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1 林则徐</a>对维多利亚女王的道德忠告(1839年)
选文2 林则徐承认西洋武器的优长(1842年)
选文3 魏源</a>《筹海篇》(1842年)
选文4 广东义民斥告英人说贴(1841年)
选文5 耆英“驭夷”的手段(1844年)
选文6 徐继畬接受西方地理知识(1848年)
选文7 新外交方针(1861年1月)
选文8 《采西学议》
选文9 《制洋器议》
选文10 《善驭夷议》
选文11 洪仁玕</a>的建议
选文12 曾国藩</a>致李鸿章</a>书信选(1862年)
选文13 筹办江南机器制造局(1863年)
选文14 曾国藩对修约的思考(1867年)
选文15 李鸿章致书曾国藩论常胜军(1863年)
选文16 李鸿章采用西洋火器之议(1863年6月)
选文17 总理衙门论中国国防方略的奏折(1863年6月)
选文18 李鸿章对同文馆的支持(1863年)
选文19 倭仁的反西学言论(1867年)
选文20 总理衙门对倭仁的反驳(1867年)
选文21 左宗棠</a>设局试造轮船之议(1866年)
选文22 文祥</a>对大患的警告(1874年)
选文23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建议(1871年)
选文24 李鸿章关于终止幼童留美的信札(1880—1881)
选文25 马建忠</a>汇报留法学业(1877年)
选文26 恭亲王初识国际法(1864年)
选文27 郭嵩焘的伦敦来信(1877年)
选文28 曾纪泽</a>觐见慈禧太后的记录(1878年)
选文29 李鸿章力主自造蒸汽船(1872年)
选文30 郑观应</a>对官督商办的批评(约1892年)
选文31 沈葆桢</a>买断吴淞铁路(1876年)
选文32 薛福成</a>倡建铁路(1878年)
选文33 郭嵩焘以主战政策为无用(1884年)
选文34 张佩纶的奏议(1884年)
选文35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谈话(1895年)
选文36 刘坤一的密折(1895年7月)
选文37 张之洞</a>的密片(1895年8月)
选文38 《中俄密约》文本(1896年)
选文39 王韬</a>的文章
选文40 薛福成的文章
选文41 康有为</a>《强学会序》(1895年)
选文42 梁启超</a>论变法(1896年)
选文43 谭嗣同</a>论全盘西化
选文44 汪康年论民权
选文45 张之洞《劝学篇</a>》节选
选文46 康有为同光绪帝的对话(1898年6月)
选文47 伊藤博文同</a>光绪帝的对话(1898年9月)
选文48 拳民告示
选文49 反义和团的殉难者(1900年)
选文50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年)
选文51 袁世凯</a>、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折
选文52 外国宪政考察报告(1906年)
选文53 盛宣怀论现代银行(1896年)
选文54 张謇</a>的经济观
选文55 梁启超《新民说</a>》
选文56 《同盟会宣言》(1905年)
选文57 蔡元培</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
选文58 蔡元培治理北京大学</a>的方针(1919年)
选文59 陈独秀</a>《敬告青年》(1915年)
选文60 李大钊</a>《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11月5日)
选文61 陈独秀论历史唯物主义(1923年)
选文62 胡适</a>《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
选文63 胡适论文学革命(1922年)
选文64 孙中山</a>的知行说(1919年)
选文65 孙中山效法俄国政党制度(1923年)
选文66 梁启超对中国进步的回顾(187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