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时分,餐厅亮起了灯;闪闪发亮的灯光反射在抛光的木制家具上;餐桌上一片觥筹交错的场景;餐桌上一片文明快乐的光景,希尔伯里先生主持盛宴,眼看一切明朗、庄重,前景一片光明。凯瑟琳的眼神透露希望——但他控制心情,不让自己过于激动。他给大家倒了酒,让德纳姆不要客气。
晚饭过后,大伙往楼上走去,希尔伯里先生看见凯瑟琳和德纳姆抽身离开。卡桑德拉询问,不知她可否为大家弹奏一曲莫扎特,或者贝多芬的曲子?于是她走到钢琴旁坐下,门轻轻地被合上了。希尔伯里先生的眼睛在紧闭的门上停留了几秒钟,但他猜测凯瑟琳一时不会回来,期待的眼神逐渐黯淡,接着他叹了口气,欣赏起音乐。
凯瑟琳和拉尔夫对彼此眼下的打算几乎没讨论过,不一会儿他们俩就穿着便衣走进了客厅。寂静的夜晚月光如水,正好适合散步,尽管无论哪个晚上,在他们看来都适合,但今夜他们尤其渴望走动走动,不受他人打扰,好好享受室外的宁静。
“终于出来了!”大门刚合上,凯瑟琳深呼一口气说道。她告诉他,她是怎样一边坐立不安地等候着,以为他永远不会来,一边侧耳听着门的声音,期待着能在灯柱下再见到他。两个人转过身,注视着眼前镶了金边的窗户,于他而言,这是让人敬畏的一座神殿啊。尽管凯瑟琳嘲笑了他,还把手搭在他胳膊上让他感到压力倍增,他也绝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但看着凯瑟琳放在自己胳膊上的手,她语速加快,声调在他耳中回旋,他没有时间了——毕竟他和凯瑟琳没有共同的爱好——有其他事情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此刻两个人正沿着街边散步,每个街口的拐角处都屹立着几盏路灯,散发出橘黄的灯光,马路上还有川流不息的机动车辆,他们俩怎么会散步到了这儿呢?两人都不知晓答案,他俩也不知为何一时冲动便走上其中一辆双层巴士,坐到最前面的座位上。两个人在黑暗的小路上穿梭前行,由于路窄难行,两旁住宅的窗帘几乎就要和他们贴面而过了,后来他们来到一个开阔的地方,那里在举行各种活动,缤纷的灯光向中心聚拢,接着又四散开来,好不绚丽壮观。两个人就这样在车上旅行,直到天空露出鱼肚白,他们看到城市教堂的尖顶在天空中显得笔直而苍白。
“你冷吗?”他们走到坦普尔酒吧附近,停下脚步后,拉尔夫问。
“嗯,有点。”她答道,意识到她乘坐着那双层巴士在城里东弯西拐,游离浪荡,看尽夜里灯光,如今旅程终究是到了终点。而两人的思绪也随着旅程延展,仿佛作为凯旋豪车的前座乘客,城市美景为他们尽情盛放,两人真真成了人生的主宰。但当两人站在人行道上时,这种兴奋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很高兴有机会单独相处。拉尔夫在路灯下静静站了会儿,点燃一根烟。
凯瑟琳看着他的脸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被孤立在小光圈里。
“噢,那个村舍, ”她说,“我们一定要买下过去住。 ”
“然后抛下所有吗?”拉尔夫询问。
“只要你愿意。”凯瑟琳说。她一边思索一边望着赞善里小路上方的天空,那儿的屋顶看起来都大同小异;那些象征尊贵的蓝色和固定不变的灯光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它们代表了事实嘛?抑或是数字、爱情,或真相?
“我有个想法。”拉尔夫突然开口。“我在想玛丽 · 达切特。我们现在离她家很近,要不咱们过去找她?”
凯瑟琳转过身去方回</a>答。今晚她谁都不想见;在她看来,最大的谜题已有了答案;问题也都解决了;此时此刻,她手握凡人终其一生试图塑造的完善的世界,它圆满完整,不惊不乱。要是去见玛丽,这世界则有可能轰然坍塌。
“你没好好待她吧?”她边往前走,边机械似的问道。
“我要为自己辩护几句。”他倔强地回答。“即使她感觉到了什么,又有何用?我不会待太久的,”他说。“我要告诉她——”
“当然,你必须告诉她。”凯瑟琳应答,她急切希望他去做必做之事,好让他愿景中的世界得享片刻圆满完整。
“我想——我想——”凯瑟琳叹了口气,阴郁笼罩了她,模糊了她的视线。整个世界在她眼前浮来游去,仿佛被泪水淹没了一般。
“我不曾有过任何后悔。”拉尔夫一脸坚定。凯瑟琳慢慢向他靠过去,仿佛这样就能看到他所看到的世界。凯瑟琳想着,她依旧没能完全看透拉尔夫,但他表现得越来越像那旺盛燃烧的火焰,那代表了生命的源泉啊。
“你继续说,”她说,“你不曾后悔——”
“不后悔任何事——任何事。”他重复。
“好热烈的火焰啊!”她暗自思忖。她想象着拉尔夫在夜里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却又如此模糊不清,所以她想要抓住他的胳膊,但仅仅只是触摸到了向上蹿腾着的火焰周围的不透明物质。
“为什么说不后悔呢?”凯瑟琳急忙问出口,想让他能多说些,期盼那深红和暗黑的缕缕黑烟与熊熊火焰交织在一起。
“凯瑟琳,你在想什么?”拉尔夫满心疑虑地问道,因为他注意到了凯瑟琳恍惚的语调和不恰当的措辞。
“我是在想你——嗯,我发誓。我想的都是你,但你在我脑子里总以各种奇怪的形象出现。你摧毁了我的孤独。要我告诉你我是怎么看你的吗?不,你告诉我——你把事情从头到尾一五一十地都告诉我。”
刚开始他说得断断续续,后来说得愈发流利和热情起来,接着他感觉到凯瑟琳慢慢向他靠近,像个孩子一样地听着,像个女人一样对他满怀感</a>激之情。中间凯瑟琳还会时不时打断他的话。
“不过话说,站在我家门口望着窗户,那可真傻。要是威廉没看到你,你会回家去睡觉吗?”
面对凯瑟琳的嗔怪,拉尔夫连忙回应,一个像她这般年龄的女士居然失魂落魄地站在京士威道看着车水马龙,也是够奇怪的。“但那是我 90.威廉·柯珀(William Cowper,1731—1800):英国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英国乡村场景,改变了十八世纪自然诗的方向。在许多方面,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行者之一。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称他是“最好的现代诗人”,而威廉·华兹华斯特别欣赏他的诗作《庭院的橡树》(Yardley-Oak)。
91.沃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Scott,1771—1832):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他以苏格兰为背景的诗歌十分有名。代表作为《古董商》(The Antiquary)《惊婚记》(Quentin Durward)《艾凡赫》( Ivanhoe)等。
92.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93.十九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的作品。
94.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
95.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代表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等。
96.格林尼治(Greenwich):英国伦敦东南方的一个市镇,从前皇家天文台的所在地;通过该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本初子午线。
97.里士满(Richmond):位于伦敦西南方的一个镇。
98.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于 1865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以军队形式作为其架构和行政方针,并以基督教作为信仰的基本的国际性宗教及慈善公益组织,以街头布道和</a>慈善活动、社会服务著称。它的创办人希望能够把基督教传给穷困的人,并透过了解穷人们物质及心灵之需要来给予他们帮助。
99.《马尔菲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Malfi):英国约翰 ·韦伯斯特(John Webster,1580—1632)创作的悲剧。
100.麦考莱爵士(Thomas Babington,1st Baron Macay Macay,1800—1859):英国历史学家,诗人,辉格党,政治家。曾任财政部主计长与印度最高理事会高级官员。
101.约书亚·雷诺兹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1723—1792):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画家。他是皇家学会及皇家文艺学会成员,皇家艺术学院创始人之一及第一任院长。以肖像画和“雄伟风格”艺术闻名。
102.汉普斯特德(Hampstead):处于伦敦北部的一个大型公园绿地。
103.骑士桥(Knightsbridge):伦敦市中心西部的一个住宅和商业区域。它位于海德公园(Hyde Park)的南部,跨威斯敏斯特市(City of Westminster)和肯辛顿 -切尔西区(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
104.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杰出的英国诗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105.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国诗人、评论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06.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英国第二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 ·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十七世纪末完成这座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