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三 英国探险队_敦煌往事

作者:松冈让 字数:5411 更新:2025-01-10 13:29:52

1905年5月中旬,斯坦因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再次抵达敦煌。傍晚,他们在城郊的果树园中扎下了帐篷。

两个月前,他们在罗布泊附近米兰遗址的发掘活动中斩获颇丰,这让斯坦因更加踌躇满志。因此,他不顾那难以下咽的咸饮水,带着一颗旺盛的好奇心,挥舞着铲子,在罗布泊的沙漠中遍地挖寻。而且他运气奇佳,居然没有遇到过一次沙漠中的夺命黑风暴,最后完好无损地回到了敦煌城,他在那里安排随行队员、马匹、驼队进行休整。他想起了同为匈牙利人的洛克济博士曾经向他感慨这里令人叹为观止的千佛洞壁画,于是制订了一份计划,打算先到千佛洞拍摄大量的照片。接着,他考虑到夏季沙漠会迎来黑风暴季节,将给探险之旅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因此接下来他准备在黑风暴来临前对附近区域的遗址进行一次探险发掘,并尽可能将范围扩展到中国的其他地区。

这个斯坦因原籍是匈牙利,中年时加入英籍,因此他的身上或许还流淌着那么一点点东方人的血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匈牙利人原本就习惯自称是西方的东方人,因此或许他们的脑海里也会有对于东方的乡愁。

虽然已经到了三月的中旬,迎面吹来的东风还是凛冽刺骨。探险队一行裹紧防寒服步履蹒跚,默默前行。骆驼和马匹们鼻头灵敏,似乎已经在寒风中嗅到了前方青草的芬芳,本能地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想必那时候的斯坦因一定时不时登上沙丘,举着双筒望远镜遥望前方,可是却始终没有搜寻到敦煌城的影子。

一天,斯坦因的双筒望远镜突然捕捉到了一幅神奇的景象。在敦煌城方向的沙平线上,出现了一座跨度很大的小山丘,更神奇的是,这座小山丘就像一座漂浮的小岛一样,正在向南缓缓移动。

虽然沙漠整体而言是平地,但是就像海面上会掀起波浪一样,沙海之中会有沙浪。它们从一个沙丘移到另一个沙丘,时而爬上沙山,时而跌落沙谷,因此形成了连绵起伏、或陡峭险峻或平整舒缓的千姿百态的波痕。在沙漠中心地带的沙丘,高的能够达到惊人的六七十米。但是这些高耸的沙丘在靠近绿洲的地方就看不见了,这些地带的沙丘顶多不过六七米的样子。

爬上这些高耸的沙丘,如同登上某座瞭望塔的废墟,或许就能够有所斩获,若是运气好,还能发现一座掩埋在沙下的古代城市废墟。斯坦因就喜欢这样四处留意,举着他手中的双筒望远镜到处搜索。因此,随行的队员对队长这些繁琐费事的观测也毫不在意,一行人不慌不忙走走停停看看。有一天,斯坦因的坐骑突然在某个地方停了下来不断地嘶鸣。原来是刚才途经的动物留下的痕迹让它焦躁不安。

斯坦因爬下一座沙丘,又登上另一座沙丘极目四望。在清冽干燥的晴空和沙平线的交界处,或许是起风的原因,隐约有沙尘腾起的烟雾,但在那片浑浊晦暗的沙海中,的确可以看见有漂浮的沙岛在微微移动。

广阔的沙漠中由于没有可供辨别的参照物,因此很难判定目标距离的真实远近。特别是在清澈如洗的空气中,由于物体轮廓清晰,所有东西看起来都近在咫尺、一目了然。但是,眼中出现一座移动的沙丘仍然令人非常惊讶。斯坦因一开始想,可能要变天了,紧接着又想,是不是要出现一些难以想象的奇观?

待他们再走近一点又发现,那座沙丘就像雨云一样,颜色稍微有点异样。再走近一点才发现,那是追逐牧草而来的一大群羊,足有上千只。原来是牧民在游牧。这时他们才明白过来,驼队中的动物们一早如此兴奋,是因为嗅到了这甘美牧草的芬芳啊。

有趣的是,这么一大群羊,却只有两个衣衫褴褛的牧羊人照看。当他们远远望见全副武装的驼队肩上扛着的长枪时,立即躲到了一小丛柽柳树下。

这是探险队和罗布泊的渔夫分别后,二十余天里 后来,将军把话题聊到了自己擅长的军事领域,并对打败了实力强大的俄国军队的日本军队之勇猛大加赞赏。斯坦因就坡下驴,不失时机地表示,日本军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全仰赖有英日同盟作为强大后盾,并借机宣称只有英国才是稳定世界的主要力量。这实际上也是在暗示对方:自己背靠的可是大英帝国。

也不知道将军究竟有没有理解斯坦因的良苦用心,不过他对斯坦因表示,当时也有两名日本人同样到库车进行探险,他们一直走到了安西,但是却没有在敦煌逗留便打道回府了。将军靠在他那把巨大的紫檀太师椅上豪放地大笑道:他们大概是旅费不足吧,就像打了一场大仗却没有捞到任何赏金。

将军命令手下把斯坦因的骆驼带到一处牧草鲜嫩的储备草场,那是司令部的专属牧场。对于动物们的休养生息而言,那可是绝佳场所。

原本繁琐复杂、一着不慎就将难以收拾的这些外交角力,这次却出人意料地进展顺利,斯坦因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回到住处,心情轻松地刮起脸上的胡子来。

实际上,面对这些粗鄙顽固的边境差吏以及军人兵痞,遭遇阻力是大概率事件。像后来的斯文·赫定等人就多次在探险途中遇阻,甚至在乌鲁木齐被软禁了半年,探险计划被完全打乱。即使情况没这么严重,但是一旦得罪了那些官吏,也会吃不了兜着走,因此斯坦因对工作的艰难程度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对于一名探险家而言,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交手腕。

斯坦因拿着刮片刮干净脸上的肥皂泡沫时,帐篷里钻进来两个人:一个是莎车城的商人,他的脖子上长着一个连“摘瘤老爷爷”见了也会大吃一惊的肉瘤,那是卡拉萨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方病;另一个是头上缠着纱巾的土耳其商人。

敦煌的商人们见到西方人都比较害怕,且不敢靠近,这次他们来卖羊肉或者骆驼,刚好看见斯坦因凑在镜子前刮脸,好奇地在一旁围观,等他终于刮完后方才开口说:“老爷,嗯……”然后从他那里借走镜子,轮流看着镜子中自己的面孔,傻呵呵地笑个不停。

刮完脸,斯坦因涂了些滑石粉,用手轻轻地从脸部拍到下巴。因为很久没有用这种泡了香皂的水洗脸,使用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他点上一支烟,这才端详起眼前这两个满脸堆笑的来客。

风刀霜剑在两人脸上刻下皱纹,那种沧桑使得他们看起来完全没有半点神经衰弱的气息。斯坦因饶有兴趣,想着是不是给他们拍张照留存,但是考虑到接下来漫长的探险旅程并不允许浪费任何胶片,只得打消念头。虽然他随身携带了两万张胶片,但是前路漫漫,一旦用完了根本无法得到补给。

“感觉这镜子也挺有意思的嘛。”

“你看这镜子,小是小了点,但是很清晰啊。你看街上卖的那些镜子,那面上简直就像沙漠一样起起伏伏、凹凸不平的。”

缠着头巾的土耳其人说一句,莎车城商人便马上附和一句。

“平时大家虽然都熟知对方的长相,可是对自己的脸却不怎么了解。现在用老爷这光滑的镜子一照,倒吓了我一跳,不过还挺好笑的。”

说完,商人咧开没有牙齿的嘴干笑几声,而后又兀自无比钦佩地继续说道:

“伟大的贤者和卓说起话来也了不起。话说,有一次有人进献了一面镜子给帖木儿大帝,于是他认真地端详起镜中的自己。大帝一生南征北战,身上屡次负伤,甚至腿脚也因此落下了病根。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位睥睨天下的英雄,也忍不住为自己满是伤疤的丑陋面容痛哭流涕。不过,大帝很快就停止了哭泣,然而一旁的和卓却大声哭个不停。帖木儿大帝就问他,您这是怎么了?和卓这家伙居然回答说:大帝您也就是偶尔这么在镜子里看一两次自己的容貌,而我却每天从早到晚都要看到陛下您这张苍老的龙颜,想到这,我就忍不住要哭啊。”

这里讲的和卓,是帖木儿大帝非常喜欢并专门留在身边逗笑的一位贴身侍从,有点类似于日本的曾吕利新左卫门。

“呵,有意思,有意思。”

斯坦因也被逗笑了。没想到沙漠里也能遇上这种幽默,这对他而言既是一种意外,也是一种拯救。

斯坦因给两人敬了烟,并不露声色地向他们打听这周边是否有什么古迹或者废墟。特别是对自己接下来准备前往的玉门关和阳关的遗迹,斯坦因格外留意询问了一番,然而从两人那里完全问不到任何线索。他又询问了关于另一个目的地千佛洞的情况,这回土耳其商人回答道:

“前段时间,我从西藏来的商人们那里听到一耳朵,当时他们正和从西藏来化缘的和尚站在店门口说话,说是前几年从千佛洞的某处出土了数量不少像古佛经一样的卷轴,也不知道那些出土物品还在不在原处。”

这个消息,极大地触动了探险家那根时刻紧绷的神经。但是斯坦因没有特意追着刨根问底,一来就算再往下问也得不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二来他打算先去拍摄一些壁画的照片,如果不想闹得城里谣言满天飞,就不如直接到现场去进行调查。

于是,三天后,斯坦因揣着对这份模糊线索的满怀期待,带着助手兼翻译蒋秘书、负责拍照和测量的印度测绘师奈克及卫兵等三人,骑着马,激动地出发前往千佛洞。

一路上,不善骑马的卫兵骑着一头个头矮小的毛驴,尽管如此,他在驴背上也还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时不时半开玩笑故作害怕地大呼小叫,倒也十分有趣。眼下这支国际小队并不是冲着发掘珍贵文物去的,更像是外出郊游一般,十分轻松愉快。

从去年四月离开印度出发的一年时间内,斯坦因的探险队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中心,对和阗、尼雅、罗布泊以及米兰等地进行探险发掘。他们穿越昆仑的冰川,取得了无论从地理学还是考古学方面都远超前一年在和阗旧地的收获。

考察出发前夕,斯坦因整理好了关于 这时,从榆树林的僧房中走出来一位看上去像是混血儿的年轻和尚,主动为这一行并不常见的访客带路。这个年轻和尚甚是机灵,寒暄几句,便连比带画地领着大家来到上下贯通着数座洞窟并且用屋顶盖出寺庙形状的正殿前,指向一座大理石刻的石碑。从他那干脆利落的引导来看,或许之前他带人来看过许多次了。

可惜的是,石碑上的字斯坦因一个也不认识。只有蒋孝琬一个人得意扬扬地,俨然一副学者专家的模样,煞有介事地连跳带读一番,然后把大体意思转告斯坦因。看完碑文,和尚又领着他们看了一旁的断碑。莫高窟重修纪念碑以及其他一些物品都在《西域水道记》中有过记载,虽然斯坦因看不懂汉文,但他曾经读过夏凡纳博士对拓本研究的论文,因此想起来,这块碑是为了纪念成形于秦代的莫高窟在后世的重修功德所立。但他其实更想听和尚说说传闻中那些被新发现的古文献。

不过,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与其他探险家的交流,斯坦因十分清楚,在采取行动获得猎物前,必须先通过外交手段进行慎重交涉,否则往往功败垂成,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斯坦因悄悄对蒋孝琬耳语几句,吩咐他前往交涉,自己就独自离开了,漫不经心地随意巡看。没多久,蒋孝琬便喜笑颜开、扬扬自得地回来了。

“先生,住持他不在,不过传说中的那件东西倒像是真有。我让和尚带我们去,咱们这就去看看吧?”

一行人拾步前往,来到北向的一座大寺观旁的窟院中。一排已经褪色的菩萨壁画延伸至右侧入口处,在入口处中断了,一扇通往内院的简陋木门紧紧关闭着。窟院中,有些佛像被重新翻修,新上的颜色和古香古色的壁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来,七八年前,现任住持王圆箓在修复被岩石和沙土掩埋的洞窟时,偶然在墙壁的缝隙中发现墙壁后方留有搬运沙土的足印,因此怀疑墙壁后面应该还有房间。待刨开沙土一看,眼前是一方顶棚很高,面积约十平方米的洞窟,洞窟里塞满了肮脏凌乱的古书卷。

于是,住持选了一些做样品,装了满满六七车书卷,求见当时的兰州总督,想讨要一个如何处理的主意。总督大人却觉得住持一时兴起,把这么多与废纸无异的东西搬到府衙上来真是唐突,于是下令原样放回无须理会。住持只得把这些宝贝原样运回,重新尘封于那间暗室之中。

听到这些,蒋孝琬更加卖力地交涉,希望能打开门看上一眼。无奈年轻和尚表示住持带着钥匙到沙漠各处的村庄里化缘去了,实在是爱莫能助。蒋孝琬并不死心,软磨硬泡地诉说自己一行人不远万里特意寻访至此等言语。这年轻和尚本就是个头脑灵活的人,经不住蒋孝琬的请求,当即返回自己的僧房,拿出来一卷长卷轴,告诉他们,这就是密室里众多卷轴中的一件,并且里面的卷轴基本都是类似的东西。也就是说,和尚给他们取来了一件样本。

可惜的是,卷轴上面的内容对斯坦因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但无论从纸质还是墨色来看,这都是品质上乘的古物,即使年代久远,却丝毫没有虫咬变色等老化迹象,可以说保存得相当完好。按道理应该能读懂汉字的蒋孝琬,在这卷长达十米的卷轴面前也颇伤脑筋,绞尽脑汁辨识仍旧不知所云,最后还是在卷轴中发现了“菩萨”的字样,才以一种救危助困的大学</a>者的神态断定说,这是一卷佛教经典。

斯坦因迅速在脑海中谋划着回头如何与住持打擂台。他对能亲眼看见这卷卷轴样本和那扇尘封了满室珍宝的密室木门感到非常满意,也就没再追迫和尚,而是给了和尚一大笔小费,估计这笔小费足以让返回寺观的住持艳羡不已。然后,趁着天色未暗,斯坦因一行回到了敦煌城内。

传言终于被证实。现在只能等待时机。最大的变数,就是住持这个人了。斯坦因内心萌生着巨大的希望和随之而来的,对未知因素的巨大不安。

当夜,斯坦因借着帐篷里的油灯,在日记中写到自己的预感:眼前将迎来巨大的收获。接着,他用扑克牌占卜了一下,便翻身睡下。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少年时梦想着成为世界级伟大人物的好运气,已经在唾手可得处等着自己了。

这便是1905年3月,斯坦因的第一次千佛洞之旅。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