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子弹的阴影下,要有信心地谈论什么进步是不容易的事。但是,如果可以假定我们在大约十年之内不会被炸成碎片,那么就有许多理由——乔治·吉辛的小说也在其中——认为目前的时代比上一个时代好了不少。如果吉辛今天仍在世,他比萧伯纳还年少一些,但他笔下的伦敦几乎就像狄更斯笔下的伦敦一样遥远了。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煤气灯下浓雾密布的伦敦,一个喝醉酒的清教徒的城市,那里的服饰、建筑和家具都到了极端丑陋的程度,那里的工人阶级十口之家挤在一间屋子里几乎是正常现象。总的来说,吉辛并没有写最严重的贫困情况,但你读到他描写的显然是十分真实的下层中产阶级的贫苦生活,不能不感到我们较之相隔仅仅六十年前那个金钱统治的黑色礼服的世界,很明显地有了改善。
吉辛的作品也许除了他晚年所写的一两本书以外几乎都有令人难忘的章节,凡是 当然,在他所想象的情景和人物中,并没有很多一般称为美的东西,诗情画意的东西,在他的文字之中则更少了。的确,他的文章常常是十分倒胃口的。但是,他不犯真正重要的毛病。他说的意思是什么一般总是清楚的,他从来不“为效果而写”,他知道怎样在叙述和对话之间保持平衡,怎样使对话听起来可信而又不致同前后的文体太不协调。比他写作缺少文采更加严重得多的一个毛病是他经验范围的狭小。他只熟悉少数社会层面,尽管他对环境给人物的压力有细腻的了解,但是他似乎对政治和经济力量没有什么了解。他的世界观是有一些反动的,那是由于缺乏远见,而不是由于恶意。他为环境所逼只好生活在工人阶级中间,但是他把工人阶级看成是野蛮人,他这么说只不过表明他是诚实的,有什么说什么;他并没有看到他们如果有稍微好一些的机会就可以有文明的教养。但是,说到底,你对一个小说家的要求不是要他作预言,而吉辛的魅力一部分在于他毫不怀疑地属于他自己的时代,虽然那个时代待他十分不公。
最近似于吉辛的英国作家似乎总是他的同时代或近乎同时代的人马克·路思福德。如果你单纯罗列一下他们的特点,这两人似乎十分不同。马克·路思福德没有吉辛那么多产,他不如吉辛那么谈得上是个小说家,他的文章要写得好得多,他的作品属于哪个时代不那么容易辨认,在世界观上,他是个社会改革家,而且,尤其是,一个清教徒。但是他们两人有令人难忘的相似之处,也许这是因为两人都缺少英国作家的致命伤——“幽默感”。一种情绪消沉和孤独的气氛则是他们两人共有的。当然,吉辛的作品中有可笑的段落,但他主要并不想博得一笑——尤其是,他并没有滑稽的冲动。他对待他的所有主要人物或多或少都是认真严肃的,至少力图表示同情。任何小说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次要人物滑稽可笑,或者是用纯粹敌意的眼光看他们的,但是不偏不倚这种品质确实是存在的,而吉辛比大多数英国作家更能够掌握这品质。他没有十分强烈的道德目的,倒成了对他有利的一点。当然,他对他所生活的社会的丑恶、空虚和残忍深感厌恶,但是他关心的是反映它,而不是改变它。在他的作品中一般没有一个人可以归为坏蛋一类,而且即使有坏蛋,他也没有得到恶报。吉辛在处理性的问题时,考虑到他写作的时代,他写得十分坦率,令人吃惊。这并不是说他写色情性质的东西,或者说对乱交表示赞许,而只是说,他愿意面对事实。英国小说写作有一条不成文法,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一样在结婚时应该还保持着童贞,这条不成文法在他的作品中被抛在一边了,几乎可以说是自从菲尔丁以来的第一次。
像十九世纪中期以后的大多数英国作家一样,吉辛除了当作家或者做有闲阶级以外想象不出还有什么值得想望的前途。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的分野已经存在,一个能够写严肃小说的人不可能再把自己看成是能完全满足于商人的生活的,或者军人、政治家等等人的生活的。至少在意识上,吉辛根本不想当他那样的作家。他的理想是相当令人悲哀的,不过是有一笔起码的个人收入,住在乡间一所舒服的小房子里,最好是没有结婚,那么他在那里就可以沉湎于书本中间,特别是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经典。要是当初在得到了牛津大学</a>奖学金后没有行为失检而致被捕入狱[6],他也许可能实现这个理想。结果他一生都在从事他视为为人作嫁的卖文生涯,最后终于达到可以不再抢时间写作时,马上就不幸亡故,年仅四十五岁。赫·乔·威尔斯在《自传试验》中把他的死说成同他的生是一致的。他在一八八〇年到一九〇〇年之间出版的二十部左右的小说可以说是他为了争取悠闲生活的斗争中的血汗之作,这种生活他从来没有享受到,而且即使享受到了他也不可能充分利用的:因为很难相信他的气质真正适合过学术研究的生活。无论如何,也许他的才华的天然力量会迟早把他吸引到小说写作上来。否则,我们就得感谢他少年荒唐干了蠢事,这才使他不可能过上舒服的中产阶级生活,而迫使他成为庸俗、贫穷和失败生活的记录者。
一九四八年五月为《政治与文学》写作,
未刊出该刊即停刊;一九六〇年
六月发表于《伦敦杂志》
* * *
[1] 指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五十周年大庆。
[2] 《大庆年》和《漩涡》。——原注
[3] 格拉布街是当时伦敦潦倒文人聚居的一条街,后喻文丐。
[4] 现通译为《四季随笔》。
[5] 即《狄更斯评传》。
[6] 吉辛年轻时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多项奖学金,后因为在经济上帮助一不幸少女而犯偷窃罪,判刑一月,被开除学籍,断送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