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伊苏利亚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毁坏圣像运动持续——尼斯福鲁斯篡位——阿拉伯帝国军队席卷拜占庭帝国——尼斯福鲁斯一世军队被偷袭——头骨酒杯——保加利亚人围攻君士坦丁堡——利奥五世重创保加利亚人——利奥五世被刺杀——撒拉逊人攻占克里特岛——摩尔人占领西西里岛——阿摩利阿姆被屠城——金狮——狄奥斐卢斯挑选皇后——毁坏圣像运动的终结——酒鬼米海尔三世——巴西尔一世编纂法典——迫害保罗派
虽然伊苏利亚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毁坏圣像运动引发的冲突远未平息。君士坦丁六世下台后,这种冲突注定会以一种温和的形式持续半个多世纪。冲突双方依旧是官僚阶层和亚洲各省——毁坏圣像运动的赞成者,以及神职人员和欧洲各省——“偶像的奴隶”。(1)因此,有趣的是,在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东部地区的皇帝一出生便坐拥皇位,但伊苏利亚王朝所秉持的毁坏圣像的倾向依然盛行。而圣像崇拜者只有在欧洲军团,即马其顿的巴西尔家族篡夺皇位时,才会最终取得胜利。
财政大臣尼斯福鲁斯——后来的尼斯福鲁斯一世是东方的亚洲人。他推翻了伊琳娜女皇的统治,轻而易举就获得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权。他的祖先是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王子,在穆罕默德崛起时,被驱逐出境,后来和家人一直居住在小亚细亚。对于尼斯福鲁斯一世反对伊琳娜女皇恢复偶像崇拜一事,我们并不意外,因为尼斯福鲁斯一世本身就是毁坏圣像运动的赞成者。他虽然没有像利奥三世那样迫害圣像护卫者,但也没有给予他们任何鼓励。有鉴于此,我们发现,在编写历史时,10世纪的僧侣们用了最龌龊的语言来描述尼斯福鲁斯一世的性格,但这也在情理之中。据说,尼斯福鲁斯一世是一个伪君子、压迫者和守财奴。但他执政九年,我们却找不到任何明显的证据表明他有这种倾向。作为统治者,他并不走运。尽管他轻而易举就平息了几位将军的阴谋叛乱,但他主导的对外战争却很不顺利。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哈伦·拉希德率兵席卷了整个拜占庭帝国,甚至远至安卡拉,对亚洲各省造成了极大破坏。面对哈伦·拉希德,尼斯福鲁斯一世无法摆脱厄运。他签署了不平等的和平协议,支付了巨额战争赔款。但等待尼斯福鲁斯一世的是一场更大的灾难。811年,尼斯福鲁斯一世发起了对保加利亚人的进攻,目的是惩罚保加利亚国王克鲁姆入侵色雷斯。在这场战役中,拜占庭军队赢得了胜利,并洗劫了保加利亚 狄奥斐卢斯
圣像崇拜者将狄奥斐卢斯在与撒拉逊人的战争中所遭受的一切看作是上帝对他恶劣行径的严惩。在狄奥斐卢斯第一次与撒拉逊人的战争中,他攻陷并烧毁了阿拉伯帝国哈里发莫塔西姆非常看重的萨佩特拉镇(3)。狄奥斐卢斯的胜利令莫塔西姆极其愤怒,并由此导致了他与狄奥斐卢斯的不共戴天之仇。莫塔西姆发誓要摧毁狄奥斐卢斯最珍视的城镇来报复他。莫塔西姆集结了一支阿拉伯军队。自717年围攻君士坦丁堡以来,撒拉逊人此次集结的军队是规模最大的。莫塔西姆带着十三万人从塔苏斯出发。如果传说属实,那么他们每个人的盾牌上都写有“阿摩利阿姆”一词。阿摩利阿姆是狄奥斐卢斯的诞生地。他的祖先也来自阿摩利阿姆。因此,莫塔西姆发誓要将阿摩利阿姆洗劫一空。莫塔西姆的一支军队打败了御驾亲征的狄奥斐卢斯;另一支军队由莫塔西姆亲自率领,直取阿摩利阿姆。经历了五十五天的英勇战斗,阿摩利阿姆最终陷落。三万居民遭到屠杀;城镇遭到焚毁。之后,莫塔西姆班师回朝,对此番复仇心满意足。在这次极其危险的侵袭中,狄奥斐卢斯遭受了巨大损失。但此后,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一直难分胜负,拜占庭帝国因而没有再遭受更大灾难。
除了迫害圣像崇拜者以及发动与莫塔西姆的战争外,史料还记载了狄奥斐卢斯的一些其他事迹。长期以来,狄奥斐卢斯因为喜好华丽的陈设被人们熟知。在所有拜占庭皇帝中,狄奥斐卢斯似乎是最喜欢金银制品、宝石和刺绣的一个。他的金悬铃树是拜占庭人谈论的焦点,而他宝座脚下的金狮内部机械设计巧妙。金狮可以站起身来,像真狮一样咆哮,的确是传世珍宝。
还有一点不该隐瞒,那就是狄奥斐卢斯的第二次婚姻经历非同寻常。当时,狄奥斐卢斯不打算再做鳏夫。于是,他吩咐欧佛洛绪涅太后召集所有漂亮的拜占庭贵族女孩儿到她那里,而他则从中选一位做为自己的妻子。像帕里斯那样,狄奥斐卢斯手里拿着一个金苹果。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美丽的艾卡西亚。但走近艾卡西亚时,狄奥斐卢斯却引出了“大部分邪恶都是女人带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尴尬话题。因为他还没有想到更好的话题就开始了对话。艾卡西亚反驳他:然而大部分美好也是她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显而易见,艾卡西亚的回答令狄奥斐卢斯感到不安。于是,他继续往前走,二话没说就将金苹果给了另外一位美女狄奥多拉。而正是这个仓促的选择开启了接下来的悲剧。狄奥多拉是一位忠诚的圣像崇拜者。后来,她利用自己所有的影响力来反对丈夫狄奥斐卢斯的宗教观点。
狄奥斐卢斯挑选妻子
842年,狄奥斐卢斯驾崩——当时他还很年轻。皇位传给了他的独生子——年仅三岁的米海尔。年轻的太后狄奥多拉摄政。丈夫狄奥斐卢斯刚一入土,狄奥多拉太后就开始着手废除狄奥斐卢斯生前的政策。在僧侣和君士坦丁堡民众的掌声中,她宣布毁坏圣像运动已经结束,还召回被放逐的圣像崇拜者,罢免了曾效忠狄奥斐卢斯的大教长约翰——反对圣像崇拜的领军人物。新统治开始后的三十天内,君士坦丁堡所有教堂的墙壁上又出现了各种画像。反对圣像崇拜的人们似乎被弄得措手不及,但并未做出抵抗。因此,狄奥多拉太后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迫害他们。最终,反对圣像崇拜的人们只不过失去了权力,但至少保存了性命。双方的长期斗争带来了一个永久性的结果,那就是东方教会在圣像问题上做出了妥协。除了绘画和镶嵌画作品,雕像再也没有出现在教堂这些做礼拜的地方。显而易见,人们认为现实中的宗教神像体现的大多是异教崇拜,并且这些神像也没有违反宗教禁忌,只不过是人们对过往圣人的虔诚纪念。但拜占庭人对这些神像的崇拜几乎变得和偶像崇拜一样疯狂,并且演变出许多荒唐的迷信形式。
狄奥多拉
狄奥多拉将精力全部放在了宗教事务上,而将教育幼子的任务交给了她的弟弟巴达斯。之后,巴达斯协助狄奥多拉一起摄政,后来又被加冕为“恺撒”。巴达斯生性鲁莽,缺乏责任心。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成人的米海尔三世也染上了巴达斯酗酒贪杯和荒淫无度的恶习。米海尔三世一向随心所欲。二十一岁之前,他就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嗜酒狂。在历史记</a>载中,他留下了“酒鬼米海尔”这个不光彩的绰号。成年后有段时间,米海尔三世对舅舅巴达斯极其不满。为了更为所欲为,最终他杀了自己的舅舅。巴达斯被杀后,米海尔三世的酗酒放荡变得更加令人发指。如果不是拜占庭帝国的大臣们工作组织能力十分出色,拜占庭帝国肯定早已经土崩瓦解。不久之后,米海尔三世厌倦了国事和案牍工作——这让他无法醉心于饮酒作乐。于是,他任命自己的好友马其顿人巴西尔为共治皇帝。多亏了米海尔三世的青睐,巴西尔才能当上皇室大管家。巴西尔从最底层开始晋升。据说,最初服侍米海尔三世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一介马夫。巴西尔具有出色的处世能力,再加上他不受周边奢侈淫靡环境的影响,因而赢得了米海尔三世的赏识,成了第一个皇室大管家,后来又成为恺撒。巴西尔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在面具下,他隐藏着最贪婪的野心。得知自己的酒鬼恩人米海尔三世受到所有拜占庭人的蔑视时,他居然厚颜无耻地策划了对米海尔三世的谋杀。在一次纵情狂欢后的昏睡中,米海尔三世遭到刺杀。于是,出身低微的巴西尔夺取了拜占庭帝国皇位,堂而皇之地称帝,史称“巴西尔一世”。
米海尔三世
人们可能认为拜占庭帝国会拒绝接纳巴西尔一世。他依靠酒鬼米海尔三世爬上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恩将仇报,篡位弑君。但奇怪的是,巴西尔一世注定要成为君士坦丁堡有史以来最长王朝的开国君主。由于他之前的不光彩经历,人们没有料到他最终会成为一名十分优秀的统治者。在自己的权力和学识不足时,他能够利用他人获得成功。巴西尔一世堪称幸运。
巴西尔一世因编纂拜占庭帝国法典而闻名于世。正如利奥三世编纂的《法律选编》取代了查士丁尼一世编纂的法律著作一样,拜占庭帝国法典取代了伊苏利亚王朝的《法律选编》。巴西尔一世的《大教堂》及他的儿子利奥六世所做的补充共同组成了拜占庭帝国的法典。该法典一直沿用到拜占庭帝国灭亡,并且中间再未编纂修订过。
巴西尔一世出生于欧洲。与以往的亚洲皇帝不同,他是个正统的圣像崇拜者。他对保罗派教徒进行了无情的迫害。保罗派被指控为信奉摩尼教的亚洲异教徒,甚至连那些赞成毁坏圣像运动的皇帝们也一样不愿容忍保罗派。迫于巴西尔一世的压迫,保罗派中许多人越过阿拉伯帝国边界,向穆斯林寻求庇护,并依靠烧杀抢掠维持生计。
867年到886年,即巴西尔一世执政期间,在拜占庭帝国对外事务中,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丢失西西里岛一事。自米海尔二世时代起,非洲的撒拉逊人就已经在西西里岛站稳脚跟。878年,他们又攻占了锡拉库扎港(4)。
* * *
(1) “偶像的奴隶”,对偶像崇拜者不公的蔑示用语。——原注
(2) 与拜占庭皇帝尼斯福鲁斯一世同名。
(3) 据说这里要么是哈里发莫塔西姆的出生地,要么是他母亲的出生地。——原注
(4) 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