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清朝皇帝因为不愿直面中西接触带来的问题,已然虚掷了20年的光阴。在此期间,一场大起义无疑使得清朝元气大伤,一度将它逼到了改朝换代的边缘。与此同时,在鸦片贸易盛行的广州以及其他沿海地区和条约口岸,摩擦依旧不断,最终引爆了 (1)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2)南北口岸,请分设大臣,以期易顾也。【编者按:本条详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南方港口和牛庄、天津、登州三处北方港口的商务监督机构。】
(3)新添各口关税,请分饬各省,就近拣派公正廉明之地方官管理,以期裕课也。
(4)各省办理外国事件,请饬该将军督抚互相知照,以免歧误也。
(5)认识外国文字,通解外国言语之人,请饬广东、上海各派二人来京差委,以备询问也……【编者按:此议即同文馆的滥觞, (6)各海口内外商情并各国新闻纸,请饬按月咨报总理处,以凭核办也。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就这样成立了。它可以说是一个军机处下设的特别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有关列强的方方面面的事务统归其办理。总理衙门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部”,但是一直作为准外交部发挥作用,直到1901年外务部成立才告撤销。事实上,它的临时性质和特殊地位,使它能够灵活地遴选最有为的能吏和最得势的大员加入。
作为新衙门的首脑,恭亲王成功地与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建立了工作联系,例如合作组建一支采用西法训练、俄式装备的满人军队,振兴北京的中央机构,等等。次年,咸丰帝驾崩,同治帝(1862—1874年在位)登基,恭亲王被任命为议政王大臣。
从1861年起,到1884年奕?解除在总理衙门的差事,他似乎不惜一切代价与外国保持和平,为中国争取自强的时间。在内政方面,1861年至1865年间,他对地方督抚示以宽和;在镇压太平天国和其他起义军的战事方面,则给他们极大的自主权。这也是太平天国在1864年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恭亲王并无雄才大志,但有纳谏之明。他从不发布武断的命令,每逢重大决策,总是先听取地方大员的意见,这一做法成</a>为惯例,一直保留到清朝灭亡。在北京,他的左右手是桂良和文祥。桂良(1785—1862)是恭亲王的岳父,曾在广州、上海、天津与洋人办交涉,经验老到。到1860年,桂良已经老病不堪,大部分常规事务都由文祥处理。文祥(1818—1876)是满人,以正直机敏著称于时。他从1861年起直到1876年去世,一直在总理衙门当差。文祥生长于奉天的贫寒之家,和习惯了京师声色犬马的同僚相比,看待事物多了几分现实主义。
总理衙门象征的中外关系的新体制只是“同治中兴”这篇大文章的一个章节而已。从本质上讲,同治中兴只是回光返照,而非浴火重生;只是旧制度的落日余晖,而非新制度的旭日朝霞。在中兴时期,太平天国等各路起义军次 冯氏的《校邠庐抗议</a>》收录文章40篇,涵盖行政、财政、教育和其他关乎中国现代化的方方面面。1860年,这些文章在上海写就;1861年,冯桂芬将其编纂成集,冠以自序,呈送曾国藩</a>。曾国藩想刊行此书,却被冯谦拒,于是这本书只在冯的友人间转阅、传抄。1898年,《校邠庐抗议》终于引起了光绪帝的重视,他命军机处刊印1000本,下发群臣讨论。此书的大多数篇章都收入了《皇朝经世文编</a>》,彰显了其影响之深远。
下面所选篇章,说明冯桂芬认识到日新月异的近代世界远比古代中国人想象的更广阔,他还认识到,西方科学是中国传统学问的必要补充。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语言和科学,上海广方言馆就是在他的倡议下成立的,是同文馆(见 《校邠庐抗议》笔锋犀利,以言简意赅的古文笔法写成。冯桂芬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看出真正的学问在现实中的重要性。他对广州通事(西学一开始正是通过他们慢慢渗透进来)的鄙夷,就源于这种态度;他认为不学习西语和科学,就无从窥得夷人富强的根本,也源于这种态度。他对魏源</a>的学说不以为然,甚至不惜改变神圣的科举,可见其思想之卓尔不群。
选文8 《采西学议》②
顾今之天下非三代之天下比矣……今则地球九万里,莫非舟车所通,人力所到……据西人舆图所列,不下百国,此百国中经译之书,惟明末意大里亚及英吉利两国,书凡数十种。其述耶稣教者,率猥鄙无足道。此外如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等,皆得格物至理。舆地书备列百国山川厄塞风土物产,多中人所不及。
今之习于夷者曰通事,其人率皆市井佻达,游闲不齿乡里,无所得衣食者始为之;其质鲁,其识浅,其心术又鄙,声色货利之外不知其他;且其能不过略通夷语,间识夷字,仅知货目数名与俚浅文理而已,安望其留心学问乎……
今欲采西学,宜于广东、上海设一翻译公所,选近郡十五岁以下颖悟文童,倍其廪饩,住院肄业,聘西人课以诸国语</a>言文字,又聘内地名师,课以经史等学,兼习算学。【注: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西人十岁外无人不学算,今欲采西学,自不可不学算……】闻英华书院、墨海书院藏书甚多,又俄夷道光二十七年所进书千余种,存方略馆,宜发院择其有理者译之……
三年之后,诸文童于诸国书应口成诵者许补本学诸生,如有神明变化,能实见之行事者,由通商大臣请赏给举人,如前议。中国多秀民,必有出于夷而转胜于夷者,诚今日论学一要务矣……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于是乎不得不寄耳目于蠢愚谬妄之通事,词气轻重缓急,辗转传述,失其本旨,几何不以小嫌酿大衅!夫驭夷为今天下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器小者赏五年,大者赏十年……限满他人仿做。
兴宝藏。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蠔壳、琉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总领获十之二,国库获十之二,采者获十之六焉……
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
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
兴省郡县钱谷</a>库,以司文武官员俸值公费。立官司理,每月报销。除俸值外,有妄取民贿一文者议法。
兴士民公会。富贵善义,仰体天父、天兄好生圣心者,听其甘心乐助,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事。至施舍一则,不得白白妄施,以沽名誉,恐无贞节者一味望恩,不自食其力,是滋弊也。宜合作工,以受所值,惟废疾无所归者准白白受施。
兴医院以济疾苦……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后聘用……
兴乡官。公义者司其任,以理一乡民情曲直吉凶等事,乡兵听其铺调。
兴乡兵……日间管理各户,洒扫街渠,以免秽毒伤人,并拿打架攘窃,及在旁证见之人,到乡官处处决,妄证者同罪……
【编者按:余下的部分讲废除连坐,只惩办犯法者本人,不株连家眷亲友;禁止溺婴、禁止卖子为奴,正如上文总结的那样。另外还有禁止私门请谒,以杜绝卖官鬻爵之弊;改庙宇寺观为礼拜堂;为将用兵之道等。显然,洪仁玕并没有将其实现的机会。】
①《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七十一,第18—27页;又见蒋廷黻</a>编:《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卷),第289—294页。
②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55—58页。
③冯桂芬:《校邠庐抗议》,第48—51页。
④冯桂芬:《校邠庐抗议》,第52—54页。
⑤洪仁玕:《资政新篇》,见《逸经》半月刊,1936年17、18、19期;又见金毓黻</a>、田余庆等编:《太平天国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27—47页。译者按:原书删去了“朝廷考察”一条(在“兴邮亭”一条之后)和“兴市镇公司”一条(在“兴省郡县钱谷库”一条之后),今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