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 1889—1966)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才华、最为多产、最具原创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v】他的主要著作和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视角和方法,吸引了各类读者的关注。
克拉考尔在家乡法兰克福求学,攻读建筑学、哲学和社会学。1920年,他开始为当时德国主流自由派报刊《法兰克福报》(Frankfurter Zeitung)撰写专栏文章。1924年到1933年,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和柏林负责报纸“杂文随笔”专栏(Feuilleton),其创新之处主要包括电影和摄影评论。随后,克拉考尔先后用德文和英文创作出版了关于电影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及一部小说,还出版了一部关于白领工人的论著。白领工人阶层拥有自己的兴趣、品味和政治倾向,先前并未引起学界重视。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仅将体力劳动者及资本家作为重点研究的社会阶层,克拉考尔对白领工人的专题分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次重大进步。同时,克拉考尔还是法兰克福大学</a>社会研究所(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of Frankfurt University)重要且具有批判性的成员,与研究所所长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私交甚笃,他们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和讲授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论题。
1933年,克拉考尔与妻子莉莉移居法国,【vi】八年后于1941年4月永久移民美国。与他背景相似的难民同胞很多都开始从事学术研究,但由于语言障碍,克拉考尔无法公开讲演,因此学术生涯受阻。他先后就职于美国国务院、现代艺术博物馆、波林根基金会和社会研究所。
我与克拉考尔 应莉莉·克拉考尔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要求,我答应编辑本书手稿以备出版。我对已完成的章节进行了仔细检查,只做了些许修改,未完成的章节则需要大量编辑工作。我添加了简短的前言和后记,修订了脚注和参考书目。本书最终在克拉考尔去世三年后的196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在纽约付梓。
克拉考尔去世后,他的朋友、学生和仰慕者将他的文稿和信件捐赠给了位于马尔巴赫的德语文献档案馆(Deutsches Literaturarchiv),感兴趣的学者可以在那里很容易查阅到。
随后的几十年内,在德国和美国,【viii】克拉考尔作为作家和思想家的声望不断攀升。1989年,克拉考尔百年诞辰之际,马尔巴赫文献档案馆举办了一场包括出版著作、私人文稿和照片在内的文献展,以此展示和纪念他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展览吸引了许多慕名者,并在德国其他城市巡展。在马克·安德森(Mark M. Anderson)教授和安德里亚斯·胡塞恩(Andreas Huyssen)教授的积极倡议和筹备下,哥伦比亚大学也于1990年举办了一场展览,同时组织召开了一场研讨会,讨论克拉考尔的生活和著作。与会发言者包括与克拉考尔私交甚笃的洛文塔尔(Loewenthal)。演讲论文于1991年在《新德国批评》(New German Critique)Issue),分别是格特鲁德·科赫(Gertrud Koch)的《克拉考尔历史概念中的流放、记忆与影像》(“Exile, Memory, and Image in Kracauer’s Conception of History”, 这部重要遗作已绝版多年,现在新版发行以飨新一代读者,以此为起点,希望学界出现更加新颖、充分的阐释。
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
(Paul Oskar Kristeller)
哥伦比亚大学
1994年6月
* * *
* 文中方括号【】中数字为原书页码,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