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Ⅰ Truth·
哲学是要把真理所戴的面具剥下,不怀成心,也不恐怖,仔细端详他一番的。照这样的真哲学,足称得起“科学之王”。
哲学既以高尚意味研求真理,把我们各人单独的发见聚拢来组织成一个世界系统,就留下了几件根本问题,研究者的教育程度和见地不同,所以对这根本问题所下的答解也就不一样了。
赴锡兰岛(现斯里兰卡)科学考察途中的海克尔(1881—1882)
(真理是什么)1真理是什么?几千年来大思想家的心力,都用在这个大问题上,所有的答解,千差万别,也有对的,也有不对的。每一部哲学史都是思想家要想了解世界和他们自己所费无限心血的记录。就是所谓世界知识或就本义言的哲学,也不过是把此等研究、观察、反省、思索的结果,合拢来聚集在一个焦点上。哲学是要把真理所戴的面具剥下,不怀成心,也不恐怖,仔细端详他一番的。照这样的真哲学,足称得起“科学之王”。
(真理和宇宙之谜)哲学既以高尚意味研求真理,把我们各人单独的发见聚拢来组织成一个世界系统,就留下了几件根本问题,研究者的教育程度和见地不同,所以对这根本问题所下的答解也就不一样了。这些科学的最后最高目的,就名叫“宇宙之谜”,我1899年出了一部书,就叫作《宇宙之谜》,来解决这些问题,使世人明白。这书的Mayer)所发见,能量不灭的物理法则。把这两个根本法则连成个一元的结合,建立统一的实质法则,是颇为大家所赞同的,就有反对的却也不多,至于我那一元的智识论和我解决“宇宙之谜”的方法,那就攻击的十分猛烈了。我所认为合用的方法,只有经验、思想并用法,即是并用实验的知识和思索。我曾说过唯有这两种方法互相补助,由理性的指导,才能够达到真理,我一面又排斥从来惯用的,想直达深邃知识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感情的法子,一种是用天启的,这两种方法都是一定要信什么奇迹的,所以都不合理性。
(科学)凡称得起真科学的,都是许多经验聚在一起,都是把这许多经验作一合理的联结而得的结论所构成的。康德(Kant)说的好,“只有经验里头有真理”。外界事物达于人类的感觉器官,印在脑皮层里内部感觉中枢上的这些印象变成了主观的表象。思想中枢或名联合中枢的(无论把他与感觉中枢分别不分别)是真正心的器官,就是他把这些表象造成结论。构成这种结论的两个方法——演绎和归纳,即论证和概念,思想和意识——合成一称头脑的机能,就是我们所谓理性。这些浅近的根本原理,我38年来频频倡导,认为解决生命之谜的 (一) 人的灵魂,从客观看来,是和一切脊椎动物的大略相同,是头脑的一种生理作用,即是机能。
(二) 头脑的机能,也和别的器官一样,要受组成这器官的细胞的影响。
(三) 这些“脑细胞”又叫“灵魂细胞”“神经节细胞”“纽浓”(neuron)2的,是真的有核细胞,构造极其精细。
(四) 这些精神细胞,人类和别的哺乳类的脑里总有几百万,配列整然,有一定的法则的。最高等脊椎动物的还有几个特质,由这些特质看起来,哺乳动物和别的原始哺乳动物[就是三叠纪(Triassic Period)的“拟哺乳动物”]是同出一个根源的。
(五) 这些专司高等心理作用的“精神细胞群”,根源是在前脑,就是五个胚胎脑泡中发达最早的一个。这都是限于前脑表皮的一部分,就是解剖学家所谓“脑皮”或“灰白质”上头的。
(六) 这脑皮里有几个各样心理作用的部位,各司其事的,这部位要是破坏,他的机能也就消灭了。
(七) 脑皮里这些部分是分配开的,一部部都同感觉器官直接联合感受其印象的。这就是“内感觉中枢”,又叫“感受中枢”。
(八) 在这些中央感觉器官里,夹着有心智思想的器官,就是表象、思想、判断、良心、智灵、理性的器具,这叫作“思想中枢”,又叫“联合中枢”,因为从感觉中枢所受的各种印象,都是他来联结成调和思想的。思想中枢和感觉中枢的关系详见《宇宙之谜》 (感觉中枢和思想中枢)据我看来,这对立的内感觉中枢和思想中枢(或联合中枢)在脑皮层里的解剖学上的区别是顶重要的。有几个生理学者也早想到这个区别,但是解剖学上的明证却是近十年才有的。1894年佛理希锡希(Flechsig)说脑的灰白质里有四个感觉的中枢[就是“内感觉区”或叫“爱斯塞他”(aestheta)],又有四个思想中枢[就是“联合中枢”或叫“佛罗内他”(phra)]。从心理学见地看起来,思想中枢里最重要的就是那“主脑”又叫作“大后颅颞颥部之联合中枢”。佛理希锡希所介绍的这两种心的器官的解剖学上特质,后来他自己和别的学者又着实修改了一番。爱丁格尔(Edinger)、外格尔特(Weigert)、希奇希(Hitzig)和其他的学者的学说都各有些不同。但是在我们现在所谈的这心的活动,这认识作用的大概,就是没有那种精确知识,也不大要紧,还是可以理解得的。这两个重要心神器官在解剖学上的区别,我们现在所晓得的,就是这两个器官在组织学上微细的构造上都不同,并且在发生学上也不起于一个根源,就在化学上关于色素上也能看得出差异来。由此看来,组成这两个器官的神经细胞在极微的构造上都不一样,我们现在这种粗糙的研究法,虽是没有能看出什么区别,然而那复杂小纤维质上恐怕有什么差异一直及于这两个器官的细胞质上。要把这两种“纽浓”下一个适当的区别,我想把这感觉中枢名为“感觉细胞”,把思想中枢名为“思想细胞”。这感觉细胞,从解剖学上、生理学上看起来,就是外面感觉器官和内面思想器官中间的媒介。
(内感觉中枢和思想器官)脑皮里内感觉中枢和思想器官解剖学上的区别是和生理的分化一致的。感觉中枢把外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的特种能力所搬运的外感觉印象造成;感觉细胞,就是构成感觉中枢的中央感官,预备那做真正思想判断的感觉印象。这纯粹理性的动作,是思想中枢里思想细胞,就是神经细胞所管的,其组织的要素——思想细胞就管联结预备了的印象。因这个重要的区别,我们可以晓得侯姆、康的亚克等所主张旧感觉论的谬误,他们说一切智识是全靠感觉的活动的。感觉实在是一切智识的本源。但是要想得着真智识真思想,一定要理性的特别作用,感觉器官、神经、感觉中枢等由外界所受的印象,是要由联合中枢去结合,又要经意识的思想中枢去铸炼一番的。所以有一件极重要然而人又极易轻轻看过的事,就是文明人种思想细胞的发达里有遗传的高贵精神作用,此乃是由许多代感觉细胞的感觉而生的。
把各种科学大家的脑筋作用加以公平的批评的研究,就可以晓得这些最高精神力的里面,通例有两个相反的倾向。那些经验派科学家、专心于物理的研究的人,他们的感觉中枢是异常发达,这可见他们详细观察现象的本领是很大的。至于那些所谓精神科学家、哲学家,专研究形而上学的,他们的思想中枢是极其发达,可见他们的所长是偏重于特别事实里的普遍法则。所以形而上学家常常轻视物质的科学家和观察者,这些物质的科学家说形而上学家的“观念的游戏”是非科学的空想的一种把戏。这种生理学上的相反,是由于他们两方面一个感觉细胞发达,一个思想细胞发达的缘故。只有那 (思想中枢的病理)我们对于灵魂的性质座位的一元见解,又经精神病学切实证明了。好像那句古话,说“疾病说明康健”(Pathologia physiologiam illustrat),疾病的科学实在足以说明健全的有机体。这句古话在精神病学尤其对劲,因为那些精神病的原因都是头脑里平时发挥一定机能的部分起了变状。神经中枢的哪一部分有了病,那一部分平日所有的精神机能就衰减,或竟消灭了。前颅部 (一元的认识论和二元的认识论)现在流行的二元哲学,和我们一元的经验的智识论正相反,他主张人类的智识只有一部分是经验的,后天的,其余的都是先天的,并非来自经验,是来自我们心里那“非物质的”本来组织。这种神秘的超自然的见解有康德的威权助他的势,现在的哲学先生们又极力去维持他,他们说“复归康德”是救济哲学的不二法门,据我看还是“复归自然”的好。复归康德和康德的知识论,实在是哲学上的一种“蟹行”罢了。近代形而上学家,和康德在120年前说的一样,以为头脑是块神秘的灰白质,以一种暧昧难明的意义道他是精神的器官。但是在近世生物学看起来,头脑是自然界一种最奇的构造,是无数精神细胞的集合。这些细胞的构造极精妙,由几千纵横交叉的神经纤维,联为一大精神器官,所以才适于发挥最高的精神机能的。
1本书正文段前括号内为本段或几段内容概要。——本书编辑注
2“纽浓”即神经元。——本书编辑注
3贝尔是19世纪俄国大动物学家。——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