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参考书目_剑桥中国明代史

作者:费正清 字数:20919 更新:2025-01-10 14:50:06

[1]Asano Chuin.“Min jitsuroku zakkō.”Kita Ajia gakuhō,3(October 1944),pp.254—285.

浅野忠允:《明实录</a>杂考》,《北亚细亚学报》,3(1344年10月), [34]Chang Huang-yen

张煌言</a>:《北征得失纪略》,《张苍水诗文集</a>》,1,1659年腊月;重印,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文献丛书》,142,卷1,台北,1962年

[35]Chang Ⅰ-shan

张奕善:《夺国后的明成祖</a>与诸藩王关系考》,国立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1(1982年12月), [71]Chiang Fan et al.

江蕃等撰:《广东通志</a>》,阮元</a>等编,334卷,1864年;摹印本,上海,1934年

[72]Chiang Hsing yü

蒋星煜:《况钟》,上海,1981年

[73]Chiang Ⅰ—han

姜一涵:《元代奎章阁及奎章阁人物》,台北,1981年

[74]Chiang Jih-sheng

江日昇:《台湾外记</a>》,方豪编,约1708—1718年;重印,载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文献丛刊》,60,台北,1960年,3卷

[75]Chiang Tso-wen

江左文:《明武宗三幸宣府大同记》,《禹贡》,5(1935年), [186]Geiss,James.Peking under the Ming,1368—1644.Ann Arbor,Mich.: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1979.

盖杰民:《明统治下的北京,1368—1644年》,安阿伯,密歇根,1979年

[187]Goodrich,L.Carrington.The literary inquisition of Ch’ienlung.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Devoted to Humanistic Studies,Studies in Chinese and Rted Civilizations,No.1.Baltimore:Waverly Press,1935.

富路特:《乾隆</a></a>朝的文字狱》,美国从事人道主义研究学术会,《中国及有关文明之研究》,1,巴尔的摩,1935年

[188]Goodrich,L.Carrington.“More on the Yung—lo ta tien.”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nd,Hong Kong Branch,10(1970),pp.17—23.

富路特:《再谈永乐大典</a>》,《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学报》,10(1970年), [207]Hoshi Ayao,Mindai sōun no kenkyū.Tokyo:Nihon gakujutsu shinkōkai,1963.

星斌夫:《明代漕运研究》,东京,1963年

[208]Hou Jen-chih

侯仁之:《北京史话》,北京,1980年

[209]Hsi,Ang.“Wu San-kuei in 1644:A reappraisal.”Journal of Asian Studies,34,No.2(February 1975),pp.443—53.

安杰拉·席:《吴三桂在1644年:重新评价》,《亚洲研究杂志》,34,2(1975年2月), [240]Huang Chang-chien

黄章健:《论〈皇明祖训</a>录〉颁行年代并论明初封建诸王制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2(1961年), [242]Huang Chang-chien

黄章健:《明清史研究丛稿》,台北,1977年

[243]Huang Chang-chien

黄章健:《明洪武永乐朝的榜文峻岭》,《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6,4(1975年), [245]Huang Chang-chien

黄章健:《〈大明律诰〉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4(1953年), [247]Huang Ka’i-hua

黄开华:《明史论集》,九龙,1972年

[248]Huang Ming tien li

《皇明典礼》,140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手抄本

[249]Huang,Ray.“Administrative statistics in Ming Tai-tsu shih lu:An illustration of Chinese bureaucratism as criticized by Dr.Needham.”Ming Studies,16(Spring 1983),pp.41—66.

黄仁宇:《〈明太宗实录</a>〉中的行政统计数字:李约</a>瑟博士对中国官僚主义的批评的一个例证》,《明代研究》,16(1983年春), [398]Mostaert,Antonio.Dictionnaire Ordos.Peking:Catholic University,1941.

安东尼奥·莫斯塔厄特:《鄂尔多斯词典》,北京,1941年

[399]Mote,Frederick W.The poet K ’ao Ch’i.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牟复礼</a>:《诗人高启</a>》,普林斯顿,1962年

[400]Mote,Frederick W.“The T’n-mu incident of 1449.”In Chinese Ways in warfare,ed.Frank A.Kierman,Jr.,and John K.Fairbank.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pp.243—72.

牟复礼:《1449年的土木之变》,载小弗兰克·A.基尔曼、费正清编《中国的兵法》,坎布里奇,1974年, [413]Pai Ts’ui-ch’in

白翠琴编:《明实录瓦刺资料摘编》,《准噶尔史略》,《新疆历史资料研究丛书》,乌鲁木齐,1982年

[414]P’an Ch’eng-chang

潘柽章:《国史考异》,约1660年;重印,载光绪时期潘祖荫</a>编《功顺堂丛书》,18—20,严一萍编:《百部丛书集成》,69,台北,1967年

[415]P’an Chi-hsün

潘季驯</a>:《河防一览</a>》,1590年;重印,载吴相湘编《中国史学丛书》,33,台北,1965年;重印,《河海丛书》,13—14,台北,1969年

[416]Pao Tsun-p’eng

包遵彭:《郑和下西洋之宝船</a>考》,台北,1961年

[417]Parsons,James B.“The culmination of a Chinese peasant rebellion:Chang Hsien-chung in Szechwan,1644—46.”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6,No.3(May 1957),pp.387—400.

詹姆斯·B.帕森斯:《一次中国农民起义的顶点:张献忠在四川,1644—1646年》,《亚洲研究杂志》,16,3(1957年5月), [495]T’ai-wan yin-hang ching-chi yen-chiu shih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文献丛刊》,台北,1957—

[496]Tamura Jitsuzō,ed.Mindai Man-Mō shiryo,18 vols.Kyoto:Kyōtō daigaku bungakubu,1954—59.

田村实造编:《明代满蒙史料》,18卷,京都,1954—1959年

[497]Tamura Jitsuzō.“Mindai no hokuhen bōei taisei”,In his Mindai Man-Mō shi kenkyū.Kyoto:Kyōto daigaku bungakubu,1963,pp.73—161.

田村实造:《明代的北边防卫体制》,载《明代满蒙史研究》,京都,1963年,第73—161页

[498]T’an Ch’ien

谈迁</a>编:《国榷》,约1653年;重印,张宗祥</a>编,北京,1958年

[499]T’an Ch’ien

谈迁:《枣林杂俎</a>》,17世纪中叶;重印,载《笔记小说大观》,上海,进步书局,出版日期不详,第1599—1787页;摹印本,载《四部备要》,台北,1962年

[500]Taniguchi,Kikuo.“Peasant rebellions in thete Ming.”Acta Asiatica,38(1980),pp.54—68.

谷口喜之雄:《晚明的农民起义》,《亚洲年鉴》,38(1980年),第54—68页

[501]T’ao Tstmg-i

陶宗仪</a>:《辍耕录</a>》,序,1366年;重印,北京,1959年

[502]T’ao Yüan-chen

陶元珍</a>:《万历起居注》,《文史杂志》,4,7—8(重庆,1944年),第54—56页

[503]Taylor,Romeyn,trans.The basic annals of Ming,T’ai-tsu,San Francisco:Chinese Materials Center,1975.

罗梅因·泰勒译:《明太祖本纪》,旧金山,1975年

[504]Taylor,Romeyn.“Ming T’ai-tsu and the gods of the walls and moats.”Ming Studies,4(1977),pp.31—49.

罗梅因·泰勒:《明太祖和城隍神》,《明代研究》,4(1977年),第31—49页

[505]Taylor,Romeyn.“Ming T’ai-tsu and the nobilitly of merit.”Ming Studies,2(1976),pp.57—69.

罗梅因·泰勒:《明太祖与勋贵》,《明代研究》,2(1976年),第57—69页

[506]Taylor,Romeyn.“Social origins of the Ming dynasty.”Monumenta Serica,22,No.1(1963),pp.1—78.

罗梅因·泰勒:《明王朝的社会根源》,《华裔学志》,22,1(1963年),第1—78页

[507]Taylor,Romeyn.“The Yüan origins of the wei-so System.”In Chinese government in Ming times:Seven studies,ed.Charles O.Hucker.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9,pp.23—40.

罗梅因·泰勒:《卫所制的元代渊源》,载贺凯编《明代政府研究的七篇论文》,纽约,1969年,第23—40页

[508]Teng K’ai

邓凯</a>:《也是录</a>》,明代晚期;重印,载留云居士编《明季稗史汇编》,18,上海,1896年;重印,《明季稗史初编》,上海,1936年

[509]Teng Ssu-yü.

邓嗣禹:《明大诰与明初政治社会》,《燕京学报》,20(1936年),第455—483页;重印,载明太祖《明朝开国文献》,载吴相湘编《中国史学丛书》,34,台北,1966年,Ⅰ,正文前,第1—26页

[510]Terada Takanobu.Eirakutei.Tokyo:Jinbutsu ōraisha,1966.

寺田隆信:《永乐帝》,东京,人物往来社,1966年

[511]Ting Ⅰ(Yeh Ting-i)

丁易:《明代特务政治》,北京,1950年

[512]T’ien Ta-hsiung

田大熊:《国姓爷的登陆台湾》,石万寿译,《台北文献》,44(1978年6月),第111—121页(最初发表于1938年)

[513]Ts’ai Chiu-te

采九德</a>:《倭变事略</a>》,1560年以后;重印,载中国历史研究室编《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2,上海,1947年;重印,载《中国近代内乱外祸历史故事丛书》,1964年,第69—138页

[514]Ts’en Chuug-mien

岑仲勉</a>:《黄河变迁史》,北京,1957年

[515]Tsukamoto Shunkō.“Kobūtei to butsu dō ni kyō.”Gifudaigaku kenkyū hōkoku(jimbun kagaku),14(March 1966),pp.34—43.

塚本俊孝:《洪武帝与佛道二教》,《岐阜大学研究报告(人文科学)》,14(1966年3月),第34—43页

[516]Tu Lien-che(Lienche Tu Fang)

杜联喆:《明朝馆选录》,《清华学报》,新5,2(1966年12月),第30—119页

[517]Tu Nai chi

杜乃济:《明代内阁制度》,台北,1967年

[518]Tu Wei-yün

杜维运:《赵翼传》,台北,1983年

[519]T’u Shu-fang

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1598年;抄本,国会图书馆,华盛顿

[520]Twitchett,Denis C.“Chinese biographical writing.”In Historians of China and Japan,ed.W.B.Beasley and E.G.Pulleynk.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pp.95—114.

崔瑞德:《中国的传记著述》,载W.B.比斯利、E.G.普利布兰克编《中国和日本的史家》,伦敦,1969年,第95—114页

[521]Twitchett,Denis C.“Problems of Chinese biography.”In Confucian personalities,ed.Arthur F.Wright.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pp.24—39.

崔瑞德:《中国传记问题》,载芮沃寿编《儒家人物》,斯坦福,1962年,第24—39页

[522]Twitchett,Denis C.,ed.Sui and Tang China,589—906.Vol.Ⅲ of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Cambridge,En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崔瑞德编:《中国隋唐史,589—906年》,《剑桥中国史》,Ⅲ,剑桥,1979年

[523]Vr,Pierre,A history of gold and money 1450—1920,original title Oroy moneda en historia,trans.Judith White.London:NLB,1976.

皮埃尔·维勒:《黄金与货币史,1450—1920年》,朱迪思·怀特译,伦敦,1976年

[524]Wakeman,Frederic,Jr.The great enterprise:The Manchu reconstruction of imperial order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

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伟大的事业:满族人在17世纪的中国重建帝国秩序》,伯克利和洛杉矶,1985年

[525]Wakeman,Frederic,Jr.ed.Ming and Qing 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Research Monog-raph,No.17.Berkeley: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

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清史研究》,《中国研究专论》,17,伯克利,1980年

[526]Wakeman,Frederic,Jr.“The price of autonomy:Intellectuals in Ming and Ch’ing politics”Daedalus,101(Spring 1972),pp.35—70.

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意志自由的代价:明清政治中的知识分子》,《代达罗斯》,101(1972年春季),第35—70页

[527]Wakeman,Frederic,Jr.“The Shun interregnum of 1644.”In Form Ming to Ch’ing:Conquest,region,and continuit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ed.Jonathan D.Spence and John E.Wills,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pp.39—87

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1644年的顺朝过渡时期》,载乔纳塞恩·D.斯彭斯、小约翰·E.威尔斯编《从明至清:17世纪中国的征服、地域和连续性》,纽黑文和伦敦,1979年,第39—87页

[528]Wakeman,Frederic,Jr.,and Carolyne Grant,eds.Conflict and control in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5.

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卡罗琳·格兰特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冲突与控制》,伯克利、洛杉矶,1975年

[529]Waldron,Arthur N.“The problem of the Great Wall.”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No.2(December 1983),pp.643—63.

阿瑟·N.沃尔德伦:《长城的问题》,《哈佛亚洲研究杂志》,43,2(1983年12月),第643—663页

[530]Waldron,Arthur N.“The recovery of the Ordos:A Ming strategic debate.”Diss.Harvard,1981.

阿瑟·N.沃尔德伦:《鄂尔多斯的收复:明代的一次战略争论》,学位论文,哈佛,1981年

[531]Wang Ao

王鏊</a>:《震泽长语</a>》,16世纪早期;重印,载沈节甫编《纪录汇编》,1617年;重印,上海,1938年

[532]Wang Ch’i

王圻:《三才图会》,1609年;重印,6卷,台北,1970年

[533]Wang Chih chuan

《汪直传》,约1560年;重印,载张海鹏编《借月山房汇钞》,1812年;重印,载严一萍编:《百部丛书集成》,48,台北,1967年

[534]Wang Ch’iung

王琼</a>:《双溪杂记</a>》,明版;重印,王云五编:《今献汇言》,6,上海,1937年;影印本,3(6),台北,1969年

[535]Wang Chung-minp.A descriptive catalog of rare Chinese books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ed.T.L.Yüan.Washington,D.C.:Library of Congress,1972—73.

王重民编著:《国会图书馆中国善本书带有说明的目录》,T.L.袁编,华盛顿,1972—1973年

[536]Wang Ch’ung-wu

王崇武编</a>:《奉天靖难记</a>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特刊,28,上海,1948年

[537]Wang Ch’ung-wu

王崇武:《论明太祖起兵及其政策之转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0(1948年),第57—71页

[538]Wang Ch’ung-wu

王崇武:《明成祖朝鲜选妃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7(1948年),第165—176页

[539]Wang Ch’ung-wu

王崇武:《明成祖与方士》,《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8,1(1949年),第12—19页

[540]Wang Ch’ung-wu

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特刊,25,上海,1945年;摹印本,香港,1969年

[541]Wang Ch’ung-wu

王崇武:《明仁宗宣宗事迹旁证》,《真理杂志》,1,2(1944年3—4月),第193—203页

[542]Wang Ch’ung-wu

王崇武:《明本纪校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特刊,27,上海,1948年;摹印本,香港,1967年

[543]Wang Ch’ung-wu

王崇武:《明代的商屯制度》,《禹贡》,5,12(1936年8月),第1—15页

[544]Wang Ch,ung-wu

王崇武:《读高青邱〈威爱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年),第273—282页

[545]Wang Ch’ung-wu

王崇武:《读明史朝鲜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2(1947年),第1—25页

[546]Wang Gungwu.“China and Southeast Asia,1402—1424.”In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d.J.Chen and N.Tarling.Cambridge,En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rpt.in Community and nation:Essays o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Chinese,sel.Anthony Reid.Asi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Southeast Asia Publication Series,No.6.Singapore: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Asia),1981,pp.58—80.

王赓武:《中国与东南亚,1402—1424年》,载J.陈、N.塔林编《中国和东南亚社会史》,剑桥,1970年;重印,载安东尼·里德选《社区和国家:关于东南亚和中国人论文集》,澳大利亚亚洲研究学会:《东南亚刊物丛书》,6,新加坡,1981年,第58—80页

[547]Wang Gungwu.“Early Ming r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A background essay.”In The Chinese world order: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tions,ed.John K.Fairbank.Harvard East Asian Series,No.32.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pp.34—62;rpt.in Community and nation:Essays o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Chinese,sel.Anthony Reid.Asi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Southeast Asia Publication Series ,No.6.Singapore: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Asia),1981,pp.28—57.

王赓武:《明初与东南亚的关系:一篇背景研究短论》,载费正清编《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哈佛东亚丛书》,32,坎布里奇,1968年,第34—62页;重印,载安东尼·里德选《社区和国家:关于东南亚和中国人论文集》,澳大利亚亚洲研究学会:《东南亚刊物丛书》,6,新加坡,1981年,第28—57页

[548]Wang Gungwu.“The opening of r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In Myan and Indonesian studies:Essays presented to Sir Richard Winstedt,ed.J.S.Bastin and R.Roolvink.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rpt.in Community and nation:Essays o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Chinese,sel.Anthony Reid.As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Southeast Asia Publication Series,No.6.Singapore: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Asia),1981,pp.81—96.

王赓武:《中国和马六甲间关系的开始》,载J.S.巴斯廷和R.鲁尔文克编《马来和印度尼西亚研究:呈献理查德·温斯特德爵士的论文集》,伦敦,1964年;重印,载安东尼·里德选《社区和国家:关于东南亚和中国人论文集》,澳大利亚亚洲研究学会:《东南亚刊物丛书》,6,新加坡,1981年,第81—96页

[549]Wang Ⅰ-t’ung.Official rtion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1368—1549.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3.

王伊同:《中日之间的官方关系,1368—1549年》,坎布里奇,1953年

[550]Wang Kuo-kuang

王国光辑:《万历会计录》,张学颜编,约1581年;缩微胶片,CCM12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

[551]Wang Pao-hsien

王宝先:《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鲒埼亭集〉评校本》,《图书馆学报》,3(1961年7月),第119—178页

[552]Wang Pao-hsin

王葆心</a>:《蕲黄四十八砦纪事》,19世纪晚期;重印,1906年;重印,台北,1966年

[553]Wang Shih-chen

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16世纪晚期;重印,沈云龙编:《明清史料汇编初集》,1,台北,1976年,第81—478页

[554]Wang Shih-chen

王世贞:《中官考》,《弇山堂别集</a>》,90—100,1590年;重印,吴相湘编:《中国历史丛书》,16,1965年

[555]Wang Shih-chen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1590年;重印,吴相湘编:《中国历史丛书》,16,台北,1965年

[556]Wang Tsun-t’ung.“A new coted and annotated edition of the history section of the Ch’ien-ch’ing t’ang shu mu’by Huang Yü-chi(1629—1691).”Diss.Ku Lumpur:University of Mya,1968.

王遵通(音):《黄虞稷(1629—1691年)〈千顷堂书目〉史部新校注本》,学位论文,吉隆坡,马来亚大学,1968年

[557]Wang Yü-ch’üan(Wang Yü—chuan,Wang Yuquan)

王毓铨:《莱芜集》,北京,1983年

[558]Wang Yü-ch’üan

王毓铨:《明代的军屯》,北京,1965年

[559]Watson,Burton,tran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Tranted from the Shih chi of Ssu-ma Ch’ien,2vol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1;3rd ed.,1968.

巴顿·沃森译:《中国伟大史家的记录:译自司马迁的〈史记〉》,2卷,纽约,1961年;第3版,1968年

[560]Wei Ch’ing-yüan

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北京,1961年

[561]Wen Jui-lin

温睿临</a>:《南疆逸史</a>》,56卷,1711年;重印,上海,1960年;重印,《晚明史料丛书》,1,东京,1967年

[562]Whitmore,John K.“Chiao-chih and Neo-Confucianism:The Ming attempt to transform Vietnam.”Ming Studies,4(Spring 1977),pp.51—91.

约翰·K.惠特莫尔:《交趾和新儒家:明朝改造安南的企图》,《明史研究》,4(1977年春),第51—91页

[563]Wiens,Mi Chü(Chü Mi)

居密:《明清棉纺织业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变化》,《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7,2(1974年12月),第515—534页

[564]Wiethoff,Bodo.“Bemerkungen zur Bedeutung der Regional-beschreibungen(fang-chih).”Oriens Extremus,15(1968),pp.149—68.

博多·维特霍夫:《论方志的意义》,《远东》,15(1968年),第149—168页

[565]Wiethoff,Bodo.Chinas dritte Grenze:Der traditionelle chi-nesische Staat und der küstennahe Seeraum.Wiesbaden:Harrassowitz,1969.

博多·维特霍夫:《中国的第三边界:传统的中国国家与沿海地带》,威斯巴登,1969年

[566]Wilhelm,Hellmut.“Ein Briefwechsel zwischen Durgan and Sch? Ko-Fa.”Sinica,7,No.5—6(1933),pp.239—45.

赫尔穆特·威廉:《多尔衮与史可法之间的通信》,《中国》,7,5—6(1933年),第239—245页

[567]Willets,William.“The maritime adventures of Grand Eunuch Ho.”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History,5,No.2(September 1964),pp.25—42.

威廉·威利茨:《郑和太监的海上冒险活动》,《东南亚历史学报》,5,2(1964年9月),第25—42页

[568]Wills,John E.,Jr.“Maritime China from Wang Chih to Shih Lang.”In From Ming to Ch’ing:Conquest,region,and continuit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ed.Jonathan D.Spence and John E.Wills.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pp.201—38.

小约翰·E.威尔斯:《从王直到施琅</a>的海洋中国》,载乔纳塞恩·D.斯彭斯、约翰·E.威尔斯编《从明至清:17世纪中国的征服、地域和连续性》,纽黑文和伦敦,1979年,第201—238页

[569]Woters,O.W.The fall of Srīvijaya in My history.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0.

沃尔特斯:《马来历史中室利佛逝的灭亡》,伊萨卡,纽约,1970年

[570]Wu Che-fu

吴哲夫:《清代禁毁书目研究》,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论文,164,台北,1969年

[571]Wu Chi-hua

吴缉华:《论建文时的宰辅及其对明代政局的影响》,《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1(1963年3月),第105—116页;重印,载其《明代制度史论丛》,台北,1971年,Ⅰ,第159—178页

[572]Wu Chi-hua

吴缉华:《论明代前期税粮重心之减税背景及影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9(1969年10月),第95—124页;重印,载其《明代社会经济史论丛》,台北,1971年,Ⅰ,第75—124页

[573]Wu Chi-hua

吴缉华:《论明代封藩与军事职权的转移》,《大陆杂志》,34,7—8(1967年4月),第6—10、23—26页;重印,载其《明代制度史论丛》,Ⅰ,第31—56页

[574]Wu Chi-hua

吴缉华:《论明代税粮重心的地域及其重税之由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8(1968年),第351—374页;重印,载其《明代社会经济史论丛》,Ⅰ,第33—74页

[575]Wu Chi-hua

吴缉华:《明成祖向北方的发展与南北转运的建立》,《大陆杂志》,13,9(1956年11月),第1—10页;重印,载其《明代社会经济史论丛》,Ⅰ,第155—174页

[576]Wu Chi-hua

吴缉华:《明仁宣时内阁制度之变与宦官僭越相权之祸》,《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1(1960年),第381—403页;重印,载其《明代制度史论丛》,Ⅰ,第179—216页

[577]Wu Chi-hua

吴缉华:《明代纪年问题》,《大陆杂志》,特辑,2(1962年5月),第147—156页;重印,载其《明代制度史论丛》,台北,1971年,Ⅱ,第365—386页

[578]Wu Chi-hua

吴缉华:《明代建国对外的基本态度及决策》,《东方文化》,16,1—2(1978年),第184—193页

[579]Wu Chi-hua

吴缉华:《明代建文帝在传统皇位上的问题》,《大陆杂志》,19,1(1960年7月),第14—17页;重印,载其《明代制度史论丛》,台北,1971年,Ⅱ,第349—364页

[580]Wu Chi-hua

吴缉华:《明代制度史论丛》,台北,1971年,Ⅰ,Ⅱ

[581]Wu Chi-hua

吴缉华:《明代海运及运河的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特刊,43,台北,1961年

[582]Wu Chi-hua

吴缉华:《明代皇室中的洽和与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7(1967年),第323—352页;重印,载其《明代制度史论丛》,台北,1971年,Ⅱ,第265—328页

[583]Wu Chi-hua

吴缉华:《明代社会经济史论丛》,台北,1970年,Ⅰ

[584]Wu Chi-hua

吴缉华:《明代东胜的设防与弃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4(1963年),第649—660页;重印,载其《明代制度史论丛》,台北,1971年,Ⅱ,第329—348页

[585]Wu Han

吴晗</a>:《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北京,1980年

[586]Wu Han

吴晗:《记明实录》,载《读史劄记》,1956年;重印,北京,1961年,第156—234页

[587]Wu Han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1949年;修订版,1965年;重印,北京,1979年(更早的版本《从僧钵到皇权》,1944年)

[588]Wu Han

吴晗:《胡惟庸党案考》,《燕京学报》,15(1934年6月),第163—205页

[589]Wu Han

吴晗:《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文史杂志》,2,2(1942年3月),第76页

[590]Wu Han

吴晗:《明成祖生母考》,《清华学报》,10,3(1935年7月),第631—646页

[591]Wu Han

吴晗:《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清华学报》,10,4(1935年10月),第917—939页

[592]Wu Han

吴晗:《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载其《灯下集》,北京,1961年,第83—93页

[593]Wu Han

吴晗:《明代的军兵》,载其《读史劄记》,1956年;重印,北京,1961年,第92—141页

[594]Wu Han

吴晗:《读史劄记》,1956年;重印,北京,1961年

[595]Wu,K.T.“Ming printing and printers.”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7(1942—43),pp.203—260.

K.T.吴:《明代的印刷和印刷业者》,《哈佛亚洲研究杂志》,7(1942—1943年),第203—260页

[596]Wu,Ss.“Transmission of Ming memorial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work.”T’oung Pao,54(1968),pp.275—87.

赛拉斯·吴:《明代奏议的传送及对传送网的评价》,《通报》,54(1968年),第275—287页

[597]Wu Tan-ko

伍丹戈:《明代中叶的赋税改革和社会矛盾》,《社会科学战线》,4(1979年11月),第166—178页

[598]Wu Wei-yeh

吴伟业</a>:《绥寇纪略</a>》,12卷,清代早期;重印,广文书局编译所编:《史料丛编》,21—24,台北,1968年

[599]Yamamoto Takayoshi.“Mindai naikaku seido no seiritsu to hattatsu.”Tōhōgaku,21(1961),pp.87—103.

山本义隆:《明代内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东方学》,21(1961年),第87—103页

[600]Yamamoto Tatsurō.Annanshi keukyū.Tokyo:Yamakawa shuppan kai,1950,Vol.1.

山本达郎:《安南史研究》,东京,1950年,Ⅰ

[601]YamaneYukio.“‘Genmatsu no hanran’to Minchō shihai no kakuritsu.”In Vol.12 of Iwanami kōza sekai rekishi.Tokyo:Iwanami shoten,1971,pp.17—56

山根幸夫:《“元末之反乱”与明朝支配之确立》,载《岩波讲座世界历史》,12,东京,1971年,第17—56页

[602]Yamane Yukio,ed.Mindaishi kenkyū bunken mokuroku.Tokyo:Tōyō bunka Mindaishi kenkyūshitsu,1960.

山根幸夫编:《明代史研究文献目录》,东京,1960年

[603]Yamane Yukio.“Trends in postwar Japanese studies on Ming history:A bibliographical introduction.”Acta Asiatica,38(1980),pp.93—123.

山根幸夫:《战后日本的明史研究动向:书目介绍》,《亚洲年鉴》,38(1980年),第93—123页

[604]Yang Ch’i-ch’iao

杨启樵:《明初人才培养与登进制度及其演变》,《新亚学报》,6,2(1964年8月),第333—394页

[605]Yang Feng-pao

杨凤苞:《秋室集》,载陆心源</a>编《湖州丛书》,15—17,乌程,浙江,陆氏义塾,1885年

[606]Yang Ⅰ-fan

杨一凡:《洪武三十年大明律考》,《学习与思考》,5(1981年),第50—54页

[607]Yang Jung

杨荣</a>:《北征记》,1424年;重印,载沈节甫编《纪录汇编》,34,1617年;影印本,上海,1938年

[608]Yang,Lien-sheng.“Ming local administration.”In Chinese government in Ming times:Seven studies,ed.Charles O.Hucker.New Youk and Lond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9,pp.1—21.

杨联陞</a>:《明代的地方行政》,载贺凯编:《明代政府研究的七篇论文》,纽约和伦敦,1969年,第1—21页

[609]Yang,Liens-heng.“The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offcial historiography.”In Historiansof Chinaa nd Japan,ed.W.G.Beasley and E.G.Pulleynk.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pp.44—59.

杨联陞:《中国官修史书的结构》,载W.G.比斯利和E.G.普利布兰克编:《中国和日本的史家》,伦敦,1961年,第44—59页

[610]Ynag Te-tse

杨德泽:《杨监笔记》,康熙时期;重印,载罗振玉编《玉简斋丛书》,上虞,1910年

[611]Yang T’ing-ho

杨廷和</a>:《视草余录》,2卷,1527年;载《杨文忠三录》,1607年;重印,京都,1972年

[612]Yang Xianyi(Yang Hsien-i),and dys Yang,trans.The courtesan''s jewel box:Chinese stories of the Ⅹth-ⅩⅥth centuries.Pek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81.

杨宪益、戴乃迭译:《妓女的宝箱:10至16世纪中国的短篇小说》,北京,1981年

[613]Yang Yün-p’ing [Yang Yu-lien]

杨云萍(杨友濂):《南明鲁监国事迹的研究》,《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8(1976年5月),第33—61页

[614]Yao Ming-ta

姚名达</a>:《邵念鲁年谱》,上海,1930年;重印,上海,1934年;重印,台北,1971年

[615]Yeh Shao-yüan

叶绍袁:《启祯记闻录》,载乐天居士编《痛史》(顺治早期),3,上海,1911年;影印本,台北,1968年

[616]Yeh Ting-i,see Ting Ⅰ.

叶丁易,见丁易

[617]Yin Chih

尹直</a>:《謇斋琐辍录》,明版;影印本,载王云五编:《历代小史》,Ⅺ,9(93),1940年;重印,台北,1969年

[618]Yoshikawa Kōjirō.Gen-Min shi gaisetsu.Vol.2 of Chūgokū shijin senshū,ed.Ogawa Tamaki.Tokyo:Iwanami shoten,1963.

吉川幸次郎:《元明诗概说》,小川环树编:《中国诗人选集》,2,东京,1963年

[619]Yoshikawa Kōjirō.“Shinpo no ichi keishiki—Sō igo no Chūgoku no shinpo ni tsuite.”Asahi shinbun,3 January 1958;rpt.in Yoshikawa Kōjirō zenshü.Tokyo:Chikuma shobō,1969,Vol.ⅩⅢ,pp.605—07.

吉川幸次郎:《进步的一种形式——关于宋以后中国的进步》,《朝日新闻》,1958年1月3日;重印,《吉川幸次郎全集》,东京,1969年,ⅩⅢ,第605—607页

[620]Yü Chi-teng

余继登</a>:《典故纪闻</a>》,1601年;重印,载《元明史料笔记丛刊》,北京,1981年

[621]Yü Ⅰ-tse

余贻泽:《中国土司制度》,重庆,1944年

[622]Yü Ju-chi

余汝楫:《礼部志稿</a>》,1602年;重印,载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73—77,上海,1935年

[623]Yuan,Tsing.“Urban riots and disurbances.”In From Ming to Ch’ing:Conquest,region,and continuit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ed.Jonathan D.Spence and John E.Wills,Jr.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pp.279—320.

袁清(音):《城市的暴乱和骚动》,载乔纳塞恩·D.斯彭斯、小约翰·E.威尔斯编《从明至清:17世纪中国的征服、地域和连续性》,纽黑文和伦敦,1979年,第279—320页

[624]Yü T’ung-li

袁同礼:《皇史宬记》,《图书馆学集刊》,2,3(1928年9月),第443—444页,附未标页码插页2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