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二_跟踪雷普利

作者:海史密斯 字数:13816 更新:2025-01-09 17:37:05

三天后的星期五,汤姆和海洛伊丝坐在客厅凹室的餐桌旁,一边吃早餐一边翻看九点半送到家的信件和报纸。汤姆在喝第二杯咖啡,第一杯是大概八点钟时安奈特太太连同海洛伊丝的茶一起端来的。阴云堆积,暴雨将至,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让汤姆八点就醒来了,那时安奈特太太还没来敲门。现在天色昏暗,似乎有不祥的事情要发生,外面一点风也没有,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

“有克雷格夫妇寄来的明信片!”海洛伊丝惊呼一声,发现了压在信封和杂志下面的明信片,“挪威!他们搭了游轮。汤姆,你还记得吗?你瞧!漂亮吧?”

汤姆从《国际先驱论坛报》后抬起头,接过海洛伊丝递来的明信片。画面中,一艘白色的游轮行驶在峡湾翠绿的山峦之间,近景是几栋村舍依偎在岸边。“水看起来很深。”汤姆说,不知为什么,突然就联想到了溺水现场。他害怕深水,讨厌游泳,连水边都不敢去。他常常觉得自己会被水淹死。

“念念明信片。”海洛伊丝说。

内容是英文写的,霍华德和罗丝玛丽·克雷格分别签了名,这对英国夫妇是他们的邻居,家住在五公里外。“游轮开得稳当,叫人舒心。我们用磁带播放西贝柳斯的乐曲,好配得上悠闲的心情。罗丝玛丽很想念你们,真希望你们也在,跟我们一起享受午夜的阳光——”雷声大作,震得耳朵嗡嗡响,汤姆愣了一下。“暴雨就要来了,”他说,“希望那些大丽花撑得住。”之前,他已经把花枝系在了木桩上。

海洛伊丝伸手接回汤姆交还的明信片。“你太紧张了,汤姆。我们遇到过暴雨呀,还好是现在下,没拖到晚上六点。我得去爸爸家。”

汤姆知道她要去尚蒂伊镇。海洛伊丝和父母约好每周五都聚在一起吃晚餐,她通常会赴约,汤姆有时去,有时不去。他不太喜欢去,因为海洛伊丝的父母很古板,令人厌烦,更别提他们从来不喜欢他。汤姆注意到海洛伊丝每次都说去“爸爸家”,而不是去“爸妈家”。也许因为她父亲管着家里的钱袋子,母亲虽然生性慷慨,但面对真正的危机时——比如上次伯纳德和美国人莫奇森搞出的德瓦特伪作事件,差一点就捅了娄子——如果海洛伊丝的父亲决定不再给女儿零用钱,当妈的也不敢吱声。但少了这笔钱,维持丽影别墅的日常运转会大受影响。汤姆点了根烟,紧张而兴奋地期待着下一道闪电。他想到海洛伊丝的父亲雅克·普利松,那个爱炫耀的胖子,紧紧攥着钱袋口上的绳子,像一个二十世纪手握战车缰绳的车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汤姆先生,要不要再来杯咖啡?”安奈特太太突然提着银壶站在汤姆身边,汤姆注意到她的手在微微发抖。

“不用了,安奈特太太,你可以把壶留下,我待会儿再添。”

“我去看看窗户,”安奈特太太边说边把咖啡壶放在桌子中央的垫子上,“天真黑呀!肯定会下场暴雨!”她有一双法国人特有的蓝眼睛,与汤姆四目相对了片刻,随后急匆匆地朝楼梯走去。她已经检查过一次窗户,还关了几扇百叶窗,但是乐得再去一趟。汤姆也喜欢她这么做。他不安地站起来,走到窗边的亮处,继续读《论坛报》背面的“人物”专栏——法兰克·辛纳特拉(1)又完成了一个告别艺坛之作,这次是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法兰克·皮尔森,十六岁,是刚刚去世的食品业巨子约翰·皮尔森最宠爱的儿子,从位于缅因州的家出走,家人已经与他失去联系三周,非常担心。自从父亲七月去世之后,法兰克一直郁郁寡欢。

汤姆记得读过约翰·皮尔森去世的报道,就连伦敦的《星期日泰晤士报》都给了一些版面。约翰·皮尔森长年以轮椅代步,情况类似亚拉巴马州的州长乔治·华莱士,而且两人都遭遇过暗杀。虽然比不上霍华德·休斯(2),凭借食品行业,诸如餐饮、健康食品和减肥食品,倒也赚得盆满钵满。汤姆对那篇讣告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当时尚不能确定他的死因是在住宅附近跳崖自杀,还是意外身亡。约翰·皮尔森喜欢在悬崖边欣赏日落,但他不愿意装栏杆,免得破坏了景致。

喀——嚓!

汤姆从落地窗旁躲开,瞪大眼睛望着外面,检查花房的玻璃窗是否完好。起风了,呼呼的风把屋檐瓦上不知什么东西刮了下来,汤姆希望只是一根小树枝。

海洛伊丝正在看杂志,对屋外的情况毫不关心。

“该换衣服了,”汤姆说,“你没有约人吃午餐吧?”

“没有,亲爱的。我五点才出门。你每次都担心不该担心的事。这栋房子结实得很!”

汤姆勉强点点头,但是到处雷鸣电闪,正常人都该有点紧张吧。他从桌上拿起《论坛报》,走上楼、洗淋浴、刮胡子,浮想联翩。老普利松什么时候才死呀?自然死亡就好。汤姆和海洛伊丝并不缺钱花,钱多了也没用,真的,但他实在惹人讨厌,就像古往今来的恶公婆。普利松当然也是希拉克的拥趸。换好衣服后,汤姆打开卧室的边窗,一阵狂风夹着雨丝吹到他的脸上,他深吸了一口气,清新的空气让人兴奋异常,但他很快关上窗。雨滴砸在干燥地面上的气味真好闻!汤姆走到海洛伊丝的房间,看见窗户紧闭,听见玻璃上雨声淅沥。安奈特太太正在整理他们的双人床,把床罩盖在枕头上。

“都弄好了,汤姆先生。”她拍拍枕头,把背挺直。她的身子矮小而结实,精神头像年轻人一样好,就快满七十了,但看样子还能活很多年。一想到这里,汤姆就很欣慰。

“我去看一眼花园。”汤姆说完,转身离开房间。

他跑下楼梯,出了前门,绕到后院。拴大丽花的木桩和线都在。艳阳柑被吹得疯狂地点头,却仍然挺直腰杆。花瓣卷曲的橘色大丽花也一样,难怪汤姆如此钟爱。

西南方蓝灰色的天空划过一道闪电,汤姆站在原地,等待雷声响起。雨水打湿了他的脸,傲慢的雷声悠悠地回荡在云霄。

如果那天晚上他遇到的男孩就是法兰克·皮尔森呢?男孩自称有十九岁,但更像是十六岁,家住缅因州,而非纽约。老皮尔森去世后,《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是不是刊登过一张全家福</a>?要不就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反正一定登过他父亲的照片,虽然相貌完全想不起来了。但是三天前的那个男孩,汤姆仍然记得对方的模样,要知道他平时跟人交往,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男孩的表情忧郁而严肃,不爱笑,嘴唇紧闭,深色的一字眉,右脸颊长了颗小痣,普通照片上也许看不出来,不过仍然是个典型特征。男孩有礼貌,还很谨慎。

“汤姆!——快进来!”海洛伊丝在落地窗后喊他。

汤姆朝她跑过去。

“你想被闪电击中吗?”

汤姆踩在门垫上擦靴底。“我没淋湿!我在想别的事儿!”

“想什么事?快把头发擦干。”她递给他一条楼下洗手间的蓝色毛巾。

“罗杰今天下午三点来,”汤姆一边说,一边擦脸,“我要弹斯卡拉蒂。上午要练练琴,午餐后也得练。”

海洛伊丝冲他微笑。阴霾的雨天让她蓝灰色眼睛的瞳孔里散发出淡紫色的光芒,美得令人沉醉。是不是因为今天的天气,她才刻意挑了一条淡紫色的连衣裙?也许不是,纯属一场巧合。

“我正打算坐下来练琴,”海洛伊丝拘谨地用英文说</a>,“就看见你像傻子一样站在草坪上。”她走到大键琴旁坐下,挺直背,甩甩手,姿势像一个专业的乐手。

汤姆走进厨房,安奈特太太正在清理水槽右侧餐具柜上方的碗橱。她拿着抹布,站在三条腿的木凳上挨个擦拭香料瓶。离准备午餐还早,因为暴雨封门,她也许会把去村里买菜的计划推迟到下午。

“我只想翻一下旧报纸。”汤姆走到下一条走廊的入口,走廊通往右侧安奈特太太的房间。旧报纸放在一个用来堆放柴火的提篮里。他弯下腰。

“想找什么,汤姆先生?要不要我帮忙?”

“谢谢——马上就好,美国的报纸,我自己来就行。”汤姆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一边翻看七月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是讣告版还是新闻版?他无法确定,但他记得写皮尔森的报道位于右边版面的左上角,旁边附一张照片。这里只剩十来份《国际先驱论坛报》,别的都扔了。汤姆上楼到自己的房间,找出更多《论坛报》,但没有一份刊登与约翰·皮尔森相关的报道。

海洛伊丝演奏的巴赫创意曲飘进汤姆房间,听起来很不错。自己是在嫉妒她吗?汤姆忍不住想笑。今天下午,在罗杰·勒佩蒂的耳中,他弹的斯卡拉蒂会不会比不上海洛伊丝弹的巴赫?汤姆终于笑出声来,双手叉腰,失望地看着地上的一小堆报纸。他突然想起《名人录》,于是穿过走廊,来到位于塔楼充当小图书馆的房间。汤姆抽出《名人录》,却找不到约翰·皮尔森的条目,他又查阅比英国版《名人录》发行更早的《美国名人录》,仍然一无所获。两本书都是大约五年前出版的,约翰·皮尔森大概属于将媒体拒之门外的那类人。

海洛伊丝第三遍演奏的创意曲以细腻响亮的和弦结束。

那个叫比利的男孩会再来找他吗?汤姆认为会的。

吃完午餐,汤姆开始练习弹斯卡拉蒂的作品。现在他能专心练半个多小时,中途不去花园休息,而几个月前,他只能坚持十五分钟。罗杰·勒佩蒂是个年轻人,又高又胖,鬈发,戴一副眼镜,汤姆觉得他的样子像法国版的舒伯特。勒佩蒂说干园艺会弄伤钢琴家或大键琴家的手,汤姆也只好做出让步,虽然没有放弃园艺,但是把修剪苗根等粗活留给了他们的兼职园丁亨利,当然,他的志向也不是成为一个职业大键琴家。反正人生就是这样,处处都得妥协。

下午五点十五分,罗杰·勒佩蒂说道:“这里是连音,弹大键琴时,手指要使点力气才弹得出连音——”

电话铃声响起。

汤姆一直想弹得张弛有度,把这首简单的曲子弹好。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对罗杰说有事离开一下。海洛伊丝上完了课,正在楼上梳妆打扮,准备去父母家。汤姆拿起楼下的电话。

楼上的海洛伊丝先接的电话,正跟对方用法语交谈,汤姆听出是比利的声音,便打断他们。

“雷普利先生,”比利说,“我去了趟巴黎,调查——那个收容所的事儿——挺有意思的。”男孩听起来有些害羞。

“你找到啥了吗?”

“不多——但我想你会感兴趣——如果你今晚七点左右有空的话——”

“今晚,没问题。”汤姆说。

汤姆还没来得及问男孩怎么过来,电话就挂断了。嗯,反正他之前来过。汤姆活动活动肩膀,走到大键琴旁。他端坐在琴凳上,希望自己这一次能把斯卡拉蒂的小奏鸣曲演奏得更令人满意。

罗杰·勒佩蒂说他弹得很流畅,这算是难得的好评了。

中午,暴雨渐渐停歇,到傍晚时,花园被澄澈的霞光照得明亮清爽。海洛伊丝正准备出门,说她半夜之前回家。开车去尚蒂伊镇要一个半小时,她和母亲晚餐后会拉拉家常,而她父亲最迟十点半就上床睡觉。

“你见过的那个美国男孩今晚七点来,”汤姆说,“叫比利·罗林斯的。”

“噢,前几天晚上那个。”

“我会请他吃点东西,你回来时,他可能还没走。”

这种事不重要,海洛伊丝显得无动于衷。“再见,汤姆!”她拿起长茎雏菊加一支红牡丹配成的花束,花期将尽,花瓣蔫蔫的。怕万一天气变坏,她在裙子和衬衫外罩了一件雨衣。

汤姆正在听七点的新闻,大门的铃声响起。他告诉过安奈特太太,说七点钟有一位访客。汤姆在客厅拦住她,表示自己去开门就好。

比利·罗林斯步行走过大门和前门之间的碎石路。他穿了灰色法兰绒裤子,配衬衣和外套,胳膊下夹着一个拿塑料袋包裹的扁扁的东西。

“晚上好,雷普利先生。”他笑着说。

“晚上好,快请进。你怎么来的,这么准时?”

“出租车,今天奢侈了一把,”男孩把鞋子踩在门垫上蹭了蹭,“这是给你的。”

汤姆打开塑料袋,抽出一张由费舍尔-迪斯考(3)演唱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唱片,最近才录制发行。“太感谢了,就像那句客套话说的,正合我的心意,但我是真心的,谢谢你,比利。”

和那天晚上不一样,男孩今天穿得干净整齐。安奈特太太走进来,问他们需要什么。汤姆介绍俩人认识。

“坐吧,比利,要喝啤酒还是别的?”

比利坐到沙发上,安奈特太太去拿啤酒放在饮料小推车上。

“我妻子看望她父母去了,”汤姆说,“每周五晚上都会去。”

安奈特太太在帮汤姆调金汤力鸡尾酒,配上一片柠檬。事儿越多,安奈特太太越来劲,汤姆对她调的酒水也挺满意。

“你今天上了大键琴课?”比利注意到琴盖开着,上面摆了乐谱。

汤姆说是的,弹了斯卡拉蒂,他妻子弹的巴赫的创意曲。“比在下午打桥牌有趣多了,”汤姆庆幸比利没让他现场弹奏一曲,“说说你的巴黎之行吧——咱们四条腿的朋友们怎么样?”

“好的,”比利把脑袋往后仰,似乎在考虑该怎么开头,“我星期三整个上午都忙着打听是不是真有那个动物收容所。我去过咖啡馆,还去过一处停车场,那儿的人说之前也有人来打听过——我甚至问了维诺镇的警察,他们说从来没听说过那个地方,在详细地图上都找不到。我又问了附近的一家大酒店,他们也从没听说过。”

男孩说的也许是大维诺酒店,每次提到这个名字,汤姆都会联想到“大玩乐”,似乎里面的客人都是好色之徒。汤姆皱了皱眉。“看样子,星期三上午把你忙得够呛。”

“那可不,而且下午也很忙,每天我得给布婷太太干五六个小时的活儿。”他喝了一大口啤酒,“昨天星期四,我去了巴黎,到了十八区,从阿贝斯地铁站开始找,一直找到皮加勒广场。我去邮局问有没有二百八十七号邮政信箱,他们说信息不对外公开,我还问收信人叫什么名字,”比利微微一笑,“我当时穿着工作服,说要捐十法郎当动物救助基金,没邮箱地址,就没法捐。要是你看到他们的眼神,肯定也会认为我才是个骗子!”

“你问对邮局了吗?”

“谁知道呢,十八区的邮局我总共跑了四家,但都不肯告诉我是不是有二百八十七号信箱,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打算——”说到这里,比利看着汤姆,似乎要对方猜他接下来做了什么。

汤姆一时猜不出。“怎么弄?”

我买了纸和一张邮票,到附近的咖啡馆,写了封信给收容所,信上说:“亲爱的所长,你们的收容所纯属子虚乌有,我是众多受骗人中的一位——”

汤姆点点头,表示欣赏男孩的做法。

“‘——我已经联合其他被骗的好心人,就等着警察去敲你们的门吧。’”比利身子前倾,得意地想笑出声来,却又努力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他的脸颊绯红,皱着眉,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我告诉他们,邮箱地址有人监视。”

“棒极了,”汤姆说,“给他们敲敲警钟。”

“我还真在一家可疑的邮局外面晃来晃去,我问一位柜台小姐,客户多久来取一次信?她不肯告诉我。法国人都这脾气,事不关己,倒不是说她真的想保护客户的利益。”

汤姆当然能体会。“你怎么这么了解法国?而且你的法语讲得也不错,是吧?”

“噢,学校里教过,而且几年前的夏天,我——我们一家来法国度假,在南部。”

汤姆觉得男孩来过法国很多次,说不定从五岁就开始了。普通的美国高中学不到一口地道法语。汤姆又从饮料小推车上拿了一瓶喜力啤酒,打开后放到咖啡桌上。他决定赌一把。“你有没有听说一个叫约翰·皮尔森的美国人去世的消息,大概一个月前?”

男孩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像是在努力回忆。“好像是——在哪儿听说过。”

过了一会儿,汤姆又说:“他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失踪了,名字叫法兰克,家里人很担心。”

“哦?——我不太清楚。”

男孩的脸色是不是变得更白了?“我在想——你可能就是那个孩子。”汤姆说。

“我?”男孩身子前倾,手里端着啤酒,避开汤姆的视线,眼睛盯着壁炉,“如果是的话,我还去当什么园丁——”

足足沉默了十五秒钟,男孩没有再说话。“咱们来听你买的唱片,好吧?你怎么知道我爱听费舍尔-迪斯考?是因为大键琴吗?”汤姆笑着岔开话题,打开放在壁炉左边架子上的高保真音响。

琴声悠扬,然后传来费舍尔-迪斯考轻柔的男中音,唱的德语歌词。汤姆顿时精神一振,感觉心情舒畅,他回想起昨晚在收音机里听到的糟糕的男中音,不禁哑然失笑。那是一位英国歌手唱的英文歌曲,听起来像一头垂死的水牛在痛苦呻吟,而且还是四脚朝天陷在泥地里的水牛。歌词讲述了某人多年前爱过却依依惜别的康沃尔郡美丽少女,但从歌手老气横秋的嗓音来看,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了。汤姆突然笑出声来,这才意识到自己紧张得过了头。

“什么事儿那么好笑?”男孩问。

“我想到了自己为一首艺术歌曲取的名字,叫《自打周四下午,我变得魂不守舍,因为我打开歌德诗集,翻出一张旧的洗衣单》,用德语更传神。”

男孩也大笑起来——他也一样紧张吧?他摇摇头说:“我不太懂德语,但确实很好笑。魂不守舍!哈哈!”

美妙的音乐继续回荡在耳边,汤姆点燃一根高卢牌香烟,在客厅里慢慢地踱着方步,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要不要跟男孩摊牌,查看他的护照或者别的东西,比如别人寄给他的信,一劳永逸地把事情搞清楚?

一首歌唱完了,男孩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不想听完整张唱片。”

“行。”汤姆关掉唱机,把唱片装进封套。

“你刚才问我——那个人叫皮尔森?”

“是的。”

“如果我说——”男孩压低音量,生怕房间里还有别人或者在厨房的安奈特太太听见,“我就是他离家出走的儿子呢?”

“噢,”汤姆平静地说,“我会认为这是你的私事,如果你打算躲在欧洲——隐姓埋名——这么干的人多得是。”

男孩的表情轻松了些,嘴角抽动了一下,他又变得沉默,把喝了一半的啤酒杯捧在手心里转来转去。

“就是家里人挺担心的。”汤姆说。

安奈特太太走进房间。“不好意思,汤姆先生,你们需要——”

“好的,”汤姆回答,安奈特太太是打算问他要不要准备两个人的晚餐,“留下来吃点东西,怎么样,比利?”

“我很乐意,谢谢。”

看着男孩,安奈特太太满眼都是真诚的笑意。她喜欢客人,也喜欢让客人开心。“再过十五分钟可以吗,汤姆先生?”

安奈特太太离开客厅后,男孩把身子挪到沙发边缘,问道:“趁着还没有天黑,能去看看你的花园吗?”

汤姆站起身。两人穿过打开的落地窗,走下几级台阶,来到草坪。太阳正沉到地平线的左侧,从松树背后射出橘色和粉红色的光线。男孩原本打算避开安奈特太太的耳目,但此时此刻,他似乎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

“花园的布局不错,有格调。挺好的——又不至于太正式。”

“我可不敢抢设计师的功劳,原本就是这样子,我只负责打理。”

男孩弯下腰,欣赏还没有开花的虎耳草,他居然讲得出名字,让汤姆很吃惊。随后他又把注意力转向花房。

花房里有各种颜色的叶子、盛开的花和植物,全都栽种在湿度适宜、肥料充足的土壤里,等着送给亲朋好友。男孩很享受地深吸了一口气。他真的是约翰·皮尔森的小儿子吗?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如果哥哥不成器,随时准备接手父亲留下的家族企业?已经到了隐蔽的花房,他为什么还不说出实情?男孩凝视着一个个花盆,轻轻地用指尖摸着植物。

“咱们回去吧。”汤姆有些不耐烦。

“遵命,长官。”男孩仿佛觉得自己做了件错事,挺直身子,跟汤姆走出花房。

都什么时代了,难道还有学校规定学生用“遵命,长官”来回答问题?是军校吗?

他们坐在客厅的凹室吃晚餐,主菜是鸡肉加汤团。男孩下午打来电话后,汤姆就吩咐安奈特太太开始和面。这种美式汤团是汤姆教安奈特太太做的,再配上佐餐的蒙塔榭葡萄酒,很合男孩的胃口。他客气地询问海洛伊丝的情况:她父母住在哪儿,是什么样的人?汤姆克制住自己,没有向他袒露对普利松夫妇的真实感受,尤其是对海洛伊丝父亲的不满。

“你的——安奈特太太会讲英语吗?”

汤姆笑着说:“她连‘早上好’都不会用英语讲。我猜她不喜欢英语。怎么了?”

男孩舔了舔嘴唇,把身子靠过来。两人之间隔着一米宽的餐桌。“如果我告诉你,我就是你之前提到过的那个——法兰克。”

“嗯,你已经问</a>过了。”汤姆发现法兰克有点醉了。这样更好!“你到这儿来——只是想离开家一阵子?”

“是,”法兰克认真地说,“你不会告发我吧?”他的声音轻得听不见,努力地盯着汤姆,但眼神已经开始迷离。

“当然不会,你可以相信我,你出走也许有自己的理由——”

“没错,我想换一种生活方式,”男孩打断他,“也许为了——”他欲言又止,“我很抱歉就这样离家出走,可是——可是——”

汤姆感觉法兰克只讲出了一部分实情,但是今晚只能到此为止了。在酒精的作用下,一个人的确可能吐露真言,尤其是像法兰克·皮尔森这样的年轻人,能编造的谎话毕竟有限。“聊聊你的家人吧,有人叫小约翰吗?”

“有,约翰尼,”法兰克转着葡萄酒杯的杯柄,眼睛盯着餐桌中央,“我拿了他的护照,从他房间里偷的,他满了十八,就快十九了。我能模仿他的签名——还行,看不出来。我之前没试过——谁知现在能派上用场。”法兰克沉默片刻,摇了摇头,脑子里似乎有些乱。

“你从家里跑出来后,做了些啥?”

“我搭飞机到伦敦,在那儿待了——大概五天,然后到了法国。巴黎。”

“哦——你的钱够吗?没有伪造旅行支票?”

“噢,没有,我拿了些现金,两三千块。从家里拿钱很容易,我会开保险柜。”

这时,安奈特太太走进房间收盘子,并端来加生奶油的野莓酥饼。

“约翰尼呢?”安奈特太太离开后,汤姆继续追问。

“约翰尼在哈佛念书,现在放暑假了。”

“你家住在哪儿?”

法兰克的眼珠转了转,似乎在思考该讲哪一个家。“你是指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那栋房子?”

“葬礼是在缅因州办的,对吧?我好像记得。你是从缅因州的家出走的?”听到这个问题,男孩显得很惊讶,这让汤姆感到诧异。

“对,是肯纳邦克波特,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去那儿,葬礼也在那儿举行——是火葬</a>的。”

汤姆很想问他,他父亲是自杀的吗,又觉得这种问题太肤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改口道:“你母亲怎么样?”语气亲切得像是法兰克妈妈的老相识,顺便关心她的健康。

“噢,她——她很漂亮,虽然四十多了。她有一头金发。”

“你和她处得好吗?”

“当然,和我父亲比起来,她比较开朗。她喜欢社交,关注政治。”

“政治?哪一类?”

“共和党的事儿。”法兰克望着汤姆发笑。

“我记得她是你父亲的第二任太太。”汤姆记得讣文里提过。

“是的。”

“你没有告诉母亲自己在哪儿吗?”

“没有,我留了张字条,说要去新奥尔良,因为他们知道我喜欢那儿。我之前住过蒙特莱昂酒店——一个人。我从家里走到的公交车站,不然司机尤金会送我到火车站,这样他们就知道我没去新奥尔良了。我只想独自出行,所以先去了班戈市,然后到纽约,再搭飞机来这儿——我能抽一根吗?”法兰克从银杯里拿了一根烟,“我家里人肯定给蒙特莱昂酒店打过电话,发现我不在那儿,所以才——我知道,我偶尔也买《论坛报》,在报上读到了。”

“你在葬礼结束后多久离开家的?”

法兰克努力回忆准确的时间。“一个星期,也可能是八天后。”

“你为啥不给母亲发个电报,说你在法国,一切平安,想再多待一阵子?成天躲来躲去,是不是很烦人?”但汤姆转念一想,法兰克也许觉得捉迷藏的游戏很有趣。

“现在,我不想和他们有任何来往。只想一个人,自由自在。”他说得很坚决。

汤姆点点头。“至少现在我知道你的头发为啥竖起来了,你以前是把头发梳到左边。”

“没错。”

安奈特太太端着咖啡托盘走进客厅。法兰克和汤姆站起身来,后者瞄了一眼手表,还不到十点。法兰克·皮尔森凭什么相信汤姆·雷普利会同情他?就因为男孩也许读过报上关于雷普利的消息,知道他声誉不佳?法兰克是否也干过坏事?也许杀了自己的父亲,把他推下了悬崖?

“啊——嗯。”汤姆随意哼了两声,朝茶几走去时,摇晃了一下腿。真是个怪异的念头,他第一次产生这种念头吗?汤姆也不清楚,反正他打定主意,说还是不说,什么时候说,都由男孩自己决定。“来喝咖啡。”他邀请法兰克。

“你希望我告辞吗?”法兰克问,他看见汤姆瞄了瞄手表。

“不,不,我在想海洛伊丝。她说半夜前要回来,不过现在离半夜还有很长时间。坐吧。”汤姆从饮料小推车上拿起一瓶白兰地。法兰克今晚讲得越多越好,汤姆可以送他回去。“干邑白兰地。”汤姆其实不喜欢喝白兰地,他先倒了一杯给法兰克,又给自己斟了同样多的酒。

法兰克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我会在你太太回家前告辞。”

汤姆想,海洛伊丝会是又一个可能识破法兰克身份的人。“遗憾的是,他们肯定会扩大搜索范围,法兰克。他们不知道你已经到法国了吗?”

“我不清楚。”

“坐下吧。他们一定知道。等他们找完巴黎,就会来莫雷这样的小镇。”

“只要我穿旧衣服,打工——再改名换姓,他们就找不到。”

绑架,汤姆想。接下来可能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汤姆不想告诉法兰克盖提家的儿子被绑架的案子。案发后,警方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可盖提家的儿子仍然音讯全无,绑匪剪下他一只耳朵的耳垂,以证明肉票在他们手上,最终盖提家支付了三百万美元赎金,才把儿子领回家。法兰克·皮尔森也是抢手货,绑匪们找人的本事比一般人强多了,要是他们认出他来,设局赚赎金,比把他交给警方更有利可图。汤姆问:“为什么你要拿哥哥的护照呢?你没办护照?”

“有,还是本新的,”法兰克已经回到刚才坐的沙发角落,“我不知道,也许因为他年龄大些,感觉比较安全。我们俩长得有点像,不过他的头发颜色更金。”法兰克羞愧地咧了咧嘴。

“你和约翰尼合得来吗?你喜不喜欢他?”

“当然。”法兰克看着汤姆。

汤姆觉得他的回答发自内心。“你和父亲处得好吗?”

法兰克朝壁炉方向望去。“不好说,因为——”

汤姆等他平复心情。

“起初,他希望约翰尼对皮尔森感兴趣——我是指公司,然后又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约翰尼没考上哈佛商学院,或者他根本就不想去那儿。约翰尼的兴趣是摄影。”说这话时,法兰克像是在讲一件怪事,瞅了汤姆一眼,“所以父亲开始把我作为培养对象,这——大概是一年多以前的事儿,我一直下不了决心,因为这是个大事儿——做生意,你知道的,我为啥要——把自己的一生耗在这上面。”法兰克的棕色眼睛里闪过一丝愤怒。

汤姆一言不发。

“所以——说句老实话——也许我和父亲处得不是很好。”法兰克端起咖啡杯。他还没喝白兰地,也许用不着了,他已经打开了话匣子。

好几秒钟过去了,法兰克没有再说话,汤姆忍不住心生怜悯,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悲伤的故事。汤姆说:“我注意到你刚才在看德瓦特的画,”他朝壁炉上方的《椅子上的男人》点了一下头,“你喜欢吗?那是我最钟爱的一幅。”

“这幅我不知道,我知道那幅——在图录上见过。”法兰克扭头瞟了一眼左肩上方的画。

他指的是《红色椅子》,德瓦特的真迹。汤姆马上反应过来,男孩也许看过巴克马斯特画廊近期的图录,画廊努力把伪作剔除出了作品名单。

“有些画真的是仿品吗?”法兰克问。

“我不知道,”汤姆尽量露出真挚的表情,“从来没有证实过。是的。我记得德瓦特本人去伦敦鉴定过几幅。”

“对,我猜你当时也在场,你不是认识画廊的人吗?”听到这儿,法兰克顿时来了精神,“我父亲也有一幅德瓦特。”

汤姆很庆幸能稍稍换一下话题。“哪一幅?”

“叫《彩虹》,你听说过吗?米黄色打底,上面有一道彩虹,几乎全是红色,画得又朦胧又不齐整,根本看不出是哪座城市,是墨西哥城,还是纽约?”

汤姆清楚那幅画,是伯纳德·塔夫茨仿的赝品。“我知道,”汤姆说话时的表情像是在回味一幅精美的真迹,“你父亲喜欢德瓦特?”

“谁不喜欢呀?他的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我的意思是,带着人情味儿,现代派绘画中经常缺这种东西——我的意思是,有些人就喜欢这种温暖。弗朗西斯·培根的画笔调粗犷、真实,这幅画也是,虽然画上只有几个小姑娘。”男孩扭头看着左上方坐在红色椅子上的两个姑娘,她们身后似乎燃起一团红色的火焰。就主题而言,绝对算得上一幅“温暖”的画作,但汤姆知道,法兰克指的是德瓦特温暖的笔法,这可以从他用重复的线条勾勒出的人物身体和面部看出来。

汤姆有一点失落的感觉,因为男孩似乎不怎么欣赏《椅子上的男人》,男子和椅子都没有被颜料“点燃”,但笔调同样温暖,只是这一幅是仿品,所以深得汤姆的偏爱。幸好法兰克没问起画的真伪,要是他问了,就表明他听到过或读到过什么消息。“看样子你喜欢油画。”

法兰克扭扭捏捏地说:“我很喜欢伦勃朗(4),信不信由你,我父亲有一幅伦勃朗的画,锁在一个保险柜里,我偷偷瞧过几次,不是很大,”法兰克清了清嗓子,坐端正,“要只是图个乐子的话——”

这就是绘画的意义呀,汤姆心想,虽然按照毕加索的说法,画是反对战争的武器。

“我喜欢维亚尔和勃纳尔(5),他们的作品画面温馨,但这种现代的东西,抽象派,也许以后我才看得懂。”

“所以至少你和你父亲有共同点,都喜欢油画。他带你去看画展吗?”

“哦,我去过,没错,我喜欢逛画展。我记得那时我才十二岁,但从我五岁开始,父亲就坐轮椅了。有人冲他开枪,你知道吧?”

汤姆点点头,突然冒出一个疑问,约翰·皮尔森在轮椅上坐了十一年,那法兰克母亲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呢?

“都是因为生意,赚钱的生意,”法兰克的语气中带着嘲笑,“我父亲知道谁是幕后黑手,是另一家食品公司,他们雇的杀手,但他从来没有起诉对方,要不然他的下场会更惨。你明白吗?美国就是这样。”

汤姆心领神会</a>。“尝尝白兰地吧,”男孩拿起酒杯,抿了一口,皱皱眉,“你母亲现在住哪儿?”

“缅因州吧,我猜,也可能在纽约的公寓,我不清楚。”

汤姆想再试探一次,看法兰克会不会改变心意。“给她打个电话吧,两个地址的号码你肯定都知道,电话就在那儿,”靠近前门的桌子上放着一部电话,汤姆站起身,“我去楼上,免得打扰你们通话。”

“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现在在哪儿,”法兰克看汤姆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实在要打电话,我只打给一个姑娘,但就算是她,我也不会透露我人在哪儿。”

“哪个姑娘?”

“特瑞莎。”

“她住在纽约?”

“嗯。”

“你为啥不打给她?她不担心吗?你不用告诉她自己在哪儿。我可以上楼去——”

法兰克慢慢摇了摇头。“她说不定猜得出我是从法国打的,我不能冒这个险。”

他是因为这个姑娘才离家出走的吗?“你有没有告诉特瑞莎你要走?”

“我告诉她我打算出门玩几天。”

“你跟她吵架了吗?”

“没有啦,怎么会。”幸福的笑容慢慢爬上法兰克的脸颊,他露出一种梦幻般的表情,汤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表情。男孩看了下手表,站起身来。“不好意思。”

才十一点,但汤姆知道法兰克不希望海洛伊丝再次见到他。“你有特瑞莎的照片吗?”

“有!”他把手伸进外套的内侧口袋,掏出皮夹,幸福的表情再次浮现,“这一张,我最喜欢的,虽然是用拍立得拍的。”他递给汤姆一张方形小照片,照片放在尺寸刚好合适的透明封套里。

汤姆看见一个棕色头发的姑娘,有灵动的眼眸,抿着嘴,眯着眼,笑得很俏皮。她的头发又直又亮,不太长,从表情上看,不像在搞恶作剧,笑容发自内心。她似乎刚好在跳舞,被拍了一张快照。“真漂亮。”汤姆说。

法兰克一言不发,开心地点点头。“您能开车送我回去吗?这双鞋子虽然舒服,但是——”

汤姆笑着说:“小事儿一桩。”法兰克穿一双黑色古驰皱皮软帮鞋,擦得锃亮,棕褐色哈里斯花呢外套带有别致的菱形花纹,是汤姆也会选择的款式。“我去看看安奈特太太是不是还没睡,给她说一声我要出门,待会儿回来。她容易被车子吵醒,不过她应该正在等海洛伊丝回家。想上厕所的话,你可以用楼下的厕所。”汤姆冲前厅的一扇小门努了努嘴。

男孩上厕所去了,汤姆穿过厨房,走向安奈特太太的房间,透过门缝,他发现房间里已经关了灯。汤姆在电话桌前草草写了张字条:“开车送朋友回家,约十二点回来。T.”他把字条放在楼梯的第三级台阶,海洛伊丝肯定能看到。

* * *

(1) 法兰克·辛纳特拉(Frank Sinatra,1915—1998),美国歌手、影视演员、主持人。

(2) 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1905—1976),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美国企业家、飞行员、电影制片人、导演、演员。

(3) 狄特里希·费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1925—2012),德国最为知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几乎参与了所有德国古典音乐独唱与钢琴的录音,其唱片成为其他演唱家学习的范本。

(4) 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荷兰画家,欧洲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5) 维亚尔(édouard Vuird,1868—1940)和勃纳尔(Pierre Bonnard,1867—1947),二者均为法国纳比派画家,强调绘画的主观性与装饰性。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