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利奥三世的改革——毁坏圣像运动的起源——迷信之风愈演愈烈——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圣像崇拜——毁坏圣像运动引发暴乱——拜占庭帝国重生——“科普罗尼穆斯”君士坦丁五世——伦巴 797年,伊琳娜认为取代儿子君士坦丁六世的时机已经成熟。反叛者们遵照她的命令逮捕了年轻的皇帝君士坦丁六世,刺瞎了他的双眼,并在君士坦丁六世的支持者营救他之前将他关进了修道院。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就此结束。但变成盲人修士后,君士坦丁六世又活了多年,见证了不少于五位继任者的终结。
蛇蝎心肠的伊琳娜登上拜占庭帝国皇位,史称“伊琳娜女皇”。在篡夺来的皇位上,伊琳娜女皇大约坐了五年。在这期间,她饱受国外战争动乱和国内宫廷阴谋的困扰。令人惊讶的是,她的统治居然能持续这么久。在许多臣民看来,伊琳娜女皇的宗教正统性政策似乎在为她篡夺皇位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赎罪。802年,大司库(3)尼斯福鲁斯争取到一些宦官和朝中大臣的支持,秘密逮捕了伊琳娜女皇,并将她关进了迦勒克岛的一座修道院。没有人为这位邪恶的女皇挺身而出。因此,在风平浪静中,尼斯福鲁斯登上了拜占庭帝国皇位。史称“尼斯福鲁斯一世”。
宴会上的尼斯福鲁斯一世
虽然伊琳娜女皇的统治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值得纪念的,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伊琳娜女皇统治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而这件事成为罗马与君士坦丁堡分裂的标志。自拜占庭帝国成立以来,东西罗马从未断绝过联系。但在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为罗马皇帝,并将一直以来对君士坦丁堡名义上的效忠转移给法兰克王国。君士坦丁五世统治时期,意大利发生了叛乱。自该叛乱后,罗马对君士坦丁堡的效忠成为泡影。教皇实际上听从法兰克国王的指挥。但直到800年,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才出现最后的决裂。毁坏圣像运动为该决裂铺平了道路,而女性掌权又为教皇利奥三世采取分裂行动提供了很好的借口。教皇利奥三世宣称,女性掌权有悖常理,令人憎恶。因此,他肩负着结束该统治的重任。就意大利而言,他要缔造一个新的西方皇帝。当然,该行为不具有合法性。查理曼大帝并非荷诺里和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的正统继承者,但他统治着原来西罗马帝国一半以上的疆域,建立了在当时能与伊琳娜女皇相抗衡的政权。从800年开始,就像拜占庭帝国一样,西罗马帝国重新诞生。在研究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历史时,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用“拜占庭”一词代替“罗马”似乎更方便。
查理曼大帝
* * *
(1) 这里的十字架有别于耶稣受难像。——原注
(2) 蜣螂的意思。
(3) 宫廷内主管财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