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太宗李世民</a>为高祖次子,600年生于今陕西省武功县。[1]他母亲出身于一个极有权势的氏族——窦氏。窦氏的姐姐是杨广(即隋炀帝)的夫人。它和隋、唐的皇室一样,是一个含有异族血统的氏族(其原始姓是纥豆陵氏),[2]它在初唐时期一直非常有权势,出了两个皇后、六个王妃、八个驸马和一大批高官。[3]太宗的母亲生长于她舅父北周武帝(他的妹妹是她的母亲)宫中,据说李渊在那里的一次射箭比赛中和她订了婚;她死于614年。[4]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自然只是一个贵公子,不可能受到任何准备将来做帝王的特殊教育。他受的肯定是当时上流阶级的典型儒家教育,因为后来他做皇帝时表现出他深通经、史,而且是一个书法家。李氏家族具有强烈的北方民族传统,当然是佛教信徒,高祖的几个儿子都有佛教的乳名。但和大多数的汉—突厥混血贵族一样,太宗早年受的教育侧重武术,尤重骑射。当时的史书里充满了关于他的勇敢和富有军事天才的故事。他擅长骑术,装饰他陵墓的他所喜爱的六匹骏马的浮雕,现在仍然被保存着。
和他的兄弟们一样,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了 [42]《资治通鉴》卷192, [68]《新唐书》卷95, [78]关于唐初史学的详情,可参考上注所引之书。
[79]《魏郑公谏录》卷4, [82]《旧唐书》卷80, [84]又见温斯坦《唐佛教形成时期帝王的庇护》,载芮沃寿、崔瑞德合编《对唐代的透视》, [88]如见罗香林《唐代天可汗制度考》,收于《唐代文化史》(台北,1963年),第54—87页。
[89]《唐会要》卷73,第1312—1314页;《贞观政要》卷9,第284—287页;《魏郑公谏录》卷2,第8—12页。
[90]勒纳·格罗塞:《草原帝国》,诺亚米·沃尔福德英译本(新不伦瑞克,1970年),第92—93页。
[91]《旧唐书》卷194下,第5183页;威廉·萨莫林:《十二世纪前的东突厥斯坦》(海牙,1964年),第59页。
[92]岛崎昌:《唐朝征讨高昌国的原因》,载《中央大学文学部纪要》,14.4(1958年),第62—83页。
[93]《唐会要》卷95,第1702页。
[94]《魏郑公谏录》卷2,第13—14页。
[95]关于安西都护,见戴何都《中国唐代诸道的长官》,第31—32页。
[96]格罗塞:《草原帝国》,第100—101页。
[97]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东京,1955年),第187—201、243—246页;戴何都:《中国唐代诸道的长官》,第31—32页。
[98]加布里埃拉·莫尔:《从北魏到五代时期的吐谷浑》(罗马,1970年)。
[99]《唐会要》卷97,第1730页;《资治通鉴》卷196,第6164—6165页。吐蕃王国不仅要求通婚,还要求能读写汉文的人;吐蕃王室成员被派往长安上国子学。高宗初期,吐蕃还要求派人能传授养蚕、酿酒、造纸和盖碾房技术的技工。
[100]以前薛延陀被认为是Syr Tardush族,铁勒被认为是Tolos族,但现在这个说法被证明不可信。关于他们的最早的突厥语名称还没有一致意见。
[101]《旧唐书》卷199上,第5321页。
[102]《资治通鉴》卷196,第6169—6170页。
[103]《资治通鉴》卷197,第6213页。
[104]《资治通鉴》卷197,第6214页。
[105]同上书,第6220页。
[106]《资治通鉴》卷199,第6261—8262页。
[107]《旧唐书》卷66,第2464—2466页;《资治通鉴》卷199,第6260页。
[108]《唐会要》卷35,第633页。
[109]C.P.菲茨杰拉德:《武后》(伦敦,1955年),第215页注9;松井秀一:《围绕拥立武后的问题》,载《北大史学》,9(1966年),第16页注48;岑仲勉</a>:《唐史余渖》(北京,1960年),第10—11页。
[110]《旧唐书》卷2,第31页;《新唐书》卷2,第27页。
[111]关于承乾之失德,见《旧唐书》卷76,第2648—2649页;《资治通鉴》卷196,第6189—6190页。
[112]《资治通鉴》卷194,第6119页。
[113]《资治通鉴》卷196,第6174页。
[114]《旧唐书》卷3,第55、57页;《新唐书》卷2,第42—43页。
[115]《资治通鉴》卷197,第6193—6194页。
[116]孙国栋:《唐贞观永徽间党争试释》,载《新亚书院学术年刊》,7(1965年),第39—49页。
[117]《旧唐书》卷65,第2453页;《资治通鉴》卷197,第6206页。
[118]孙国栋:《唐贞观永徽间党争试释》,第46—50页;《旧唐书》卷76,第2666页。
[119]《资治通鉴》卷200,第6303页;《唐会要》卷82,第1522页;《旧唐书》卷3,第61页;参考陈祚龙《论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温泉碑拓本》,载《通报》,46(1958年),第376—396页。
[120]关于这部书,见彼得·A.布德伯格未发表的博士论文《古代中国的战争艺术——〈李卫公问对〉研究》(伯克莱,19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