进化程序里,最重要的,就是他分作里面的核质(核原形质)和外面的细胞质(细胞体原形质)。这两种原形质,由“摩内拉”之本来很简单的原形质里分化出来的时候,在形态学上也就分作细胞核(caryon)和细胞体(cytosoma或celleus)。生活物质之这两个主要的形式,虽有化学上的不同,关系却很切近,并且在某种状态之下(例如在“间接细胞分裂”和与此相关之“部分的核溶解”的时候),二者可以结成极密切的相互关系,所以这二者的分离,一定是经过极长的时期,由渐而起的。从无核的原始细胞(cytode)生出真有核细胞来,这是由于核原形质和细胞体原形质之化学上的相反,逐渐进化而成,并非是由于突然的变化。这二者都正该包括于“成形质”(stid)一个总称之下,算做“穷极的个体”。

我看成形质里遗传的物质——就是成形质得自祖先传于子孙之内面的特质——之累积,算是原形质分化作用之主要的原因,而成形质的外部继续和外界交接,照这样,那内部的核变为遗传和生殖的器官,外部的细胞体变为适应和营养的器官。我在1866年著的那部《一般形态学》里,主张这种假说: 遗传和适应两个机能,在无核原始细胞之分化过了的实质里,似乎还没有分配定,不过由全体的原形质去掌管罢了,至于在有核细胞里,这两个机能,由细胞的两个部分各自分担,内部的核专管传达“遗传的特质”,外部的原形质担任宜于四围境况的适应。后来到1873年,由斯特拉斯保加(Strassburger)、海尔特维希兄弟以及其他学者关于细胞分裂、受胎的许多发明,把我这假说确实证明了,两性生殖里“核动”(caryokinesis)这个现象,尤足以证实我这假说。因此我们可以明白,那分裂繁殖的摩内拉(克罗马塞亚和细菌),既没有两性生殖,又没有细胞核,是怎样的个道理了。

(核质)细胞核在细胞的生活里极关重要,算做遗传之中枢器官,大约又算是细胞的灵魂,这都是由于他那蛋白质(核原形质)的化学上性质。这唯一的主要的原质,在化学上很和细胞体的细胞质相近,不过稍有点不同。核原形质对于洋红、“海玛陀克锡林”(hmatoxylin)等色素的和亲力,比细胞质的大些,核原形质经过醋酸、“克罗姆酸”(chromic acid)等酸类,比细胞体原形质凝结的快些,并且坚固些。所以我们只要加一滴很稀薄的(2%)醋酸,就能把那看着似乎不分的细胞,内面的核和外面的体,分得清清楚楚。大概那凝固的核,这时候总是现出一块球形或是卵形的原形质,也有时作圆筒形、圆锥形、螺旋形或是分歧形的。像我们在许多原生物和组织体的幼小细胞(尤其是幼小的胚胎)里所发见的那样,核原形质好似本来不分种类没有组织的。然而在大多的细胞里,核原形质是分作几种实质的,其中主要的就是“染色体”和“非染色体”。

(染色体和非染色体)动植物细胞里核原形质之最普通的区分,并且在其生命的活动上最关重大的,就是那通常叫作染色体(chromatin,或nuclein)和非染色体(achromin,或linin)的两种化学上相异的实质。染色体对于洋红、海玛陀克锡林等色素的和亲力大些,因此人都把这个所谓“可染性核质”,认为遗传之运载者。非染色体是很难染色或竟全不染色,和那细胞体原形质是很相近的,在“直接细胞分裂”的时候,和细胞体原形质的关系很密切的。非染色体大概总都是细丝样的,所以叫作“核丝”。染色体大概总都是圆的或是杆状的细粒(chromosomata),在间接细胞分裂的时候,起许多特有的形状上变化(如环状等),所以又叫“核粒”。核丝和核粒的化学上、生理上、形态上许多区别,决不能像有些人的那样主张,认为是细胞核的本来性质,这其实是从那原来一样的细胞质,长久的系统发生的分化而来的结果,就连核的其他两部分——核仁和中心体——也是这样的。

(细胞仁和细胞中心体)虽然不能说一切细胞都是这样,那大多数的细胞里,核都有两个组成分子,这分子是由于核质更加分化生出来的。核仁是个小球形或是卵形的分子,核里面有一个或是几个,其对于色素的动作,比那核粒的有些不同。他和“亚尼林”(aniline)酸色素、“高新”(gosin)等类有特别的和亲力。所以他的实质分为“卜拉斯丁”(stin)和“巴拉纽克莱因”(paranuclein)两种。核仁在高等动植物的组织细胞里,算个独立的组成分子,在许多单细胞的原生物里就没有他了。细胞的“中心体”(centrosome)也是这样的。这中心体是个极小极小的细粒,人眼所看得见的没有比他再小的了,至于他的化学上构造,是不甚了然的。这细胞的组成分子(1876年才分别出来的),要不是在间接的“细胞分裂”里有很重大的作用,恐怕人就不大去注意他了。这“中心体”在核之分裂的时候,做他的轴,对于细胞体原形质里面分配的细粒发一种特殊的引力,把他们安排在这中心的四周。这中心体是独立生长,并且是以分裂法生殖,和那叶绿素等杂色体一样的。分裂开了之后,每个分开了的中心体就各自做他那半个细胞的引力中心。然而近世细胞学家虽因此把他看得十分重要,却因为了两件事,就把他的价值减损了。 (细胞内的物质)这“细胞内的物质”,就是那重要的外面原形质产物,乃是由组织体的组织里“群居细胞”构成的,普通都是露出来做那坚韧的保护膜。这许多保护的组织,在原生物群里是很普通的,都是成冻子状的块子,里面结合着一些同种类的细胞,像那细菌和克罗马塞亚的“菌块”(zoogla)、“佛尔佛西拿”(Volvocida)4和硅藻类的黏质包皮,群居放射虫(Polycyttaria)的球形细胞群,都是这种东西。在高等动物的身体里,“细胞内的物质”,称为“间胚叶”(mesenchyma)的组织,有极大的功用,像那关节组织、软骨、硬骨等,其特殊的性质都是随群居细胞间所蓄积的“细胞内的物质”之分量性质而定的。

(膜的物质)组织体表面上的群居“表皮细胞”露出来做了保护的包被,这就是那表皮,这表皮大抵总是坚硬的厚甲。在许多后生植物里,都是有蜡和硬物质附着在细胞表皮上。最强固的构造是在无脊椎动物里,那表皮往往定这动物的形式和关节,像软体动物的石灰质壳(淡菜、蜗牛、海扇等的壳),和关节动物的壳(蟹的甲、蜘蛛和昆虫的皮层),都是这个例。

1参见本书第17页注①。

2“密塞拉”即分子团。——本书编辑注

3“比阿佛阿拉”即生源体。——本书编辑注

4“佛尔佛西拿”即团藻虫目。——本书编辑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