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只猫咪》创作年代为1800年,当时雪莱仅八岁。据一些传记家说,诗人很早就反对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继承法和长子继承法,他曾带着忿怒的心情注意到自己的父亲如何焦急地等待着他祖父的逝世,好继承遗产和在议会中的干俸。这首诗也反映了雪莱的这种心情。(3页)
2 爱林(Erin):爱尔兰的古称。(6页)
3 巴利阿人(Pariah):印度最低层、最受压迫和鄙视的人。(8页)
4 原诗</a>录自雪莱早年致黑奇纳女士(Miss Hitchner)的信。雪莱在回信中与黑奇纳讨论生死问题。诗的原题是:《致为了这种信念而死的玛丽》。(12页)
5 原诗无题,现在这个标题是1870年版《雪莱诗集》的编者罗色蒂所加。(14页)
6 法佛尼阿(Favonius):希腊神话中西风之神。(14页)
7 罗伯特·安麦特(Robert Emmet,1778—1803):爱尔兰革命家,1803年领导起义失败,遭英政府杀害。(15页)
8 爱林,见注2;逝者,指起义失败后死难的爱尔兰革命志士。(15页)
9 此诗牛津版《雪莱诗全集》编者赫钦生归入雪莱1814—1815年的早期诗作中。原诗没有标明创作年月。雪莱夫人猜测此诗作于1817年。据道登《雪莱传》说,此诗可能作于1814年6月,是献给雪莱夫人玛丽·葛德文的。注家伍德贝里则认为此诗是写给雪莱前妻哈丽叶·韦斯布克的。(16页)
10 华兹渥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早年拥护法国革命,后背叛革命。(21页)
11 波拿巴(Bonaparte):即拿破仓。(22页)
12 雪莱认为只要有“精神美”的存在,死不但不可怕,而且充满着希望;否则死也就和现实生活一样黑暗。这首诗反映了雪莱的柏拉图式的唯心主义思想。(25页)
13 意谓只有在黑暗中才看得见微弱火焰的光芒。雪莱在这里以“微弱的火焰”比喻“人类思想”,“黑暗”(微弱火焰闪光的条件)比喻“精神美”。(27页)
14 白山(Mont nc):为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在法国东南部与意大利接壤处,山上多冰河。沙摩尼谷就在山下,阿夫河也从那儿流过。(30页)
15 可怕的怀疑,指所谓上帝创造自然的宗教迷信观点;“如此柔和、庄重、肃穆的信念”则是指华兹渥斯等人所倡导的“自然崇拜”(natural piety);雪莱认为人要和大自然和协,就必须客观地认识自然,亦即应该破除这种“怀疑”和“信念”。(33页)
16 1817年1月,雪莱前妻之父提起诉讼,控告雪莱“停妻再娶,诽谤宗教”。当时大法官艾尔顿左袒原告,判决将雪莱前妻所生子女归 62 1820年西班牙人民起义,迫使国王斐迪南七世实施1812年的宪法,释放爱国人士。(137页)
63 你:即自由。(138页)
64 乳母:即大地。(138页)
65 另一个灾星:指宗教。(139页)
66 这里指古希腊流行的神托或神谶(oracle)。(140页)
67 培罗斯(Paros):希腊岛名,该岛产大理石,古希腊的许多建筑和雕像都是用培罗斯产的大理石琢成的。(140页)
68 那座山:即雅典的卫城阿克罗波利(Acropolis)。(141页)
69 卡德摩斯的神女(Cadmaean Maenad):酒神的侍女。欧里匹狄斯的戏剧中描写这些神女用奶汁喂养幼狼。(142页)
70 罗马刚出现时,希腊还没有丧失自由精神。“你最爱的儿子”,指希腊;“天国的美食”,指自由之神的奶汁。(142页)
71 卡密拉(Marcus Furius Camillus):公元前五至四世纪著名罗马英雄,曾打退入侵的高卢人。阿梯里(Atilius):即雷古拉(Regulus),公元前三世纪罗马的执政官,被迦太基人所俘,后迦太基人解送他回罗马求和,以议和成功为释放他的条件,但阿梯里仍劝罗马继续作战,他回迦太基后,终于如他自己所预料,遭迦太基人杀害。(142页)
72 卡必托令庙(Capitolium):罗马卡必托令山上的朱庇特神庙。(142页)
73 巴拉丁(Ptinus):罗马山名,罗马帝王的宫殿所在地,这里用作罗马的代名词。这一行的意思是说罗马帝国的作家们对希腊诗歌的模仿,特别是维吉尔(Virgil)的《爱尼德》(Aeneid)一诗中对爱奥尼亚人荷马诗歌的模仿。(142页)
74 赫开尼阿(Hyrcania):古波斯的一省,在赫开尼阿海(即里海)的南岸。(142页)
75 斯哥德(Scald):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行吟诗人的通称;德洛伊德(Druid):古高卢及英国等地的一种僧侣派别。这两行的意思是说,欧洲的两大北方民族——条顿族和克尔特族已失去自由。(143页)
76 加利利的蛇:指基督教。(143页)
77 阿尔弗雷(Alfred,849—901):西撒克逊族王,比较开明,并热心提倡文学。(143页)
78 指意大利诸共和国的兴起。(143页)
79 指意大利文艺复兴。(144页)
80 路德:即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家。(144页)
81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诗人。他因操劳国事而失明,底下几行是说克伦威尔失败后,弥尔顿虽陷于困难而悲惨的境地,还是看到了自由的影子。(144页)
82 法国丰产葡萄。(146页)
83 指拿破仑。(146页)
84 这一行的意思是说,拿破仑利用了法国人民向往自由的愿望,滥用了自由之神的权力,实现个人的野心。(146页)
85 维苏威火山在意大利;艾特纳是西西里的火山。(146页)
86 伊俄利亚的岛屿,指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北的群岛。下行皮德古萨即是这些岛屿之一,在那不勒斯湾的入口处;彼罗拉是西西里东北的一个海岬。(146页)
87 共命运的两姊妹:英国和西班牙。“朦胧的西方”指人类的未来。(147页)
88 阿明尼阿(Arminius,公元前18—公元21):德意志古代民族英雄,以抵抗罗马军队闻名。(147页)
89 戈迪阿之结:古弗里家(今小亚细亚)国王戈迪阿系了一个复杂的纽结,说谁能把它解开,就能成亚洲的君主。亚历山大王用剑把这个结斩断。“戈迪阿之结”也常当作“难题”解。(148页)
90 你:指自由。(149页)
91 伊奥(Eoas):希腊神话中的晨曦女神。(150页)
92 她和你:她,指智慧;你,指自由。(150页)
93 普洛塞嫔(Proserpine)又名佩尔塞逢涅(Persephone)。据希腊神话,佩尔塞逢涅为主神宙斯和地之女神德米特(Demeter)的女儿,当她在西西里岛安那草原上采花时,大地裂陷,冥王普罗多(Pluto)把她劫去为后。以后她每年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地府,三分之二时间生活在地上。她的故事象征蔬菜、谷物在春季的生长、夏秋的成熟、冬季的死亡。佩尔塞逢涅本身则是谷物种子的象征:埋葬到泥土里,然后重新生长。(152页)
94 时季女神(Horae):希腊神话中司时季的女神,她们是主神宙斯和戴米斯(Themis)的女儿,一般有三个(春、夏、冬)。(152页)
95 本篇及以下一篇《潘之歌》是雪莱为他的夫人玛丽·葛德文的一个剧本《密达斯》(Midas )而写的。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太阳、艺术、诗歌、音乐、医药之神)和牧神潘在里底亚(Lydia)特莫鲁斯山的山神特莫鲁斯(Tmolus)跟前比赛音乐,各唱一曲,争夺老特莫鲁斯的奖赏。本篇及《潘之歌》,就是二神在比赛时所唱的歌。(153页)
96 潘(Pan):希腊神话中的牧神。关于他有不少故事,其中之一说他追求水仙女赛林克司(Syrinx),但赛林克司躲避他。当潘追上并抱住她时,发现自己怀中只是几杆芦苇。他的叹息使芦苇发出乐音,于是他把芦苇制成芦笙,这种芦笙就以“赛林克司”为名。本篇是作为他与阿波罗竞赛时所唱的歌词写的,参看注95。(156页)
97 特莫鲁斯,见注95。(156页)
98 比纽斯河(Peneus)、腾皮谷(Tempe)、悲利翁山(Pelion),都在希腊德萨利地方(Thessaly)。(157页)
99 赛利诺斯(Silenus)、芳恩(Faun)、西尔万(Sylvan),均系希腊神话中山林之神。(157页)
100 美纳露斯(Menalus):潘所居住之山,在希腊的阿卡弟爱(Arcadia)。(157页)
101 1820年7月2日,意大利半岛那不勒斯王国人民起义,反对国王斐迪南的专制统治。在短短的几天中,起义人民获得了胜利,迫使斐迪南实行立宪政体。但至 121 指公元前42年,罗马的共和派代表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在菲利比被奥大维(Octavius)击败一事。“更远的起点”云云,是说现在要赢得自由比布鲁图当时更为艰难了。(171页)
122 地之子:即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泰坦(Titan)族,他们是地之子,曾与天神交战。(171页)
123 北方的暴君们:指奥地利和其他北欧强国。这里是用古代意大利受到北方野蛮民族入侵来比喻的。(172页)
124 雪莱认为,对于人的天性来说,一切宗教都是乖戾的。(172页)
125 克尔特族:注家认为,雪莱常误用克尔特族来指条顿民族。奥索尼亚即意大利。(173页)
126 《致月亮》原有两节,但第二节只有两行残诗,这里译出的是第一节。(176页)
127 奥菲乌斯(Orpheus):希腊神话中的歌人,其妻攸里底斯被蛇咬死后,他到阴间去找她,他的歌声感动了冥王,冥王答应让攸里底斯还阳,但在抵达阳界以前,奥菲乌斯不得回头看攸里底斯。将抵阳界时,奥菲乌斯情不自禁,回头一看,攸里底斯就立刻失踪了。奥菲乌斯的琴是抒情诗的象征。(182页)
128 潘:见注96。(182页)
129 美娜德:见注36。(185页)
130 伊里斯(Iris):虹之神。(186页)
131 攸累尼亚(Urania):缪斯九女神之一,司天文。(188页)
132 你,指大地,下一节同。(200页)
133 一个字眼:爱情。(203页)
134 一种情感:崇拜。(203页)
135 一个希望:即本诗第二节末四行所说:“飞蛾对星星的遥恋,黑夜对黎明的盼望……”(203页)
136 雪莱常用蛇来象征好的事物。这里所说的蛇,是智慧的象征。“使它不致闷死”,“它”即指蛇,而非被蛇所捆的心。(207页)
137 简恩:爱德华·威廉斯之妻,与雪莱友善。(215页)
138 本诗前二节是忆述过去某夜的情景;后二节是邀请简恩在当晚歌唱。(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