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查士丁尼二世与保加利亚人开战——拜占庭帝国惨败——阿卜杜勒·麦利克占领卡帕多西亚——酷吏狄奥多特斯和斯蒂芬纳斯——利昂提乌斯起兵叛乱——查士丁尼二世下台——二十年无政府时期——撒拉逊人占领迦太基——提比略·阿普西玛斯篡位——查士丁尼二世逃出流放地——查士丁尼二世复辟——“你必须践踏狮子和毒舌”——查士丁尼二世的恐怖统治——菲利普科斯篡位——查士丁尼二世被杀——希拉克略王朝灭亡——菲利普科斯、阿纳斯塔修斯二世和狄奥多西三世——利奥三世登基
查士丁尼二世是希拉克略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与我们在拜占庭帝国编年史上见过的任何一位皇帝相比,查士丁尼二世都不太一样。他大胆、鲁莽、冷酷、自私,坚持自己的个性,我行我素。换句话说,他就是暴君再生。登基时,查士丁尼二世才十六岁。在学会怎样治理国家前,他就表现出了随心所欲和独断专权的本性。
在即将步入二十一岁那年,查士丁尼二世与保加利亚人开战。他对保加利亚 菲利普科斯
菲利普科斯取代查士丁尼二世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新皇帝菲利普科斯是贪图享乐之人。他将大把时间用于寻欢作乐,对国家的事务不管不问并任其发展。不到两年,首席大臣阿尔忒弥斯·阿纳斯塔修斯就颠覆了菲利普科斯的统治,登上拜占庭皇帝宝座。史称“阿纳斯塔修斯二世”。菲利普科斯双眼被刺瞎,被迫放弃宫殿享乐,去往修道院苦行修炼。但阿纳斯塔修斯二世推翻菲利普科斯的做法并未取悦军队。不到两年,他被奥斯奎安军区的士兵推翻。拜占庭帝国皇位传给了阿德拉姆的狄奥多西。史称“狄奥多西三世”。狄奥多西三世曾是税务官,受人尊重,默默无闻。相对于前任几位君主,狄奥多西三世显得宽厚仁慈。他只是强迫阿纳斯塔修斯二世接受神谕,然后解除了他的皇位,并未加害于他。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
与此同时,拜占庭帝国的组织机构正在土崩瓦解。“无论是疆域领土还是城市事务,政府都无暇顾及。国家日渐衰落,公民教育逐渐消亡,军纪涣散。”保加利亚人和撒拉逊人重新开始蹂躏拜占庭帝国边境,蚕食鲸吞,逐年推进。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韦尔德不会放弃这样的天赐良机。因此,他开始在叙利亚港口扩军备战。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意图非常明确。没人能阻挡韦尔德,因为主战派的军队此时正卷入阿纳斯塔修斯二世和狄奥多西三世间的内战。拜占庭帝国大城市泰纳、阿美西亚和安条克相继在710年、712年和713年失陷。这几座城市的沦陷标志着撒拉逊人的入侵已经深入拜占庭帝国腹地。到了716年,撒拉逊人已经深入到弗里吉亚,并开始围攻阿摩利阿姆要塞。成功指日可待。这时,那个注定要解救拜占庭帝国命运的人物终于出现了。
他就是来自伊苏利亚的利奥。在过去十年血雨腥风的皇位争夺战中,利奥崭露头角,是为数不多享有盛誉的军事指挥官之一。撒拉逊人围攻阿摩利阿姆时,他是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安纳托利亚军区包括旧卡帕多西亚和利卡尼亚地区。通过诱敌深入——更多的是通过诡计而非武力,利奥解除了撒拉逊人对阿摩利阿姆的围攻。之后,利奥拒绝效忠无能的狄奥多西三世,并向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军。
狄奥多西三世
狄奥多西三世这位不幸的皇帝从一开始就无意觊觎皇位,也不打算让自己的统治永世长存。但他还是让自己的军队同利奥的军队冒险一战。战败后,他召见了大教长、元老院和皇室主要官员,向他们指出,撒拉逊人即将大规模入侵,而内战已经爆发,他自己不愿意继续担负战争重担。经他同意,大会决定为利奥加冕。717年的春天,利奥正式接受拜占庭帝国皇位。史称“利奥三世”。
狄奥多西三世回到自己居住多年的以弗所,毫发未伤。根据他最后的遗言,他死后,坟墓上刻的只有“YriEIA”一词,意为“为自己”。
* * *
(1) 小亚细亚东部的古王国。
(2) 英格兰威廉二世宠幸的大臣。
(3) 理查德·恩普森和埃德蒙·达德利都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重臣。
(4)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Robespierre,1758—1794),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也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雅各宾专政以革命的恐怖政策惩罚罪犯和革命的叛徒,史称“恐怖统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