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二篇 物理学_自然哲学

作者:黑格尔 字数:11242 更新:2025-01-10 13:50:12

§.272

物质只要在其自身中具有自为存在,以致自为存在在物质里得到发展,从而物质在其自身中得到规定 ,就具有个体性 。物质以这种方式挣脱重力,在其自身规定自己时显现自身,并且通过其内在的形式,面对着重力,由自身规定空间的东西,而在以前,则是重力作为一种与物质对立的他物,作为仅仅被物质寻求的中心,具有这样的规定活动。

〔附释 〕各种物体现在服从于个体性的力量。这一篇所讲的就是各种自由物体之归于个体统一点的力量之下,而这个统一点将会消化这些自由物体。重力作为在自身之内存在的物质本质,仅仅是内在的同一性,重力的概念是本质的外在性,因此,重力会过渡到本质的显现;这样的重力就是各个反思规定的总体,但这些规定却是被分离开的,以致每个规定都表现为具有特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尚未被规定为个别性,是没有形态的元素。我们以双重方式得到这些物质化的形式规定,首先是把它们作为直接的,其次是把它们作为被设定的。在太阳系里,这些规定直接表现出来,后来则作为在本质上被设定的规定而存在着,这就像父母作为父母是直接的,但在另一方面也是子女,是产儿。因此,光最初是作为太阳而存在的,后来则是作为从外在条件里产生的东西而存在的。最初的光是潜在地被创造的,是在概念里被创造的;这种光也必须被设定起来,于是这种特定存在就把自身区分为现实存在的特殊方式。

§.273

物理学的内容为:普遍个体性物理学

§.274

物理的质,(此人虽然以虚幻的方式把自己的论证放在创世说的基础上,但在雨的问题上却作了正确的考察)的理解,李希滕贝格证明,在最高的瑞士山脉上,从湿度计来看,在转变为雨的云雾形成以前,空气本身是十分干燥的,或可能是十分干燥的。雨可以说是来自干燥的空气;但物理学却不能说明这一事实。在夏天与冬天,事实都是如此;正是在夏天,在蒸发最厉害,因而空气被认为最潮湿的时候,空气同时也是最干燥的。水保存在什么地方,这种观念完全无法证实。有人可能以为,水蒸气有弹性,因而会上升到很高的地方;然而在很高的地方天气更冷,水蒸气在那里又会迅速被还原为水。因此,空气并不像放在炉火上烘干的东西那样,仅仅由于在外部湿气离散而成为干燥的;相反,脱水的过程可以比作晶体里的所谓结晶水的消失过程;不过,结晶水既会消失,也会又表现出来。

特殊个体性物理学

§.290

以前的元素规定性现在服从于个体的统一,因此这种个体的统一是内在的形式,它与 物质的重力相反 ,自为地决定着物质。重力作为对于统一点的寻求,绝没有给物质的相互外在关系 造成任何损害,这就是说,空间或空间的限量是特殊化有重物质或质量的差别的度量;物理元素的规定在其自身 还不是一种具体的自为存在 ,因而与有重物质所寻求的自为存在还不是对立的。但现在,物质通过其业已设定的 个体性,在其相互外在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集中活动,而与自己的这种相互外在关系相反,与这种关系对个体性的寻求 相反;物质把自己同重力的观念集中活动区分开,是物质空间性 的一种内在规定,这种规定不同于重力按照重力方向所作出的规定。物理学的这一部分是个体化的力学 30 ,因为物质是由内在的形式规定的,具体地说,是按照空间的东西规定的。这就首先提供了空间规定性本身与其所属物质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关系 。

〔附释 〕如果说重力的统一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物质部分的统一,那么,个体的统一点则作为自我性,浸透了各个有差别的东西,是这些东西的灵魂,以致它们不再存在于自己的中心之外,反之,这个中心就是它们在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光;因此,这种自我性就是物质本身的自我性。质已经达到向其自身的回复,这就是我们在这里得到的个体性观点。我们有统一体的两种方式,它们首先存在于彼此的相对关系中;我们还没有达到它们的绝对同一,因为这种自我性本身还受着制约。在这里 * * *

[1] 谢林 在他的《思辨物理学杂志》(总体个体性物理学

§.308

作为有重 物质的物质,最初潜在地 是概念总体,所以并没有在其自身铸造成形;概念以其特殊规定在物质中被设定起来,首先显示出有限的、分裂为各个特殊物质环节的个体性。既然概念总体现在已被设定 起来,所以重力中心就不再是物质所寻求的主观性 ,而是物质所固有的主观性,是那些最初直接的和有条件的形式规定的观念性,而这些形式规定在现阶段则是从内部发展出来的环节 47 。物质的个体性既然是这样在其发展中自相同一的,所以既是无限自为的 ,但同时又是有条件的 ;它仅仅最初直接地 是主观的总体。因此,它虽然是无限自为的,但包含着与他物 的关系,并且正是在过程中才导致一种结局,使这种外在性和有条件性被设定为扬弃自己的;这样,它就变成了物质自为存在的实存总体,而这种总体此后潜在地 就是生命 ,并在概念中转化为生命。

〔附释 〕作为一种抽象整体的形式和一种相对于形式的、可以规定的质料,是现实物理物体的两个环节,它们本身是同一的,并且按照概念在这种同一性中包含着它们的相互转化。这是因为,正像形式是纯粹的、物理的、自我相关的自相同一性,而没有得到特定存在一样,质料作为流动的东西也是这种普遍的同一东西,它作为没有抵抗能力的东西而存在着。质料就像形式一样,在内部是无差别的,因此本身就是形式。质料作为普遍的东西,注定要成为一种在内部得到规定的东西;这正是形式所应当发挥的作用,质料就是形式的自在东西。我们最初得到的环节是在普遍东西中包含的个体性;我们其次得到的环节在于这种个体性被设定到一种与重力相反的差异中,被设定到重力的有限的、受到限定的规定性中;的活动。这种探索总是从某种特殊的东西 出发,而不把许多特殊的东西还原为普遍的东西和概念,把特殊的东西视为普遍的东西和概念,这可以算作它的功绩和荣誉。

〔附释 〕在晶体阶段,无限的形式仅仅把自身以空间的方式确立到有重物质内部,所缺少的是差别的特殊化。形式的规定本身现在必须表现为物质,因此这就是个体性对物理元素的重建和改造。个体性的物体、土质的元素是气、光、火、水的统一,它们在个体性物体中的存在方式就是个体性的特殊化。光相当于气;光在物体的黑暗状态中被个体化为特殊的驳杂东西,就是颜色。可燃的、起火的东西,作为个体性物体的一个环节,是物体的气味。这就是消耗物体的持续的、无可怀疑的过程,不过,不是那种在化学意义上叫做氧化过程的燃烧过程,而是被个体化为一个特殊过程的单纯性的气。水作为个体化了的中和状态,是盐、酸等等;这就是物体的滋味。这种中和状态已经暗示出这个物体的可分解性,暗示出这个物体与他物的现实关系,即化学过程。像颜色、气味和滋味这些个体性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独立自为地存在的,而是属于一种基质。因为它们首先仅仅是保持在直接的个体性里,所以,它们也就彼此无关;因此,构成属性的东西也就是物质,例如颜料。这还是软弱无力的个体性,因而属性也会逸散;在个体性物体里还不像在有机体里,已有集中统一的生命力。属性作为特殊的属性,也具有一种与其起源保持关系的普遍意义。因此,颜色与光有关系,可以因光而失色;气味是与气有关的过程;同样,滋味也与其抽象的元素,即水保持着一种关系。

特别是现在同样谈到的气味与滋味,不仅在客观上是那种属于物体的物理属性,而且也指一种主观性,即指这些属性对应于主观官能的存在,所以顾名思义,就使我们想到了感觉。因此,随着元素规定性出现于主观性领域,也必须提到这些规定性与官能的关系。现在要探讨的首先是为什么在这里恰好产生了物体与主观官能的关系 ?其次是哪些客观属性与我们的五官相对应?刚才举出的属性仅仅有三种,即颜色、气味和滋味;与这三种属性相对应,我们有三种官能,即视觉、嗅觉和味觉。在这里没有出现听觉和触觉,因此也要同时探讨对应于这另外两种官能的客观东西在什么地方有其地位?

α )关于物体与主观官能的关系,可以说明如下。我们有一种个体性的、自我封闭的形态,它作为总体,具有自成一体的意义,所以不再与他物有差别,因而也与他物无任何实践关系。内聚性的规定不是对他物不相干,而是仅仅关系到他物;与此相反,这种关系对于形态则是不相干的。形态虽然也能机械地加以处理,但因为是自我相关的东西,所以他物与形态绝不发生必然的关系,而是仅仅发生一种偶然的关系。他物与形态的这样一种关系,我们可以叫作理论关系;但这种关系仅仅为能够感觉某物的生物 所具有,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则仅仅为能够思维某物的生物所具有。更精确地说,这样一种理论关系就在于:有感觉的东西在与他物有关的同时也自我相关,对于对象保持着自己的自由,而这样一来,对象也就同时得到了自由。两个个体性物体,例如两个晶体,虽然也可以自由分离,但这仅仅是因为它们彼此毫无关系;它们要彼此相关,就必须在化学方面取决于水的中介;否则,就只有一个 §.319

存在于不同 媒质(气、水、玻璃等等)中的不同密度决定着可见性,首先是在外部 加以比较和统一的,而这种比较和统一在晶体 的本质中就是一种内在 比较。一方面 ,晶体一般是透明的,另一方面 则在其内在的 个体化(核心形态)中拥有一种形式,它偏离开 一般透明性所从属的形式等同性 [6] 。这种形式虽然也是作为核心形态的形态,但同样是观念的、主观的形式,它就像比重一样,发挥着规定位置的作用,因而与最初的抽象透明性不同,也以特殊的方式规定着作为空间表现的可见性。这就是双折射 61 。

〔说明 〕力 这个范畴在这里可以妥帖地加以使用,因为偏菱形的形式(它在偏离开内在形态的形式等同性的晶体里是最常见的)从内部把晶体彻底地 弄成了个体,不过,在晶体没有突然分裂为片层的情况下,偏菱形的形式并未达到作为形态的现实存在 ,至少并未中断和破坏晶体的完全均匀性和透明性,因而也只是作为非物质的 规定性在发生作用。

歌德 谈到两块面对面的平镜的外在配置与眼内颜色现象的关系,这种现象是在位于两面平镜之间的玻璃立方体内部 产生的。关于从一种最初在外部设定的关系到它那种作为在内部发挥作用的规定性或力的形式的过渡,我所能援引的,只有他谈过的话最为中肯。他在《论自然科学》“说明”)。在这里,有一部分这样的观念,也是产生于微分公式在颜色现象上的应用,因为这种公式的各项在力学里所具有的正确意义被不适当地推广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的规定里。

〔附释 〕 “孤立存在的因果关系是一个同样从开头起就被引入现象学里的错误假设,这个假设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有害的后果,由于一种运动的、流动的电的观念到处蔓延,便在电的现象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那种就其真正意义来说仅仅是崭露头角的化学过程的最初活动的东西被确立为一种业已分离的、在现象的一切交替变化中持续存在的独立流体X,于是大家便不再想探索这种过程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了,不再想认识属于这种过程的各个规定的天然联系了,反之,构成过程本身的真正内在的运动与发展的东西,从以前坚持的观念来说,即使在那种虚构的电流体单纯作外在运动的空洞格式里,现在也立刻被视为一种流动,这种流动接近于表现在原始紧张形式中的行为,完全被定为这一基本电基质的物质和植物性 物质是属于一种迥然不同的系统;它们的本质很少能从化学过程加以理解,以致它们在化学过程中反而遭到毁灭,只有它们死亡 的方法得到了理解。但这些物质却根本可以用来对抗化学和物理学中盛行的形而上学;即对抗那种认为物质 在一切情况下都不可能变化 的思想,或更正确地说,对抗那种作如是观的荒唐观念,对抗用这样的物质组成 和构成 物体的范畴。我们看到,大家一般都承认化学物质在化合中失去了它们在分离中显示的属性 ,然而有人还以为它们具有 这些属性与不具有 这些属性是一样的东西,而且以为它们作为具有这些属性的东西并不是过程的产物。依然没有差别的物体,即金属,是以物理方式获得其肯定的规定的,就是说,它的属性在它内部表现为直接的 属性。但进一步得到规定的物体却不能以人们随后看到的它们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为前提;反之,它们唯独按照它们在化学过程中的地位,获得它们的最初的、根本的规定。物体的进一步的规定是物体相对于所有其他特殊物体所展示的行为的那种经验的、极其特别的特殊性;而要得到这种知识,任何人就都必须认识物体相对于所有作用物的一连串单调行为。

在这方面最令人触目的事情是看到四种化学元素(氧等等)同金、银等等,同硫等等,作为物质 ,被置于同一直线上,仿佛它们具有像金、硫等等一样的独立现实存在,或者说,仿佛氧具有像碳一样的现实存在。从它们在过程中的地位即可得出它们的从属性和抽象性,它们就是由于这些性质在类族方面与金属、盐完全分开,而同这些具体物体绝不属于同一直线的;这种地位已在§.328 作了分析。抽象的 中项在自己内部是间断的 ,因而具有两个 元素——水与空气——,在这种作为媒质而被放弃的抽象中项里,推论的两个现实端项得到了自己原来的、最初仅仅潜在 存在的差别的现实存在 。差别的这个环节在这样独立 发展为特定存在以后,就构成作为完全抽象的环节的化学元素;这些物质并不是我们最初用“元素”这个名称所表示的基本物质、实质基础,而是差别的极端尖锐的形式。

在这里,像在一般场合一样,须把握化学过程的完整的总体。把形式过程和抽象过程这些特别部分隔开,会导致抽象的观念,以为一般的化学过程仅仅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许多其他现象——如在一切过程里发生的抽象中和(水的产生)和抽象分解(气的发生)——就显得是几乎附属的东西或偶然的结果,或至少是只有外在的联系,而不会被视为整体关系中的本质环节。但是,对化学过程的总体的完整分析却进一步要求把这种过程作为现实的推论,同时也作为彼此极其密切联系的推论的三重体 加以阐明,这些推论不仅是它们的terminis〔各项〕的一般结合,而且作为活动是它们的规定的否定,仿佛要展现一个过程中结合起来的化合与分解的联系。

〔附释 〕最初的过程走向化合,彼此相反的中性物体的过程则同时是中性物体的分化或分裂,是我们由之出发的抽象物体的分解。这样,我们视为直接现存的、因而由之出发的纯金属,现在就是那种从作为我们的前进目标的总体性物体中产生出来的结果。在这里加以瓦解的、构成具体中项的东西是一种现实的中性物体(盐),而在以前加以瓦解的、构成形式中项的东西则在电流过程里是水,在火的过程里是空气。这种还原所采取的各个方式与经历的各个阶段是不同的,尤其火的过程是这样,而盐的过程也同样如此。例如,盐被烧得通红,业已削弱的酸就又会被变强;同样,石灰会散发出碳酸,因为在这种温度中据说石灰对“热素”比对碳酸具有更大的亲和性。这样就进而达到了金属的还原,例如,当硫作为与一种碱相结合的酸被分离出来,而金属变得形态规整时,情况就是如此。在自然界只发现少数金属是纯的,大多数金属则只有通过化学过程分离出来。

这就是化学过程的全部经历。要确定个体性物体属于哪个阶段,化学过程的进展就必须在其特定的阶序中加以确定;否则我们还必须研究无数的、自身依然是无机混合物的物质。因此,个体性物体在过程里把自身规定为这样(这些物体是过程的环节和产物,并作为现在被规定为个体性的具体元素,构成特定的,即有差别的物体性的下列体系):

a.个体化的、有差别的气是各种气体 ,具体地说,本身是四种气体构成的总体:α )氮气 ,抽象无差别的气体;β )氧气 和氢气 ,对立的气,前者在对立中起着燃烧作用、激活作用,后者在对立中是肯定的东西、无差别的东西;γ )碳酸气 ,即土质气体,因为它部分地表现为土质,部分地表现为气体。

b.对立的一个环节是火的循环 ,是个体性的、得到实现的火,这个环节的对立物是加以燃烧的 物质。这个环节本身形成一个总体:α )盐基 ,即自身可燃的物质,自身有火性的物质,既不是仅仅在一种差别中被设定为规定性的无差别东西,也不是仅仅被限定为差别的肯定东西,而是自在的否定性,在内部得到实现的、沉眠不醒的 时间(就像火本身可以被称为活跃的时间 113 一样),在这种时间中自在的否定性的静止存在仅仅是形式,以致这种否定性是这种时间的质,不是这种时间的存在的单纯形式,而是这种时间的存在本身是这种形式——这就是作为土质盐基的硫 ,作为空气盐基的氢,石油精 ,植物油,动物油等等;β )酸 ,具体地说,就是αα )硫酸 ,即土质可燃物的酸,ββ )氮酸 ,即具有不同的形式的硝酸,γγ )氢酸 ,即盐酸 (我把氢视为盐酸的根;空气个体性的各个无差别环节必定被激活为酸,它们已经是自身可燃的物质,而不单纯像金属那样,因为它们是抽象的环节;但它们既然是无差别的,所以在它们自身就有这种物质,而不像氧那样,是在自身以外获得这种物质);δδ )土质酸 ,它分为(1)抽象的 土质碳酸 ,(2)具体的 土质碳酸 ,即砷酸等等,(3)植物酸和动物酸(柠檬酸、血酸、蚁酸);γ )与酸相反的一般氧化物、碱类。

c.对立的另一环节是得到实现的水 ,即酸和氧化物的中性——盐、土、石 。在这里真正出现了总体性物体;各种气体是空气,火的循环还没有达到总体的静止,硫作为超过其他土质物体的基础,飘浮在火的循环里。各种土质则是白色东西、纯粹脆性东西、完全个体性的东西,它既没有金属的连续性和发展过程,也没有可燃性。土质主要有四类。这些土质中性物质分为一系列双重物质:α )中性物质,它仅仅以水的抽象环节为中性盐基,是既作为酸的中性物质、也作为碱的中性物质而存在的;这种过渡是由硅土、黏土和苦土(云母)造成的。αα )硅 仿佛是土质金属,是纯粹脆性物质,它通过自己的个体性的抽象,特别与钾碱相结合,变为玻璃,并且就像金属表现为颜色和密集性一样,表面为熔解过程的个体性;硅是无色物质,在这种物质中金属性毁于纯粹的形式,内在东西是绝对的间断性。ββ )就像硅是直接的、单纯的、晦暗的概念一样,黏土 是最初的、有差别的土质,这就是可燃性的可能性。纯粹的黏土从空气里吸取氧,但一般与硫酸结合,构成一种土质的火,即瓷土 。黏土变得坚硬和化为晶体,是由火所致。水在结晶方面较之外在的内聚性,起的作用更小。γγ )云母 或苦土 是盐的主体,海水的苦味即由此而来。正是间接的滋味,变为火的本原,恰恰构成中性物质向火的本原的回复。β )最后我们得到与此相反的对立物,即真正现实的中性物质、钙类物质 、碱性物质、有差别的东西,它又瓦解着自己的土质本原,只需要有物理元素,就足以构成过程,即构成熄灭之后又得到恢复的过程;石灰是火的本原,它在自身由物理物体产生出来。

d.对于仅仅剩有重力的土质来说,其他一切规定都是在它之外出现的,而且它的重力与光是同一的,这样的土质就是金属。正像重力是不确定的外在性中的己内存在一样,这种己内存在在光里是现实的。所以,金属一方面有颜色,另一方面金属的光泽则是这种从自身放射出来的、不确定的、使颜色消失的纯光。密集的金属在自身经历了金属的各种状态,首先是金属的连续性和密集性,其次是金属易于进入过程的性质,是金属的脆性、点状性和可氧化性:α )所以,某些金属处于规整的形式中;β )其他金属则仅仅以氧化的形式、与土质混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几乎是不规整的,而且它们在这样表现出来时,毕竟完全表现为粉末状的,例如砷就是如此;同样,锑和诸如此类的金属也很脆、很硬,因而易成齑粉。γ )最后,金属表现为渣滓,状如玻璃,并且像硫那样,具有结构等同的单纯形式。

§.335

诚然,化学过程一般就是生命,个体性物体在其直接性中既被产生 ,又被扬弃 ,因而概念不再是内在必然性,而是表现出来 。但是,由于进入化学过程的物体的直接性 ,概念也一般带有分离作用。因此,概念的各个环节就表现为外在的条件 ,自身分解的东西就分裂为彼此不相干的产物,火与激活作用湮没于中性物体里,再也不在其中自动振作起来。过程的开端 与终结 是彼此不同的;这就构成过程的有限性,它使过程达不到生命,有别于生命。

〔说明 〕有些化学现象已经使化学解释它们时使用了合目的性 范畴,例如,在化学过程中某种氧化物被降低到较低的氧化程度,可以与作用于它的酸相结合,它的一部分则得到了强烈的氧化;这种合目的性就是概念在其实现中以自身为根据所做的基本自我规定活动,所以,概念的实现单靠外在 现存条件是确定不了的。

〔附释 〕虽然在化学过程中有一种生命力的外貌,但这种生命力却在产物里消失了。化学过程的产物本身又开始活动时,也许就是生命。就此而言,生命是一种不断造成的化学过程。化学物体的类族的规定性与化学过程的实体性是同一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依然是处于固定不变的类族的领域中。反之,在生物界类族的规定性则与个体的实体性不是同一的;个体就其规定性而言,既是有限的,又同样是无限的。概念在化学过程里仅仅间断地展现自己的各个环节;化学过程的总体一方面包含着固定不变的、以差别方式存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包含着在自己内部成为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取消固定不变的规定性的冲动。但静止的存在和冲动是彼此不同的东西;总体仅仅潜在地或在概念中被设定起来。两种规定性立刻存在于统一体中的情况并没有达到现实存在;这种现实存在的统一体是生命的规定性,而自然界就是力求达到这种规定性。生命在化学过程里是潜在地存在的,但内在的必然性还不是现实存在的统一体。

§.336

然而,化学过程本身就在于把这些直接的前提,即自己的外在性和有限性的基础设定为被否定的东西,在过程的另一个发展阶段上改变那些表现为过程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的结果的物体属性,把那些条件降低为产物。在化学过程中这样一般被设定的 东西,是直接的实体和属性的相对性 。因此,毫不相干地存在的物体仅仅是被设定为个体性的环节 ,概念是在与概念相符合的实在 中被设定起来。这种在统一体中 从不同物体的分化不断产生的具体 自相统一 ,是否定自己的这种片面自我相关形式,把自身分裂 和分化为概念的各个环节,又同样使这些环节复归于那个统一体的活动,因而是不断自我振作和自我保持的无限过程——这就是有机体 。

〔附释 〕我们现在必须造成从无机自然界到有机自然界、从自然界的散文到自然界的诗词的过渡 。在化学过程里物体并不是在表面上有改变,而是在一切方面有改变。内聚性、颜色、光泽、不透明性、声音和透明性这一切属性都消失了。甚至于显得是最深刻、最单纯的规定的比重,也不能持久。正是在化学过程里,显得不相干的个体规定的相对性作为本质表现于偶性的这种更迭;物体显示出它的现实存在的暂时性,它的这种相对性就是它的存在。如果要如实地 描述物体,那么,只有指出物体变化的整个循环过程,这种描述才能完成;因为物体的真正个体性并不是存在于单个的状态中,而是仅仅穷尽和展现于各个状态的这种循环过程。形态的总体正因为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总体,所以是不能持久的;个体性物体是一种有限的物体,因而理所当然地不能持久。所以,有一些金属,它们作为氧化物或由酸所中和的物质,经历了颜色的全部循环过程;就像盐一般是毁灭颜色的东西一样,这些金属也能形成透明的、中性的盐。脆性、密集性、气味和滋味同样消失了;这就是在这个领域里展现的特殊物体的观念性。各个物体经历了这些可能的规定的全部循环过程。例如,铜作为形态规整的金属,就其颜色而言是红色的;但硫酸铜却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晶体,氢氧化铜作为沉淀物是绀青色的,盐酸铜氧化物是白色的;铜的其他氧化物是绿色的、深灰色的、棕红色的,等等;蓝铜矿又有另一种颜色,如此等等,反应随作用物而异,化学物体仅仅是作用物反应的总和。这就是说,反应的总体仅仅是作为总和存在的,而不是作为无限自我复归存在的。在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相结合的氧化与中和的一切反应中,这个物体保持着自己的规定性,不过这种规定性仅仅是潜在存在的,而不是现实存在的。铁总是潜在的铁,但它也仅仅是潜在地如此,而不是在它的现实存在的方式中如此。然而我们所关切的是现实存在的保存,而不是潜在东西的保存;更准确地说,我们所关切的是潜在东西应该现实地存在,或现实存在应该潜在地存在。特殊反应的循环过程构成物体的一般特性;但这种特性仅仅是潜在地存在的,而不是一般的现实存在。只有在火的过程里活动才是内在的;这是一瞬间的特有生命,而生命的活动就在于加速生命的死亡。但自身具有特殊规定的直接形态是在这里衰落的,因此这就包含着一种过渡,即规定性的潜在普遍东西也被设定到了现实存在中;这就是有机体的自我保存。有机体进行活动,并对极其不同的力能作出反应;有机体虽然在任何反应中都得到不同的规定,但是也同样保持着一种自相统一。类属的这种潜在存在的规定性虽然现在也是现实存在的,与他物有交往,然而也打断这种交往,不与他物相中和,而是在有机体与其他物所同时决定的过程中保持着自身。如果作为个体性灵魂的无限形式依然在形态里体现为物质的,这种形式就是被贬低为一个统一体,它在自身不是无限自由的形式,而是在其现实存在里构成一种现存的、固定的东西。但这种静止与无限的形式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无限的形式是骚动、运动和活动;只有这样,无限的形式才表现为它自在自为地所是的东西。形态的每个东西都能作为独立的物质而存在,在这样的形态里虽然无限形式的各个环节的持续存在也是无限形式之进入现实存在,但在这里无限形式的统一体还不具备自己所表示的真理。然而,因为化学过程现在恰恰表现辩证法,而辩证法把物体的一切特殊属性都弄成了非永久性的(化学过程就在于否定构成其有限性的本原的直接前提),所以,唯独自为存在的无限形式、纯粹无形体的个体性是持久的,这种个体性是自为存在的,物质的持续存在对于这种个体性来说完全是一种可变的东西。化学过程是无机自然界所能达到的顶峰;无机自然界在化学过程里自己毁灭了自己,证明唯有无限的形式才是自己的真理。这样,化学过程就通过形态的衰落而成为向有机界这个更高的领域的过渡,在有机界里无限的形式作为无限的形式把自身造成实在的,就是说,无限的形式是在有机界达到其实在性的概念。这种过渡是现实存在之上升为普遍性。所以在这里自然界达到了概念的特定存在,概念已不再是在自己内部存在的,不再沉没于自然界的相互外在的持续存在。这就是自由的火,α )它被清除了物质的东西,并且β )在特定存在中得到物质化。持续存在的东西的各个环节把它们自身提高为这种观念性,仅仅具有观念性的这种存在,而不倒退到有限的持续存在;这样,就像赫拉克利特说火是灵魂,干燥的灵魂是最好的灵魂一样 114 ,我们便得到了客观的时间,即一种永恒的火、生命之火。

* * *

[1] 《新思辨物理学杂志》,谢林编, [5] 我关于这个要点的论述 62 ,歌德已欣然接受,因此可以在《论自然科学》第I卷第4分册第294页上看到。

[6] 牛顿《光学》第120—121页:“一位帮我工作,比我具有更犀利的视力的朋友,指出光谱中各种颜色的界限是用横断线找出来的。”牛顿就是一切物理学家的这样一位好朋友,没有一个人亲身看到这样的东西,假如有人看到过,他就会像牛顿那样说话和思考。

[7] 他是佩斯的一位教授,在20世纪初曾决意更深入地了解化学。他声称发现了一种特殊物质安德洛尼亚(Andronia);但这并没有得到证实 81 。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