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清朝史通论》纲目_京都中国通史

作者:内藤湖南 字数:12585 更新:2025-01-10 13:12:04

帝王及内治

一 关于清朝史的著述

《圣武记》三种 《湘军志</a>》 《湘军记》

《东华录</a>》二种

丰富的史料(满文老档</a> 三朝实录 方略 圣训 国史列传 谕折汇存)《三朝实录采要》及《事略》

《清朝全史》 《清朝衰亡论》 《支那论》

以上有实物展阅

二 历代帝王及摄政王、训政太后

太祖高皇帝 天命

太宗文皇帝 天聪 崇德世祖章皇帝 顺治</a>

圣祖仁皇帝 康熙</a>

世宗宪皇帝 雍正</a>

高宗纯皇帝 乾隆</a></a>

仁宗睿皇帝 嘉庆

宣宗成皇帝 道光

以上可参照笔迹、肖像文宗显皇帝 咸丰

穆宗毅皇帝 同治

德宗景皇帝 光绪

以上可参照肖像

宣统皇帝

参照笔迹

摄政睿亲王 参照《鞑靼物语》

摄政醇亲王

西太后

以上参照英文《西太后治下的中国》及照片

1.入关前的二帝

2.入关时的摄政王

3.退位时的摄政王及人臣摄政

4.训政的先例 西太后时代的中兴

三 清朝帝王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教育的完善 上书房的读书 不立皇太子的制度

2.各帝的文化活动

A.世祖的中国文化爱好 遗诏

B.圣祖的机略 爱好西洋文物 规模之大

C.世宗的禅机 文字狱 朱批谕旨</a> 猜疑之主

D.高宗的多艺 矛盾的方针 满人复兴的企图对于汉文艺的夸耀 蒙回诸语的研究

E.各代御制集的浩瀚 潜邸的全集 钦定书之多

F.与明代帝王的比较

参照《万古愁曲》 《世祖实录》

《康熙几暇格物编</a>》

谕定禅书

《大义觉迷录</a>》

朝服

违禁书目及其实例御制集 潜邸集 《盛京赋》 东巡诗等《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 武英殿聚珍版书《明太祖</a>文集》 明写邸钞残本

3.节俭 康熙帝的上谕

4.寡鲜失德 处置内宠、宦官的严肃

四 清朝政治的特色

1.满汉二重的政治(参照会典、满文奏议、文书)

2.注重声名(不顾实惠) 实行免税(参照版画《下江南》)

3.理想的独裁制度 军机处的创设(参照《枢垣记略</a>》)

4.对学者的优待 徐乾学</a>编纂《一统志</a>》 博学鸿词科(参照《鹤征录》《词科掌录》)

5.其弊端(参照《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对策等)

五 晚清的政治

1.汉人的自奋(上) 川湖陕的民乱

2.汉人的自奋(下) 太平天国之乱

参照英文《太平贼》《李秀成</a>供状》《满清纪事》

曾、胡、左、李、彭诸人的笔迹名贤手札

曾公手书日记石印

3.南北洋大臣 委任的外交参照《李文忠全集》

4.宗室政治与退位

六 附论 清代的宗室

1.宗室与觉罗

2.宗室的贡举及其文事

3.短处 善恶两方面的代表性人物、祭酒盛昱</a>

异族统一与外交、贸易

一 入关以前满蒙汉的三族统一(附朝鲜)

参照三田渡碑 崇谟阁文书 《同文汇考》 通文馆书籍版木

二 绥抚西藏

参照奉天的四体文碑《喇嘛说》碑

翻译藏经

《同文韵统》

三 征服准噶尔、回部

参照《钦定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满蒙汉《理藩院则例》

《秦边纪略·噶尔丹传》

《西域同文志》

《清文鉴》

《满蒙清文鉴》

《三合切音清文鉴》

《四体清文鉴》

《五体清文鉴》

《钦定蒙文汇书》

汉回合璧及中国人写《古兰经》乾隆帝赠班禅画

四之上 满语的效果 与欧译的关系

参照《满文老档》

满译经书、小说、佛经

翟理思《汉满书籍文书目录》

四之下 满语的效果 日本的满语研究

参照物徂徕《满文考》日本版满文《千字文</a>》库页岛杨忠贞文书

最上德内《度量衡说统》

近藤重藏《边要分界图考》高桥景保的研究遗书长崎郑氏碑文写本

五 苗族、台湾、琉球及东南亚华侨

参照《皇清职贡图</a>》《苗蛮图》

蓝鼎元</a>《东征集</a>》姚莹</a></a>《东槎纪略</a></a>》黄叔璥</a>《台海使槎录</a>》等台湾山内地图

《中山传信录</a>》《琉球国志略</a>》《华夷通语》

新建郑和碑

《四译馆译语</a>》《八纮译史》

六 外交 与俄国的关系

参照《平定罗刹方略》

《朔方备乘》

曹廷杰</a>《西伯利亚东偏纪要》手写本许景澄《中俄界图》

写本《交涉档案》

七 贸易

1.与本邦的关系

参照《清朝探事》

《译家必备》

《清俗纪闻》

《南山俗语考》

新井白石《本朝宝货通路用史略》《天寿随笔》

2.与海外诸国的关系

参照暹罗馆表文

《粤道贡国说》

《马戛尔尼游记》

《中西纪事》

《粤氛纪事》

《夷匪犯境闻见录》及《海外新话》《溃痈流毒》

耆英、林则徐</a>等人的笔迹

3.贸易的效果

参照《石渠余纪》

清朝制钱、大钱、楮钞类《古今钱略》(外国钱)《大钱图录》

《制钱通</a>考》

外国文化的输入

一 明代天主教传教士远来中国

1.利玛窦</a>与徐光启</a>参照克鲁赫儿《中国》

徐氏笔记《坤舆万国全图》《天学初函》

2.继此而来的传教士

参照卫匡国《鞑靼战纪》

《破邪集》

二 明清之际历算家汤若望及其他传教士

参照克鲁赫儿《中国》

《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

三 历算的成功者南怀仁</a>

参照观象台写真历算诸书

四 康熙乾隆年间的地理探险及外交(使用传教士)

参照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

唐维尔《中国新图集》

康熙时代的方舆分图及满文旧地图

胡林翼《大清中外一统舆图》

折叠本河源图以及地图照片各种

耶稣会传教士关于信教的上奏及圣祖圣旨(满汉文,拉丁语译)

五 采用西洋艺术

1.绘画

A.自然的感化 吴历及诸家参照吴历《枯木图》

吴历书牍吴历文集

吴历画跋

B.有意的模仿 焦秉贞的《耕织图》及《南巡图》(参照实物)参照年希尧</a>的《视学精蕴》

C.西洋人的中国画 郎世宁

参照郎世宁的画及《竹叶亭杂记</a>》中的记事

D.附清朝的画院

2.铜版画

参照《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及其他

3.玻璃器 乾隆玻璃(参照实物)

4.音乐

参照《御制律吕正义》所载西洋音阶

魏源</a>《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

5.数学的发展

参照《畴人传》及其他

6.兵器 初期及末期的差距

7.中国与日本采用西洋文明的异同

经 学

宋 学

顾炎武</a> 出于朱子(浙西) 徐乾学 纳兰成德 《通志</a>堂经解》出自徐氏而以纳兰氏之名行世

黄宗羲</a> 出于王阳明</a>(浙东) 万斯大 万斯同</a>

二人皆非讲学派,所以竟为汉学派之祖。

孙奇逢</a> 魏象枢</a> 汤斌</a> 陆王兼程朱

陆世仪</a> 张履祥</a> 魏裔介</a> 陆陇其</a> 李光</a>地</a> 杨名时</a> 程朱学李中孚 李绂 陆王学

以上皆自讲学派出,为清初之宋学。然李光地以下已渐流入于顾氏之学。

姚鼐</a> 方东树

以上古文家兼宋学,为中叶之风。

唐鉴</a> 倭仁 曾国藩</a> 罗泽南</a>

以上清末宋学,全脱宋明之窠臼。钱仪吉</a>经苑出于此际。

汉 学

阎若璩</a> 毛奇龄</a> 张尔岐</a> 朱彝尊</a> 胡渭</a>

以上清初之学,尚属草创。

惠周惕</a> 惠士奇</a> 惠栋</a> 余萧客</a> 江声

王鸣盛 钱大昕</a> 孙星衍</a>

以上吴派

江永</a> 戴震</a> 段玉裁</a> 王念孙</a> 王引之</a> 高邮王氏之学

金榜 程瑶田 凌廷堪</a> 胡匡衷 胡承珙 胡培翚

以上皖派

朱筠 纪昀</a> 张之洞</a>

以上北派

汪中</a> 汪喜孙 刘台拱 阮元</a> 焦循</a> 刘宝楠</a> 刘文淇 江藩</a>

以上扬州之学

陈寿</a>祺 陈乔枞

以上闽学

邵晋涵 全祖望</a> 章学诚</a>

以上浙东之学,变作史学。

庄存与 庄述祖 刘逢禄</a> 宋翔凤</a> 龚自珍</a> 魏源 邵懿辰 戴望 王闿运</a> 廖平</a> 李滋然 康有为</a> 皮锡瑞</a> 谭献</a>

以上常州之学,即公羊学派。

以上为中世极盛之期,间类及于晚季。

俞樾</a> 高邮王氏之学兼公羊学

孙诒让</a> 黄以周</a>(父式三) 孙、黄为礼学之大成

郑珍 贵州之学

吴大澂 小学</a>的新派

陈澧 主汉学兼采宋学

以上晚季大家 又章炳麟</a>、刘师培</a>等为新进名家

王夫之</a> 方苞</a> 陈厚耀</a> 顾栋高</a> 王懋竑</a> 崔述</a>

以上出于宋学而近于汉学者

颜元</a> 李塨</a> 王源</a> 戴望

以上颜李学派

刘献廷</a>

胡承诺</a> 李兆洛</a>

以上两派又别为一家

罗有高 汪缙 彭绍升</a> 杨文会</a>

以上为释教派,又公羊学家归佛者有龚、魏、俞、康诸人。其余文廷式、夏曾佑、章炳麟也皆好佛,然皆与理学家趋向异也。

以上综为宋学别派。

校勘学

朱筠 提出《四库全书》之议

纪昀 奉敕撰《四库全书总目</a>提要</a>》

彭元瑞 奉敕校《十三经</a>》

毕沅</a> 阮元 二人皆为学者之提倡

卢见曾 卢文弨 顾千里 黄丕烈 秦恩复 张敦仁 陈鳣 严可均</a>孙星衍 莫友芝</a> 陆心源</a> 缪荃孙</a>

本邦刻《七经孟子</a>考文》《论语</a>义疏》《佚存丛书》,尤有提醒之功。

藏书家

藏书刻书二家可以羽翼校勘之学,叶昌炽</a>《藏书纪事诗</a>》可以参考。

天禄琳琅 毛晋</a> 季振宜 钱曾以及近世四大家 陆、杨、瞿、丁刻书家

毛晋 鲍廷博 黄丕烈 伍崇曜以及近时黎庶昌</a>、杨守敬</a>金石学家

顾炎武 翁方纲</a> 王昶</a> 黄易 朱为弼 赵魏 张廷济 刘喜海 张燕昌 翟云升 陈介祺 徐同柏 吴式芬 端方 刘心源 罗振玉 倪模

以下古泉之学

初尚龄 鲍康 李佐贤

史 学

浙东 黄宗羲 万斯同《历代史表》 全祖望 本集浙西 顾炎武 徐乾学《资治通鉴</a>后编》

顾黄二氏为众流之源

正 史

明史</a>

朱彝尊 王鸿绪</a>

修补旧史

吴任臣</a>《十国春秋</a>》

邵远平《续弘简录》

此二人可属旧派

厉鹗</a>《辽史</a>拾遗》 杭世骏</a>《金史</a>补》 谢启昆《西魏书</a>》毕沅《续资治通鉴</a>》 梁廷枏</a>《南汉书</a>》

沈炳震</a>《新旧唐书</a>合钞》 彭元瑞《五代史记</a>注》

周济</a>《晋略》

考证旧史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蛾术编》

赵翼</a>《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a>》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

钱氏子弟皆多著作,都为家学。

王元启 梁玉绳 洪亮吉</a> 章宗源</a> 沈钦韩 吴卓信 张敦仁 汪士铎

地 理

顾祖禹</a>《读史方舆纪要</a>》

阎若璩《四书</a>释地</a>》

胡渭《禹贡锥指</a>》

以上皆为徐乾学所招修《一统志》。

齐召南</a>《水道提纲</a>》

道光以后魏源、徐继畬等为海外地理之学,乃习耶稣会士所遗及《瀛环志略》等而扩之,不主考订。近时邹代钧最为专门之家。

塞外史学、地理

钱大昕 考元史</a>以钱氏为大宗,清朝史学自此一变。

祁韵士</a>《皇朝藩部要略》 张穆《蒙古游牧记》 何秋涛</a>《朔方备乘》 李文田</a>《元秘史注》 洪钧《元史译文证补》 文廷式 沈曾植</a> 屠寄</a>《蒙兀儿史记》 柯劭忞</a>《新元史</a>》

龚自珍

魏源《海国图志</a>》《元史新编》

松筠 徐松《西域水道注》

汉志水经</a>之学

全祖望 赵一清</a> 董祐诚 杨守敬戴震 陈澧

古地学

徐松《唐两京城坊考</a>》 周城《宋东京考》 毕沅《关中胜迹图志</a>》 李兆洛《李氏五种合刊》 六严 杨守敬

古史</a>

马骕</a>《绎史</a>》 李锴</a>《尚史</a>》

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五种》 陈逢衡《竹书纪年</a>集证》 崔述《考信录</a>》 程恩泽《国策地名考》

掌故

礼亲王《啸亭杂录</a>》 盛昱 文廷式 王庆云《石渠余纪》 吴振棫</a>《养吉斋丛录</a>》

陈康祺</a>《郎潜纪闻</a>》

经济

包世臣</a>《安吴四种》 魏源 贺长龄</a>《皇朝经世文编</a>》 龚自珍 俞正燮</a>《癸巳存稿》《癸巳类稿》 蓝鼎元《平台纪略</a>》 姚莹《东槎纪略》 陶澍盐法 严如熤《苗防备览》 冯桂芬</a>《校邠庐抗议</a>》 张之洞

史法

方苞(古文义法)

章学诚《文史通</a>义》 张采田《史微》

文学

古文

侯方域</a> 魏禧 汪琬</a>(三家皆袭宋明之风)

黄宗羲 顾炎武(两家皆不以文为主,而其文辞卓然,自然为家,后考订家文多从二氏出)

朱彝尊 姜宸英</a> 李绂(此诸人已与侯魏诸家自异趋向,清代古文始可信矣)

袁枚</a>(后来骈散不分之体已兆于此)以上为古文草创之期

明归有光</a> 方苞 刘大櫆 姚鼐 刘开 方东树 吴德旋 梅曾亮 管同 朱琦 吴敏树 邵懿辰 孙衣言</a>(桐城派古文)

恽敬 张惠言</a> 董士锡 李兆洛(阳湖派古文)

罗有高 汪缙 彭绍升(崇佛家古文)

龚自珍 包世臣 魏源(古文近于选体者)

曾国藩 张裕钊 薛福成</a> 吴汝纶 黎庶昌 郑珍

左宗棠</a>(出于桐城派而综合众家者)

以上古文极盛之期

骈体文

陈维嵩 胡天游</a> 邵齐焘 吴锡麒 杨芳灿 曾燠 彭兆荪(旧派骈文家)

孔广森 纪昀

孙星衍 洪亮吉 董祐诚 皮锡瑞 樊增祥</a>(考订家兼骈文家者)

骈散不分家 乃为选体极盛之期

汪中 汪士铎 王闿运 谭献 袁昶新体古文

黄遵宪</a> 康有为(出于选体) 梁启超</a>

明代诗派(李梦阳</a>、何景明</a>、李攀龙</a>、钟惺</a>、谭元春</a>、袁宏</a>道) 王世贞</a> 陈子龙</a>

清初大家

钱谦益</a> 吴伟业</a> 顾炎武

南施北宋 施闰章</a> 宋琬

龚鼎孳</a> 吴兆骞

康雍间大家名家

王士祯</a>(为一代正宗)朱彝尊

查慎行</a>(出于白苏)

冯班</a> 赵执信</a>(私淑冯班) 毛奇龄 宋荦</a> 田雯</a>

吴雯</a> 柴绍炳 毛先舒</a>(西泠十子柴毛为主) 尤侗

屈大均</a> 梁佩兰

乾隆间名家

沈德潜</a> 王昶(称为王士祯正脉)

袁枚 蒋士铨 赵翼 (三人皆出新意,袁氏尤有意与王士祯为敌人,赵亦推查排王,盖一时风气如此)

以上二脉或谓为格调派、性灵派,并立门户主持坛坫。

厉鹗 黄之隽</a> 严遂成</a> 吴锡祺 黄景仁 孙星衍

洪亮吉 张问陶</a> 杨芳灿 吴嵩梁 陈文</a>述 郭麟 舒位</a> 孙原湘 刘嗣绾 乐钧</a> 屠倬

乾嘉间作家如林,今特举其表表者。

道咸以后

龚自珍 魏源 何绍基 郑珍 李鸿裔 欧阳绍洛

曾国藩 毛贵铭 高心夔 翁同龢 许宗衡 李慈铭</a>

张之洞 袁昶 沈曾植 郑孝胥

乾嘉以来诸家,多由苏黄入玉谿生,以窥工部,所谓江西诗派者也。

王闿运 谭献

近时作家往往宗选体,王湘绮尤以此体主盟一代。

旗人文学

铁保编《熙朝雅颂集》(诗)

盛昱辑选《八旗文经》(文)词

纳兰成德曲

孔云亭《桃花扇</a>》 李笠翁《十种曲》 蒋心馀《九种曲》

传奇小说

《红楼梦</a>》《品花宝鉴</a>》《海上花列传</a>》《儿女英雄传</a>》《镜花缘</a>》蒲松龄</a>《聊斋志异</a>》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a>》 袁枚《新齐谐》

艺术

书家

(所举皆专门名家,其儒林文苑,兼善临池者,概不载入)

清初大家名家

傅山</a>

王铎

此二人皆学阁帖。明末清初之风气,此为大宗。

宋曹</a>(亦属阁帖派)

冒襄</a>

周亮工</a>

清初人亦有务以奇袤横逸自喜者,此二人可以代表斯派。

康雍间名家

笪重光</a>

陈弈禧

汪士

沈铨

查昇

康雍间名家多由董入米,稍就收敛。亦为治世之风格,以上诸人皆属斯派。

姜宸英

王澍</a>

风气新开,乃有兼习碑帖,此二人者可为其先驱者。

乾嘉间大家名家张照刘墉

入自帖学,另出机轴,可谓集大成矣。有清一代,谁能争锋。

梁同书梁

王文治

宋葆淳

铁保

皆主帖学,联镳并驰,桃李竞芳。但梁王南人,动失轻俊,冶亭北士,辄病钝重。成哲亲王亦宜入斯派。

翁方纲

兼习碑帖,此为后劲,风气一变,争趋北碑,看者须知关捩之处。

道光以后

邓石如

包世臣

北碑一派,善之者邓,倡之者包,不数十年而风行宇内,施及朝鲜日域,虽乘时之利,亦豪杰之士也。先是试而不倡者金农,当年倡而不染者阮元。

钱坫

钱泳</a>

萨迎阿

以上诸人在书法鼎革后,不变其格,亦可谓有识矣。

伊秉绶

桂馥

姚元之</a>

陈潮

陈鸿</a>寿

吴熙载

何绍基以上诸人皆为北派之前驱。

赵之谦</a>

杨沂孙

杨岘

翁同龢

潘存

张裕钊

杨守敬

吴昌硕

北派至此极其盛运,而杨星吾新以隋唐遗墨,欲变其格,未及大成,罗叔言复依殷龟汉简,溯源籀篆,匡谬分隶,唐抚王迹,魏写麻笺,亦将混一南北,泯灭辙迹,六书之变,似穷实通,真不知其所届夫。

附女士

清初 顾眉生 柳如是</a>

清末 吴芝瑛

论书</a>名家

冯班《钝吟书要</a>》

王澍《论书剩语</a>》

又《竹云题跋</a>》《虚舟题跋》

朱履贞《书学捷要》

梁同书《书论》

段玉裁《述笔法》

以上旧学

阮元《北碑南帖论》《南北书派论》

包世臣《艺舟双楫</a>》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a>》

杨守敬《平碑记》《平帖记》

又《学书迩言</a>》

以上新学

画家

清初大家名家

王时敏

王鉴

王翚

王原祁</a>

吴历

恽格

清初大家,推四王吴恽,举世无异辞,一代风气,尽自此开。奉常廉州,犹诗之钱吴;石谷南田,犹诗之朱王;渔山独造,时用西法;司农士气,实启来者。娄东虞山,竟为丹青之丰沛矣。

释道济</a>

释髡残

二石夭矫奇辟,迥不犹人,真所谓散僧入圣者。

陈洪绶

萧云从

老莲人物高华渊穆,尺木山水,萧疏韶秀,并不愧逸品。

龚贤</a>

吕潜

戴本孝

行笔用墨,独辟境地,往往出入西法,而能泯其迹。

顾殷

朱耷</a>

徐枋

姜实节

遗逸之作,不食烟火,顾姜二人,几逼专家。

项奎

查士标顾大申

王武

程邃

文点

罗牧

高其佩

项查顾王,存晚明之风度,穆倩南云,启雍乾之气格,饭牛丘壑,派称江西,且园指画,亦备一体。

禹之鼎

传神写照,为清朝第一,如其风格,仍是实父余派。

笪重光

高士奇</a>

赏鉴之家,时自濡毫,另有逸趣。

雍乾间名家

黄鼎

沈宗敬

杨晋

唐岱

蒋廷锡</a>

诸家沉厚苍浑,守四王之矩矱,存恽吴之余韵,未得以不能变轻之。

李世倬

王昱

张庚</a>

张鹏翀

以上诸家画格,亦为前五家之亚,未至领新标异,以辟乾隆风气也。

钱载

钱维城

潘恭寿

尹锡

乾隆中叶以后,画家竞喜新异,笔情轻俊,傅彩靓冶,此诸人犹未染时习,然已殊于康雍诸家之重厚矣。

金农

郑燮</a>

冬心奇古,老莲之亚,板桥豪荡,逸趣天成,故自属别格。

高凤翰

华嵓

李鱓

边寿民

以上四家皆以疏宕纵逸见长,卉木翎毛,别具神趣,亦为一格。

王玖

王宸

二子皆为名家后人,虽承家学,每出新意。

张宗苍

山水气体,苍莽深稳,虽入画院不染其甜熟之习,在乾隆中,故应推大家。

邹一桂</a>

董邦达

董诰</a>

张若霭

以上诸家奉敕作画,辄入院体,虽乏韵致,精妙无匹,东山父子,仍饶风骨。

沈铨

墨守明格,不求新异,似禹尚吉,犹足以起我邦百年来之画风,不亦异乎?

袁雪

袁江

袁耀陆

袁氏一派,山水工致,入由北宗,出由西法,日为奇癖,格似穆倩,皆在我文晁广重之间。

上官周

黄慎

闽派之画,不脱犷气,竟于我吴春芦雪为近。

嘉道间名家

康涛

张崟

罗聘

奚冈

黄易

王霖

钱杜

王学浩

黄均

朱昂之

清画松秀韶俊,至嘉道之际而极矣,但夕庵犹带沉着之气,两峰自多朴古之韵,小松独有萧散之趣,叔美竟饶冲淡之意,在诸家中,当推白眉。

咸丰以后名家

汤贻汾</a>

戴熙

道咸间推二子为大家,雨生意致清新,有加乾嘉诸家,醇士墨气沉厚,几近康雍名人,前后同殉于发匪之难矣。

沈宗骞</a>

秦祖永

二家先后擅长论画,而其自运亦时臻妙境。

王素</a>

赵之谦

张熊任伯年

顾若波

钱吉生

同光之际,画家寥寥若晨星,?叔挺生晚季,花卉之妙,独领神理,其余诸家亦有可观。

陆恢

近日山水,尤推廉夫,而其时已入民国矣。

顾洛

姜埙

余集

改琦

费丹旭

汤禄名

有明以来,仕女一派,皆宗十洲,乾隆以后,才脱其圈套者,数子之力,西梅静穆,晓泉妍雅,秋室秀媚,七芗清艳,晓楼潇洒,乐民幽闲,就中改费二氏,尤极清楚艳异之致。

附闺秀

顾媚

李因

马荃

陈书</a>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