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9章 新敌人出现:斯拉夫人的到来 (568—602)_拜占庭帝国史

作者:查尔斯·欧曼 字数:7079 更新:2025-01-09 17:28:26

精彩看点

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和莫里斯——正义、慷慨、仁慈和虔诚——伦巴第人入侵——伦巴第平原——罗莎蒙德王后谋杀阿尔博因——伦巴第王国——意大利半岛邦国林立——教皇格列高利——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长期战争——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侵扰拜占庭帝国——落后的斯拉夫人——巴尔干半岛原住居民急剧减少——斯拉夫人大举入侵拜占庭帝国——普利斯库斯抵抗斯拉夫人和阿尔瓦人——莫里斯倒台——《战略》——福卡斯叛乱——莫里斯被处决

在查士丁尼一世驾崩后的三十年里,拜占庭帝国出现了三位统治者,分别是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和莫里斯。几乎与查士丁尼一世的前辈们一样,这三位皇帝年龄成熟,经验丰富,都被认为是最当之无愧的接班人。查士丁,即后来的查士丁二世,是最受查士丁尼一世青睐的侄女婿。多年来,他担任禁卫军首领,一直辅佐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二世在位期间,提比略·君士坦丁,即后来的提比略二世,是夜巡营伯爵——查士丁二世身边的一名高级宫廷将领。提比略二世在位期间,莫里斯任契约军团伯爵,即蛮族雇佣军的首领。这三位皇帝都是有能力的人,也都为帝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学家们一致对查士丁二世的正义、提比略二世的慷慨仁慈和莫里斯的虔诚大加赞扬。但在他们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每况愈下。查士丁尼一世已经使帝国精疲力竭。最终,当莫里斯的统治结束时,一个混乱和灾难的时代到来了。在莫里斯的继任者统治时期,帝国的混乱状态达到了顶峰。

导致帝国灾难的内在原因是544年爆发的大瘟疫。这场瘟疫严重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的国力。更主要的内在原因是查士丁尼一世无休止地征收苛捐杂税。外在原因是北部新兴游牧民族的入侵以及无休无止的波斯战争。皇帝们的美德似乎对帝国帮助不大:查士丁二世的正义使人们敬而远之;提比略二世的慷慨虽然受到爱戴,但耗尽国库;节俭的莫里斯努力填补前几任皇帝耗空的国库,却被人们诟病为贪婪。

提比略二世

6世纪后三十年,拜占庭帝国边疆一直不安宁。拜占庭帝国的敌人主要是来自意大利的伦巴第人(1)、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以及东部的波斯人。

553年,驱逐东哥特人后,拜占庭帝国占领意大利不足十五年——这点毫无争议。之后,新的敌人从北方来犯。他们沿着西哥特人阿拉里克和东哥特人狄奥多里克的路线前来。新的入侵者是伦巴第人。他们之前一直居住在多瑙河中部的匈牙利,经常被视为拜占庭人的朋友而非敌人。但征服了所有近邻后,尚武好战和野心勃勃的伦巴第国王阿尔博因开始觊觎意大利肥沃的平原。东哥特人被驱逐后,意大利驻军严重不足。568年,阿尔博因和他的部族携家带口,赶着牛羊,翻过阿尔卑斯山脉。他们在多瑙河的故土被遗弃在阿瓦尔人的手中。伦巴第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平原,领土一直延伸到波河沿岸。据说,由于大瘟疫和东哥特战争的双重影响,该地几乎无人居住。这片低地曾经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但现在已经荒无人烟。大量伦巴第人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定居下来。他们用自己的名字将该地命名为“伦巴第平原”。长期抵抗伦巴第人的城市只有一个——拥有坚固堡垒的帕维亚。经过三年的艰苦抵抗,571年,帕维亚最终沦陷。阿尔博因将帕维亚设为首都,而没有选择他先前征服的米兰和维罗纳这两个规模更大也更有名的城市。征服帕维亚后,阿尔博因挥师入侵伊特鲁利亚,攻占了亚诺河河谷地区。传说在战争中,为了复仇,阿尔博因的妻子罗莎蒙德王后杀害了阿尔博因。罗莎蒙德是格皮德王库尼蒙德的女儿。阿尔博因曾在战争中将库尼蒙德杀害。他下令将库尼蒙德的头盖骨镶上黄金制成酒杯。几年后,在一场酒宴狂欢中,阿尔博因给这盏恐怖的酒杯斟满酒,吩咐妻子送给身边的将士轮流把盏。罗莎蒙德王后听从了他的命令,但发誓要让他血债血偿。573年,罗莎蒙德王后不顾自己身败名裂,收买了服侍阿尔博因的士兵,并趁阿尔博因熟睡时将其杀死。之后,罗莎蒙德王后和该士兵一起逃到了君士坦丁堡。

伦巴第人

阿尔博因与妻子罗莎蒙德

阿尔博因的死并没有阻止伦巴第人继续征战意大利。事实上,伦巴第人曾一度分裂,并成立了几个独立的公爵领地,但伦巴第人的国王们仍然不断攻占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其中两位国王分别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建立了规模相当大的斯波莱托公国和贝内文托公国。这两个公国享有独立主权。伦巴第人的其余领土被国王奥萨里斯统一。584年,奥萨里斯和他的继承者们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地区。

因此,在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和莫里斯统治期间,查士丁尼一世当年在意大利征服的大部分土地都沦丧了。之后,伦巴第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伦巴第王国。拜占庭皇帝只保留了两处领土:一处位于意大利中部广阔地带,横亘于意大利半岛,从亚得里亚海的拉文纳和安科纳一直延伸到第勒尼安海的罗马;另一处位于最南端——“靴”形意大利的“脚趾”和“脚跟”部位,包括布鲁提恩、卡拉布里亚大区的塔兰托、布林迪西和奥特兰托等(2)城市。伦巴第人未曾侵入到撒丁岛和西西里岛,他们从未在撒丁岛和西西里岛成功组建舰队。横跨意大利中部的拜占庭帝国统治区域将伦巴第王国一分为二。拜占庭帝国统治包括托斯卡纳和波河河谷地区在内的大部分领土。斯波莱托公爵和贝内文托公爵统治着南部彼此孤立的区域。

刺杀阿尔博因

伦巴第人和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分而治之”值得纪念。自此以后,意大利半岛邦国林立。直到近现代,整个半岛才成为统一的国家。1870年,罗马并入意大利,统一的意大利王国形成。阿尔卑斯山和墨西拿海峡间的所有土地都由一位统治者管理。自查士丁尼一世以后,再没有出现能够统一意大利的人,直到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出现。

在伦巴第人征服意大利结束后,拜占庭帝国将意大利的管理交由一位叫艾克萨克的总督负责。艾克萨克总督住在拉文纳。拉文纳是帝国最北端的要塞,防御工事固若金汤。名义上,意大利的所有省份都归艾克萨克管辖。但事实上,只有住在近邻的下属才对他绝对服从。他的命令在那不勒斯和雷吉奥很难得到执行,更不必说遥远的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了。但没了这些命令,罗马的主教们获益匪浅。艾克萨克总督贵为公爵,身居军队要职,生活在罗马,但从一开始,他的邻居——罗马主教就占领精神领域的制高点。相比之下,总督黯然失色。在东哥特时代,罗马主教就身处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他们是意大利人与日耳曼统治者打交道的主要官方代表。但此时,他们身边没有意大利国王,只有一个受到遥远的君士坦丁堡指派的总督。因此,他们说话的自主权和分量要大很多。格列高利是第一位标新立异敢于怠慢拉文纳总督的教皇。

格列高利精明能干、精力充沛。因为缺乏优秀的统治者,罗马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此,格列高利无法忍受。他虽然反对名义上的上级——拉文纳总督,但作为拜占庭公民,他仍然愿意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譬如592年那次,在伦巴第人正与拜占庭帝国交战的情况下,他私下与伦巴第人斯波莱托公爵达成停战协议。拜占庭皇帝莫里斯虽然怒斥他行为愚蠢,违令不遵,但不敢罢黜他,因为拜占庭帝国正饱受与波斯帝国和阿瓦尔人的战争的困扰。还有一次,在未得到艾克萨克总督的准许下,格列高利任命了一位那不勒斯总督。599年,他在伦巴第国王和拉文纳政府间充当调停者,仿佛他是一位中立且独立的君主。尽管格列高利并不希望与拜占庭帝国断绝关系,但他的行为似乎传达了一个意思:他将拜占庭皇帝视为自己的宗主,而非直接统治者。在有争议的问题上,他绝不让步。他发布与皇帝诏书相悖的命令,与君士坦丁堡的多个大教长激烈争吵,而这些大教长都深受莫里斯青睐。当约翰·法斯特获得“全基督教主教”的头衔时,格列高利写信给莫里斯皇帝,告诉他约翰·法斯特的妄自尊大是反基督时代即将到来的明显标志。他敦促莫里斯用世俗力量镇压这种自命不凡的行为。格列高利此举是中世纪首次出现教皇独立处理事务的标志。教皇独立处理事务是指:在所有合适的场合,针对所有话题,罗马教皇都能对国王和皇帝进行谴责和劝告——这是罗马教皇的职责。格列高利的继承者并非名声显赫之辈。否则,恐怕罗马教皇早就与拜占庭帝国分道扬镳了。也正因为如此,罗马教皇对拜占庭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否定推迟了近两百年。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

格列高利

拉文纳总督与伦巴第国王间的战争几乎没有受到君士坦丁堡的影响。6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里,与伦巴第人相比,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们更专注于与波斯帝国和斯拉夫人的战争。在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和莫里斯的统治下,帝国皇帝同东方王国君主们的较量持续了至少二十年。战争始于572年,直到592才结束。与三十年前查士丁尼一世和库思老一世的战争一样,战争的结果是不分胜负。掠夺多于战争,所有帝国边境的省份都因掠夺人口骤减,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有时候,波斯人的掠夺深入到安条克城门;有时候,拜占庭帝国的将领们率军深入到米堤亚和科杜内。拜占庭帝国的旗帜已经有两百多年没有在米堤亚和科杜内出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战争换来的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双方都没有从中获益。在内战的压力下,库思老一世的孙子</a>——库思老二世被迫与拜占庭帝国议和。他将达拉和马丁洛波利斯两个边境城市归还给了莫里斯。达拉和马丁洛波利斯是拜占庭帝国在这场战役中唯一的战利品。但这些微不足道的收获远不能弥补帝国因波斯帝国多次入侵而遭受的巨大损失。

拜占庭帝国虽然因波斯战争筋疲力尽,但最终取得了成功。然而,与波斯战争相比,在北部边境地区,拜占庭帝国面临的情况更糟。拜占庭帝国大量领土开始被敌人攻占。北部边境地区的敌人是两个新的种族:鞑靼人和斯拉夫人。在伦巴第人离开多瑙河并入侵意大利后,鞑靼人和斯拉夫人出现了。当时,帝国的北部边境线上已经没有日耳曼人了。阿瓦尔人(3)是来自亚洲的一个游牧民族,是鞑靼人的一支。与他们的祖先匈奴人一样,阿尔瓦骑兵骁勇善战。为了躲避中亚新兴的突厥人王国,阿瓦尔人向西逃离,逃到离多瑙河口不远处的俄罗斯南部平原。对阿瓦尔人来说,越过多瑙河掠夺美西亚是个不容忽视的诱人选择。之后不久,阿瓦尔骑兵便在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频繁出没。562年,查士丁尼一世驾崩前,阿瓦尔人第一次突袭罗马。自此以后,他们便经常制造事端。只要给阿瓦尔人一些钱财,他们便决定达成和约,但这些钱一旦花光,他们就撕毁和约,重新出现在多瑙河以南地区。

与阿尔瓦人相比,斯拉夫人对拜占庭帝国的威胁大得多。阿尔瓦人仅仅是为了掠夺,而斯拉夫人就像两个世纪前的日耳曼人一样,来到帝国各省是为了给自己建立一个新家园。最初,拜占庭人只知道斯拉夫人的两个部落,分别是斯洛文尼亚人和安泰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民族正逐步向南方推进——我们现在知道的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等等。斯拉夫人是欧洲最东部雅利安人的一支。他们一直依附于日耳曼人。直到哥特人和伦巴第人清除掉日耳曼人这道屏障后,他们才与拜占庭帝国有了接触。斯拉夫人生性粗鲁。在文明程度上,他们远远落后于日耳曼人;他们连最简单的工艺都不懂,对防御性盔甲一无所知,只会用火烧空树干,将其做成小船——就像近代澳大利亚的野蛮人一样。当时,斯拉夫人还不是在国王或酋长的管理下生活,而是居住在村庄里,由几个家族的族长统治。他们住在泥棚屋里,除了谷子,什么粮食也不会种。打仗时,他们可以派出成千上万的长矛兵和弓箭手,但在战场上,这些粗野的军队并不十分可怕。他们既不能抵抗骑兵,也无法与纪律严明的步兵抗衡,只能在树林和峡谷中作战。他们在树林和峡谷中设好埋伏,试图出其不意地将敌人击溃。他们最喜欢的一种作战方式是藏在池塘或河流中。他们一连几个小时潜在水里,通过芦苇呼吸。只有一些芦苇小点露在水面上。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将一千个人隐藏起来。除了水面上的灯芯草外,什么也看不见。一些文献记录了这种诡异的作战方式。如果不是我们偶然发现了相关的记载,那么这种作战方式还真的令人难以置信。

库思老二世

早在6世纪,拜占庭帝国就已经有斯拉夫人的传闻。但直到查士丁尼一世驾崩后,拜占庭帝国才迫在眉睫地真正感受到了来自斯拉夫人的威胁。在伦巴第人向西部地区迁徙后,斯拉夫人开始大批来到多瑙河流域。他们试图越过多瑙河,在罗马城外坡地永久定居。斯拉夫人、阿瓦尔人以及拜占庭帝国间的战争情况及其复杂。鞑靼部落的汗王曾</a>将许多附近的斯拉夫人收为他的附庸。有时,斯拉夫人听从汗王的命令;但更多时候,他们试图通过侵占拜占庭帝国领土来摆脱鞑靼人的统治。因此,我们经常发现,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时而结盟,时而分离,时而兵戎相见。因此,与斯拉夫人、阿瓦尔人以及拜占庭帝国间的战争相比,我们很难想象还有更混乱的战争场面了。

在此之前,巴尔干半岛的内陆地区一直有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居住。其中大多数人讲拉丁语,但也有少数人依旧使用他们古老的原始语言(4)。巴尔干半岛内陆地区的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是意大利境外唯一还在大批使用旧有统治语言——拉丁语的人,约占拉丁语使用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来保</a>护罗马的语言,防止其变成希腊语或亚洲语。他们对自己的拉丁语感到自豪。出生在该地区中心的查士丁尼一世尤其喜欢强调他的母语是拉丁语。

在这片拉丁化的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的区域,与之前所有入侵相比,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的入侵问题最严重。哥特人也曾侵略他们,但哥特人至少是基督教徒和半开化的文明人,而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极其野蛮残酷。毫不夸张地说,在570年至600年期间,巴尔干北部大部分地区(5)原住居民几乎被消灭殆尽,甚至在比较安全的马其顿和色雷斯,原住居民人口也急剧减少。说拉丁语的省份几乎都消失了,只剩下达尔马西亚岛民和瓦拉几人(6)。瓦拉几人群体规模较小。他们后来分散在席卷整个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中。

当年的编年史家以弗所的约翰详细描述了斯拉夫人的入侵给拜占庭帝国造成的影响:“历史应当铭记581年,一群被称为“斯拉夫人”的民族大举入侵,他们占领了希腊、塞萨洛尼卡和色雷斯所有地区。他们攻城略地,烧毁一切。人民沦为奴隶,他们却成为主人,依靠武力定居下来,就好像此地以前就是他们的地盘。四年过去了,他们依然心安理得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四处扩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斯拉夫人将旷野乡村洗劫一空。与乡村相比,城镇的御敌能力较强,因为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都不擅长攻城。莫里斯皇帝命令骁勇善战的普利斯库斯将军为总指挥,固守城池要塞,在多瑙河沿岸奋勇杀敌,守卫领土。普利斯库斯将军甚至越过多瑙河,攻入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的老巢。普利斯库斯将军虽然烧毁了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的村庄,杀死了他们的士兵,但对整个战局并无多大影响。他无法保护拜占庭帝国手无寸铁的民众。很快,多瑙河沿岸的堡垒遭到废弃。多瑙河沿岸荒无人烟,零星地居住着少数斯拉夫人。一部分拜占庭人已经退到了巴尔干沿线,甚至退到了帝国南部。尽管沿河的要塞——从贝尔格莱德到锡利斯特拉——都有驻军把守,但跨过多瑙河的斯拉夫人仍然越来越多。

莫里斯因为与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的战争而倒台了。他无力抵御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的入侵,因而失去了民心。莫里斯生性冷酷无情。599年,拜占庭帝国在战争中失利。莫里斯难辞其咎。阿瓦尔汗王俘虏了一万五千名拜占庭人。他要求拜占庭帝国提供巨额赎金以释放他们。由于国库空虚,莫里斯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阿瓦尔汗王屠杀了可怜的俘虏。但莫里斯倒台的直接原因是他管理军队的方式。莫里斯虽然戎马一生,但不受士兵们待见,也没有赢得他们的尊重与信任。但无论怎样,他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军事家,写了一部名为《战略》的长篇军事著作。之后的三百年来,《战略》一直被奉为拜占庭军队的官方手册。

莫里斯

602年,一部分士兵对莫里斯心怀不满。莫里斯命令他们守卫多瑙河北岸,在斯拉夫人的荒原上过冬。该命令成了莫里斯命运的转折点。军队拒绝服从命令,赶走了他们的将领,然后推选了一位叫“福卡斯”的无名百夫长为首领,向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

为了保护自己,莫里斯武装了君士坦丁堡各派力量,包括蓝党和绿党。然而,没有人愿意为他作战。他带着妻儿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到亚细亚省寻求庇护。但在亚细亚省,他更不受欢迎。很快,福卡斯被士兵们拥为皇帝,他下命令追捕莫里斯。最终,莫里斯在卡尔西登被抓获。残暴的福卡斯处死了莫里斯和他的五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只有三岁。临刑前,莫里斯大义凛然,一秉虔诚。他说道:“主啊,你是公正的,你的审判也是公正的!”就连莫里斯的敌人都为之动容。

* * *

(1) 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经过约四个世纪的民族迁徙,伦巴第人最后到达并占据了亚平宁半岛的北部。

(2) 这里用的“卡拉布里亚(Cbria)”旧有的含义,意思是“南阿普利亚(South Apulia)”,而不是意大利最南端的雷吉奥(Reggio)和斯奎拉切(Squice)。——原注

(3) 作者认为阿瓦尔人是鞑靼人的一支。

(4) 阿尔巴尼亚语就是从他们那里传下来的。阿尔巴尼亚语是古代伊利里亚语留传下来的唯一遗产。——原注

(5) 现在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原注

(6) 或称“瓦拉几亚人”(Wachians)。——原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