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七章 侧近政治_明帝国与倭寇

作者:三田村泰助 字数:2717 更新:2025-01-10 13:03:09

和平的到来

帝国终日深陷于血腥的肃清行动和内外征战,此时终于迎来了和平。仁宗深孚众望,肩负起了守成之业。但是他即位不久就去世了(1425年),这份事业将由其子宣宗加以实现。

宣宗是一位文武兼优的明君,就像祖父成祖(永乐帝)期待的那样。

宣宗首先解决了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题——叔父汉王高煦。成祖没有遵守承诺立汉王为皇太子,因而他心生怨恨,夜以继日地策划阴谋,在侄子宣宗即位不久后就揭起了反旗。这简直就是靖难之役的重演,但是这一次角色完全调换了。侄子皇帝率领大军亲征,叔父身着白衣投降,被幽禁在北京城。

在那之后,宣宗向宗室下达了禁令,不许他们离开封地进京朝觐,甚至连出城扫墓也要获得批准,而且亲王之间不准会面。如此一来,宗室就完全沦为食禄寄生虫,太祖让他们承担边境防御重任的构想也从此化为泡影。而几代之后,宗室数量猛增,庞大的王室费用变成了国家财政的毒瘤。

其次,宣宗收拾了外交上的烂摊子。当时明朝在安南的战争已经深陷泥潭。成祖在位时向安南出兵,设置了交趾布政司,将其并入了中国本土。但是派驻当地的宦官为非作歹,招致了安南人的反感,又再一次演变成了内乱。安南的抵抗出乎意料地顽强,这让明朝甚感棘手。

朝廷分裂成了主战与主和两派。宣宗认为这项军费实属白费,于是不再拘泥于面子,废撤了布政司,就此引兵回朝。

正在此时,北方兀良哈又现变数。他们大举进攻大宁,于是宣宗率领三千精兵北出喜峰口,对其进行镇压。同时他还抓住这次机会,将孤悬于长城外的开平卫迁回内地,让长城地带化为帝国的防御线。

南北的国防线都得到调整后,人民的负担和国防费用也大大减轻了。

宣宗像

终于,大明的内外都恢复了安宁,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后,和平终于到来了。在这之后,宣宗为了继承祖父的荣光,接连干了几件大事业:派郑和下西洋,派亦失哈招抚女真,此外还积极谋求恢复明日之间的外交关系。

税金之诗

此时,大明的内政也到了一个转折点,宣宗在这个问题上也下了许多功夫。

首先是要广求人才。 由于万贵妃最后的争取,宪宗晚年又打算废掉皇太子,这时候又是怀恩站出来与宪宗据理力争。结果怀恩被流放到了凤阳。

继承了少数民族血脉的孝宗,同时也是由宦官加以抚育和守护的皇帝。

明君的局限

孝宗即位后,将宪宗宠信的道士、僧人、恶宦官等一扫而空。曾经保护过孝宗的宦官怀恩被召回京城,当上了影子内阁的首席,孝宗在他的指引下完成了新的人事任命和人才提拔。

孝宗罢免了与万贵妃勾结的阁臣万安,又起用清廉的王恕</a>为吏部尚书,负责管理人事。因为王恕,朝廷聚集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此外,孝宗还将身在南京的名臣马文升召回中央,任命其为左都御史,掌管监察工作。这些都来自怀恩的建言。

王恕上任后立马就直率进言,他认为自正统年间以来,皇帝与大臣之间只剩下形式上的会面,因此皇帝的侧近之人嚣张妄为。他觉得皇帝应该像以前那样与大臣促膝而谈,然后推行政治。这一建议被采纳了。因此,享有诗人宰相之名的李东阳在后来深深赞叹这个时代,说这是天顺末年以来三十年未曾有的局面。

马文升像(出自《三才图会》)

此外,孝宗还广泛征集臣下的直言,尤其是遭逢天变、旱灾等时候,更是强制臣子们进言。但是,这些上言的内容都集中在对皇帝私生活的非难之上,比如要求节约宫廷费用、削减宦官数量,或是指责皇后亲族等,实在是数不过来。在可能的范围内,这些意见孝宗都尽力采纳了。宦官们对此扼腕切齿,这点自是不必多言。

深谙帝王之道的孝宗给明面上的内阁赋予了更多权重,同时尽力压制自己汹涌澎湃的人性。

奇怪的是,明君也会祈愿自己长生不老,为此痛饮种种不明药物。唐太宗</a>是这样,明孝宗也不例外。而抓住这个弱点进而侥幸获得帝宠的,便是孝宗朝唯一的恶宦官李广。

宪宗时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当时皇帝可以不经过吏部,直接随意任命官员。这种官员被称为传奉官。这项任命乃是影子内阁的特权。李广就以此为诱饵,从士大夫那里收受贿赂。后来李广自杀,在他家中发现了贿赂的账本。大家一看,发现上面满是文武大臣的姓名,还写着收到黄白米百石或千石等。震惊的孝宗问臣下:“李广收了这么多米,到底是吃了多少啊?”臣子回答道,所谓的“黄白米”其实是隐语,“黄”是金子,而“白”则是银子。

猎官这种行为,一定会跟着结党和贿赂。李广的案例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在一切都固化了的社会,只凭一时的措施,是绝不可能轻易改正的。这便是明君的局限。

丘濬及夫人墓(海南岛琼州)

有影响力的大臣一旦分成朋党,就会造成感情上的对立。王恕就曾突然向孝宗请辞。原因是孝宗宴请重臣以示慰劳的时候,大学士丘濬坐在王恕的上座,王恕咽不下这口气。丘濬写了《大学衍义</a>补</a>》这部名著(《大学衍义》中缺治国平天下部分,所以丘濬对其进行了补充),由此获得孝宗的信任。此时的丘濬虽是阁臣,却只是礼部尚书。依王恕的看法,自己是吏部尚书,应该坐在其上座才是。另一方面,丘濬则批评王恕直言不讳不过是贪图名声而已。明君也为此苦不堪言。

宣宗心忧农民,而孝宗则在意人民的劳役负担过重。国家机器一旦变得复杂,就会过度要求人民为国家服务。孝宗希望将这种负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于是在全国推行了均徭法。每年都要出劳役,对人民来说这种负担实在难以承受,所以朝廷将种种劳役都归并到一起,仿效里甲法,原则上十年征收一回。但是为了避免和里甲法重复,所以将时间定在了里甲役后的 ⑥ 《万历野获编</a>》卷三。——译注

⑦ 《明通鉴》卷四十一:先是,尚书韩文以八党用事,每朝退与僚属言辙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泣何为?比谏官疏劾诸奄,执政持甚力。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人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令梦阳草疏。既具,文读而删之曰:“是不可文,文恐上弗省,不可多,多恐览弗竟。”遂合九卿诸大臣上言。——译注

⑧ 《明通鉴》卷四十一:于是八人者夜伏上前环泣,以首触地,曰:“微上恩,奴侪磔喂狗矣。”上色动,瑾进曰:“害奴侪者,王岳也。”上曰:“何故?”瑾曰:“岳结阁臣,欲制上出入,故先去所忌耳。且鹰犬何损万几?若司礼监得人,左班官安敢如此?”上大怒,立命收岳,擢瑾掌司礼监,永成、大用掌东西厂,各分据要地。——译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