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Ⅴ.黑格尔_黑格尔

作者:海德格尔 字数:5044 更新:2025-01-10 14:31:37

1.关于概念表达形式的实质

我们称作存在的东西,按照西方哲学的开端,对于黑格尔来说意味着现实性 ;这个称呼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在开端的最初终结处就先行规定了:ε’νε'eγεια-ε’ντεmbda;ε'χεια(能力、活力—隐德莱希)。

黑格尔称为“存在”(或本质)的东西,确切地说,我们叫作“对象性 ”。黑格尔的这个名称也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形而上学的转送 并通过康德的同样影响规定了的。这时,存在者的存在(本质)作为范畴,最终具有了客观性 :“对象性” 的规定。

存在和变化:存在作为变化(参见,尼采)。

黑格尔称作存在的东西,对他而言,仅仅是对我们 或他的 (现实性)的意义上的存在 之片面的规定。

但为什么真正的存在者是现实的 (可能的和必然的)东西呢?因为——希腊人的看法——在场者的完全在场,完满的在场性 。

对“现实的东西”(der in 》actus《)(“活动”中的隐德莱希)做新的解释:起作用的 ,成效。

因此,当黑格尔把“虚无”和“存在”在他的 意义上拼凑到一起时,他显然只是“抽象地”、片面地理解虚无,而不是或绝不是作为现实性的虚无 来理解。难道不是吗?正因为存在本身无非就是现实性的虚无 ,所以虚无在绝对的意义上才与“存在”是同一回事——对“现实性”(存在 )而言就是这个意思。

*

存在 依我们的言说方式(《存在与时间》):

1.存在者性质( )(存在者之为存在者),而这种性质通过其全部的历史,一直到黑格尔的“现实性”和尼采的“权力意志”(“生命”);

2.存在 ——作为允诺存在者性质的根据,最初的 (自然);

3.只对(1)适用(存在和存在 )。

与存在问题相应:(1)作为关于存在者性质的问题;(2)作为关于存在 之真理的问题。

“存在 ”对于黑格尔来说:对象之直接表—象意义上的存在者性质,就其作为被表—象性的对象性,对象性 。

“存在”对于尼采来说有别于“变化”;黑格尔同样!?

2.黑格尔

1.正题——反题——合—题:判断——我连接;

2.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客观性 ;“范畴的东西”——对象性);统一和存在者性质——此 ;

3.直接性——中介 ——“扬弃”;(连接?)联系1和2(笛卡尔 )和绝对性 。

“虚无”本源于“绝对”,作为意识(思想)的这个绝对。统一就是通过最持存之物的在场而聚集。

思想 作为主体和客体的无条件交替关系,范畴同时是客观的和 主观的。

历史的考察 ——“三方面”:(1)绝对观念;(2)作为自由在—自己—身边—存在 ;知道它是什么并作为那种东西而展现;(3)“存在”(作为自由) 就是“知识 ”——无条件的(不是说“知识”属于存在!)。

绝对概念=自由。

有意识的 —存在/此—在 。

3.“变化”

“变化 ”(就是说,某物变成其所“是”的东西——返回自身、其根据=走向根据)达到其本身、它的本质;规定着的中介活动 。

黑格尔从变化者之变化 ,即绝对之变化起始 ;在这样的“开端”之内,他从“存在 ”开始,存在作为存在者性质 ,是存在者之虚无 ,也就是说,绝对现实的东西及其现实性之虚无。

开端 (Anfang)——某物从之 所出,作为其居留之所,并向之所归,以其为根据之所。

开始 (Beginn)——出发由以开始之处,作为那样的东西被消除、延续、移去、跳过,同时也就是说,被扬弃。

黑格尔从开端 起始,那开端就是ego cogtio(我思)的绝对表达——对 (太初有道)真正近代的解释。“存在”(现实性)作为有意识的存在,也就是说,某物或某个对象自行 被意识,自为地拥有被意识的东西。

4.纯粹思想的思想

纯粹思想的思想 及其通过直接性被思想的东西 。思想作为存在之真理的引线和筹划根据,这种情况如何发生。

这种纯粹思想的思想是出自绝对思想 的思想(参见,存在和变化,存在和否定性,存在和理性)。

5.“更高的立足点”

“更高的立足点 ,精神的自我意识……越过自身而达到了……” (1) (从《纯粹理性批判》,经过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自身作为那种 知识——自我意识作为对象意识的知识。“认识自己”是精神之“现实性”的“基本规定”。

以前的形而上学 发生了变化。形而上学 现在是:(绝对)精神“从事于”探讨“其纯粹的本质”。 (2) “精神的实质形式得到了改造”。 (3) 先前的metaphysica generalis(一般形而上学)现在变成了“真正的形而上学 ” (4) (更确切地说,真正的形而上学之顶峰,变成了绝对的metaphysica generalis[一般形而上学]),因为在《逻辑学 》中,绝对精神或“神”,全然存在于自身。以前神学是真正的形而上学之最高阶段,而metaphysica generalis(一般形而上学)只是空洞的前奏。

“突发奇想的反思的急躁”。 (5) 即使突发奇想没有入侵 ——即使全部那些念头都发生在对于它来说不被追问或不可追问的它的根据之中 。

直到德国观念论的完成,哲学仍然还是由其基本立场的不成问题性(确定性),以及对存在者之整体的普遍意图和说明来支撑和守护着(基督教信仰)。从此以后,尽管一切都还不顾多方变革而仍维持老的一套,但某种变化已经酝酿了——不被守护或不被支撑。思想的另外一种历史性开始了;最初的、过渡性的思想者是尼采,其间有博学风气,历史主义。

6.黑格尔的“影响”

黑格尔 和一般德国观念论,就其本来的体系而言,一直都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令人费解而此外还自称完成;所以只算是一种历史的奇观,根本与所谓的“生活”无关或不被其所关心。毫无“影响”。

但“影响”意味着什么?哲学如何“产生影响”?是否通常会造成本质性的影响?

1.影响通过引发敌意 ,即对哲学的否定,招致对立面而产生:叔本华——“生命”——尼采都是这样。事实、进展、明确的东西、直接的 证实者。

2.此外,以概念和表—象的方式被吸纳和改造,也仅仅是后果。

3.无关紧要的是,造就一些学派或“语文学”或对有关哲学的博学风气。黑格尔主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黑格尔的立足点和原则非同寻常之丰硕及其同时彻头彻尾的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不再会发生也不再可能发生。

当黑格尔 把“存在者”和直接(贴近生活的)表—象或建构出来的现实的东西,阐明为“抽象的”(片面的 、抽取的、不真实的东西)时,他是正确的。但他的全面的 、被提供出来的、真实的东西,却(显然)仍然只是对抽象之物——最抽象的东西——的无条件辩护,因为存在 之真理压根是没有被追问或不可追问的东西。

黑格尔的“否定性”源自何处?黑格尔指出 这本源了吗?如何指出?“否定性”和“思想”作为形而上学地解释存在之引线。 (不存在者) (6) ——“剥夺”——矛盾——无。

绝对之丰沛与完整作为片—面的东西 的条件。片—面性从何而来?片—面性和“主观性” 。主观性和思想。在何种程度上主观性是多—方面的?表—象的“各个方面”(方向)(物、我、物—我—关系 本身;为何不会没完没了?)。

7.形而上学

存在作为存在者性质(被表—象性)。

存在者性质作为被表述的存在(范畴性的东西)(参见,存在——被包围在所判归的[范畴性的东西]中)。

范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作为“客观的”或“主观的”:绝对的。

“主观的东西”作为有限的ego(自我)或绝对的(主观—客观的)精神的被思想性。为“生命”效劳的思想之被思想性 本身(尼采)。

思想作为践行形式——思想作为引线(参见,《存在与时间》)。两者的统一。

最初的开端及其终结。黑格尔——尼采。

8.对于黑格尔

1.根本就没有比黑格尔的——近代形而上学的精神的立足点——“还 更高的立足点”;

2.根本没有精神的那种立足点,而是此—在的立足点,也就是说:

3.根本没有形而上学的,或者说,存在者之存在者性质的立足点,而是存在 之立足点;最宽泛而同时真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4.这种立足点究竟是否还是某种“立足点”——毋宁说是一种过渡,作为(起—立)而迎向(发生的事件)。

争辩决不允许沦为单纯“突发奇想的反思”; (7) 也就是说,立足点必须被理解为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必须从其自己特有问题之根据中来追踪,也就是说,基本立场作为形而上学的立场,必须同时通过引导性问题(在“科学的体系” (8) 中展开)被收回到根本问题中。

9.“逻辑的开端”(“纯存在”)

这开端应该“在本身自由存在着的思想之要素中,在纯粹知识中被造就”。 (9) 纯粹知识——直接性 。“纯粹知识”是“意识之最终的绝对真理” (10) ——纯粹思想作为 意识(或作为真理)——中介 。

黑格尔“从 ”“绝对知识”起始(在《精神现象学》中同样 如此)。(思想的)开端在这里意味着什么?不是开始——从这里继续的起点——而是思想本身所坚守的地方 ,是思想本身预先将被收容之所 。而为什么这种收容是必然的呢?

纯粹知识——“变成了真理的确定性” (11) 。确定性:知道自己作为知识,成为对象之本己 或对象性。“知识”仿佛消失了——“纯存在”; (12) 融化为那样的东西 (13) 。真理在这里要作为先验的来理解!

纯粹知识本身放弃了不可能是它自己的一切“他物”,也就是说,没有他物,没有与他物的差别——“无差别的东西”。 (14) 所以,哲学的开端全然是“空洞之物 ”。 (15)

在何种程度上这是因为开端(思想)(作为思想的思想 )之本性,即,开端是存在 ?

开端和完成 ——思想之无条件性。

* * *

(1)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一版序言,第3页。

(2)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一版序言,第3页。

(3)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一版序言,第5页。

(4)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一版序言,第5页。

(5)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二版序言,第21页。

(6) [1941年修订的手稿附录:]柏拉图的 (不存在者);否定性在何种程度上被看到,这种看法如何与 (理念)联系在一起。剥夺的“揭蔽”——作为 (存在者) (不存在者)之“揭蔽” ,历史上的: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 。###当 柏拉图把不—存在者认作存在者,因而更加丰富地把握存在的时候,总还有决定性的问题悬留着,他如何把握存在——一切 (理念);尽管所有对褫夺性的认识,存在而 特别是“否定的东西”是否就不会被看错。

(7)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二版序言,第21页。

(8)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一版序言,第7页。

(9)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Ⅰ编,第53页。同上

(10)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Ⅰ编,第53页。

(11)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Ⅰ编,第53页。

(12)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Ⅰ编,第54页。

(13)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Ⅰ编,第54页。

(14)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Ⅰ编,第54页。

(15)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Ⅰ编,第66页。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