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卷五_朝霞

作者:尼采 字数:16632 更新:2025-01-10 14:26:55

423

[Pütz]自14世纪以后天主教教堂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响起的钟声;钟声对应于以“万福玛利亚”开头的三次祈祷中的某次祈祷以及对应于圣经中的一节,并被看作是一种民众祈祷,早晨是纪念复活,中午是纪念钉十字架,晚上是纪念基督变成人。 [259]大沉默。——这里就是大海,在这里我们能忘掉城市。尽管刚好在此刻响起了它那“万福玛利亚”的钟声(Glocken des Ave Maria) ——那于昼夜交替时分响起的阴沉的、愚蠢的,但却甜美的喧闹声——但是也就只那么一瞬间而已!现在一切都归于沉默!大海躺在那里,苍白而闪烁,它不能说话。天空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玩起了它那永恒的、无声的黄昏游戏,它不能说话。小的礁石和岩石带冲入大海中,仿佛为了找到最孤寂的所在,它们全都不能说话。这突然降临的巨大的缄默,美丽,忧郁,同时充满我的心。——啊,这缄默之美的闪耀!它可以说得多么好,也可以说得多么恶,如果它愿意!它被捆住了舌头,它脸上带着痛苦的幸福,这是一个诡计,目的是嘲笑你的同情!好吧!这样一些力量的嘲笑并不会让我羞愧。但是,自然,我可怜你,因为你不得不沉默,即使仅仅是你自己的恶毒捆住了你的舌头:是的,我因为你的恶意的缘故而可怜你!——随着大海越来越寂静,我心再一次充满:它害怕一种新的真理,它也同样不能说话,倘若这时嘴里对着这无言之美呼喊出什么,它就一同嘲笑自己,[260]它享受自己的沉默所有的甜蜜的恶意。说话,甚至思想,在我眼里开始变得可恨:在每个词语背后,我不都听见了错误、幻象和疯狂在发笑吗?我岂不要嘲笑我的怜悯?嘲笑我的嘲笑吗?——啊,大海!啊,黄昏!你们是坏的教师!你们教人如何不再成为人!他应该委身于你们吗?他应该像你们现在这样苍白、闪烁、沉默、阴森神秘,栖息自身之上?超越于自身之上吗?

424

真理为谁而在此。——直至现在为止,谬误都曾是安慰的力量:现在人们期待被认识的真理有同样的作用,而且已经等得稍微有点久了。但是,若真理恰好无能于此——也即安慰,那又如何?这究竟是不是反对真理的一个借口呢?这些真理与痛苦、萎缩和生病的人的状态有什么共同之处,以至于它们必须恰恰对他们有用呢?若一植物被发现无用于病人之康复,人们并不以为植物的真理就被反驳了。然而,在较早的时代,人类为世界之目的的信念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毫不犹豫地假定,知识所揭示者无不应该对人有益、有用;甚至不能也不可以有别的东西存在。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一切推出如下定理,即作为整体和相关联之物的真理,仅仅是为强大的同时又无害的、充满欢乐同时又充满和平的灵魂(如亚里士多德那样的灵魂)而在此的,大概也唯有像这样的灵魂才会去寻求真理:因为其他人,[261]尽管他们依然自豪于他们的心智及心智之自由——但他们并不寻求真理,而只为自己寻求治疗的药物。因此,如下的事就发生了,即他们在科学中找不到任何真正的欢乐,只能谴责其冷漠、枯燥、非人性:这是病人对健康人之游戏的评价。——希腊诸神也不懂安慰;最终当希腊人也统统生病时,这就成了这样的神没落的一个理由。

425

[Pütz]道德之无资格作为一个统一的、要求普遍效力的权威机构,原因已经在其复数化中了。 我们这些流放中的神。——通过关于其起源、独特性、命运等错误观念,以及通过根据这些错误观念而提出的各种权利要求,人类使自己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并一再重新“逾越自己”(selber übertroffen);但也正是通过这些错误,无数的痛苦、相互迫害、怀疑、误判,以及个人的种种内忧外患,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各种道德(Moralen) 的结果是,人已经变成了一种受苦受难的造物:而由此换来的不外这样的感觉,即好像对这个地球来说,人根本上是太好了,太重要了,他只是暂时停留于此。“受苦的傲慢者”暂时始终还是人的最高类型。

426

[Pütz]根据古代的颜色理论,比如德谟克利特的颜色理论,希腊人只区分四种颜色:白、黑、红和绿,这四种颜色分别由不同的原子形状造成。(关于最新的研究进展参Andrea Orsi的论文《希腊人颜色感觉的发展》和L. Geiger 、H. Magnus的《语言学考古:关于〈朝霞〉大奖。——一个人具有完美构造的心智,同时又具有与这样一种心智相匹配的品格、性情甚至还有经验,这是非常少见的,但也是特别值得欣喜的。

459

[Pütz]特别是针对卢梭1762年问世的小说《爱弥尔或论教育》(Emil ou de L''Education)卢梭的批评者指出,法国哲学家的生活和他的作品之间并不一致。小说讲述了虚构的住宿生爱弥尔的教育故事,他在远离有害影响的乡下、在他的教育者的时刻陪伴下成长。借助于这一理想情境,卢梭展开了他的教育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强迫和命令作为教育手段被儿童的自由发展所取代。批评者指出,这部教育小说与卢梭的生活处于一种明显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当卢梭致力于从理论上探讨教育主题时,他只有一段很短的作为教育者的亲身实践工作可以回忆(在里昂马布利神父家里,从1740年4月到1741年初)。另一方面,事实表明,卢梭将他自己的孩子们送到育婴堂,因此,他完全不处在与孩子交流更不用说教育他们的位置。因此似乎很难对《爱弥尔》当真。 [Pütz]经常可以发现,在叔本华的生活实践——例如他在性方面的敏感或他的明显的忧虑状态——与他的否定生命的哲学之间,存在着矛盾。 [Pütz]前一句引文的颠倒。 思想者的慷慨。——卢梭 和叔本华 ——两人都非常骄傲,足以把“为真理献身”(vitam impendere vero)作为铭言刻在他们的生命上。由于不能成功地将真理——他们各自所理解的真理——献给他们的生命 ,这种非凡骄傲给他们带来的是非凡的痛苦:他们的生活就像是一只发出与乐曲不和谐声音的古怪贝司一样,发出与他们的知识不和谐的声音!——然而,如果知识只能按照它碰巧适合每个思想家的生活的程度呈现自己,那么,这就是一种不怎么样的知识!如果思想家的虚荣心是这样强大,使他只能忍受那些与他的生活适合的知识,那么,他就是一个不怎么样的思想家!一个大思想家最美的德行,恰恰在如下中闪烁着:慷慨,即作为认识者,他毫不畏惧地,常常感到羞愧地,常常带着崇高的嘲讽和微笑地,献上他自己和他的生活。

460

[译注]提庇留(Tiberius,公元前42—公元37),也译提比略,全名提比略·恺撒·奥古斯都,罗马帝国[KSA]草稿:康德是一个可敬的但也无足轻重的人,他的个人需要有时流露出来:他的经历有限,他的思想方式没有给他以时间去经历什么:他缺少广度和力量。叔本华要好,他至少表现出某种强烈的丑陋性情,在仇恨、贪欲和虚荣中,他表现出更狂野的天性并有时间发展这种狂野。——但是,这两人都没有其自我的深刻的历史,没有危机和生死时刻,他们的思想并不就是一部传记,在康德那里只是他的头脑的历史,在叔本华那里只是其性格和对反映、对智力的兴趣的记录。叔本华的思想中没有冒险事件,没有传奇,没有灾难。想想帕斯卡! 两个德国人。——如果我们将康德 、叔本华 与柏拉图、斯宾诺莎、帕斯卡、卢梭和歌德 进行比较,考虑他们的灵魂而不是才智,我们会看到,这种比较不利于前者:他们的思想并不是由他们充满激情的灵魂的历史构成的,在其中也不会有传奇、危机、灾难和生死时刻等着我们去猜;他们的思想并非同时也是其灵魂的不自觉的传记,而是说,[286]在康德那里,它只是一个头脑的传记;在叔本华那里,只是一种性格(“一种不可改变的[性格]”)的描述和反映,以及对于“反映”本身的喜爱,也就是对于一种卓越才智的喜爱。康德,当他透过他的思想闪现出来时,完全是一个诚实和可敬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他缺乏广度与力量;他没有什么经历,他的工作方式不允许他有时间去经历什么——我指的不是粗劣外在生活“事件”,而是在最孤独和最寂静的生命中所遭受的命运和痉挛,这样的生命才有闲暇,可以在思想的激情中燃烧。叔本华有一点超过了康德:因为当他恨、欲望、虚荣和怀疑时,他至少具有强烈的丑陋性情,他的心性更狂野,并有时间和兴致沉湎于这种狂野。但他缺少“发展”,正如他的思想的疆界之内也缺少发展一样;他没有“历史”。

482

寻找同伴。——我们究竟是否谋求过多,若我们谋求这样的同伴,他像放到火上烤到正好程度的栗子一样软、香、有营养?他是否对生活要求很少,更愿意把生活看作一种馈赠而非应得,仿佛是小鸟和蜜蜂给他衔来的礼物?他是否太骄傲了,根本不能觉得自己是被酬报的?他是否过于严肃地沉缅于对知识和诚实的热情中,以至于没有时间和兴趣去爱好声名?——我们将把这样的人称作哲人;而他们自己则会找到一个更为谦逊的名字。

483

[287]厌倦于人类。——甲:认识!是的!但永远都是作为人去认识!永远只能看同样的滑稽戏,扮演同样的滑稽戏角色?永远只能用这种眼光观察事物?然而也许存在着无数类型的生物,它们的感官比人类更适于认识!在所有认识的最后,人最终认识的是什么?是其感官!这也许说明,认识是不可能的!可怜!可厌!

——乙:这确是一次凶险的袭击——理性在袭击你!但是到了明天,你又会沉浸在认识也就是非理性中,你会说:沉浸在对一切人性的东西的兴趣中。我们下海吧!——

484

自己的路。——一旦我们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踏上了所谓的“自己的路”:于是一个秘密就突然向我们揭开了:所有过去对我们友好和与我们亲密的人,他们迄今为止都自以为比我们优越,而现在他们觉得受到了冒犯。其中最好的人宽大为怀并耐心等待,期待我们已经再次找到了“正路”——似乎只有他们才知道什么是正路!——另一些人则嘲笑我们,他们干的事情,就像我们暂时变傻变疯一样,或者他们恶意地称我们为引诱者。更恶毒的人则赞同我们是纯粹的傻瓜,并试图抹黑我们的动机,而最糟糕的人则把我们当作他们最糟糕的敌人,认为我们由于长期依赖他们而渴望报复——并因此害怕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建议:以此开始自己的自主,确保有一年的时间用来赦免所有熟识我们的人犯下的所有罪过。

485

[288]远观。——甲:但是,这种孤独是为什么?

——乙:我没生任何人的气。我只是觉得,独处时看我的朋友,比与他们共处时,更清楚也更美;我最热爱音乐和对音乐最有感受的时候,也正是我远离音乐而生活的时候。看来,我需用远观,以便更好地思考事物。

486

[Pütz]指关于佛律癸亚(Phrygia)国王弥达斯(Midas)的希腊传说,这位国王所碰到的一切都会立刻变成金子。他跳到帕克托罗斯河(Paktolos)河中——这条河从那时起就流淌金子——才解除这一才能,因此消除了被饿死的危险。 金子与饥饿。——常有这样的人,他所触及之处,一切皆化为黄金。 但是总有一天,他会发现,他不得不因他的特殊才能而饿死。置身于全是闪闪发光的、富丽堂皇的、理想的、难以接近的东西中,他现在急切渴望那些完全不可能被他变为金子的东西——多么强烈的渴望!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对食物的渴望!——他将向什么伸手呢?

487

羞惭。——一匹骏马站在那里,不耐烦地用脚刨地,打着响鼻,它渴望纵情驰骋一番,它爱那个一贯骑着它的骑手——但是,说来惭愧!它的骑手今天不能坐在它的背上,他疲倦了。——这是疲倦的思想者在他自己的哲学面前所感到的羞惭。

488

反对爱的浪费。——当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强烈嫌恶某人时,我们不是会为之脸红吗?但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强烈喜爱某人时,我们同样也该为其中包含的不公正羞愧!不仅如此,对某些人来说,[289]如果别人给予他的喜爱是这样来的:即另外一些人被剥夺了这种喜爱,他的心就会收紧、感觉被束缚。当此之时,我们从这种声音听出了这样的意思,即我们是被挑选出来受到宠爱的!但是,可惜,我对于这样被挑选出来毫无感激:那个希望以这种方式喜爱我的人让我不快:他不应该以他人为代价来爱我!然而我已经意愿,跟我一起来忍受我自己!而且我常常拥有满溢的心灵并有理由纵情放肆——对于一个这样的人,拥有如此心灵的人,人们不应该给予他其他人急需的、如此急需的任何东西!

489

处于困境中的朋友。——有时我们注意到,某位朋友倾心的不是我们而是另外一个人,他的体贴令他在抉择时备受折磨,而他的自私又不能胜任这种抉择:在此,我们必须使抉择对他变得容易,我们必须让他受到我们的持续冒犯。——这同样是必要的,即当我们转向另一种思考方式,而这种思考方式却有可能败坏这位朋友时:我们对他的爱必然驱使我们,通过一种由我们来承担的不公,为他与我们脱离关系创造一种心安理得。

490

这些渺小的真理。——“你们知道这一切,但你们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一切——所以我不会接受你们的证明。这些‘渺小的真理’——你们认为它们渺小,是因为你们从来没有为它们付出过血的代价!”——但是,它们伟大,竟然仅仅是因为人们已为此付出太多代价了吗?难道血就算是太多代价吗?“你们这样想吗?你们是多么吝惜你们的血啊!”

491

[290]也因此而孤独!——甲:你现在打算回到你的荒野吗?

——乙:我不是一个快成急就者;我必须长时间地等待自己——水总是迟迟不肯从我的自我之泉喷涌而出,我经常焦渴得失去了耐心。我隐退到孤独之中,就是为了不从众人的水池饮水。当我生活在人群中,我的生活</a>恰如他们的生活,我的思想也不像是我自己的思想;在他们中间生活过一段时间以后,我总是觉得,所有人都在设法使我离开我自己,夺走我的灵魂——我对所有人都感到愤怒,并且恐惧他们。因此,我必须走进荒野,以便恢复正常。

492

[译注]威尼斯潟湖(die Lagune von Venedig),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有一片广阔的浅水区与大海隔绝,形成潟湖,意大利著名城市威尼斯就位于潟湖内。 [Pütz]带着对歌德在《意大利之旅》中的威尼斯生活的印象,尼采多次访问威尼斯,最早是在1880年初,也就是《朝霞》出版的前一年。在这里,他口授了他的格言的一部分,名为L''Ombra di Venezia[威尼斯的影子]。威尼斯在1900年前后成了文学没落的体现:从尼采著名的《威尼斯诗歌》(1888,见《尼采反对瓦格纳》,“间奏曲”一节,GKA7650,页156以下)到托马斯·曼的小说《威尼斯之死》(1912)。 在南风中。——甲:我真搞不懂自己了!就在昨天,我心中还波涛汹涌,同时又如此温暖、如此阳光灿烂——明亮到极点。但是今天!现在一切都平静、辽阔、抑郁、阴沉,就像威尼斯潟湖 :——我什么也不想要,同时长长松了一口气,然而私下里我又对这种无欲无求(Nichts-Wollen)感到不耐烦——于是在我的忧郁之湖中,起了阵阵微澜。

——乙:在此,你描述了一种适意的微恙,下一阵东北风就会从你那儿把它带走!

——甲:可为什么会这样!

493

在自己的树上。——甲:没有哪个思想家的思想,像我自己的思想一样,让我有如此多的享受:当然,关于它们的价值,这说明不了任何东西,但是,若冷落了对我来说最美味可口的果实,仅仅因为它们碰巧长在我的树上,那我可真是个傻瓜哩!——而我曾经是这样一个傻瓜!

——乙:其他人的情况正好相反:[291]关于他们的思想的价值,这同样证明不了任何东西,尤其是,也不证明他们的思想没有价值。

494

[KSA]“这于我算什么”(was liegt an mir):这句话及其变体在尼采这时期草稿中很多,亦可参本书节488和539;此外亦参这一时期的信件,如1880年10月31日致欧文贝克信。([译按]这句话及其变体亦参本书214、270、547。) 勇者的最后论据。——“这片树林中有蛇。”——那我进去杀死它们。——“但结果也许是你没有除掉蛇,反而被蛇咬了”——这于我算什么!

495

我们的教师。——年轻时,人们从当代,从当时刚好碰到的圈子选择教师和指路人:我们漫不经心地深信,当代必定有更适合我们而非适合其他人的教师,而且用不着太费力,我们也必定会找到他们。后来人们才发现,不得不为这种幼稚交纳苛刻的罚金:人们不得不从他的教师那里赎买自己。然后人们开始满世界寻找合适的指路人,连前世界也找遍了——但是也许一切都太迟了。而最遭的情况是,我们发现,在我们的青年时代,他们本来还活着——只是我们那时选错了人!

496

[Pütz]事涉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家与老年。——让黄昏评判白日,这么做一点不聪明:[310]因为在此,疲倦过于经常地想要成为力量、成就和好的意志的法官。同样,对于老人及其对人生的判断,我们也必须百倍警惕,特别是因为,像黄昏一样,老人爱用新奇而迷人的道德性装扮自己,知道如何通过晚霞、暮色、和平的或渴慕的寂静使白日羞惭。我们对上了年纪的人的敬重,特别是对上了年纪的哲学家和智者的敬重,很容易迷住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心灵也同样上了年纪,因此,必须把这些衰老和疲倦的标志从其藏匿处拉出来——也就是说,把道德偏见后面的生理现象拉出来,以免成为只知崇敬的傻瓜、成为知识的害虫。老人常常进入一种伟大的道德更新和再生的幻想中,并从这种感触出发,对于一生的工作和道路做出判断,仿佛只是现在他才看清了一切:然而,这种幸福感和自信的判断背后的教唆者,不是智慧,而是疲倦。而这种情况最危险的标志可能就是天才信念,它惯于侵袭那些精神上伟大和比较伟大的人,当其生命走到尽头时,相信自己占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位置,拥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权。受这种信念支配的思想家,认为自己从现在起可以更为轻率地对待事物,更多作为天才发布命令而不是进行证明:然而,非常可能的是,精神的疲倦感受到了寻求轻松这一欲望,后者恰恰是那种信心最强大的源泉,而事后,信念却抢在了欲望之前,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可以多么地不同。此后:这时人们就会按照所有疲倦者和老年人的追求来享受他的思想的结果,而不是重新检验它们和把它们的种子撒向未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精心调制他的思想,[311]去掉其中一切枯燥、冷漠和乏味的东西,把它们做成可口的美味佳肴。因此,我们看到,某些上了年纪的思想家似乎自以为比他生命的作品高明,而实际上却通过往里掺杂狂热、甜蜜、风趣、诗意的烟雾和神秘的光线而败坏了它。柏拉图的一生是这样结束的,那个伟大而正直的法国人孔德(作为精确科学的拥抱者和驯服者,这个世纪的德国人和英国人中没有谁可以与他匹敌)的一生也是这样结束的。疲倦的[Pütz]亚历山大(Alexander der Gro?e,公元前356—前323年),公元前336年后为马其顿国王,菲利二世的儿子,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最伟大的古代军事统帅之一。作为一系列战役胜利的结果,他的帝国从多瑙河和亚德里亚海延伸到埃及和高加索,远至印度。由于他的突然死亡(据说是由于一次发烧感染),未能实现进一步征服阿拉伯和北非的计划。 [Pütz]恺撒(Gaius I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年),著名的罗马政治家、军队统帅和作家。尼采将他的“扎拉图斯特拉”与恺撒直接联系起来:“扎拉图斯特拉痊愈时如恺撒,无情而友好。”(《1882—1884遗稿》,KSA,卷10,页526)在他精神彻底崩溃之前不久,尼采1889年1月3日写信给科西玛·瓦格纳,称在他最终成为“常胜的狄奥尼索斯”之前,恺撒是他的化身。 “逃避自我。”——那些有才智上的危机的人——例如拜伦和缪塞 ——对待他们自己焦躁而阴郁,做起任何事情来都像是脱缰的野马,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只能获得一种短暂的、几乎使他们的血管就要迸裂开来的快乐和热情,接着便是严冬一般的荒凉和悲伤:他们该怎么忍受他们的自我啊!他们渴望上升到一种“外在于自我”的境界;出于这样一种渴望,如果人们是一个基督徒,他就会渴望上升到上帝之中,“与上帝合为一体”;如果人们是莎士比亚,那上升到最热烈生命的形象中才会让他满足;如果人们是拜伦,他就会渴望行动,因为行动比思想、情感和作品更能把我们从自身引开。 因此,行动欲也许骨子里就是一种自我逃避?——帕斯卡也许会问我们。 事实确实如此。这一命题在行动欲的最高样本那里可以得到证实:人们不妨以精神病医生的知识和经验公正地想一下[320]——为什么历代最渴望行动的人(也就是亚历山大 、恺撒 、穆罕默德和拿破仑)都是癫痫病患者:为什么拜伦也同样深受此种痛苦。

550

[Pütz]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卷10在下述定义中达到了最高点:“属于一种存在自身的东西就对于它最好、最愉悦。同样,合于努斯的生活对于人是最好、最愉悦的,因为努斯最属于人。所以说,这种生活也是最幸福的。”(1178a 5—8) 认识与美。——如果人们像他们至今仍然做着的那样,把他们的敬意和快感似乎都留给想象和伪造的作品,那么,毫不奇怪,面对任何反面,他们都会感到冷酷和无趣。在知识取得的最微小的、确定无疑的、最终的步伐和进步中产生的欣喜,以及从现在这种科学方式中涌出来的如此丰富的而且已经如此多的欣喜——这些欣喜,暂时还不会为所有那些人所信,他们已经习惯于只在脱离现实和跃入假象的深度中去时才感到欣喜。这些人认为,现实是丑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对哪怕最丑的现实的认识也是美的,而一个经常认识和认识很多的人,最终发现现实的伟大整体总是带给他幸福,而发现它的丑则离他很远。难道有什么东西“本身美”吗?认识者的幸福增加了这个世界的美,使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更加光彩照人;认识不仅用自己的美环绕事物,而且还持续地把自己的美置入事物之中——但愿未来的人类能够为这一命题做出见证!而现在,我们回想起一种古老的经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天性如此不同的两个人,谈到什么是最高幸福——不仅是对他们自己或人类来说的最高幸福,而且是最高幸福本身,甚至是神的最后的最高幸福——却意见一致:他们发现它在认识中,[321]在受过良好训练的好奇的和有创造力的心智活动中(而不在“直觉”中,如德国的大小神学家们所想;不在幻觉中,如神秘论者所想;同样也不在于创造中,如一切实干家所想)。笛卡儿和斯宾诺莎也曾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他们所有人必定怎样享受过知识!而且他们的诚实必定面临过何等的危险,即因此而变为事物的阿谀奉承者的危险!——

551

未来的美德。——为什么随着可理解性的增加,世界越来越不像过去那样庄严持重(Feierlichkeit)?是否恐惧是那种敬畏的基本元素,它在我们面对所有未知和神秘的事物时降临我们,使我们拜倒在不可理解的事物面前并学会请求它们宽恕?是否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畏惧的减少,她在我们眼中也就失去了魅力?是否随着我们的畏惧之心衰落,我们自己的尊严和庄严也随之衰落,我们自己也没以前可畏了?也许,由于更勇敢地思考世界和思考我们自己,我们对世界和对我们自身都减少了几分敬意?也许,出现了一个未来,在那里,这种思之勇气得到如此地增长,以至于它作为极端的高傲,感觉自己超越了一切人和物——在那里,智者作为最勇敢者,把自身和此在都看得最低于自身?——勇气的这一种类,与放纵的宽容相去不远,人类迄今为止都还缺乏它。——啊,然而诗人想再次变成他们过去曾经应该之所是——先知,为我们讲述某些可能之事!现在,他们对现实和过去的权利越来越多地被剥夺了而且必须被剥夺,——因为无害的伪造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322]但愿他们使我们对未来的美德有某种预先感受!或者对于从未在地球上出现过,但可能已经在宇宙的其他什么地方存在的美德有某种预先感受!——对美的紫色光芒的星座和整个银河有某种预先感受!你们理想的天文学家,你们在哪里?

552

完美的自私。——还有比孕育更神圣的状态吗?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一个无言的信念中作出的:它无论如何必须有益于正在我们之中形成的东西!它必将增加它的神秘价值,我们怀着欣喜设想的价值。此时,弃绝了很多东西,同时又不必冷酷无情地强迫自己!此时,人们抑制过激的言辞,伸出和解的手:孩子应该在柔和和良好的气氛中长大。我们的尖锐和突如其来令我们不寒而栗:就像她向她最爱的未知者的生命之杯中注入了一滴有害的液体!关于那将要到来的东西,人们什么也不知道;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一切都是隐隐约约的;人们满怀期待,随时都做好准备。但是,就在同时,在我们心中有一种纯洁和令人纯洁的、深刻的不负责任感,有如一个面对拉起来的帷幕的观众——它成长着,它就要出现了:我们既不能决定它的价值,也不能决定它的时刻。唯一指定给我们的,就是所有间接的祝福和保护的影响。“正在生长的东西,是比某种比我们之所是更伟大的东西”,这是我们最隐秘的希望:为了使它能顺利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不仅准备了一切有用的东西,而且还准备了我们心灵的真诚和桂冠。——这就是人们应该生活于其中的庄严!人们能够生活于其中!而且所期待者,无论它是一个观念还是一项行动,[323]我们与一切重要的成就(vollbringen)所有的关系无非是孕育关系,而所有狂妄自大的“意愿”和“创造”之谈则纯属白费唇舌。这是真正完美的自私:始终照料和看护,保持灵魂之宁静,以便我们的丰硕成果能有美的终结!因此,以这种间接的方式,我们照料和看护对所有人有益者;而且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种心态,那种骄傲和温柔的心态,像油一样在我们周围扩散开去,扩散到那些躁动不安的灵魂。——然而,孕育者是奇特古怪的!那就是说,我们也是奇特古怪的,而如果别人也不得不成为这样的人,那我们就不会惹恼他们!而且甚至在这种孕育变得艰难和危险时:处于对生成者的敬畏之中的我们也不会被世俗的正义落下,因为世俗的正义也不允许法官或刽子手去动一位孕育者!

553

迂回曲折之路。——这整个哲学,其所有道路都迂回曲折,它意欲通往何方?它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只是把一种持久而强大的欲望改写成理性:对和煦的阳光,清澈而活跃的空气,南方的植物,大海的呼吸,稍纵即逝的肉、蛋和水果食物,饮用的热水,镇日无声的漫游,简短的谈话,罕见而谨慎的阅读,离群索居,清洁的、简朴的和几乎战士般的生活习惯,总之,对一些刚好最适合我的口味和刚好对我的健康最有益的事物的欲望?也许哲学根本上是个人的一种饮食本能?一种通过我的头脑的迂回曲折之路,寻找我的空气、我的高空、我的气候和我的健康方式的本能?当然,存在着许多其他的、也一定具有更多的更高级的庄严的哲学,[324]而不仅仅是那些比我的哲学更阴暗和更苛求的哲学——但是,也许它们也统统只是类似个人欲望的迂回曲折的理智之路?——然而,就在同时,我用新的眼睛看到,一片布满岩石的海岸,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一只蝴蝶神秘而孤独地在它们之上高高的飞舞:它飞着,舞着,一点也不关心它只能再活一天,它翅膀的柔嫩脆弱将不能承受夜的寒冷。也许,我们也可以为这只蝴蝶找到一种哲学:哪怕它可能与我的哲学完全不同。——

554

[Pütz]对于欧洲观察者来说,古埃及文化的成就唤起的印象经常是,刻板的和无时间性的巨大宏伟(Monumentalit?t),尤其是当我们将其与希腊文化的成就相比时。 前驱。——当人们赞美进步(Fortschritt),人们因此赞美的只是变动和那些不让我们在某处停下来的东西——也许,特别是当人们生活在埃及人中间的话,人们对进步、变动肯定会赞美更多 。但是,在灵活的欧洲,变动是——用人们自己的话说——“不言而喻的”,啊,如果我们真的只理解变动的东西就好了!——我赞美前驱(Vorschritt)和先行者(Vorschreitenden),他们总是不断把自己留在身后,一点也不在乎是否有人跟随:“每当我停下来,我只看到了孤零零的自己:我为什么要停下来!沙漠仍然望不到尽头!”一个这样的先行者如此感受道。

555

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我们知道某些事件,无论如何琐屑微末,都会给我们造成足够强烈的印象,而我们又无法逃脱这种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避开这些事件。——对于所有那些他一般都想经历的事物,思想家必须在心中拥有一个大致的规范。

556

[Pütz]柏拉图曾提出四主德,从这几种主德中,可以得出其他一切德行: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斯多葛派继承了这一分类;基督教则补充以信、爱和望。 [325]四美德。 ——诚实,对我们自己,要不就是对我们的朋友;勇敢,对敌人;宽容,对战败者;礼貌——始终如是:这是四美德寄望于我们的。

557

开赴前线。——当人们开赴前线时,最难听的音乐和最蹩脚的理由听起来也何其悦耳!

558

[Pütz]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国诗人。引文出处不详。 但也不要隐藏自己的美德。——我喜爱那些像清澈的水一样的人,用蒲柏的话说,他们也让人看到他们溪流底部的不清洁。 但是,即使这些人也同样怀有某种虚荣,只不过是一种更罕见和更精深的虚荣:他们中的一些想要人们刚好只看到不清洁,而不去注意那使之可能的水之清澈。不止是乔达摩佛一个人发明了这种少见的虚荣,以如下的套话:“在人前显露你们的罪过并隐藏你们的美德!”但是,这意味着不给世界提供好的景象——这是一种违反趣味的罪过。

559

“取法惟乎其上!”——个人多么经常地被劝说,设置一个他不能达到的目标,一个超出他力量的目标,以便他至少达到如下,即能在最高的张力时实现他的力量。但是这真的那么值得想望吗?按照这一教导生活得最优秀的人以及他们的最优秀的行动,[326]是不是得到了某些不必要的夸张和扭曲,恰恰由于他心中有太多的张力?由于到处都只能看到战斗的运动员和阴森的神情,无论在什么地方也看不到一个头戴花环的、有胜利的勇气的获胜者,这个世界岂不是遍布失败的苍白无望的微光吗?

560

[Pütz]尼采揭露的是康德哲学的、被叔本华放到其道德哲学中心的性格学说。性格被看作是原理或法则,按照这种原理或法则,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只有一个确定的行动会被实际选择。为了避免因果决定论,以及正确对待责任感(叔本华)或义务感(康德),康德和叔本华在经验的(可以经历到的)性格之外,区分出一种本身可以认识的、可理智化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原则就是自由。叔本华特别强调,因此也必须将自由设想为一种存在,这样我们才能从我们之所做认识我们之所是。 可供我们自由选择的。——人们可以像一个园丁那样管理自己的欲望——虽然很少有人知道,这点,可以培育自己的愤怒、同情、深思和虚荣的萌芽,使它们如此丰产而有益,有如棚架上一种美好的水果;人们可以按照一个园丁的高雅趣味和低劣趣味培育它们,而且似乎也可以以法国的、英国的或荷兰的风格,或中国的样式培育它们,人们也可以让自然来管理,只是有时负责一些小小的装饰和扫除,最后人们也可以抛却所有知识和考虑,让植物在种种自然的机会和障碍中生长,让它们在自身中把自己的斗争进行到底——不仅如此,人们甚至会对这样一种狂野感到快乐并恰恰想要这种快乐,虽然这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麻烦!所有这些都供我们自由选择:但是,有几人知道我们在这些事情上可以自由选择?大多数人不都是把自己当作某种完全的,充分发展的事实吗?大哲人们岂不是将其图章——用性格不变论——盖在这种成见上面了吗?

561

[Pütz]尼采偏爱洛兰以及拉斐尔的绘画及其压抑色调。 也让其幸福放射光芒。——画家无法实现的现实那天空深邃明亮的色调;[327]当他描画景物时,他不得不让他所使用的所有颜色比自然中实际的颜色暗淡一些 ;通过这种技巧,他终于再次达到了一种光彩上的相似性,以及一种与自然中的色调相符的色调和谐:因此,对于诗人和哲学家来说,幸福闪耀的光芒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他们也必须有方法;因此,他们为所有事物着色都比它们实际之所是暗了几度,他们所擅长的光,其作用几近太阳般且类似于完满的幸福的光。——赋予万物以最黑暗和最阴郁的颜色的悲观主义者,他只使用火焰、闪电、天空的灵光以及一切有刺眼的光度的东西和令人目眩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光亮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增加恐惧,让人们感到事物的存在比它实际的样子更可怕。

562

[Pütz]在许多神话和宗教观念中,通常作为死者居住的世界,这里具体指哈得斯(Hades);哈得斯原为希腊神话中掌管冥界的神的名字,在《奥德赛》卷11中,奥德修斯下降到冥界,为的是向预言者忒瑞西阿斯(Tiresias)打听未来和重新见到他的母亲。 [Pütz]尼采在此把诡计多端的奥德修斯的“幸福冒险”跟“阴沉的背景”或底色,与《奥德赛》卷11中向冥界的下降相互对照。 [Pütz]即安提克勒亚(Antikleia)。当她的儿子在特洛伊战斗时,她由于儿子多年在而忧郁至死。奥德修斯在冥界遇见了她的灵魂。(参《奥德赛》卷11,著名的nekyia[祭亡],特别是母亲对儿子所说的话[行155以下]。) 定居者和自由者。——只有在冥界(Unterwelt) ,人们才指示给我们,所有那种冒险者的极乐所具有的某种阴沉背景,那种像永恒的大海闪耀般围绕着奥德修斯 和他的同伴的快乐——那种人们一旦看到再也无法忘记的背景:奥德修斯的母亲 因为忧伤和思念她的孩子而死。一人不停地从一地跑到另一地,另一人——定居者和温存者,则为他心碎:历来如此。忧伤令那些人心碎,他们经历了如下,即恰恰是他们最爱的人放弃了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信仰——这是自由精神制造的悲剧;事实上,它偶尔知道这种悲剧。因此,他们也不得不像奥德修斯一样,在某些时候下降到死者中间,去除他们的忧伤,抚慰他们的温存。

563

[328]道德世界秩序的幻想。——根本不存在什么永恒的必然性,要求一切罪过都受到惩罚和付出代价——相信存在着这样一种必然性,乃是一种可怕的和很少用处的幻想——;相信我们现在觉得有罪的一切事实上有罪,同样是一种幻想。不是物,而是关于根本不存在的物的意见,使人类精神错乱!

564

紧邻经验。——即使伟大的天才也只有他那五指宽的经验——紧邻这经验,他的思考停止了:而且他的无限的空虚的空间和他的愚昧开始了。

565

尊严与无知携手。——每当我们有所理解,我们就会变得彬彬有礼,变得幸福和有创作力:只要我们学得足够,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训练得足够,我们的灵魂就显示给我们越多的轻快灵活和妩媚。但是,我们领会如此之少,我们了解如此之可怜,以至于我们很少拥抱一样事物,并同时让自己也变得令人喜欢:毋宁说,我们僵硬死板且麻木不仁地走过城市、自然和历史,我们为自己的这种姿态和冷酷而自负,仿佛它们是我们具有优越性的反应。确实,我们的无知和我们低微的求知欲,最善于装出有尊严和有个性的样子高视阔步而来。

566

[KSA]草稿:思想者的独立不倚,他需要很少,他不做重体力工作,没有良心的谴责,没有昂贵的娱乐,他用死者代替生者,用最优秀者代替朋友。 [329]廉价的生活。——思想者的生活方式是最廉价和最无害的那种:先说最重要的一点,他最需要的,恰好是其他人鄙视的和剩下的——。其次:他很容易快乐,没有任何昂贵的娱乐渠道;他的工作不辛苦,而似乎是南国的;他的白天和黑夜,没有被良心谴责败坏;他以一种符合他精神的方式活动、吃、喝和睡觉,使他的心灵越来越安静、有力和明朗;他的身体使他快乐,他没有理由害怕它;他不需要同伴,偶尔需要是因为,随后要更温存地拥抱他的寂寞;他用死者作为生者的替代,甚至作为友人的一种替代:那就是说用曾经生活过的最好的人。——人们不妨想一想,难道不正是那些相反的欲望和习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昂贵,并因而变得辛苦和经常让人无法忍受吗?——毫无疑问,在另一种意义上,思想者的生活又是最昂贵的——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是太好的;而恰恰对于最好的东西的剥夺在此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剥夺。

567

在前线。——“我们必须更快乐地对待事物,超出其所应得;特别是因为,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过于严肃地对待它们,也超出了其所应得。”勇敢的知识之战士如是说。

568

[Pütz]希腊神话中的一种传说性质的鸟,每当自觉死亡临近,就积木自焚,以期从自己的灰烬中重获新生。凤凰,与太阳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返老还童和再生的象征。在罗马帝国时代,凤凰是罗马的永恒统治的象征。自我牺牲的动机自教父和早期基督教作家起已经被应用于基督身上,并与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结合在一起。在中世纪,凤凰鸟是基督的象征。尼采在此拿神话开玩笑,将诗人描述为凤凰鸟。 诗人与鸟。——凤凰鸟 给诗人看一卷正在燃烧着并变焦的东西。它说:“别惊慌!这是你的作品![330]它没有时代精神,更少有反时代精神:因此,它必须烧掉。不过,这是一个好兆头。它具有朝霞的某些性质。”

569

致孤独的人们。——如果我们在内心独白中,不能像在公开场合一样敬重别人的荣誉,那我们就算不上正派的人。

570

损失。——有一些损失分给灵魂一种崇高,当此之时,它克制住悲叹,就像在高高的、黝黑的松柏间漫步低徊。

571

心灵的野战药房。——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胜利。

572

生活应该安慰我们。——如果人们像思想者那样,习惯于生活在川流不息的思想和情感的壮阔洪流中,甚至在夜晚,我们的梦也追随着这股洪流:那么,我们就会渴望生活给予我们休息和宁静;而其他人则正好相反,当他们把自己托付于沉思时,他们是想在生活后得到休息。

573

蜕皮。——如果一条蛇不再能蜕皮,它就会死掉。同样,精神,如果人们阻止它们变换自己的观点;它们就不再成其为精神。

574

[331]不要忘了!——我们飞升越高,我们在不能飞翔者眼中就显得越渺小。

575

[Pütz]哥伦布向西航行,希望到达印度。 [Pütz]尼采指莱奥帕尔迪(Gio Leopardi,1798—1837)的诗《无垠》(L’infinito)的结尾。[译按]莱奥帕尔迪是意大利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开意大利现代自由体抒情诗的先河,内容多为表达民族复兴和田园写景,景中又融入了环境和自身体弱多病造成的悲观主义色调。《无限》是其田园诗代表作之一,作于1819年,当时诗人年仅21岁。《无限》结尾两行的意大利原文为:Immensita s''annega il pensier mio: / E''l naufragar m''e dolce in questo mare.其英译有多个版本,仅择其一如</a>下:Immensity my thought sinks ever drowning,/And it is sweet to shipwreck in such a sea[在这无限的海洋中沉没/该是多么甜蜜]。 我们是精神的飞船驾驶员。——所有这些勇敢的鸟儿,飞向远方,最遥远的地方——肯定!在某个地方它们将不能再继续飞翔,并且栖身于某根桅杆或某个陡峭的崖壁上——它们现在甚至还如此感激这凄凉的落脚之地!然而,谁又能因此得出结论,在它们前面不再有巨大惊人的自由的道路,而它们已经飞过了人们所能飞行的极限?我们所有伟大的导师和先驱,最终都在某个地方停了下来,精疲力竭,姿势可能既无高贵也不优雅:这也将是你我之辈的下场!但你我又算得了什么!其他鸟儿将飞向更远的地方!我们的这种洞见和信仰与这些鸟儿竟相高飞,此消彼长,我们的洞见和信仰径直升上我们的头顶,而且也越过了鸟儿们的无能升入高空,从此处望向远方,看见一群又一群比我们更强健的鸟儿仍然不懈地向着我们曾经飞向的地方飞翔,向着大海,向着无边无际的大海飞翔!——那么,我们究竟欲向何方?我们想飞过海洋吗?这种强大的渴望,这种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被我们视为一种快乐的渴望,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为什么我们飞行的恰恰是这个方向,这个迄今为止所有人类的太阳陨落的方向?人们有一天也许会这样在背后议论我们,我们也转舵向西,希望到达某个印度 ——但却命中注定要触礁在这无垠上? 或者,我的兄弟们?或者?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