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六章 军阀时代: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斗争与军阀的穷兵黩武_剑桥中华民国史

作者:费正清 字数:12453 更新:2025-01-10 14:48:05

1916年至1928年之间,通常称为“军阀时期”,其政治可以从两种观点来分析。从各省的观点来看,需要对军阀的穷兵黩武进行研究;从中央的观点来看,要求对北京政府的维宪与军事斗争进行考察。这两种观点,将有助于评价军阀统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各省的军阀及其统治

简单地说,“军阀”是指挥一支私人的军队,控制或企图控制一定范围的地区,并在一定程度上独立行事的人。在中文意义上,“军阀”是个不光彩的贬义词,意指没有什么社会意识和民族精神的一介武夫,是手中握有枪杆子以谋取个人利益的极端自私自利者。有人认为,在当时握有兵权的品流混杂人物中,称之为“地方军阀”,实在是高抬了这些人的用语。另一些人认为,就其强暴和侵夺国家官员权力而言,用军阀一语的含义是恰当的。不管怎样,对“军阀是以其行使某种权力,而不是以其目标来识别的”[1]。由于许多主要的军阀,拥有一省军事统治的地位,“督军”一词被用作军阀的同义语。

军阀是形形色色品流混杂的人物,其个人品格和所实行的政策,一般的概括也难以避免许多例外。在袁世凯</a>死后的两三年间,一时的风云人物都是原来清军的高级将领,一般都能恪守儒家的社会准则。例如段祺瑞(1865—1936年),如前章所述,曾是一位遍及各地的军人派系首领,在袁世凯政府中担任过陆军总长;袁氏死时,出任国务总理。[2]

冯国璋(1859—1919年)的经历,在有些方面类似段氏。冯氏也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并成为袁世凯建立一支新军的助手之一。在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使用政治伎俩迫使宣统退位,自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运筹操作中,冯氏率兵给袁世凯帮了大忙。从1913年起,冯氏出任江苏都督;1916年袁氏死后,黎元洪正位总统,冯氏当选为副总统,但仍在南京督军的位子上。尽管冯氏缺像段祺瑞那样网罗部属和激励以忠诚的才能,但其具有广泛联络,从1917年起,越来越显出,是段祺瑞政治上的对手。[3]

一个更明显的传统拥护者是张勋(1854—1923年),忠心耿耿的为清室效力,并从皇帝那里得到殊荣。此人在民国后,仍令所部蓄发留辫,以示其作为效忠清廷的标志,并认为其个人与清室废帝的命运休戚与共。外国人称此人为“辫帅”。1917年,辫帅曾使清帝一度短暂复辟。[4]

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 这些军阀的军队,使中国军队得到“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极坏名声。中国人把军队看成是集瘟疫、为非作歹、破坏成性、残暴不仁四者的化身。外国记者把中国军队描写成是一群毫无纪律的流氓恶棍群体;中国古代的典籍也流传着这样的看法。中国军队仅以显示武力解决争端,避免真正实际进行战斗。为了得到一点儿军饷和安全而应募的散漫农民,用以组成新编组的军队。在战斗中,当看到己方与对方显而易见的力量悬殊时,就会迅速撤退,认为这样要比英勇战斗的办法好。一个军阀为了避免战斗,可能会用“银弹”买通对方军官率部来降。此外,军阀们通常也不轻易把部队投入战斗,因为这样做极有可能导致失去部队。但军阀之间仍然有过无数次的战争,其中有多次是残酷的遭遇战。一位下台的军阀回忆说,当其还是年轻的军官时,在与对方的战斗进行中,奉派指挥留在后的督战队,开枪射击从前方退却的任何士兵。[11]因为当时的医疗设备极端缺乏,所以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对伤员也没有救护的准备,常是靠军中的朋友,或是中国的志愿者,或教会的医生来搭救伤者。

控制地盘

独立军队的主要因素,是需要有独立运作的地盘来维持。地盘提供可靠的基地,有税收的收入,有物资的供应,也有兵源的来源。没有对地方权威的司令官,必然是别人管区里的客人。处于一个地区客人的地位,是非常不可靠的,而且处境风险是很大的。所以军阀们不得不以武力来夺取地方的权利,要不然就要接受从属的地位或不利的结盟。占有了地盘,即使是最独霸专横的军阀,也可以因此取得合法性。为此,产生了镇守使、巡阅使、护军使等官职头衔,各为一特定地区军阀的活动提供合法的根据。统治省城的将军,一般是督军及其后的督办。但在有些情况下,督军或督办也仅只控制该省的一小部分,实际权力则分给了若干小军阀。

占有地盘涉及政府的责任,而军阀政府的性质和实力差别很大。有的军阀拥护“进步的”政治思想。但在整个军阀时期,统治山西的阎锡山</a>,以“模范省长”而闻名。阎氏之所以有如此的称号,主要不是由于其施政值得效仿,而是由于在此大部分时间内,使山西处于战争之外的事实。一方面,阎氏提倡社会改革,废除妇女缠足,实行改进妇女教育和改善公共卫生的措施。另一方面,阎氏不能消灭省里官僚机构的贪官污吏,其施政通常与士绅的利益是一致的,尽管有时也会发生冲突。[12]

当陈炯明统治广东时,设立了一批新式学校,资助80多个学生出国深造,遵循民主的方针调整广州政府,促成保证公民权的省法规,厘定反对军人干预民政的条款。冯玉祥在其当权的省内实行改革,废除妇女缠足,禁止吸食鸦片,修筑道路和植树,逮捕与处置贪官污吏。陈炯明和冯玉祥俩人,都不能在省内进行持久的施政改革,但其政策仍然反映了进步的倾向,也反映其把握机遇和负责的自觉。相反,1918年至1920年的湖南督军张敬尧,1925年至1927年的山东督办张宗昌,两人却以贪婪和敲诈勒索著称。

最进步的政策,如果不能一直贯彻到地方一级,也没有多少意义。但是,对军阀和地方当局之间关系的研究,现在才是开始;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疑问,还未得到解答。在大多数省份里,省长与督军、督办并行职权,尽管有时两个职务由同一人担任。在理论上,省长的职权是管理经济事项、教育、司法和财政事务,监督下级官吏;但在事实上,省长通常完全从属于督军、督办。

军队在这个时期的地位是突出的;军队的长官在地方政权中起重要作用,行政机关都全部变成军事化了,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有迹象表明,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吴佩孚控制河南的鼎盛时期,即1923年时,144个地方行政官员中,有86人在军队中任过职,有24人是吴佩孚的直属下级,另37人是吴氏部下的参谋人员,还有25人在其他军队中供过职。这些人并不都是上过前线的军官,许多人只担任过顾问、书记、军法官、军需官等;有些人甚至在任行政官员时还兼任军职。[13]

此时,地方行政长官的更换率很高,尤其在不稳定地区更是如此。例如四川——该省在军阀时期,一直处于分裂和混乱状态,地区的行政长官平均任期都非常之短。有一个地区,两个行政长官设法才任职满了一年,有22个行政官员任职不足一月。[14]在互相争夺的地区,情况就更为复杂。在1919年,一度有三个对立的行政长官,在广东同一地区各设官署,同时宣称其各有权在该区统治。

军阀的统治破坏了昔日的回避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县和府的行政长官不得在本省任职。而在军阀时期,当地人在本地区出任行政官员的人数明显增多;在有些情况下,县知事就是本县的居民。例如在广西的一个大县里,在1912—1926年之间,18个县知事中,有15个是本省人,有7人来自本县。[15]

税收

军阀为了提高其主要部下权势以及部队供应武器、给养和薪饷,因此,对于获得财源异常关切。各级政府因为战争造成很快的人员变动,也常常形成混乱的局面。许多军阀把其在辖区的权势,看成可能是暂时的过客,所以总是依靠获得税收的传统做法,以其所能采取的任何手段来搜刮民脂民膏。

基本的税收来源是田赋,有些军阀就大为提前征收田赋;军阀还可以规定对一些商品实行政府专卖。例如在山西,阎锡山控制了面粉、火柴、盐和其他商品的生产。垄断政策,对于像阎锡山这样多年维持稳定政权的军阀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也有其他军阀试图举办专利事业的例子。军阀把持铁路运营,下令征收食盐附加税,货物过境税。一些军阀发行自己的货币,至少有两种纸币,是由手工操作的印刷机印制的。

出售鸦片可获利极丰,这种毒品的税收中心,在禁烟局的伪装下,日益增多。在有些地区,设立合法的赌场,军阀也可以从收赌捐中得到大笔收入。例如在广东,1928年的赌捐每月收入可达120万元,而且这是许多官吏在中饱私囊后的款项数字。卖淫与其他色情行业,军阀也加以支持,以抽取花捐。

军阀在规定的数额之外,还以各种方式榨取商人。1925年,山东商人被迫从省政府购买新的印花,规定在所有证件和单据上都必须贴用;而商人们已经按北京规定,使用了同样的印花。商人们被迫要提前交纳打折扣的执照费和各种税款。例如广东的当铺要以额定税额的75%,提前两三年交纳税款。有的地主被勒令在指定日期交出一笔专款,额度相当于一季地租的收入。[16]有时军阀干脆宣布,限令城市商人必须在数日内交出其所需要的金额。特别在某一军阀将要被敌方赶出某一城市时,在其失去母鸡前,尽可能争取抠出最后一个金蛋。卢永祥在1924年撤离杭州时,从杭州商人手中榨取了50万元。当湘军于1920年迫近长沙时[17],湖南督军张敬尧迫令长沙商人交出80万元;并警告说,否则,将纵兵劫洗长沙,且扣留商会会长以为人质,最后商人只交出11万元,张敬尧为了要急于逃命,也就只好接受了。

尽管军阀们拼命的横征暴敛,但省政府仍常常处于破产的边缘,连行政事务费也无钱可用。有一些省里,长期拖欠教师薪金的例子,正和20年代初期北京发生的情况一样。当然,造成这种矛盾的明显原因,是军阀们搜刮来的钱不是用于政府的公共费用,而是进了军阀的大小头目们的腰包;军阀中有许多人积累了巨额财产。此外,每省都要维持一支军队,而军费的开支又是很大。在整个军阀时期,政府的岁入实际用于公共用途的部分,许多省都显著的下降了。[18]

军阀派系

主要的军阀通常因利益一致而结合成为一体的各派、各系、各集团,和结合成为一体的政治派系(见 齐锡生曾将这些从最强(父子)到最弱(同学)的私人联系加以分类,分析研究了皖系、直系、奉系三个主要集团。[19]奉系的内部组织是最简单,也最严密;每个成员实际上如齐锡生所断定的,与其领袖都是这种纽带联系。相反,直系的结构非常复杂,包括一大批多种多样关系的军阀,但大多是齐锡生列在松散的一类。然而齐锡生又暗示,各种关系的交叉重叠可以强化这样复杂的关系,而有利于巩固结合。但直系中地位相近的人结成联盟,显然比奉系为佳。皖系的联系,比直、奉两系要松散一些,因为该系拥有大部兵力的司令官,是以最弱的纽带与其领袖相联系。齐锡生没有分析桂系和直、奉、皖三系的不同,因桂系大部分活动时间限于在一省之内,基本上是广西一省的政治—军事组织。它的三个领袖,非正式地承担不同的领导任务,并且令人惊奇地保持极高程度的团结。对各系的简要研究,可以说明在其间所表现出的差别。

直系和皖系的基础,是以袁世凯北洋军的军官关系建立起来的。袁氏在其部下中培植各种私人恩义,以保证其军队的忠诚和团结,而袁氏党羽也以同样办法对待其部下。在袁世凯活着时,北洋军中的这些关系网,是从属于对袁氏忠诚的格局;而在其死后,北洋的将领不得不适应新的局面。在谋求适应的数年时间内,每个将领都要从对下述诸方面作出抉择:到底何去何从,是听从谁的领导,地理环境和军事形势容许自己怎么办,个人的倾向与愿望,如何使个人利益能得到最大的满足,以及国家的政治形势如何。

我们已经谈到(见 冯国璋做过北洋军最高一级的指挥官,又身任直隶都督,后又当过江苏都督;1916年,又成为民国的副总统,1917年,并成为代总统。对于这些职位,冯氏确认,只有在其党羽对于长江流域的三个省份得到确保控制之时,才可以赴任。对于冯氏为什么要领导一个对段祺瑞怀有敌意的集团,现在还不够清楚。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孙逸仙此时已在南方建立了独立政权。冯、段二人对消灭南方政权和重新统一国家的方针不能一致,冯氏主张谈判,段氏要使用武力。

冯国璋于1918年辞去总统职务,但反对段祺瑞的人仍尊其为领袖。冯氏为直隶人,在发展中的军阀和政客集团就被称为直系,因此,他们尊冯氏为领袖。由于段祺瑞比以前更加着力于图谋建立军事与政治优势,期以由此来统一国家;直隶督军曹锟愈加感受皖系集团的威胁。冯国璋与段祺瑞之间也渐渐冷淡起来,曹锟终于迫使段氏下野。由于曹锟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起着领导作用,终于成了公认的直系领袖。[20]

奉系的创始人是张作霖,也是出身寒微的军阀之一,生于满洲一个农民家庭,最初应募当兵,后来组织一支地方防卫队,并编成为满洲正规部队的一部分。张氏率领与其有亲密私人关系的下级及同伙,循军队升迁的阶梯逐渐上升。辛亥革命时,张氏支持清政府当局;动乱平定时,遂成为奉军中 在袁世凯政权后期,段祺瑞担任了国务总理,并在黎元洪任总统时,继续任此一职务。从黎元洪一上台,段祺瑞就一手把持政务,形成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府院矛盾”。这时段祺瑞领导的国务院,可能认为是责任内阁,这正是议员们在袁世凯任总统时所希望的。但很多政治家对段祺瑞不给予支持;段氏不得已,指望军队的高级将领和各省的督军成为其权力的基础。因此几乎从一开始,依靠军队力量的段祺瑞,和谋求对其加以抑制的国会之间,就存在着紧张的关系。

这种段祺瑞与国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在1917年春中国参加 湖南战略地位的重要,使之成为段祺瑞的 预料之中的冯玉祥与张作霖之间的战争,果于1925年最后数星期内开始。到是年年底,冯玉祥看到战争已不可能取胜,遂宣布下野出国,希望在其下野后讲和时,能保留一些力量。张作霖对此概不留情,反而此时又与吴佩孚结盟。吴佩孚对冯玉祥怀有刻骨的仇恨,要张作霖率部对冯军继续攻击,准备将其彻底消灭,也几乎大获全胜。到1926年中期,冯氏的部队衣衫褴褛,溃不成军的退往西部。这支军队虽能重整旗鼓,但张作霖和吴佩孚暂时成了十足的胜利者。[56]当然,张、吴俩人的胜利,也预示风雨飘摇的北京政府会有另一场巨变。

1926年4月,冯氏部队以段祺瑞阴谋对其陷害为由,企图逮捕段氏;段祺瑞避入使馆界。在冯玉祥部队被赶出北京时,段氏虽然很快返回临时执政府,但是张作霖已决定不再保留段氏的职位。段祺瑞失去了张作霖的支持,于1926年4月20日黯然去职。当张作霖和吴佩孚尚未决定处理组织政府事宜时,北京有数周时间没有全国性的政府,最后组织一个“摄政内阁”。实际上,“摄政内阁”只是军阀们委任的政客委员会。在此以后的时间里,“摄政内阁”经过了多次变化;1927年初组织了一个新的“摄政内阁”。[57]摄政内阁表明,存在10年的北京政府,已衰落到了极点。从1926年中到1927年中,这时的摄政内阁,“并不比电影中的统治者具有更多的权力”:财政总长没有钱,交通总长没有铁路可管,因为铁路全在军队的司令手中;教育总长该管的公立学校,而这些学校已关门大吉,政府不能支付公用事业的费用,教员也领不到薪金。内务总长“任命任何一个下级官员,都需经官员赴任所在地区军阀的同意”;遇有和外国政府的争端,地方官员与当地的外国领事馆来解决,因而外交总长无事可做;陆军总长对全国的军事组织并无权力,这些军事组织受最有权势军阀的指挥。[58]

在这种情况下,掌握实权的人终于承担起政府的正式职责,这也是人所希望的。张作霖于1927年6月17日宣布组成安国军政府,自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成立了内阁,置内阁总理。[59]政府大体上都由张作霖部下人员所组成,张氏以一个军事独裁者进行统治。和1916年以后的政府一样,张作霖政权的权力只能达到其兵力所及之处,主要是满洲、直隶和山东。甚至在张作霖的势力圈也很快受到挑战,因为广州持不同的政见者已组成了一支革命军,开始进行北伐,要从军阀控制下把中国解放出来。张作霖的奉军最后被北伐军打败,张氏于1928年6月3日逃离北京。

北京军阀政治斗争的可悲记载表明,1928年以前立宪政府的失败,不应理解为有效政体的衰落,而应理解为没有能力建立这样的政府。段祺瑞、吴佩孚及其他具有全国性资格的领袖,有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有实力的军事控制。但这种成就只能在军事上,从来没有随军事以俱来,并与之相结合而建立有效的政治制度,从而规范出真正有权力的文官政府;也没有作出认真的努力,去动员有社会影响的人士来加强政府机制。士兵是军阀唯一的选民。当国家的官员只能靠军队来维持其权力时,这种权力就可能被另一个更强大的军队所废除。军阀的弱点不在于其谋求权力,而在于其把权力构成的眼界看的太狭窄,不能扩大到非军事方面。

军阀统治与中国社会

如上文所指出的,分裂国家的军阀,在才能和社会态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亦因地而异。当地方或地区的军事司令官频繁更动时,也是因时而异。军阀掠夺的方式及其所造成的灾难,任何时期的记述都不能适用于全国;但是,还是可以恰当地说,军阀混战给无数中国人直接或间接带来了恐怖与掠夺。[60]

军阀对钱的需求,是贪得无厌的;从民众中榨取的款项,其名目之多,令人大为吃惊;发行大量无担保的通货强迫民众使用,使商品交易成为变相的没收。在1924年晚期,仅在广西一省,就发行无担保的纸币达50亿元。这样巨额的财富,耗于军事和其他非生产性用途,抑制了正常的经济活动和筹划,尤其影响到对大规模工程的投资。因之,军阀注定妨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61]

军阀混战酿成了连年饥荒。在一些省份,军阀强迫种植鸦片作为经济作物,因而减少了粮食作物面积;减少维修水利和防治洪水设施的经费,造成数次灾难性的洪水泛滥。军阀的军队经常抢走农民的耕畜,不但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还降低了农民的耕作生产能力。20世纪20年代中期和晚期几次毁灭性的饥荒,毫无疑问是军阀治理不善造成的。华洋义赈会照章只救济因自然原因造成的饥荒受害者;对此情况,该会不得不改变其对饥荒的定义,以便因管理不善和抢夺而造成的饥饿人群也能得到救助。事实上,美国红十字会当时拒绝参与在中国的饥荒救济,认为中国的饥荒是政治原因造成的,而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62]

在许多地方,军阀有组织的官兵行为,还不如在乡下抢劫农民的散兵游勇。1930年,即军阀时期结束后的两年,南满铁路的一项研究估计,在山东省,有31万散兵游勇和土匪,加上19.2万正规军,都是靠掠夺农村来生活。[63]盗匪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抢劫和暴力行为成了家常便饭。战争得胜的军队随时可能会抢劫。战争常使平民百姓的生命财产毁于一旦,政府对此则置若罔闻。贪污腐化,骚乱和抢劫已习以为常。社会失去秩序的混乱,使无数的人流离失所,或漂泊他乡。一个审慎的作者断定,20年代军阀的威胁和骚乱,造成了“本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内迁徙”[64]。

军阀的混战也影响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在20世纪早期,民族主义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社会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民族主义是对军阀混战所造成的国家分裂,使国家在国际上陷于孱弱的地位。而很多军阀却也很爱打出爱国主义的旗子,提出民族主义的口号,作为其行动合法化的手段。不论军阀们的真实动机如何,其打出爱国主义旗子和提出民族主义口号,也培育了中国人应当关心国家大事和探求国家前途的出路。例如,一位中国的将领回忆说,其1912年投军时只是为了谋生,但在听到冯司令的爱国演说以后,终于从国家的立场来看待军队了。[65]

但军阀的行为也助长了中国民族主义强烈的尚武风尚。尽管军阀们不能建立国家的政治权力,但也阻止了非军事集团去建立国家的政治权力。军阀们以这种方式,促使中国的政治斗争进一步军事化;大多数军阀都继承了尚武精神。国民党为了和军阀相对抗,也不得不发展强大的武装力量;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终于使军队控制了党。共产党人为了和国民党相抗衡,并和1928年以后残存的军阀势力作斗争,也不得不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但是,这种军事化并不是根本性永久不变的。军阀统治并不能说明,中国社会有一种持久的核心动力,以保证唯有军队才能起强大的政治作用。曾经有人认为,“军阀证实了这样的事实,在近代中国,政治力量不能与军事力量分离……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发现,怎样能使军队退出中国政治舞台中心的秘密。”[66]恰恰是这个看法的反面,倒是正确的。军阀们的失败表明,单独的军事力量,绝不能使之成为中国政治力量的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以前许多世纪的改朝换代时期,都有许多和近代军阀很相似的人物,但最后还是让位于统一中央集权的文官政府。在20世纪,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这个传统过程中起了作用,但并没有文官统一的结局。民族主义只强调国家统一的紧迫性,所有的军阀也都承认这一事实,至少在口头上承认这一事实。尽管一些省和地区的督军或巡阅使宣布独立——却没一人宣布成立新的国家,乃至表示作永久性的分裂。中国国家统一的观念与情感如此深厚,以致有的首领争辩说,地方主义所增强的局部力量,也是有益于国家的。这种论点,只有假定最终国家恢复了统一,才可以说得过去。军阀们也公开声称,愿对文官政府效忠,承认文官治国的历史传统。尽管军阀们把中国的政治斗争造成暂时的军事化倾向,但中国权力斗争最后胜利者的共产党,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基本原则。

军阀们的地方势力在中国地区造成的分割,对于国家的分裂并没有起多大的加强作用。事实上,地方主义在中国历史传统上是很盛行的;即使是在中央政权很强大的时候,也是如此。各地的地理特征,经济利益,语言差异,民族和文化模式之不同,都促进了忠诚于——归属于地区的感情。在这里,存在有“分层次忠诚”的体系,即有对省,或对多省地区的忠诚。有对省内地区的忠诚,有对边缘地带地区的忠诚。一般来说,这些都不属于政治上的忠诚;同时也说明,这种对地区的忠诚为什么能和有力的中央政权共存不悖。只有当中央政权崩溃之时,传统的地方主义才获得重要的政治意义。在中国统一的国家里,具有重要文化和经济地位的地区和单位,在中央政权解体之后,便成为自然单元以及自然而然军阀割据的基础。但是,这样的地区在统一的中国,是正常存在的。这一事实,意味着军阀的地方主义,与其他方面相比,是破坏作用比较小的力量。地方主义对于恢复国家的统一,并不是必然起破坏作用,而是独立的军事力量有赖于地方主义。

大多数的军阀是守旧的,与中国传统的社会准则是协调的,自相矛盾的。军阀们所造的国家混乱和不统一局面,却为思想多样化和对传统观念的攻击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使之其盛极一时。中央政府和各省的军阀,都无法有效地控制大学</a>、期刊、出版业和中国知识界的其他组织。在这些年代里,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以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对增强国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也是军阀主义弊端的反应。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这一时期的思想繁荣。因此,在1912—1928年时期,一方面,是军阀时代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团结和国家的实力达于低点;另一方面,这些年也是中国思想活跃和文学成就的高峰,作为对军阀一定程度的反应,在这个动乱与血腥的时代,却涌现出导致中国的重新统一,恢复青春的思想和社会运动。

* * *

[1]史扶邻:《中国的军人与政治:军阀模式是否贴切》,载《亚洲季刊:一种欧洲杂志》,3(1975年), [19]齐锡生:《中国军阀的政治斗争》,第36—76页。

[20]安德鲁·J.内森,《北京1918—1923年的政治斗争:派别活动和宪政的失败》,第128—175、232—239页。吴应銧:《中国军阀一派:直系,1918—1924年》,载安德鲁·科迪埃编:《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文集》3,优秀论文(1967年),第249—274页。又见吴应銧:《中国的黩武主义》。

[21]校注:1912年9月,张作霖任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15年8月,段芝贵任奉天将军,1916年6月被免职;张作霖署奉天将军,1916年7月任奉天督军,1918年9月被授东三省巡阅使。

[22]校注:1917年7月,鲍贵卿任黑省督军。

[23]校注:应张作霖要求,1925年4月,段祺瑞派张宗昌为山东督办;4月,派姜登选为安徽督办;张、姜二人即加入奉系。

[24]加万·麦科马克:《张作霖在中国东北:1911—1928年:中国、日本和满族人的想法》

[25]拉里:《地区和国家》。

[26]内森:《北京1918—1923年的政治斗争》,论述了各派;附录提供了七个主要派别的情况。关于军队各系为首的将领及其所率部队,见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处处可见,尤其第1卷第2部分。

[27]谢文荪:《军阀主义的经济》,载《中华民国研究通讯》,1(1975年10月),第15—21页。

[28]关于这几次战争军事方面的明确叙述,见文直公《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第2卷。

[29]见图9、10、11、12。

[30]齐锡生:《中国军阀的政治斗争》,第201—239页。

[31]J.S.休斯顿领事就汉口领事区的情况致国务院的报告,1925年4月4日,国务院有关中国内部事务的文件,893.00/6206。

[32]唐盛镐:《俄国和苏联在满洲和外蒙的政策,1911—1931年》,第152—153页。

[33]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年表和重要文献》,1,载《文献》,第525页。关于引文和上述两段文字,见麦科马克《张作霖在中国东北》,第56—59页。

[34]谢里登:《中国的军阀》,第163—169、177—179、197—202页。

[35]吴应銧:《现代中国的黩武主义》,第151—197页。关于吴佩孚从一些外国公司得到钱的事,见罗赫德致马慕瑞,1925年9月19日,国务院,汉口档案L,第2号;罗赫德致国务卿,1925年9月25日,国务院,汉口档,第8号;《密勒氏评论报》,1926年4月24日,第207页;C.埃斯特朗热·马隆</a>上校:《新中国</a>:调查报告》,第1部分,《政治形势》,伦敦,独立劳动党出版社,1926年;J.C.休斯顿致马慕瑞,1926年7月1日,国务院,汉口档,第63号。

[36]《革命文献》第7卷,突出了复辟之前的错综复杂的密谋,见陶菊隐:《督军团传》。

[37]袁世凯最早的正式总统任期,从1913年10月10日开始,在此以前,从1912年3月起,袁氏担任临时总统。

[38]校注:即江西督军陈光远、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由李纯继任。

[39]校注:即安徽督军倪嗣冲、浙江督军杨善德、福建督军李厚基。

[40]校注:四个分离主义省份,即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41]校注:此人为傅良佐。

[42]校注:史称之为南北战争。

[43]校注:段祺瑞为安徽合肥人,张敬尧为安徽霍邱人,故称张氏为段氏“自己的人”。

[44]校注:时湖南督军为赵恒惕,自称为湘军总司令。

[45]校注:沿江5省,即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但此5省联盟终未组成。

[46]校注:即以曹锟为首的津保派;以吴佩孚为首的洛阳派,吴佩孚的总部驻河南洛阳。

[47]校注:1923年1月4日,国务总理王正廷被免职,张绍曾任国务总理。

[48]校注:1924年9月,张作霖乘江浙战起,率大军17万人入关。吴佩孚统领25万大军前往迎战。两军在热河、山海关等处交锋,均动用海、空军参战。冯玉祥突率军倒戈,直军迅速溃败。此为第二次直奉战争。

[49]校注:冯玉祥由河南督军调任陆军检阅使。

[50]谢里登:《中国的军阀》,第138—148页。麦科马克曾披露证实日本人所起重要作用的事实,见麦科马克《张作霖在中国东北》,第131—145页。

[51]校注:热河此时未设省,置热河都统,为特别行政区。

[52]校注:绥远、察哈尔均未建省,为特别行政区,置都统。

[53]校注:冯玉样国民军第二军长胡景翼任河南督军,第三军军长孙岳任陕西督军。

[54]校注:此处长江流域的军阀,即后来苏浙皖赣闽5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

[55]校注:此处所称吴佩孚为华中几省名义上的领袖,即吴氏号称的湘、鄂、川、黔、苏、浙、皖、赣、闽、豫、陕、甘、晋、桂14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56]侯服五:《中国的中央政府,1912—1928年:制度研究》,第158—159页。

[57]校注:最后的摄政内阁,为顾维钧代理内阁(1926年10月1日至1927年6月17日),摄行临时执政职。

[58]侯服五:《中国的中央政府,1912—1928年:制度研究》,第158—159页。

[59]校注: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潘复任安国军政府内阁总理。

[60]有些学者认为,军阀的横征暴敛及其所造成的灾难程度,被大大夸大了。这是由于其设想的经济理论在经济中的作用,在中国要大一些;忽略了军阀活动的积极方面,如发展工业、农业、运输业和教育,从而歪曲了事实。这种看法的例子,是托马斯·G.罗斯基的《中华民国经济论》。事实上,每位研究军阀的人,都认为有些军阀是有建设性活动的。但是从全面考虑,军阀不能认为其是积极的;压迫和掠夺造成的灾苦并不是普遍的看法,也违反了直接的经验和观察到的大量证明材料。

[61]关于推算可用于经济现代的资金,而被转入到军事用途,见陈志让:《军人—绅士的联合: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第189—190页。

[62]安德鲁·詹姆斯·内森:《华洋义赈会史》,第40—56页。

[63]满铁调查部:《山东农村和中国的动乱》(大连,1930年),第20、27页;拉蒙·H.迈尔斯:《中国的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年》,第278页引用。

[64]迈尔斯:《中国的农民经济》,第278页。

[65]刘汝明:《刘汝明回忆录》,第2—3页。

[66]卢西恩·W.派伊:《军阀政治:中华民国现代化中的冲突与联合》,第169页。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