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
如果自周朝末年以来,道家和道教没有在亚洲共同的两极思想基础上做好准备,儒化的中国永远不会接受佛教。
长江并不是黄河的附属。农民共同的社会主义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但从来没有限制他们不羁的性情。粗犷而自由的种族定居在长江河谷与世隔绝的森林和雾气迷蒙的沼泽之间,不向北方的周天子称臣纳贡。在封建时代,周朝贵族的会议不接受这些山民的首领。北方人把他们粗野的面容和粗鲁的语言比作乌鸦的哇哇叫,甚至到了汉朝,他们仍然受到嘲笑。不过,南方人渐渐浸淫周文化,用艺术表现他们自己的爱和理想,形式上与北方人颇为不同。
这些诗歌,例如屈原</a>的诗歌,富于自然崇拜,比如江河崇拜。他们因云霞和湖沼而欢悦,热爱自由和自我表现。老子</a>的《道德经</a>》充分体现了后者。在《道德经》里,我们看到了从传统规范中退隐或解脱的伟大精神。
老子生于楚国南部,担任周朝的图书档案管理员。孔子</a>虽然跟他道不同,仍然尊他为大师,称他为“龙”。他说:“我知道鱼会游,鸟会飞,但龙的力量我无从揣度。”老子的传人庄子</a>也是南方人,他承接其衣钵,详细论述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形式的多变性。
《庄子》充满瑰丽的想象,与孔子枯燥的散文体箴言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到鹏鸟,翅膀长九万里,飞行时遮天蔽日,需要半年时间才能降落。在此期间,麻雀和画眉快活地叽叽喳喳:“我们不是经常从草丛飞向树梢吗?飞这么远有什么用?”还有,“风是自然的箫声,穿林渡水,唱着美妙的歌曲。即使如此,大道通过不同时代和心灵表现自己,仍然不失本色。”还有,“生活艺术的秘密不在于敌对或批评,而在于游刃有余。”最后这个观点来自庖丁,他的屠刀从来不用磨,因为他以无厚入有间,不去硬砍骨头。庄子把儒家的政策和传统嘲笑了一番,说以他们有限的努力是永远无法悟得大道的。
据说,楚王欲拜庄子为官,但他指着身披华饰的献祭公牛说:“这头牛身披珠玉,但刀锯临身,它会不会高兴呢?”个人主义精神动摇了儒家社会主义的基础。因此,儒家 1.屈原 楚国诗人、政治家。楚王拒绝他的建议,将他流放。他以自我表现的方式写下了伟大的诗篇:孤独者离群索居,自然是他唯一的朋友。他将唯一的家园理想化,然后沉江而死。人民在他的忌日赛龙舟。
2.孟子 孟子大约生于孔子以后100年。儒道以仁为本,孟子辅以义。义就是相互的义务法则。义的象形文字可以说明问题:义(义)字由“羊”和“我”组成,我的羊就是义务。仁的象形文字是二人携手,忘记自己。
3.龙 随着道教的兴起,所有中国和日本艺术需要表达无限时,就会出现龙形。龙代表变化的力量,至高无上的统治权。皇帝本人总是称为龙形或龙面。
* * *
[1] 丰臣时代,是指从1587年丰臣秀吉掌握最高统治权开始,到1711年德川吉宗继承幕府将军之职为止,丰臣家族主宰日本政局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