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五章 佛教与印度艺术_理想之书

作者:冈仓天心 字数:1998 更新:2025-01-10 14:32:20

佛教一直在成长。最初启蒙的钻石宝座现在已经难以发现,因为巨大的立柱和精致的门廊不断树立,不断包围信仰大厦,形成了一座迷宫。每一代人都带来自己的石头和瓷砖,扩建屋顶。它像菩提树一样,每天都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遮蔽。在菩提伽耶,几个世纪的风尘已经掩盖了佛陀的出生地。尊敬和爱戴的花环覆盖,宗派的傲慢和虔诚的欺诈玷污,犹如百川归海,再也无法分辨每一道支流。

不过,佛教的适应和成长已经越出了东亚大陆的伟大体系,早已将种子撒向叙利亚沙漠,以基督教的形式开花结果,让爱与敢于放弃的精神影响全世界。

正如同样的雨滴可以让不同气候下的花卉起死回生,伟大导师的思想也有几种不同形式,因为它接触了许多不同民族和时代,实在难以分析和描述真正的发展顺序。因为亚洲幅员辽阔,印度本身就比维斯瓦河(Vist)以西的欧洲更大。佛教在印度有23派,在中国有12派,在日本有13派,后来又分化出无数的支派,内在联系主要依靠地域的临近,而非时间。南北二宗就代表了信仰的两个主要分支。

显然,个人创始的宗教必须具备两大元素。其一,一位伟大的教主,人格的光彩经过几世纪传承后越来越耀眼;其二,他突然得道的历史和民族背景。如果我们更深入研究个人的心理状况,就会有理由寻找导师及其过去的对立,不过不一定是对抗。最有力的表达就是:他创造了这些没有在社会中发现的元素。只有考虑到教义跟意识的关系,才能充分领会其意义。因此,完全可以设想:创始人的教义远离其自然环境后,会产生某些意义。这些意义自身是真实的,但表面上与另一种思想相抵触。后者至少是更真实、更广泛地忠于原初冲动的复合体。任何人研究印度诞生的圣人,都不能无视这项法则的应用。在那里,最惊人的弃绝反而会被视为先知的自身解放,以圆满的生命降临的自然证明,不会有片刻扰乱他们的平静体验。所有的印度男女们都会拜倒在一些受到启示的旅人脚下,他们会宣讲:这里没有神的形象,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限制。自然的结果是:他们会径直走过去,向湿婆(Shiva)的林迦像(即男性生殖器)泼水。如果我们不理解隐秘的内在对立,就难以理解佛教南北二宗的相互关系。我们不能说哪一宗是真,哪一宗是假,但完全可以弄清楚:由于佛教南宗的源头更窄,我们可以听到伟人自己的回音。伟人在旷野中独自饮泣,周围的人对何时何地、何去何从一无所知。同时,我们在佛教北宗听到佛陀论相对性的箴言,作为国家宗教体验的顶峰。因此,北宗犹如高山巨壑,从印度向全世界倾泻其智慧的溪流。克什米尔的辩论对教义做出了最权威的判断,不过教义的内涵必然会比言辞的意义更深刻,在语义上却不一定精准。

根据南北二宗的诠释,佛教从本质上讲就是灵魂自由之道。那些听取教义,获得解脱的恒河之子已经深悟《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和《奥义书》(Upanishads)绝对的纯洁性。但我们超越伟大的哲学流派,跨过似水流年</a>,超越南北二宗照本宣科的传承,仍然能听到神圣的声音为怜悯众生而颤抖。佛陀在世界上最个人主义的种族中传道,将不会说话的牲畜抬高到人的水准。他是仁慈的贵族,直面精神上的封建主义。封建主义源于让农民赤贫如洗的种姓制度。我们看到:他秉承无限的慈悲,梦想众生一心,打破社会枷锁,宣告众生平等和人人皆兄弟。这 1.精神封建主义 隐喻婆罗门的理想,他们整个文化根植和实践于生活的极端淳朴。一位居乡的婆罗门可能不仅是欧洲大学</a>那种意义上的学者,也是智慧和品格获得解脱的。而且,他跟村民同样简朴,因此而自豪。他不仅要持斋守戒,还要像阿西西的弗朗西斯一样,向往清贫。可以说在印度这些阶级中,许多人都能证实以上所言不虚。

2.《摩诃婆罗多》 伟大的印度史诗,歌颂俱卢和班度两族之间的战争,印度上层阶级的男孩仍然通过其历史学习英雄气概。《薄伽梵歌》(The Bhagavad Gita)是其中的一段,可以说是一节简短的赞美诗,体现了北印度佛教的所有特征。

3.《奥义书》 撰写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00年之间。《奥义书》是《吠陀》的附注,形成了印度人民的伟大宗教经典,主题为实现超越个人的存在。在世界文学中,二者的深刻和壮丽无可匹敌。

4.《罗摩衍那》 仅次于《摩诃婆罗多》的伟大印度史诗,叙述罗摩和悉达(Sita)英雄式的恋爱。

5.俱卢之野 德里附近的大平原。《摩诃婆罗多》记载,这里发生了十八天大战。《薄伽梵歌》在这里诞生。现在,这里是朝圣地。

6.王舍城池 即拉吉格里哈(Rajagriha),摩揭陀(Magadha,中印度之古国,佛陀住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故都,后来迁都巴特那(Patna),在今天印度比哈尔(Behar)境内。

7.那烂陀 古印度伟大的佛教寺院和学术中心,在拉吉格里哈附近。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