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鼎盛年”(? ?κμ?)是古希腊历史家的术语,用来概指生卒年月不明的古人的生活时代。一般认为“鼎盛年”指一个人四十岁左右。——编者
2 柏林版 20 依 46 依 154 即上页注b中的寓言。——编者
155 即非人为的。——编者
156 即眼睛。——编者
157 即太阳。——编者
158 即善的理念。——编者
159 这里是把没有学过辩证法的人比作几何学上的对角线,这种人是和统治不相称的,就像对角线是一个无理量,是除不尽的一样。——编者
160 柏拉图认为对于宇宙论的看法只具有一种概然性。——编者
161 即太阳。——编者
162 这里柏拉图把对各种无神论的反驳当作序论,而把如何制定惩治这种人的法律当作主题。——编者
163 古希腊的午夜法庭是一种维持治安的机构,据说每天开庭是在黎明之前,因此得名。——编者
164 指巫师。——编者
165 格老康的父亲名叫阿里斯顿。——编者
166 柏拉图在这里把有节制的国家的和谐比作音乐的和谐。——编者
167 在上面,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表示,监护者的职责就在于保卫国家,因此应当把国家的利益看成就是自己的利益。——编者
168 即“ 185 指 249 意即:不必要有什么运动使它们生成。——译者
250 即是:借他的知识,他有把握给人一个错误的意见,因而欺骗了这人。——英译者注
251 即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页38B)的一个主张。——编者
252 即一个特殊的形式在一个特殊的质料里面。——英译者注
253 指柏拉图派的“理念”。——编者
254 指柏拉图派的“理念”。——编者
255 指柏拉图派的“理念”。——编者
256 成群成组的东西就是个体,是多个的,理念是同组个体所共有的,只有一个。——编者
257 指柏拉图派的“理念”。——编者
258 根据“理念论”:“二”(? δυ??)和二(??ο)是有区别的。前者意思是“二这个数”,即把两个单位视为一个东西,后者是我们说两个东西、两件事等等时所指的两个单位。根据柏拉图,“二”既然是一个数,所以必先有数的理念,然后才有“二”。——译者
259 指“二”的理念。——编者
260 指数目是二的事物。——编者
261 指“二”这个数目。——编者
262 指“二”的理念。——编者
263 指数目为二的事物。——编者
264 一个普通的希腊人名。——编者
265 欧多克索(公元前408—前355)是一个希腊天文学家,属于柏拉图派。——编者
266 指柏拉图的对话“斐多”篇,页100C—E。——编者
267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 268 即事物的理念。——编者
269 柏拉图派认为几何学家所研究的既不是用笔画出来的那些个别的几何图形,也不是几何图形的理念,而是一些介乎这两者之间的几何图形,他们称之为“居间者”。——译者
270 如“三”是一个数。——编者
271 即目的因。——编者
272 这是柏拉图“国家”篇第七卷页531D,533B—E中的说法。——编者
273 指柏拉图派的一种方法。——编者
274 指坐着的人的特性。——译者
275 这就是逻辑里第一格的第一个式:大前提全称肯定,即所有的乙都是甲(A命题);小前提全称肯定,即所有的丙都是乙(A命题);由此得出的必然的结论也是全称肯定,即所有的丙都是甲(A命题)。这个式的专名是Barbara,取其中的三个母音都是A以便记忆。——编者
276 这就是第一格第二个式:大前提全称否定(E命题);小前提全称肯定(A命题);由此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全称否定(E命题)。这个式的专名是Crent,取其中三个母音是EAE。——编者
277 即大前提全称肯定(A命题);小前提全称否定(E命题)。——编者
278 即大前提全称否定(E命题);小前提全称否定(E命题)。——编者
279 这是第一格的第三个式:大前提全称肯定(A命题);小前提特称肯定(I命题);由此得出的必然结论是特称肯定(I命题)。这个式的专名是Darii,取其中的三个母音是AII。——编者
280 这是第一格的第四个式:大前提全称否定(E命题);小前提特称肯定(I命题);由此得出的必然结论是特称肯定(I命题)。这个式的专名是Ferio,取其中的三个母音是EIO。——编者
281 即“乙属于丙”,丙为主词,乙为宾词。——英译者注
282 所谓不确定的命题,指例如“人是白的”这样的命题。这种命题中所说的“人”,并没有指出是全称的还是特称的,所以这种命题不同于“所有的人都是白的”和“有些人是白的”那样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中讨论了这个问题。——译者
283 大前提I或O,小前提A。——编者
284 大前提I或O,小前提E。——编者
285 大前提A,小前提O。——编者
286 大前提E,小前提O。——编者
287 大前提A,小前提O。——编者
288 大前提E,小前提O。——编者
289 即II,OO,IO,OI。——编者
290 白的定义是“一种颜色”;我们能说一个物体是白的,却不能因此说一个物体是“一种颜色”。——译者
291 ?ρετ?原意是指“卓越的能力或性能”,上面译成“美德”,意义颇受限制,所以在谈到一般东西时,译为“美好德性”。——译者
292 一个著名的角力士。——编者
293 Μαργ?τη?是荷马讽刺诗中的一个人物,此处即以此名称指这种诗体。——编者
294 即讽刺诗,或译长短体诗。——编者
295 古希腊的计时器,相当于中国的“铜壶滴漏”。——编者
296 即天才。——译者
297 “欧地普”——希腊悲剧诗人爱斯启勒的作品,剧名即主人公的名称。——译者
298 即要公众花去很多钱来布景。——译者
299 即柏拉图学派。——编者
300 即公元前340—前337年。——编者
301 伊璧鸠鲁曾为他的著作“论自然”写过一个较详细的提要。原作与提要都已亡佚。——编者
302 “原子”(?τομο?)的原义就是“不可分的东西”。——编者
303 即原子。——编者
304 伊璧鸠鲁认为视觉是由于影像流入眼睛所造成,而且认为思想也是由于影像流入心中所造成,不过流入心中的影像更精细。——编者
305 这是伊璧鸠鲁与德谟克里特的不同处。——编者
306 指风与热。——编者
307 即所谓“无名的实体”(?κατον?μαστον)。——编者
308 指灵魂。——编者
309 意即只要人还是活的。——编者
310 指失去了不致命的肢体。——编者
311 指致命的部分。——编者
312 即发音。——编者
313 指神。——编者
314 据希克斯本“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二册,第608—609页辑补。——编者
315 索福克勒的诗句。——编者
316 指男色与女色。——编者
317 即在世界上产生。——编者
318 即原子。——编者
319 罗马人的爱神。——编者
320 指天空。——编者
321 指原子。——编者
322 此处拉丁文原</a>稿有中断。——英译者
323 指斯多葛派。——英译者
324 指分开来的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隙被填满这件事。卢克莱修驳斥那种把空气看成可伸缩的弹性流体的见解,认为即使空气有伸缩的弹性,这种弹性也必须以虚空的存在为前提。——译者
325 有人译为“润湿之于水”。——译者
326 卢克莱修此处仍是在驳斥斯多葛派。后者认为时间是本身存在的,甚至称它为一个“物体”。——译者
327 “他们”指斯多葛派。——译者
328 荷马史诗中的故事,叙述美人海伦为特罗亚王子巴里斯所拐骗,希腊人为抢回海伦发动大军远征,攻破特罗亚城。——编者
329 柏加曼指特罗亚。因为特罗亚城坚难破,希腊军伪装退去,留下大木马,马腹中藏有军士;特罗亚人将木马带进城内后,希腊军士便走出来攻占了城。——编者
330 意思就是说,那投矛者不是站在宇宙的最终点,因为所谓“终点”是可以无限地向前推进的。——译者
331 此处约漏二句,芒洛曾试图补出如下的意思:
“但空间我已讲过是无限的伸展。
所以,如果物质的总量是有限。”——译者
332 指斯多葛派的理论。他们认为一切的东西都倾向世界的中心,这种理论很像近代关于引力的观念。卢克莱修当然不能采取这种看法,因为它和伊璧鸠鲁的基本理论是矛盾的,后者认为事物的自然的运动是永远向下的。——译者
333 此句以下共八句,在卢克莱修原稿中有损坏,依芒洛意见补上大意,补上各字以〔〕号标出。——译者
334 最好的卢克莱修原稿标出此处佚失八行,芒洛在此处所提出的猜测大意是:
“……由自然所供给,
可见他们的思想本身不能调和。
所以,必须有一无限的物质的储备。”——译者
335 所谓上升,并不是逐步加速而是逐步变慢,终于达到人的眼睛所能见的适当的速度。——译者
336 就是说,每一个原子固然是由它的各部分组成的,但这些部分只能作为部分存在,不能不以这个资格而存在。因此,每一个原子乃是不可分的、单一的。——译者
337 此处所佚失的行数似不少。卢克莱修可能在此处先说出了原子速度的另外一些理由,然后解释原子如何借它们的运动把事物创造出来并加以解散;下面接着的两句,看来像是佚失的这一段的结论。这两句就是说使一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是众多原子的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原子的运动的结果。——译者
338 卢克莱修认为向上的运动永远是外力的结果,即使在原子中间,向上的运动也只能由于冲突的结果才发生。例如,当一个原子被挤压在另外两个原子之间因而向上飞射的时候。——译者
339 卢克莱修认为在真空</a>里面,一切东西都以同等速度落下。——译者
340 “角灯”可能是用一种透明的兽角薄片作成的灯,既能透光,又能挡雨水。——译者
341 卢克莱修认为,声音正像视觉和气味,乃是由于对象放出了许多微粒透进耳朵而引起的。——译者
342 这个插入语是对天起誓以表确信的意思。——译者
343 意即痛苦、快乐、不安……等感觉归根到底乃是原子的冲撞引起的。——译者
344 钻进身体的如烟之类,因为烟会刺激眼睛流泪;穿透石头的指火焰,因为火能把石头烧红变碎。——译者
345 此处原稿有损坏,括弧内是根据布里格尔(Brieger)译本辑补的。——译者
346 此处佚失的一行,贝里认为可能是如下的意思:“原初物体并不具有任何颜色。”——译者
347 所谓“古老的界碑”就是定律。——译者
348 以上几句所写的,大概是罗马人处理死尸的方式。——译者
349 这是爱比克泰德的学生阿里安辑录的一个爱比克泰德学说摘要。——编者
350 指我们的思想、意志等。——编者
351 指我们的身体、财产、名誉、地位等。——编者
352 指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并不害怕,泰然服刑的故事。——编者
353 指神的智慧。——编者
354 这是阿里安所记录的爱比克泰德的言论。——编者
355 风神。——译者
356 希腊神话中的通报神,他的神杖一指,坏的东西就变好。——编者
357 指有规律的宇宙。——编者
358 奥勒留是罗马帝国皇帝,他的全名是:马尔可·奥勒留·安托宁。——编者
359 这地方的原文可能有误。——编者
360 希腊人的药神。——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